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冯梅;陆虹宏;郭志荣;杨淑丽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1,2].研究表明PD与遗传、蛋白质聚集、蛋白质降解障碍、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A)神经递质水平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有关.例如,α-核突触蛋白,同源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诱导激酶(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PD和癌症相关蛋白(DJ-1)蛋白等[3],这些分子的改变与酪氨酸羟化酶(TH)的改变有关.
作者:张智敏;白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正五聚蛋白3 (PTX3)在高血压心脏病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高血压心脏病HFNEF患者9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就诊的高血压心脏病无心力衰竭患者84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PTX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脏超声指标,并予以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浆PTX3、NT-proBNP、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右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A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其水平随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而上升或降低(P<0.05或<0.01).观察组血浆PTX3水平与NT-proBNP、LVDd、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14、0.562、0.528,P<0.01),与E/A比值呈负相关(r=-0.657,P<0.0l),与LVEF、LVST无相关性.结论 血浆PTX3水平高低可以特异性地反映高血压心脏病HFNEF患者心脏局部炎症程度,并随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
作者:罗波;何淑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前关于脑卒中幸存者的治疗几乎都停留在二级预防和脑卒中康复,对其长期症状关注较少.脑卒中常见长期症状包括患者生理方面的脑卒中后疼痛、大小便失禁、吞咽障碍、疲劳、睡眠障碍、癫痫、性功能障碍等,心理方面的脑卒中后抑郁(PSD)、焦虑等.而这些症状将影响脑卒中幸存者的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终生.本文就脑卒中常见长期症状及其管理和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官燕琴;龚黎民;俞晔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老年性痴呆是导致个人、社会经济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危及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寿命的常见疾患之一,其中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血管性痴呆(VD)[1].VD又被称为“可逆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2],有治愈的可能性.因此,中医药治疗VD的研究迫在眉睫,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丽华;马春;李淑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 98例KOA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1例,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术后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47例,仅行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分别给予Lysholm评分、VAS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2%,明显优于对照组74.5%(P<0.05);治疗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MMP-3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KO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其调节MMP-3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丁黎明;刘德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对照组46例,和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甲状腺素进行治疗的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分别治疗24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3、T4和LVEF水平、临床效果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NYH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使用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时效果显著,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作者:吴海萍;卜智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针灸配合手法治疗乳房松弛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乳房松弛下垂患者随机分为针灸配合手法组32例、针灸组30例、手法组30例.针灸组针刺主穴取气海、中脘、膻中、乳根、膺窗、天溪、足三里、三阴交、少泽,留针30 min并用艾条施行温和灸,1次/d;手法组以乳房推拿为主,配合经络按摩,1次/d;针灸配合手法组以先行手法、后施针灸,1次/d;均2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每例的胸围、乳头位置及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针灸配合手法组有效率77.6%,针灸组有效率53.3%,手法组有效率35.2%.针灸配合手法组改善临床症状与针灸组相当(P>0.05),但均明显优于手法组(P<0.01).针灸配合手法组改善胸围值、乳头位置第1疗程与手法组相当(P>0.05),两者均优于针灸组(P<0.05);第2、3疗程,针灸配合手法组优于针灸组,两组均优于手法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手法可改善乳房松弛下垂,且见效快,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晶晶;彭红华;员晓云;赵利华;王坤;韦文朗;梁桂枝;吕建林;齐玉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与糖尿病(DM)并发症发生发展及DM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内分泌科240例住院和门诊病人,健康体检者160例.按要求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人群组、单纯肥胖人群组、单纯1型糖尿病(T1DM)组、肥胖T2DM组、肥胖2型糖尿病(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肾病、大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组、T2DM合并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泌尿系感染)组,各组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群组、单纯肥胖人群组、T2DM组、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肾、大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组四组RBP4含量.比较正常人群组、T2DM组、T1 DM组、DM合并感染组GPI含量.检测各组研究对象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并分别分析与RBP4的相关性.结果 ①单纯肥胖人群组与正常人群组RBP4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前者较后者RBP4含量增加(t=6.70,P<0.01).T2DM患者与肥胖患者比较RBP4含量增加(t=7.14,P<0.01).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时RBP4含量明显增加,与T2DM无并发症者比较差异显著(t=6.38,P<0.01);②T2DM组、T1DM组GPI含量均较正常人群组高(t=15.37,t=11.90,P<0.01),T1 DM组比T2DM组GPI含量有增高趋势,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t=6.13,P=0.56).一旦DM合并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时,与非感染T2DM患者比较,GPI含量增高明显(t=12.76,P<0.01).③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体重增加均与RBP4显著相关;T2DM组RBP4与GPI的相关性不强.结论 糖代谢异常、血压血脂异常、体重增加等与RBP4相关,RBP4也许可作为正常人进展为T2DM以及进一步并发慢性并发症的动态监测指标;GPI尚不能作为T1DM与T2DM鉴别的标志分子,也许可作为DM合并急性炎症感染的判断指标.
作者:叶青跃;谢军;杨杨;陈新胜;田胜兰;邢晓磊;白如君;谭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38 MAPK在高血压脑出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在发病后1、3、7、14d分别抽取静脉血,用PCR荧光检测法测定P38 MAPK mRNA的表达,同时ELISA检测外周血IL-6/8含量,与正常体检者(25例,对照组)对比,并分析表达意义.结果 实验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内P38 MAPK mRNA表达和血清IL-6/8含量均高于正常体检者(P<0.05),病情越重,P38 MAPK mRNA及IL-6/8含量越高,在脑出血后3d时P38 MAPK mRNA及IL-6/8含量达到高峰,此后表现为下降趋势,P38MAPK mRNA及IL-6/8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P38 MAPK、IL-6、IL-8参与了高血压脑出血的炎症反应,与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机制相关.
作者:李彦明;姜红;徐胜东;刘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对骨水泥半髋置换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后进行骨水泥半髋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和输血量及手术时间,分别于麻醉前(T0)、骨水泥注入前(T1)、骨水泥注入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 h(T4)和术后48 h(T5)抽取血样测定两组血清激素水平和免疫细胞水平.结果 ①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CD4+和CD4+/CD8+在T1、T2、T3和T4时均较A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CD8+均较A组显著升高(P<0.01);③B组T1、T2、T3、T4和T5时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Adr)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 老年骨水泥半髋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麻醉对免疫细胞及激素水平影响较小,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屈惠;李卓敏;黄春;卢宇;陈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脾论治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疗效.方法 肺脾论治ALS,疗程2个月,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①尼莫地平法: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较低;②运动神经元病(MND)疗效标准:治疗后中医症状变化频数统计分析多数症状趋于稳定.结论 健脾益肺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作者:罗雪花;杜宝新;郑瑜;卢明;王安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电针夹脊穴治疗对糖尿病足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64例0级糖尿病足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治疗周期为3 w.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温控血流和阻断后反应性充血,对比两组之间差异性.结果 治疗组患者温控血流、阻断后反应性充血好转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微循环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针夹脊穴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病微循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治疗糖尿病足病.
作者:高杰;张雅;夏联恒;付晨菲;李晓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青年、中年、老年阶段是否午睡对老年人联结记忆的影响.方法 在北京社区招募507名60岁以上,临床医师评定无睡眠障碍,且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得分≥21分的老年被试者,进行午睡情况的自述式调查;并根据不同午睡情况,对联想学习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在控制了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数等因素后,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午睡组和对照组的联想学习成绩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其中三个阶段的午睡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而其他认知功能未发现差异(P>0.05).结论 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是否午睡均会影响老年人的联结记忆,其中有午睡习惯的联结记忆功能要强于没有午睡习惯者.
作者:付江宁;朱心怡;侯剑华;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与盐酸甲氯芬酯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神经生化机制.方法 改良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3个治疗组,分别为盐酸甲氯芬酯治疗组、“肾俞”、“足三里”穴位埋线治疗组(埋线组)及盐酸甲氯芬酯联合穴位埋线组(联合组);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海马CA1区内三种重要蛋白质的表达情况: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结果 经联合治疗后,大鼠海马CA1区ChAT、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Caspase-3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各项指标与单独治疗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P<0.01).结论 盐酸甲氯芬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法,对VD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上调海马BDNF及下调Caspase-3密切相关.
作者:杨琼;戴桃李;陈粲;潘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肠道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00例老年N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和肠道益生菌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口服,用法同试验组,疗程为3个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肝功、肝脏超声评分,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及治疗疗效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HDL-C高于对照组,AST、GGT、ALT均低显著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老年NAFLD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是治疗老年NAFLD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案.
作者:于文畅;鲍晓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力性溃疡发生状况,探讨卧床时间、分级对压力性溃疡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居家长期照护的909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压力性溃疡发生状况进行现场评估.结果 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力性溃疡发生率25.77%;卧床时间<1个月者压力性溃疡发生率为34.96%,1~3个月、3~5个月及≥5个月分别为26.18%、27.21%和18.43%,压力性溃疡组与无压力性溃疡组卧床时间差异显著(P<0.05);卧床分级C级者压力性溃疡发生率40.72%,B级和A级者分别为29.56%和13.68%,两组卧床分级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卧床分级B级和C级是压力性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力性溃疡发生率高;卧床时间、分级与其压力性溃疡发生相关,居家护理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
作者:张焱;姜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社区老年糖尿病(DM)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某社区338例老年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平均年龄(66.7±5.1)岁,男151例,女187例.调查问卷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问卷、DM社会支持量表、DM生活特异生存质量量表,简明精神状况量表.结果 研究对象期望得到的社会支持平均值、实际得到的社会支持平均值、认为得到的社会支持的平均值,实际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低于期望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P<0.05).研究对象生活质量的总体得分为(98.9±19.4)分;期望得到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129,P<0.05).结论 老年DM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应大限度地利用多元社会支持系统,使DM患者走出家庭,融入社区和社会,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孙伟;孙胜男;李春玉;王秀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三黄散外敷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中老年人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提按复位法复位后,再进行外固定.治疗组采用三黄散外敷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采用石膏托外固定.分别于治疗后3d、1 w、2 w、3w复查,检查骨折有无移位,检查有无压疮及神经血管有无受压,患肢手指的肿胀及血运情况,有无张力性水疮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2~3w据复查X线片情况改换功能位三黄散和石膏,4~6w后根据复查情况拆除三黄散和石膏托固定,随访至3个月.结果 在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方面,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治疗3d、1 w、2w时差异显著(P<0.05);3w后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判定方面,从3d后,两组优良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三黄散外敷结合小夹板外固定能快速减轻中老年人Colles骨折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对患肢的早期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
作者:饶科峰;陈建章;付抚东;王燕萍;汤群珍;范伯曾;喻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蛋白(ZEB)-1、-2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在结肠腺癌术后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观察组为63例结肠腺癌术后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选择距肿物边缘>3 cm的非肿瘤性结肠黏膜组织3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二组中ZEB-1、-2和E-cadherin表达.结果 观察组中ZEB-1和-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E-cadherin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ZEB-1、-2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ZEB-1、-2的表达与肿瘤大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ZEB-1和E-cadherin、ZEB-2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ZEB-1、-2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在结肠腺癌发生和进展中有重要作用.ZEB-1、-2可能通过对E-cadherin的调节发挥生物学作用.
作者:佟松;张浩民;王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因急性脑梗死人院接受治疗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147例(70.00%),单纯颅内动脉狭窄65例(30.9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4例(20.95%).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共415支,颅外动脉203支(48.92%),颅内动脉212支(51.08%);轻度狭窄68支(16.39%),中度狭窄91支(21.93%),重度狭窄160支(38.55%),闭塞96支(23.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同型半胱氨酸(Hcy)≥15.1 μmol/L均为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颅内动脉,其中重度狭窄和闭塞发生率较高,应对脑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
作者:温昌明;张保朝;李高申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