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敏;白洁
目的 评价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度)患者采用雾化吸人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66位支气管哮喘中度急性发作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基础治疗,B组采用基础治疗+雾化吸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在以下评估指标:治疗后2h内喘息症状缓解率、治疗当日夜间喘息发生率、喘息症状显著缓解时间、肺部哮鸣音基本消失时间、甲泼尼龙静脉使用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A组(P<0.05).结论 基础治疗联合雾化吸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良好,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
作者:常伟;何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压及血糖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脂肪肝患病的关系.方法 将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860例年龄>60岁的患者,按照其收缩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进行分组,将患者根据收缩压分组:血压严格控制组(血压<130 mmHg),血压一般控制组(血压130~139 mmHg),血压未控制组(血压≥140 mmHg);根据其HbAlc水平分为血糖严格控制组(HbAlc<6.5%),血糖一般控制组(HbAlc =6.5% ~7.5%),血糖未控制组(HbAl c≥7.5%).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记录脂肪肝的发病情况.结果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X1,β=0.027,P=0.010)、体重指数(BMI)(X2,β=0.048,P =0.000)、收缩压(X3,β=0.018,P=0.008)、HbAlc(X4,β=0.002,P=0.004)、总胆固醇(X5,β=0.284,P=0.007)、甘油三酯(X6,β=0.465,P=0.0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X7,β=0.373,P=0.000)均与脂肪肝(Y)呈正相关,为脂肪肝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压、血糖水平是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血脂紊乱也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冯梅;陆虹宏;郭志荣;杨淑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骨代谢相关指标在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60例(骨质疏松组)和健康志愿者60例(健康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VEGF和骨代谢相关指标女包括骨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骨钙素(OC)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Ⅰ).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组患者VEGF、ALP、TGF-β1、OC显著降低(均P=0.000);TAP5b、CTX-Ⅰ显著增高(P=0.000).VEGF与TRAP5b、TGF-β1、OC和CTX-Ⅰ等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251、0.548、0.475和-0.429,P值分别为0.006、0.000和0.000和0.000).结论 VEGF与骨代谢相关指标明显相关,是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迪;朱丹杰;冯法博;李晓林;邹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对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抗体和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6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n=55)、安慰剂组(n=54)、优甲乐组(n=57),治疗90 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甲状腺功能、抗体水平和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三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差异(F=8.27,7.17,8.71;均P<0.01),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无统计学差异(F=0.13,P>0.05).中药组与安慰剂组TPO-Ab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FT4、TSH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与优甲乐组TPO-Ab、FT4、TSH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安慰剂组与优甲乐组TPO-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FT4、TSH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中药组TGAb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1).中药组治疗后梗阻感、颈前疼痛、乏力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安慰剂组治疗后乏力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梗阻感、颈前疼痛积分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甲乐组三症状治疗前后积分无差异(P>0.05).结论 与安慰剂和优甲乐比较,中药可明显降低HT抗体水平,对甲状腺功能无影响,对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有明显优势.
作者:曹惠红;赵辉;付敏;何燕铭;杨宏杰;盛昊丰;郑敏;李昀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Apelin、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36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AP组、假性手术组、对照组,每组12只,SAP组按照大鼠体重1 ml/kg剂量胆总管注入50 g/L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假性手术组行SAP组相同手术但不注射药物,对照组正常饲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HSA)法测定Apelin、CRP及TNF-α水平,光镜观察SAP胰腺组织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评分.结果 SAP组胰腺组织严重水肿,组织细胞坏死、具有片状出血斑并且胰腺出现局部皂化斑,假性手术组正常或者轻微水肿,无明显异常,对照组组织正常,建模成功.SAP组血清CRP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假性手术组和对照组,Apelin明显低于假性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高于假性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Apelin水平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呈负相关(r=-0.876,P<0.05),CRP和TNF-α水平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呈正相关(r=0.698、0.724,P<0.05).结论 血清Apelin、CRP及TNF-α水平变化与SAP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疾病严重程度判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卫;周筱筠;卢先州;刘龙飞;徐志广;陈诗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ER stress)信号调控对棕榈酸(PA)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在采用ER stress抑制剂4-苯丁酸(PBA)和过表达葡萄糖调节蛋白(GRP) 78的基础上,利用流式细胞和免疫印迹技术分析ER stress以及GRP78对PA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PA诱导肝癌细胞发生ER stress,PBA抑制ER stress并减弱了PA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P<0.05).PA和ER stress诱导剂衣霉素(Tun)对ER stress分子标志的诱导水平差异显著(P<0.05),其中PA诱导的GRP78远低于Tun的诱导作用.过表达GRP78明显抑制了PA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P<0.05).结论 GRP78的诱导表达不足在PA介导的肝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进举;张春燕;肖斌;李洪;敬健雄;冯春红;夏先明;代荣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本地区干部保健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与骨量减少的关系.方法 选取中老年保健男性55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对照组25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左前臂中段、左股骨颈、腰椎(L1~4)总T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高血压组的下肢及腰椎骨量均低于对照组,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后,颈动脉IMT与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腰椎总T值呈负相关(P<0.05);按照骨量减少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分为两组,骨量异常组收缩压、舒张压、IMT值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结论 保健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各部位骨量均有减低趋势,动脉硬化程度与骨量减少呈负相关,对于此类人群及早预防骨质疏松可能对延缓动脉硬化发展有一定作用.
作者:顾朋颖;叶山东;康冬梅;王卫东;赵亮;苏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Th17细胞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17A水平在老年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78例70岁以上老年结肠癌患者、同期健康体检的78例70岁以上老年健康者及78例青中年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8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作为A组,78例老年健康者作为B组,78例青中年健康者作为C组.根据结肠癌的临床分期分为早期结肠癌(临床分期Ⅰ期和Ⅱ期)和中晚期结肠癌(临床分期Ⅲ期和Ⅳ期),早期结肠癌25例为A1组,中晚期结肠癌53例为A2组.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血清IL-6和血清IL-17A水平.结果 A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高于C组(P<0.05);A1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高于A2组(P<0.05).A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高于C组(P<0.05);A1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高于A2组(P<0.05).A组和B组患者的血清IL-17A水平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患者血清IL-17A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和A2组患者的血清IL-17A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Th17细胞、血清IL-6和IL-17A水平与老年结肠癌的发生相关,外周血Th17细胞和血清IL-6和老年结肠癌的分期明显相关.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PTEN和ERG免疫标记是否能够敏感地确定前列腺导管癌(IDC-P)和精确地将其与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加以区别.方法 符合导管癌标准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标本(n=45)及PIN(n=40)标本分别进行PTEH和ERG免疫标记.结果 导管癌45例标本中38例(84%)细胞质PTEN缺失,而PIN标本中无1例细胞质PTEN缺失(P<0.01).导管癌ERG表达26例(58%),PIN40例中ERG表达6例(15%).导管癌的PTEN/ERG表达一致性较高(>95%,P<0.01).结论 前列腺导管癌绝大多数存在细胞质PTEN缺失,而PIN则无此现象.PTEN缺失可能是区别前列腺导管癌和PIN的有用标记.
作者:韩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其中实验组的去甲斑蝥酸钠浓度分别为0.4、1.0、2.5、6.0 mg/L,对照组不加去甲斑蝥酸钠.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周期,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浓度0.4、1.0、2.5、6.0mg/L去甲斑蝥酸钠的实验组的OD值均低于对照组(t=2.871、5.295、10.100、13.836,P均<0.05).随着去甲斑蝥酸钠浓度的提高,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随之增大.经过流式细胞仪的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而S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5),均呈现出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 去甲斑蝥酸钠在体外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体现出抗癌活性,在胃癌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晓莉;王钦;罗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小针刀治疗、局部封闭治疗及外用药物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100指)随机分四组,每组25指.分别用四种治疗方法予以治疗,治疗后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评价四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局部封闭和外用药物治疗无明显差异,小针刀治疗优于前两种方法,而手术治疗在四种方法中效果佳.结论 手术治疗对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有效,且优于其他三种方法.
作者:王天航;赫英龙;李保龙;武超;李晓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蛋白(ZEB)-1、-2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在结肠腺癌术后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观察组为63例结肠腺癌术后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选择距肿物边缘>3 cm的非肿瘤性结肠黏膜组织3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二组中ZEB-1、-2和E-cadherin表达.结果 观察组中ZEB-1和-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E-cadherin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ZEB-1、-2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ZEB-1、-2的表达与肿瘤大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ZEB-1和E-cadherin、ZEB-2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ZEB-1、-2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在结肠腺癌发生和进展中有重要作用.ZEB-1、-2可能通过对E-cadherin的调节发挥生物学作用.
作者:佟松;张浩民;王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对照组46例,和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甲状腺素进行治疗的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分别治疗24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3、T4和LVEF水平、临床效果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NYH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使用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时效果显著,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作者:吴海萍;卜智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调节素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精神障碍患者211例(精神障碍组)和老年健康者211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其神经调节素1基因多态性、韦氏记忆量表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精神障碍患者韦氏记忆量表结果及P300结果,比较精神障碍组和对照组P300结果.结果 三种基因型患者的理解记忆分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基因型G/G组的理解记忆分高于基因型T/T组和基因型G/T组(P<0.05),基因型G/T组的理解记忆分高于基因型T/T组(P<0.05);三种基因型患者的联想分、经历分、顺数字广度分、倒数字广度分和总数字广度分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障碍患者中,基因型T/T组、基因型G/G组和基因型G/T组P300各位点的波幅和潜伏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2点,精神障碍组N1、N2和P2的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精神障碍组和对照组N1、N2和P2的波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障碍组P3的波幅和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z点,精神障碍组N2、P2和P3的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精神障碍组和对照组N2、P2和P3的波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障碍组N1的波幅和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调节素l基因多态性和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韦氏记忆量表评分及P300结果相关,神经调节素1基因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
作者:郑存庆;孔令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维生素是一类调节人体生物学功能、维持健康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不仅是保证运动员身体健康的必需物质,而且是获得良好运动能力的促进因素,同时运动过程中维生素在体内的代谢会发生一些变化[1].因此关于运动与维生素的研究较多.然而,以往的文献大多是从某种维生素与运动的关系或运动的某一方面与维生素的关系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不够系统全面.为此,本文从多个视角对运动与维生素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和阐述,以期为运动营养补充提供理论依据,为维生素补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邱烈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心脏骤停(CA)以发病急和病死率高为主要特点,心肺复苏(CPR)为CA的主要抢救手段,CPR后各个脏器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而脑复苏恢复更是重中之重[1,2].CA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仍有30%的患者存在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害,主要是不同程度的脑损伤.研究证实,CPR后脑损伤与脑细胞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分子机制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但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大多数人认为缺血缺氧作为始动因素,导致CPR后的神经功能损伤,引起包括脑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导致的酸中毒、钙离子失衡、细胞死亡通路的激活、氧自由基损伤及兴奋性氨基酸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在内的一系列复杂的级联反应[3~6].在这一系列级联反应中,中枢神经系统的皮层、海马、小脑、纹状体与丘脑的“选择性易损伤神经元”可见变性、退化甚至坏死[7].
作者:甄妮;苏丽明;韩东锋;刘晓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前关于脑卒中幸存者的治疗几乎都停留在二级预防和脑卒中康复,对其长期症状关注较少.脑卒中常见长期症状包括患者生理方面的脑卒中后疼痛、大小便失禁、吞咽障碍、疲劳、睡眠障碍、癫痫、性功能障碍等,心理方面的脑卒中后抑郁(PSD)、焦虑等.而这些症状将影响脑卒中幸存者的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终生.本文就脑卒中常见长期症状及其管理和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官燕琴;龚黎民;俞晔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深度烧伤行负压引流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老年深度烧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治疗,负压引流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负压引流组和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术后白细胞值情况、首次植皮存活率和平均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负压引流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术后白细胞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的首次植皮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引流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老年深度烧伤可以降低细菌感染率和术后白细胞值,提高首次植皮存活率,降低愈合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疼痛,促进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住院费用虽有所增加,但和传统换药治疗没有差异.
作者:谷松坡;付智慧;范友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青年、中年、老年阶段是否午睡对老年人联结记忆的影响.方法 在北京社区招募507名60岁以上,临床医师评定无睡眠障碍,且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得分≥21分的老年被试者,进行午睡情况的自述式调查;并根据不同午睡情况,对联想学习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在控制了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数等因素后,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午睡组和对照组的联想学习成绩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其中三个阶段的午睡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而其他认知功能未发现差异(P>0.05).结论 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是否午睡均会影响老年人的联结记忆,其中有午睡习惯的联结记忆功能要强于没有午睡习惯者.
作者:付江宁;朱心怡;侯剑华;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脾论治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疗效.方法 肺脾论治ALS,疗程2个月,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①尼莫地平法: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较低;②运动神经元病(MND)疗效标准:治疗后中医症状变化频数统计分析多数症状趋于稳定.结论 健脾益肺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作者:罗雪花;杜宝新;郑瑜;卢明;王安琦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