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曼;刘冰;柴云;程桢;卢丽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颈动脉球囊介入损伤后大鼠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建立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将6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CGRP(CGRP-L)组和高剂量CGRP(CGRP-H)组.CGRP-L组和CGRP-H组于球囊损伤后每天腹腔注射50、100μg/kg CGRP,而对照组于球囊损伤后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祖细胞(EPC)动员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促血管修复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和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及血清内皮素(ET)-1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0)水平,HE染色观察颈动脉在球囊损伤后的形态学变化及内膜增生情况.结果 CGRP-L组和CGRP-H组外周血中CD34和VEGF受体共同标记的EPC动员比例分别为(15.26±2.70)%和(23.55±3.92)%,均高于对照组的(7.12±1.14)%(P<0.05);与对照组相比,CGRP-L处理后的VEGF、SDF-1、bFGF、EGF及NO水平均升高,ET-1水平降低,且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两者比值均降氐(P<0.05);CGRP-H组的以上指标均优于CGRP-L组(P<0.05).结论 CGRP可抑制颈动脉球囊介入损伤后大鼠新生内膜形成,可通过促进EPC动员及升高外周血促血管修复因子辅助内皮损伤修复.
作者:王荣勤;曾宪强;马彦高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度)患者采用雾化吸人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66位支气管哮喘中度急性发作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基础治疗,B组采用基础治疗+雾化吸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在以下评估指标:治疗后2h内喘息症状缓解率、治疗当日夜间喘息发生率、喘息症状显著缓解时间、肺部哮鸣音基本消失时间、甲泼尼龙静脉使用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A组(P<0.05).结论 基础治疗联合雾化吸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良好,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
作者:常伟;何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 98例KOA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1例,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术后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47例,仅行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分别给予Lysholm评分、VAS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2%,明显优于对照组74.5%(P<0.05);治疗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MMP-3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KO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其调节MMP-3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丁黎明;刘德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时机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接受单侧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腱重建膝关节ACL手术的患者80例.按手术时间分为早期重建组和晚期重建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 晚期重建组患者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低于术后6个月,但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术后均优于术前(P<0.05).晚期重建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优于同期早期重建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手术时间都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晚期重建手术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
作者:朱洪江;马腾;关健;聂喜增;王华军;向孝兵;陈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FOXC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一步法检测86例NSCLC组织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FOX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FOXC1蛋白表达定位于NSCLC癌细胞的胞质及胞核内;其在NSCLC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2.79%(54/86)和25% (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FOXC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中的高表达率为81.25%(39/48),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高表达率为39.47%(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Ⅲ期NSCLC组中高表达率为77.8%(28/38),明显高于Ⅰ~Ⅱ期组中高表达率(52%,26/50) (P=0.015);而与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性别、年龄、吸烟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FOXC1蛋白可能在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能为抑制NSCLC的侵袭转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方向.
作者:乔丽;刘杰;高薇;林文俐;孙玉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老年高危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因高危BPH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8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x2=7.731,P=0.021);研究组患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剩余尿量(RUV)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大尿流率(Q-ma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老年高危BPH患者,手术疗效确切,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情况较好,且术后生活质量恢复较好,相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杨波;王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经回肠造口术的中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行回肠造口术的中老年患者进行现场自我管理能力现状的调查问卷,分析影响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89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为97.75%.回肠造口患者总体自我管理能力得分(98.27±15.34)分,其中造口护理管理得分(36.21±5.85)分、日常生活管理得分(24.75±3.89)分、症状管理得分(14.23±2.70)分、信息管理得分(12.33±3.68)分、心理管理得分(11.08±3.36)分.自我管理能力差者10例(11.49%),中等者71例(81.61%),好者6例(6.9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以及造口接受程度是影响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P<0.05).结论 接受回肠造口的中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待加强,医护人员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郭泽霞;符岸秋;罗香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其中34例行切开复位髓外固定治疗(对照组),另外34例行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亚东;强晓玉;张妍;安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脂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奥氮平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奥氮平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测定患者身高、体重、血脂及空腹血糖(FPG),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奥氮平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PG及体质指数(BM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均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齐拉西酮组的TESS评分明显低于奥氮平组(p<0.05).结论 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近,但齐拉西酮相比于奥氮平对患者的BMI和脂糖代谢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低.
作者:王章元;贾小玲;张青青;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力性溃疡发生状况,探讨卧床时间、分级对压力性溃疡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居家长期照护的909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压力性溃疡发生状况进行现场评估.结果 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力性溃疡发生率25.77%;卧床时间<1个月者压力性溃疡发生率为34.96%,1~3个月、3~5个月及≥5个月分别为26.18%、27.21%和18.43%,压力性溃疡组与无压力性溃疡组卧床时间差异显著(P<0.05);卧床分级C级者压力性溃疡发生率40.72%,B级和A级者分别为29.56%和13.68%,两组卧床分级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卧床分级B级和C级是压力性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力性溃疡发生率高;卧床时间、分级与其压力性溃疡发生相关,居家护理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
作者:张焱;姜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析噪声聋患者的客观听阈评估工作中听性稳态反应(ASSR)与听性脑干反应(ABR)的临床意义.方法 31例老年噪声聋患者为观察组,18例正常听力者(共40只耳)为对照组.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观察组纯音听阈在3 000、4 000及6000 Hz的频率与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50、500、1 000及2000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各频率的纯音阈值与ABR反应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250、500 Hz的纯音听阈与ASSR反应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频率的纯音听阈与AS-SR反应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000 Hz频率处的纯音听阈与ASSR反应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SR频率特异性较好,在噪声性聋的客观评估及伪聋的鉴定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石峰;李冬梅;杨锐睿;苏玉静;费秀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小针刀治疗、局部封闭治疗及外用药物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100指)随机分四组,每组25指.分别用四种治疗方法予以治疗,治疗后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评价四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局部封闭和外用药物治疗无明显差异,小针刀治疗优于前两种方法,而手术治疗在四种方法中效果佳.结论 手术治疗对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有效,且优于其他三种方法.
作者:王天航;赫英龙;李保龙;武超;李晓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的蛋白含量及mR-NA变化水平,探讨二者是否参与DN的发病进程.方法 DN患者50例作为DN组,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清晨空腹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血清中TGF-β1和PPAR-γ的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N组血清中TGF-β1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PPAR-γ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TGF-β1和PPAR-γ具有负相关性(r=-0.689,P=0.042;r=-0.711,P=O.036).结论 TGF-β1水平的上调和PPAR-γ水平的下调及二者具有明显负相关性,说明可能参与了DN的发病进程.
作者:陈蔷;俞娉;于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电针夹脊穴治疗对糖尿病足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64例0级糖尿病足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治疗周期为3 w.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温控血流和阻断后反应性充血,对比两组之间差异性.结果 治疗组患者温控血流、阻断后反应性充血好转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微循环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针夹脊穴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病微循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治疗糖尿病足病.
作者:高杰;张雅;夏联恒;付晨菲;李晓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老年性痴呆是导致个人、社会经济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危及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寿命的常见疾患之一,其中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血管性痴呆(VD)[1].VD又被称为“可逆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2],有治愈的可能性.因此,中医药治疗VD的研究迫在眉睫,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丽华;马春;李淑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Th17细胞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17A水平在老年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78例70岁以上老年结肠癌患者、同期健康体检的78例70岁以上老年健康者及78例青中年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8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作为A组,78例老年健康者作为B组,78例青中年健康者作为C组.根据结肠癌的临床分期分为早期结肠癌(临床分期Ⅰ期和Ⅱ期)和中晚期结肠癌(临床分期Ⅲ期和Ⅳ期),早期结肠癌25例为A1组,中晚期结肠癌53例为A2组.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血清IL-6和血清IL-17A水平.结果 A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高于C组(P<0.05);A1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高于A2组(P<0.05).A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高于C组(P<0.05);A1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高于A2组(P<0.05).A组和B组患者的血清IL-17A水平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患者血清IL-17A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和A2组患者的血清IL-17A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Th17细胞、血清IL-6和IL-17A水平与老年结肠癌的发生相关,外周血Th17细胞和血清IL-6和老年结肠癌的分期明显相关.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水平半规管向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应用Gufoni与Barbecue法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 经眼震电图检查确诊的102例HSC-BPPV患者随机分为Gufoni法治疗组(n=53)与Barbecue法治疗组(n=49),分别采用Gufoni与Barbecue法复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02例患者手法复位治疗,1、2、3天Gufoni组有效率均高于Barbecue组(P<0.05);1个月后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ufoni法与barbecue法对HSC-BPPV治疗效果均有效,Gufoni法在快速缓解症状方面优于Barbecue法,但长期疗效相当.
作者:王海涛;杨艳春;王莹;王宗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磁共振成像(MRI)分析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指导价值及与超声的对比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142支血管)因颈动脉粥样硬化而接受介入治疗患者术前超声、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比较MRI和超声对颈动脉管腔狭窄的诊断能力.结果 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有142支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轻度狭窄的血管83支,中度狭窄的血管24支,重度狭窄35支.斑块内脂质成分图像显示:可见大范围的T1 WI、T2WI等信号,PDWI等级稍高的信号区,在TOF和MP-RAGE尚未显示异常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纤维帽图像显示:完整的纤维帽在TOF上表现为光滑的暗带,在CE-T1 WI上表现为光滑的弧形高信号.斑块内出血图像显示:T1WI、TOF及MP-RAGE上表现为高信号,其中MP-RAGE更明显.斑块溃疡图像显示:TOF和CE-T1WI上显示纤维帽不连续,明显纤维帽破溃并与管腔相通形成溃疡.斑块钙化:各扫描系列均表现为低信号.MRI与DSA检测结果相比较,MRI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2.68%,kappa值为0.839;超声与DSA检测结果相比较,超声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93.90%,kappa值为0.802;MRI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明显高于超声检测结果(P<0.05).结论 高分辨的MRI相对超声而言,准确识别和量化分析斑块内各种成分,准确评估斑块的稳定性,为支架置人术前判断斑块稳定性及确定手术时机提供参考.
作者:郑兆凤;王琦;钟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调节素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精神障碍患者211例(精神障碍组)和老年健康者211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其神经调节素1基因多态性、韦氏记忆量表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精神障碍患者韦氏记忆量表结果及P300结果,比较精神障碍组和对照组P300结果.结果 三种基因型患者的理解记忆分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基因型G/G组的理解记忆分高于基因型T/T组和基因型G/T组(P<0.05),基因型G/T组的理解记忆分高于基因型T/T组(P<0.05);三种基因型患者的联想分、经历分、顺数字广度分、倒数字广度分和总数字广度分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障碍患者中,基因型T/T组、基因型G/G组和基因型G/T组P300各位点的波幅和潜伏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2点,精神障碍组N1、N2和P2的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精神障碍组和对照组N1、N2和P2的波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障碍组P3的波幅和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z点,精神障碍组N2、P2和P3的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精神障碍组和对照组N2、P2和P3的波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障碍组N1的波幅和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调节素l基因多态性和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韦氏记忆量表评分及P300结果相关,神经调节素1基因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
作者:郑存庆;孔令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伴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我国出现了历史上人口流动范围较广的时代.现在的流动人口中家庭整体流动越来越多,老年人会随着子女流动到他们所生活的城市,能够就近照顾.流动老年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值得关注的.
作者:孙克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