张静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随机数字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40只,分别测定两组大鼠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0.3s用力呼气容积(FEV 0.3)、用力呼气峰值流速(PEF)、FEV0.3/FVC以及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6、IL-17、IL-1β、IL-35以及IL-10水平,并检测肺组织IL-17、FoxP3及外周血Treg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日渐少动、皮毛无光泽、大便稀、呼吸急促,有咳嗽、痰鸣音和分泌物;对照组大鼠则正常活动和呼吸.模型组大鼠FEV0.3、FVC、PEF、FEV0.3/FV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L-17、IL-1β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IL-10及IL-35水平显著降低(P<0.001);模型组肺组织中FoxP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7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模型组外周血Tre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COPD病变存在高炎性反应,与Th17和Treg表达失衡,调节功能降低,以致炎性反应进一步加重有关.
作者:陈艳蓉;肖瑶;刘彦;王梦然;张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人成骨样细胞系MG63(简称MG63)内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情况及MT01与细胞内TLRs的关联.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MG63内TLR1~10 mRNA的表达情况;MT01与MG63作用12、24、48 h后,Real time PCR法检测MG63细胞内TLR7,9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MG63细胞内TLR7,9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G63细胞表达TLR1~ 10 mRNA;一定浓度的MT01作用于细胞后,对TLR7,9 mRNA及蛋白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无时间依赖性.结论 MG63细胞表达TLR1-10 mRNA,一定浓度的MT01可影响MG63细胞内TLR7,9 mRNA及蛋白的表达.
作者:孙晗;侯旭;申玉芹;郑义;娄译心;汪洋;齐佳;孙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参附注射液组.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利尿、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治疗,参附注射液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疗程为2w.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浆中脑钠肽前体氨末端(NT-proB-NP)含量,心脏彩超测定治疗前后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D)及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D)、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充盈速度峰值/二尖瓣晚期血流充盈速度峰值(E/A值).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5),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超声心动图参数LA、LVEDd、LVEDs、LVPWD、E/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参附注射液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杨萍;李华;章永南;涂秋英;李红;吴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的蛋白含量及mR-NA变化水平,探讨二者是否参与DN的发病进程.方法 DN患者50例作为DN组,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清晨空腹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血清中TGF-β1和PPAR-γ的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N组血清中TGF-β1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PPAR-γ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TGF-β1和PPAR-γ具有负相关性(r=-0.689,P=0.042;r=-0.711,P=O.036).结论 TGF-β1水平的上调和PPAR-γ水平的下调及二者具有明显负相关性,说明可能参与了DN的发病进程.
作者:陈蔷;俞娉;于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医元素的健康管理理念,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健康管理方案.方法 在社区体检人群中筛选出1 932名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采用中西医结合技术,进行为期2年的社区健康管理.结果 2年后被管理对象不参加锻炼的人数由1 853名下降到592名,戒烟人数由41名增加到249人,每天饮酒人数由272人下降到73人,体重指数(BMI)达标率由41.8%上升到47.3%人,空腹血糖(FPG)达标率由84.6%上升到87.7%,收缩压(SBP)达标率由6.4%上升到46.2%,舒张压(DBP)达标率由3.4%上升到3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各项血脂指标达标率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社区健康管理能改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对管理对象的BMI、血糖、血压等指标有改善作用,提高血压、血糖达标率.
作者:刘桂圆;张开金;杨菊;王雨睛;陶阳红;余有任;马永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二尖瓣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35例,其中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患者60例(对照组),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患者75例(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左心室大小与功能.结果 观察组死亡率为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x2=3.846,P<0.05).观察组出现二次开胸止血、低心排血量、脑卒中、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x2=4.606,P<0.05).对照组左心室破裂及低心排血量的发生率显著性高于观察组(x2=3.836、3.836,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LVEDD、LVESD、LVEF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但观察组术后3个月LVEDD、LVESD、LVEF改善情况显著性优于对照组(t=2.36、1.83、2.98,均P<0.05).结论 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方便、快捷,疗效确切,促进患者术后病情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蒙俊;何建超;陶杰;李家宇;杨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对一站式杂交技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疗效的临床研究进行综合性定量研究.方法 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BM,web of Science,scopus,Google scholar and Controlled Trails metaRegister,Pubmed及Medline等数据库的文献,收集有关比较一站式杂交技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对照研究实验,评价入选研究的质量.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5篇,共4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杂交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住院费用多于传统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ICU的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输红细胞悬浮液量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杂交组的非计划再次手术、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率及随访期死亡发生率与传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杂交组随访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且重返工作或正常活动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 一站式杂交治疗复杂冠心病的疗效可能优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
作者:马建赢;李金;杨崛圣;项海燕;刘晨;唐燕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膀胱冲洗液中加去氧肾上腺素对老年男性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Ⅰ ~Ⅲ级行TURP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实验组),在3000 ml膀胱冲洗液中加去氧肾上腺1 mg;B组(对照组)3 000 ml膀胱冲洗液中不加入任何药物;观察术中及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较术前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离子下降程度;肾功能、寒战等.结果 A组MAP明显高于B组,A组HR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离子的下降程度明显小于B组(P<0.05);A、B两组肾功能术后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A组寒战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 膀胱冲洗液中加去氧肾上腺素可明显降低老年患者TURP的出血量,并有效地降低了水中毒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寒战等不良反应,对术中循环功能起到稳定作用,并对肾功能无影响,对老年男性患者TURP有一定益处.
作者:纪铁军;孙德峰;闻庆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辅助治疗对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及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ICU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97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对原发病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UTI静脉注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第1、3、7天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肝、肾、心功能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TNF-α、IL-6、hs-CRP水平在治疗第1天均显著下降,持续至治疗第7天各指标均达到低值,且同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而对照组患者TNF-α水平在治疗第7天时下降(P<0.05),IL-6和hs-CRP水平在治疗第3天时开始下降(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心功能相关指标均下降,至治疗第7天时,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第1天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 UTI辅助治疗ICU脓毒症,能显著调控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还能改善肝、肾、心功能,缓解脓毒症造成的器官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碧霞;林辉;廖秀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随着人口老化趋势日趋严重,如何引导老年人实现成功老化,充分发挥老年人拥有的知识、经验等宝贵财富,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于应对人口老化的理论已经有健康老化(HA)、生产性老化(PA)、积极老化(AA)、成功老化(SA)四种,这四种理论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本文通过梳理四种老化理论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集成的成功老化模型,该模型将老化当作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既强调个体的身心健康,也强调个体参与社会活动及社会为个体提供必要的保障等因素,通过健康、参与、保障三个因素为基础的积极老化过程,终实现老年人客观的身心状态和主观的幸福度方面的成功老化.该模型既有助于全面、综合的理解老化理论,也为人口老化的应对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参考框架.
作者:何迎朝;左美云;王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1,2].研究表明PD与遗传、蛋白质聚集、蛋白质降解障碍、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A)神经递质水平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有关.例如,α-核突触蛋白,同源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诱导激酶(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PD和癌症相关蛋白(DJ-1)蛋白等[3],这些分子的改变与酪氨酸羟化酶(TH)的改变有关.
作者:张智敏;白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维生素是一类调节人体生物学功能、维持健康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不仅是保证运动员身体健康的必需物质,而且是获得良好运动能力的促进因素,同时运动过程中维生素在体内的代谢会发生一些变化[1].因此关于运动与维生素的研究较多.然而,以往的文献大多是从某种维生素与运动的关系或运动的某一方面与维生素的关系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不够系统全面.为此,本文从多个视角对运动与维生素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和阐述,以期为运动营养补充提供理论依据,为维生素补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邱烈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脾论治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疗效.方法 肺脾论治ALS,疗程2个月,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①尼莫地平法: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较低;②运动神经元病(MND)疗效标准:治疗后中医症状变化频数统计分析多数症状趋于稳定.结论 健脾益肺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作者:罗雪花;杜宝新;郑瑜;卢明;王安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Th17细胞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17A水平在老年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78例70岁以上老年结肠癌患者、同期健康体检的78例70岁以上老年健康者及78例青中年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8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作为A组,78例老年健康者作为B组,78例青中年健康者作为C组.根据结肠癌的临床分期分为早期结肠癌(临床分期Ⅰ期和Ⅱ期)和中晚期结肠癌(临床分期Ⅲ期和Ⅳ期),早期结肠癌25例为A1组,中晚期结肠癌53例为A2组.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血清IL-6和血清IL-17A水平.结果 A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高于C组(P<0.05);A1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高于A2组(P<0.05).A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高于C组(P<0.05);A1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高于A2组(P<0.05).A组和B组患者的血清IL-17A水平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患者血清IL-17A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和A2组患者的血清IL-17A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Th17细胞、血清IL-6和IL-17A水平与老年结肠癌的发生相关,外周血Th17细胞和血清IL-6和老年结肠癌的分期明显相关.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力性溃疡发生状况,探讨卧床时间、分级对压力性溃疡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居家长期照护的909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压力性溃疡发生状况进行现场评估.结果 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力性溃疡发生率25.77%;卧床时间<1个月者压力性溃疡发生率为34.96%,1~3个月、3~5个月及≥5个月分别为26.18%、27.21%和18.43%,压力性溃疡组与无压力性溃疡组卧床时间差异显著(P<0.05);卧床分级C级者压力性溃疡发生率40.72%,B级和A级者分别为29.56%和13.68%,两组卧床分级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卧床分级B级和C级是压力性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力性溃疡发生率高;卧床时间、分级与其压力性溃疡发生相关,居家护理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
作者:张焱;姜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人住呼吸内科的COPD急性加重患者130例,合并T2DM患者(试验组)和单纯COPD患者(对照组)各65例,对两组的急性加重频率、外周血血红蛋白、肺部影像学、肺功能、血气分析、病原体分布特点、抗生素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急性加重住院次数频繁、抗生素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延长,混合菌感染及真菌感染比例高,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动脉血氧分压(P a02)低(P<0.05);试验组贫血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一口气弥散功能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COPD合并T2DM患者更易急性加重而频繁住院,更易出现贫血,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差,病情严重而复杂,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延长.综合治疗是提高COPD合并T2DM患者疗效、延缓病情发展的关键.
作者:梁新梅;梁克诚;卢翠梅;覃启鲜;陆薇;冯邦华;何笛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时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微小RNA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心胸外科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在阻断主动脉后立即实施下肢缺血/再灌注处理.对照组放置止血带但不进行充气.分别在体外循环开始前及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后5 min内剪取右心耳组织作为检测标本.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和验证miR-1,miR-21,miR-24和miR-195的表达情况,并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远隔缺血时处理组中miR-1和miR-195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miR-24和miR-21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翻译水平,远隔缺血时处理组的Bcl-2的mRNA表达比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而BAX,PD-CD4的mRNA的表达则无明显改变.心肌缺血前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和对照组心肌凋亡细胞数目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0.3)%vs(4.1±0.2)%,P>0.05].心肌再灌注后两组心肌凋亡细胞均较缺血前显著增加,且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心肌凋亡较对照组减轻明显(P<0.05).结论 远隔缺血时处理可以调控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MicroRNAs的表达,使miRNA-1和miRNAs-195表达下调,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和减少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心肌细胞凋亡减少.
作者:邢杰;谢霆;吴朝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本地区干部保健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与骨量减少的关系.方法 选取中老年保健男性55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对照组25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左前臂中段、左股骨颈、腰椎(L1~4)总T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高血压组的下肢及腰椎骨量均低于对照组,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后,颈动脉IMT与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腰椎总T值呈负相关(P<0.05);按照骨量减少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分为两组,骨量异常组收缩压、舒张压、IMT值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结论 保健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各部位骨量均有减低趋势,动脉硬化程度与骨量减少呈负相关,对于此类人群及早预防骨质疏松可能对延缓动脉硬化发展有一定作用.
作者:顾朋颖;叶山东;康冬梅;王卫东;赵亮;苏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其中实验组的去甲斑蝥酸钠浓度分别为0.4、1.0、2.5、6.0 mg/L,对照组不加去甲斑蝥酸钠.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周期,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浓度0.4、1.0、2.5、6.0mg/L去甲斑蝥酸钠的实验组的OD值均低于对照组(t=2.871、5.295、10.100、13.836,P均<0.05).随着去甲斑蝥酸钠浓度的提高,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随之增大.经过流式细胞仪的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而S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5),均呈现出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 去甲斑蝥酸钠在体外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体现出抗癌活性,在胃癌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晓莉;王钦;罗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压及血糖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脂肪肝患病的关系.方法 将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860例年龄>60岁的患者,按照其收缩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进行分组,将患者根据收缩压分组:血压严格控制组(血压<130 mmHg),血压一般控制组(血压130~139 mmHg),血压未控制组(血压≥140 mmHg);根据其HbAlc水平分为血糖严格控制组(HbAlc<6.5%),血糖一般控制组(HbAlc =6.5% ~7.5%),血糖未控制组(HbAl c≥7.5%).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记录脂肪肝的发病情况.结果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X1,β=0.027,P=0.010)、体重指数(BMI)(X2,β=0.048,P =0.000)、收缩压(X3,β=0.018,P=0.008)、HbAlc(X4,β=0.002,P=0.004)、总胆固醇(X5,β=0.284,P=0.007)、甘油三酯(X6,β=0.465,P=0.0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X7,β=0.373,P=0.000)均与脂肪肝(Y)呈正相关,为脂肪肝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压、血糖水平是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血脂紊乱也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冯梅;陆虹宏;郭志荣;杨淑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