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温昌明;张保朝;李高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脑动脉狭窄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因急性脑梗死人院接受治疗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147例(70.00%),单纯颅内动脉狭窄65例(30.9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4例(20.95%).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共415支,颅外动脉203支(48.92%),颅内动脉212支(51.08%);轻度狭窄68支(16.39%),中度狭窄91支(21.93%),重度狭窄160支(38.55%),闭塞96支(23.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同型半胱氨酸(Hcy)≥15.1 μmol/L均为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颅内动脉,其中重度狭窄和闭塞发生率较高,应对脑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五鹤续断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五鹤续断(WHDA)注射液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50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按500 mg·kg-1·d-1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注射等量D-半乳糖.高、中及低剂量组在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按7.2、3.6及1.8 g·kg-1 ·d-1腹腔注射WHDA,模型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饲养30 d后处死小鼠,取出胸腺、脾脏测定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C3及C4,采用细胞流式仪分析脾细胞主要T细胞亚群.结果 模型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明显下降(P<0.05),WHDA高、中剂量组明显增大(P<0.05);模型组血清中IgG、IgM及补体C3、C4含量减少显著(P<0.05),WHDA高、中剂量组增加明显(P<0.05);模型组CD3+、CD4+及CD44+细胞数量减少显著(P<0.05),CD8+数量明显增加(P<0.05),WH-DA高、中剂量组CD3+、CD4+细胞数量增加明显(P<0.05),高剂量组CD8+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CD44+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WHDA对衰老小鼠胸腺、脾脏萎缩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能提高血清中IgG、IgM、C3及C4含量,改善脾脏功能,影响T细胞亚群的比例,对免疫所致衰老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王先丽;陈龙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卧床时间与分级对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力性溃疡的影响

    目的 了解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力性溃疡发生状况,探讨卧床时间、分级对压力性溃疡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居家长期照护的909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压力性溃疡发生状况进行现场评估.结果 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力性溃疡发生率25.77%;卧床时间<1个月者压力性溃疡发生率为34.96%,1~3个月、3~5个月及≥5个月分别为26.18%、27.21%和18.43%,压力性溃疡组与无压力性溃疡组卧床时间差异显著(P<0.05);卧床分级C级者压力性溃疡发生率40.72%,B级和A级者分别为29.56%和13.68%,两组卧床分级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卧床分级B级和C级是压力性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力性溃疡发生率高;卧床时间、分级与其压力性溃疡发生相关,居家护理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

    作者:张焱;姜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15年3月1日门诊和住院的DN患者48例,尿微量白蛋白(UMA)30 ~300 mg/24 h、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 1.73 m-2(CKD 1 ~2期),应用预混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欠佳,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以下且未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物,给予艾塞那肽治疗,于用药前、用药4、12、24 w后分别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血压、肾功能、24 hUMA,并用简化的MDRD公式计算eGFR.结果 患者治疗24w后24 h UMA显著下降(P<0.001)、eGFR无明显减低(P>0.05).结论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GLP-1受体激动剂除可显著降低血糖、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外,可有效地降低患者UMA、延缓eGRF的下降速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倩;孙立娟;吕斌;李涛;李艳华;赵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富马酸比索洛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脑钠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富马酸比索洛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11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地尔硫(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BNP和CRP水平变化及心肺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和CRP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有效降低BNP和CRP水平,改善心肺功能.

    作者:余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0P)老年男性患者血清中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IGF结合蛋白(IGFBP)-3的表达特征,关注其临床意义.方法 68例OP老年男性患者作为观察组,38例正常骨密度、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老年男性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瘦素、IGF-1和IGFBP-3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中瘦素、IGF-1和IGFBP-3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伴有骨折患者血清中瘦素、IGF-1和IGFBP-3的表达明显低于不伴有骨折患者,相关分析显示瘦素和IGF-1、IGF-1和IGFBP-3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OP老年男性患者血清中瘦素、IGF-1和IGFBP-3低表达,瘦素和IGF-1、IGF-1和IGFBP-3均具有协同作用,三种细胞因子均参与病变形成及进展.

    作者:张楠;周永焘;刘金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该院就诊且确诊为T2DM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单纯T2DM组(T2DM组)、T2DM组合并轻度OSAS组(轻缓合并组)、T2DM合并中度OSAS组(中度合并组)、T2DM合并重度OSAS组(重度合并组),分别比较四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水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并比较四组患者夜间血糖波动的平均幅度(MAGE)、白天MAGE及24 h MAGE.结果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HCY、糖化血红蛋白、肌酐重度合并组>中度合并组>轻度合并组>T2DM组(均P<0.05);提示随着合并OSAS的程度加深,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HCY、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值均增高.白天、夜间及24h的血糖波动重度合并组>中度合并组>轻度合并组>T2DM组(均P<0.05);说明随着合并OSAS的程度加深,白天、夜间及24 h MAGE越大.结论 OSAS病情与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控制OS-AS的病情进展对控制T2DM患者血糖紊乱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进;李成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蛋白-1、-2和上皮型黏附素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蛋白(ZEB)-1、-2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在结肠腺癌术后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观察组为63例结肠腺癌术后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选择距肿物边缘>3 cm的非肿瘤性结肠黏膜组织3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二组中ZEB-1、-2和E-cadherin表达.结果 观察组中ZEB-1和-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E-cadherin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ZEB-1、-2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ZEB-1、-2的表达与肿瘤大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ZEB-1和E-cadherin、ZEB-2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ZEB-1、-2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在结肠腺癌发生和进展中有重要作用.ZEB-1、-2可能通过对E-cadherin的调节发挥生物学作用.

    作者:佟松;张浩民;王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人住呼吸内科的COPD急性加重患者130例,合并T2DM患者(试验组)和单纯COPD患者(对照组)各65例,对两组的急性加重频率、外周血血红蛋白、肺部影像学、肺功能、血气分析、病原体分布特点、抗生素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急性加重住院次数频繁、抗生素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延长,混合菌感染及真菌感染比例高,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动脉血氧分压(P a02)低(P<0.05);试验组贫血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一口气弥散功能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COPD合并T2DM患者更易急性加重而频繁住院,更易出现贫血,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差,病情严重而复杂,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延长.综合治疗是提高COPD合并T2DM患者疗效、延缓病情发展的关键.

    作者:梁新梅;梁克诚;卢翠梅;覃启鲜;陆薇;冯邦华;何笛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皮肾镜与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对老年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与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对老年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1例老年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经皮肾镜取石术组31例及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的辅助率,以及两组术式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经皮肾镜取石术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组,术后经皮肾镜取石术组需行ESWL的辅助率明显低于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组(P<0.05);两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均明显升高,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组NGAL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疗效显著,且对肾功能影响小.

    作者:朱家红;高华廷;邵焕军;刘洋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变化及其与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IL)-6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6例,健康对照组72例,分别测定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者血清SAA、CRP、IL-6水平.结果 COPD组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清SAA、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OPD组急性加重期血清SAA、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P均<0.01);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组血清SAA、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单一AECOPD组(P均<0.01);COPD组急性加重期血清SAA分别与CRP、IL-6呈正相关(r=0.317、0.406,P均<0.01).结论 血清SAA可以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用于AECOPD患者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评估作用;血清SAA与CRP、IL-6联合测定对预测AECOPD的严重性和观察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井军虎;李立宇;李建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及器官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辅助治疗对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及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ICU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97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对原发病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UTI静脉注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第1、3、7天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肝、肾、心功能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TNF-α、IL-6、hs-CRP水平在治疗第1天均显著下降,持续至治疗第7天各指标均达到低值,且同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而对照组患者TNF-α水平在治疗第7天时下降(P<0.05),IL-6和hs-CRP水平在治疗第3天时开始下降(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心功能相关指标均下降,至治疗第7天时,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第1天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 UTI辅助治疗ICU脓毒症,能显著调控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还能改善肝、肾、心功能,缓解脓毒症造成的器官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碧霞;林辉;廖秀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调节性T细胞及辅助性T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随机数字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40只,分别测定两组大鼠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0.3s用力呼气容积(FEV 0.3)、用力呼气峰值流速(PEF)、FEV0.3/FVC以及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6、IL-17、IL-1β、IL-35以及IL-10水平,并检测肺组织IL-17、FoxP3及外周血Treg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日渐少动、皮毛无光泽、大便稀、呼吸急促,有咳嗽、痰鸣音和分泌物;对照组大鼠则正常活动和呼吸.模型组大鼠FEV0.3、FVC、PEF、FEV0.3/FV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L-17、IL-1β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IL-10及IL-35水平显著降低(P<0.001);模型组肺组织中FoxP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7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模型组外周血Tre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COPD病变存在高炎性反应,与Th17和Treg表达失衡,调节功能降低,以致炎性反应进一步加重有关.

    作者:陈艳蓉;肖瑶;刘彦;王梦然;张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皮植入药盒系统肝动脉持续小剂量灌注氟脲嘧啶脱氧核苷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持续性灌注氟脲嘧啶脱氧核苷(FUDR)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 28例无外科手术指征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肝动脉内灌注FUDR0.4 mg·m-2·d-1,持续14 d,每3周重复1次.有肝外转移者用表阿霉素60 mg/m2,iv,d1.结果 有效率为17.9%,稳定者为42.9%,疾病控制率60.7%.甲胎蛋白(AFP)下降超过20%者为21.4%,客观有效率为83.3%,生存期23.5个月.全组Karnofsky评分(KPS)改善者35.7%,稳定者39.3%.中位生存期为10.2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57.1%和10.7%,其毒副作用可以耐受.结论 经药盒肝动脉持续性灌注FUDR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邢世江;王雪松;曾维斌;邓婉芳;李新;许家健;黄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深度烧伤行负压引流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深度烧伤行负压引流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老年深度烧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治疗,负压引流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负压引流组和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术后白细胞值情况、首次植皮存活率和平均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负压引流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术后白细胞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的首次植皮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负压引流组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引流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老年深度烧伤可以降低细菌感染率和术后白细胞值,提高首次植皮存活率,降低愈合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疼痛,促进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住院费用虽有所增加,但和传统换药治疗没有差异.

    作者:谷松坡;付智慧;范友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水平与脂肪肝患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压及血糖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脂肪肝患病的关系.方法 将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860例年龄>60岁的患者,按照其收缩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进行分组,将患者根据收缩压分组:血压严格控制组(血压<130 mmHg),血压一般控制组(血压130~139 mmHg),血压未控制组(血压≥140 mmHg);根据其HbAlc水平分为血糖严格控制组(HbAlc<6.5%),血糖一般控制组(HbAlc =6.5% ~7.5%),血糖未控制组(HbAl c≥7.5%).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记录脂肪肝的发病情况.结果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X1,β=0.027,P=0.010)、体重指数(BMI)(X2,β=0.048,P =0.000)、收缩压(X3,β=0.018,P=0.008)、HbAlc(X4,β=0.002,P=0.004)、总胆固醇(X5,β=0.284,P=0.007)、甘油三酯(X6,β=0.465,P=0.0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X7,β=0.373,P=0.000)均与脂肪肝(Y)呈正相关,为脂肪肝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压、血糖水平是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血脂紊乱也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冯梅;陆虹宏;郭志荣;杨淑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各年龄阶段午睡情况对老年人联结记忆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青年、中年、老年阶段是否午睡对老年人联结记忆的影响.方法 在北京社区招募507名60岁以上,临床医师评定无睡眠障碍,且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得分≥21分的老年被试者,进行午睡情况的自述式调查;并根据不同午睡情况,对联想学习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在控制了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数等因素后,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午睡组和对照组的联想学习成绩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其中三个阶段的午睡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而其他认知功能未发现差异(P>0.05).结论 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是否午睡均会影响老年人的联结记忆,其中有午睡习惯的联结记忆功能要强于没有午睡习惯者.

    作者:付江宁;朱心怡;侯剑华;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组蛋白H3K27去甲基化酶UTX在肿瘤研究中的作用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到目前为止,发现2类,一类是单胺氧化酶,如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LSD)1[1];另一类是需要铁离子和α-酮戊二酸参与反应的JmjC结构域,如UTX和JMJD3,其标准名称分别为KDM6A和KDM6B,能特异性靶向组蛋白H3赖氨酸27位点二、三甲基化(H3K27me2/3),使组蛋白去甲基化,参与介导H3K27去甲基化的生理功能,包括生长发育及代谢调节[2~4].H3K27me2/3的组蛋白去甲基酶UTX与人类肿瘤的关系被研究,UTX缺失与人类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5].本文就组蛋白H3K27去甲基化酶UTX的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简要综述.

    作者:杨贇;黄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MT01对人成骨样细胞系MG63内Toll样受体7,9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成骨样细胞系MG63(简称MG63)内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情况及MT01与细胞内TLRs的关联.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MG63内TLR1~10 mRNA的表达情况;MT01与MG63作用12、24、48 h后,Real time PCR法检测MG63细胞内TLR7,9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MG63细胞内TLR7,9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G63细胞表达TLR1~ 10 mRNA;一定浓度的MT01作用于细胞后,对TLR7,9 mRNA及蛋白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无时间依赖性.结论 MG63细胞表达TLR1-10 mRNA,一定浓度的MT01可影响MG63细胞内TLR7,9 mRNA及蛋白的表达.

    作者:孙晗;侯旭;申玉芹;郑义;娄译心;汪洋;齐佳;孙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其中实验组的去甲斑蝥酸钠浓度分别为0.4、1.0、2.5、6.0 mg/L,对照组不加去甲斑蝥酸钠.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周期,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浓度0.4、1.0、2.5、6.0mg/L去甲斑蝥酸钠的实验组的OD值均低于对照组(t=2.871、5.295、10.100、13.836,P均<0.05).随着去甲斑蝥酸钠浓度的提高,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随之增大.经过流式细胞仪的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而S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5),均呈现出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 去甲斑蝥酸钠在体外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体现出抗癌活性,在胃癌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晓莉;王钦;罗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与糖尿病分型、并发症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与糖尿病(DM)并发症发生发展及DM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内分泌科240例住院和门诊病人,健康体检者160例.按要求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人群组、单纯肥胖人群组、单纯1型糖尿病(T1DM)组、肥胖T2DM组、肥胖2型糖尿病(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肾病、大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组、T2DM合并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泌尿系感染)组,各组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群组、单纯肥胖人群组、T2DM组、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肾、大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组四组RBP4含量.比较正常人群组、T2DM组、T1 DM组、DM合并感染组GPI含量.检测各组研究对象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并分别分析与RBP4的相关性.结果 ①单纯肥胖人群组与正常人群组RBP4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前者较后者RBP4含量增加(t=6.70,P<0.01).T2DM患者与肥胖患者比较RBP4含量增加(t=7.14,P<0.01).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时RBP4含量明显增加,与T2DM无并发症者比较差异显著(t=6.38,P<0.01);②T2DM组、T1DM组GPI含量均较正常人群组高(t=15.37,t=11.90,P<0.01),T1 DM组比T2DM组GPI含量有增高趋势,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t=6.13,P=0.56).一旦DM合并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时,与非感染T2DM患者比较,GPI含量增高明显(t=12.76,P<0.01).③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体重增加均与RBP4显著相关;T2DM组RBP4与GPI的相关性不强.结论 糖代谢异常、血压血脂异常、体重增加等与RBP4相关,RBP4也许可作为正常人进展为T2DM以及进一步并发慢性并发症的动态监测指标;GPI尚不能作为T1DM与T2DM鉴别的标志分子,也许可作为DM合并急性炎症感染的判断指标.

    作者:叶青跃;谢军;杨杨;陈新胜;田胜兰;邢晓磊;白如君;谭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