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深度烧伤行负压引流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谷松坡;付智慧;范友芬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 深度烧伤, 创面修复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深度烧伤行负压引流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老年深度烧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治疗,负压引流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负压引流组和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术后白细胞值情况、首次植皮存活率和平均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负压引流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术后白细胞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的首次植皮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引流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老年深度烧伤可以降低细菌感染率和术后白细胞值,提高首次植皮存活率,降低愈合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疼痛,促进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住院费用虽有所增加,但和传统换药治疗没有差异.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冲洗液中加入去氧肾上腺素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膀胱冲洗液中加去氧肾上腺素对老年男性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Ⅰ ~Ⅲ级行TURP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实验组),在3000 ml膀胱冲洗液中加去氧肾上腺1 mg;B组(对照组)3 000 ml膀胱冲洗液中不加入任何药物;观察术中及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较术前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离子下降程度;肾功能、寒战等.结果 A组MAP明显高于B组,A组HR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离子的下降程度明显小于B组(P<0.05);A、B两组肾功能术后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A组寒战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 膀胱冲洗液中加去氧肾上腺素可明显降低老年患者TURP的出血量,并有效地降低了水中毒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寒战等不良反应,对术中循环功能起到稳定作用,并对肾功能无影响,对老年男性患者TURP有一定益处.

    作者:纪铁军;孙德峰;闻庆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其中34例行切开复位髓外固定治疗(对照组),另外34例行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亚东;强晓玉;张妍;安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ASIC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CVD)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其病种丰富、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有调控水盐重吸收、传导心脏感觉等作用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针对CVD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发现ASICs除了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外,在心血管系统中也大量存在并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归纳ASICs在CVD中的新研究进展,并对ASICs相关性药物在CVD中的治疗作用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曾萍;杨简;范致星;王辉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多种方法治疗老年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小针刀治疗、局部封闭治疗及外用药物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100指)随机分四组,每组25指.分别用四种治疗方法予以治疗,治疗后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评价四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局部封闭和外用药物治疗无明显差异,小针刀治疗优于前两种方法,而手术治疗在四种方法中效果佳.结论 手术治疗对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有效,且优于其他三种方法.

    作者:王天航;赫英龙;李保龙;武超;李晓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对老年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老年高危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因高危BPH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8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x2=7.731,P=0.021);研究组患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剩余尿量(RUV)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大尿流率(Q-ma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老年高危BPH患者,手术疗效确切,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情况较好,且术后生活质量恢复较好,相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杨波;王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厚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老年性痴呆是导致个人、社会经济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危及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寿命的常见疾患之一,其中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血管性痴呆(VD)[1].VD又被称为“可逆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2],有治愈的可能性.因此,中医药治疗VD的研究迫在眉睫,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丽华;马春;李淑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细胞质基因PTEN蛋白缺失用于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与前列腺导管癌的鉴别价值

    目的 评价PTEN和ERG免疫标记是否能够敏感地确定前列腺导管癌(IDC-P)和精确地将其与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加以区别.方法 符合导管癌标准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标本(n=45)及PIN(n=40)标本分别进行PTEH和ERG免疫标记.结果 导管癌45例标本中38例(84%)细胞质PTEN缺失,而PIN标本中无1例细胞质PTEN缺失(P<0.01).导管癌ERG表达26例(58%),PIN40例中ERG表达6例(15%).导管癌的PTEN/ERG表达一致性较高(>95%,P<0.01).结论 前列腺导管癌绝大多数存在细胞质PTEN缺失,而PIN则无此现象.PTEN缺失可能是区别前列腺导管癌和PIN的有用标记.

    作者:韩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给药方式对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间断静脉注射(IBI)、持续静脉输注(CI)和靶浓度控制输注(TCI)三种给药方式对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年龄≥65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IBI组、CI组和TCI组各20例.采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行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监测.IBI组和CI组快速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后行气管插管,TCI组诱导期效应室靶浓度设定为3μg/ml,插管后将靶浓度降至1.0 μg/ml,以0.2 μg/ml递增或递减,维持T1颤搐高度(T1)与对照值(Tc)的比值(TI/Tc)在5%~10%;CI组当T1/Tc恢复至10%后开始以4 μg·kg-1·min-1持续输注罗库溴铵,调整速率,维持T1/Te在5%~ 10%;IBI组当T1/Tc恢复至10%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15 mg/kg.记录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停用肌松药后T1/Tc恢复至25%的时间(T1/Tc 25%)、恢复指数(T1/Tc从25%恢复至75%的时间),四个成串刺激(TOF)比值(T4/T1)恢复至90%的时间(TOF90%),计算单位时间罗库溴铵使用量.结果 IBI、CI、TCI组各有18、19、18例患者的资料纳入统计.IBI组和CI组罗库溴铵起效快于TCI组(P<0.05).停用罗库溴铵后,IBI组T1/Tc25%、恢复指数和TOF 90%长于CI组和TCI组(P<0.05),CI组和TCI组相比无差异(P>0.05).TCI组术中罗库溴铵平均用量高于IBI和CI组(P<0.05),IBI和CI组肌松药用量无差异(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中采用效应室靶浓度3 μg/ml的罗库溴铵进行诱导时,肌松效应显现较慢;术中以TCI或CI方式给予罗库溴铵,停药后患者神经肌肉传导功能恢复较迅速.

    作者:金菊英;杜洵松;闵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及器官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辅助治疗对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及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ICU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97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对原发病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UTI静脉注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第1、3、7天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肝、肾、心功能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TNF-α、IL-6、hs-CRP水平在治疗第1天均显著下降,持续至治疗第7天各指标均达到低值,且同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而对照组患者TNF-α水平在治疗第7天时下降(P<0.05),IL-6和hs-CRP水平在治疗第3天时开始下降(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心功能相关指标均下降,至治疗第7天时,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第1天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 UTI辅助治疗ICU脓毒症,能显著调控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还能改善肝、肾、心功能,缓解脓毒症造成的器官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碧霞;林辉;廖秀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因急性脑梗死人院接受治疗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147例(70.00%),单纯颅内动脉狭窄65例(30.9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4例(20.95%).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共415支,颅外动脉203支(48.92%),颅内动脉212支(51.08%);轻度狭窄68支(16.39%),中度狭窄91支(21.93%),重度狭窄160支(38.55%),闭塞96支(23.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同型半胱氨酸(Hcy)≥15.1 μmol/L均为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颅内动脉,其中重度狭窄和闭塞发生率较高,应对脑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

    作者:温昌明;张保朝;李高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不同手术时机的临床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时机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接受单侧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腱重建膝关节ACL手术的患者80例.按手术时间分为早期重建组和晚期重建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 晚期重建组患者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低于术后6个月,但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术后均优于术前(P<0.05).晚期重建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优于同期早期重建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手术时间都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晚期重建手术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

    作者:朱洪江;马腾;关健;聂喜增;王华军;向孝兵;陈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调节性T细胞及辅助性T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随机数字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40只,分别测定两组大鼠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0.3s用力呼气容积(FEV 0.3)、用力呼气峰值流速(PEF)、FEV0.3/FVC以及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6、IL-17、IL-1β、IL-35以及IL-10水平,并检测肺组织IL-17、FoxP3及外周血Treg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日渐少动、皮毛无光泽、大便稀、呼吸急促,有咳嗽、痰鸣音和分泌物;对照组大鼠则正常活动和呼吸.模型组大鼠FEV0.3、FVC、PEF、FEV0.3/FV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L-17、IL-1β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IL-10及IL-35水平显著降低(P<0.001);模型组肺组织中FoxP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7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模型组外周血Tre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COPD病变存在高炎性反应,与Th17和Treg表达失衡,调节功能降低,以致炎性反应进一步加重有关.

    作者:陈艳蓉;肖瑶;刘彦;王梦然;张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二尖瓣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35例,其中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患者60例(对照组),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患者75例(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左心室大小与功能.结果 观察组死亡率为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x2=3.846,P<0.05).观察组出现二次开胸止血、低心排血量、脑卒中、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x2=4.606,P<0.05).对照组左心室破裂及低心排血量的发生率显著性高于观察组(x2=3.836、3.836,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LVEDD、LVESD、LVEF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但观察组术后3个月LVEDD、LVESD、LVEF改善情况显著性优于对照组(t=2.36、1.83、2.98,均P<0.05).结论 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方便、快捷,疗效确切,促进患者术后病情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蒙俊;何建超;陶杰;李家宇;杨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远隔缺血时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微小RNA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时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微小RNA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心胸外科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在阻断主动脉后立即实施下肢缺血/再灌注处理.对照组放置止血带但不进行充气.分别在体外循环开始前及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后5 min内剪取右心耳组织作为检测标本.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和验证miR-1,miR-21,miR-24和miR-195的表达情况,并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远隔缺血时处理组中miR-1和miR-195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miR-24和miR-21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翻译水平,远隔缺血时处理组的Bcl-2的mRNA表达比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而BAX,PD-CD4的mRNA的表达则无明显改变.心肌缺血前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和对照组心肌凋亡细胞数目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0.3)%vs(4.1±0.2)%,P>0.05].心肌再灌注后两组心肌凋亡细胞均较缺血前显著增加,且远隔缺血时处理组心肌凋亡较对照组减轻明显(P<0.05).结论 远隔缺血时处理可以调控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MicroRNAs的表达,使miRNA-1和miRNAs-195表达下调,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和减少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心肌细胞凋亡减少.

    作者:邢杰;谢霆;吴朝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骨代谢相关指标在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60例(骨质疏松组)和健康志愿者60例(健康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VEGF和骨代谢相关指标女包括骨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骨钙素(OC)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Ⅰ).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组患者VEGF、ALP、TGF-β1、OC显著降低(均P=0.000);TAP5b、CTX-Ⅰ显著增高(P=0.000).VEGF与TRAP5b、TGF-β1、OC和CTX-Ⅰ等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251、0.548、0.475和-0.429,P值分别为0.006、0.000和0.000和0.000).结论 VEGF与骨代谢相关指标明显相关,是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迪;朱丹杰;冯法博;李晓林;邹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药复方颗粒剂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抗体水平和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对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抗体和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6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n=55)、安慰剂组(n=54)、优甲乐组(n=57),治疗90 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甲状腺功能、抗体水平和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三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差异(F=8.27,7.17,8.71;均P<0.01),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无统计学差异(F=0.13,P>0.05).中药组与安慰剂组TPO-Ab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FT4、TSH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与优甲乐组TPO-Ab、FT4、TSH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安慰剂组与优甲乐组TPO-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FT4、TSH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中药组TGAb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1).中药组治疗后梗阻感、颈前疼痛、乏力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安慰剂组治疗后乏力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梗阻感、颈前疼痛积分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甲乐组三症状治疗前后积分无差异(P>0.05).结论 与安慰剂和优甲乐比较,中药可明显降低HT抗体水平,对甲状腺功能无影响,对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有明显优势.

    作者:曹惠红;赵辉;付敏;何燕铭;杨宏杰;盛昊丰;郑敏;李昀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38MAPK的表达

    目的 探讨P38 MAPK在高血压脑出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在发病后1、3、7、14d分别抽取静脉血,用PCR荧光检测法测定P38 MAPK mRNA的表达,同时ELISA检测外周血IL-6/8含量,与正常体检者(25例,对照组)对比,并分析表达意义.结果 实验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内P38 MAPK mRNA表达和血清IL-6/8含量均高于正常体检者(P<0.05),病情越重,P38 MAPK mRNA及IL-6/8含量越高,在脑出血后3d时P38 MAPK mRNA及IL-6/8含量达到高峰,此后表现为下降趋势,P38MAPK mRNA及IL-6/8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P38 MAPK、IL-6、IL-8参与了高血压脑出血的炎症反应,与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机制相关.

    作者:李彦明;姜红;徐胜东;刘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相关性

    目的 研究社区老年糖尿病(DM)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某社区338例老年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平均年龄(66.7±5.1)岁,男151例,女187例.调查问卷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问卷、DM社会支持量表、DM生活特异生存质量量表,简明精神状况量表.结果 研究对象期望得到的社会支持平均值、实际得到的社会支持平均值、认为得到的社会支持的平均值,实际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低于期望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P<0.05).研究对象生活质量的总体得分为(98.9±19.4)分;期望得到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129,P<0.05).结论 老年DM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应大限度地利用多元社会支持系统,使DM患者走出家庭,融入社区和社会,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孙伟;孙胜男;李春玉;王秀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社区老年人抑郁症与生活事件及慢性躯体疾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抑郁症与生活事件、躯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方便抽样方法抽取500名社区老年人,采用老年精神状况量表、老年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自评经济满意度、自评健康状况、生活事件数目、躯体疾病数目在抑郁症老年人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老年抑郁症是偏头痛、脑卒中或身体部分偏瘫、视力问题、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OR(95% CI)分别为0.282 (0.093,0.854)、0.287 (0.099,0.831)、0.16(0.052,0.494)、0.275(0.092,0.817)、0.123 (0.024,0.626),抑郁症老年患者发生自评健康恶化、自评经济困难、难过经历、亲友冲突事件风险的OR(95% CI)分别为0.246(0.087,0.697)、0.092(0.031,0.261)、0.113(0.036,0.356)、0.076(0.018,0.315).结论 加强老年抑郁症筛查、诊断和治疗,采取多方面措施减少其发生更多躯体疾病和生活事件.

    作者:徐曼;刘冰;柴云;程桢;卢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286例择期全麻下行胃肠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d、手术后1、3、7d时经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术后评分低于术前1分以上确定有认知功能下降,则诊断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对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早期POCD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286例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1 d POCD发生率为26.2%(75例),术后3d发生率为23.8%(68例),术后7d发生率为8.4%(2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或冠心病、术中出现低血压、术后电解质紊乱及住院时间与POCD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术前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术中低血压及住院时间是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受教育程度、术前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术中低血压及住院时间是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勇;杜晓红;余树春;胡衍辉;徐国海;卢忆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