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梅;闫树英;姚辉;张慧;赵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内科常规治疗组、地塞米松组,各40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出血患者24 h、6 d、12 d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变化,并在各相应的时间点行颅脑CT检查,计算脑水肿体积。结果入院当天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及血清ICAM-1、MMP-9的表达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 P>0.05)。地塞米松组在治疗后第6、12天脑水肿体积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减小(P<0.05),血清ICAM-1、MMP-9表达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减弱(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明显减轻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可能与抑制ICAM-1、MMP-9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卞合涛;初建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DNA连接酶4(LIG4)和热休克蛋白B1(HSP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Taqman real-time PCR对193例鼻咽癌患者和211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DNA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分型。结果 LIG4C/T(rs1805388)和HSPB1C/G(rs2868371)的基因型分布在鼻咽癌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 LIG4C/T(rs1805388)和HSPB1C/G(rs2868371)位点多态性与鼻咽癌发生风险无关。结论 LIG4rs1805388和HSPB1rs2868371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无关。
作者:刘丹;赵玉霞;于洪;屈艳丽;高雅;陈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养老金融或养老金金融指养老金理论与金融学理论结合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养老金在金融市场投资,以实现自身保值增值,同时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本文在介绍国内外学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学界对于我国养老金融行业发展状况及未来方向的观点讨论。
作者:孙晓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血压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只SHR,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n=15),同时选择15只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WKY组。干预组大鼠每日给予剂量为10 mg/kg的沙格列汀灌胃处理,同期给予对照组及WKY组等体积的超纯水,均持续8 w。以无创伤血压测定仪测量三组大鼠处理前后的尾动脉收缩压( SBP),测量间期2 w;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硝基还原法检测血浆中的胰高血糖素样肽( GLP)-1、内皮素( ET)-1和一氧化氮( NO)水平。结果(1)干预组SBP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对照组逐渐升高,且干预组处理后的 SBP 均低于同期对照组,而仍高于同期 WKY 组( P<0.05)。(2)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对照组和干预组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内膜增厚,但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所改善。(3)8 w后干预组大鼠的血浆GLP-1水平均显著高于WKY组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的ET-1水平较WKY组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而干预组 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格列汀可降低SHR的动脉血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T-1的释放、促进NO的合成有关。
作者:殷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A)患者术前各项诊断筛查方法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PA患者不同指标筛查PA的阳性率,各项确诊试验对PA确诊率及CT与术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在上述患者中,以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30 ng/dl为筛选条件筛查PA的阳性率为42%,以ARR>50 ng/dl筛查PA的阳性率为64%(P<0.01);盐水滴注抑制试验和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对PA的确诊率分别为90.91%和92%(P>0.05);与术后病理对照,CT对醛固酮腺瘤(APA)和单侧肾上腺皮质增生(UAH)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24%和73.33%( P>0.05)。结论 ARR>50 ng/dl筛查PA的阳性率高于ARR>30 ng/dl;盐水滴注抑制试验与卡托普利抑制试验确诊率相当;对于分型,CT对APA的诊断符合率与UAH相当。
作者:田烁;俞芳;刘阁玲;徐奕;肖红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对老年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正常心力衰竭( HFNE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于该院心内科诊断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年龄≥60岁,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入院24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共232例,根据心脏超声结果中的LVEF分为HFNEF组158例(LVEF≥45%)和LVEF降低的心衰(HFREF)组74例(LVEF≤40%),并选取同期健康对照组100例。对入选对象进一步搜集超声心动图中收缩末期左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血液常规检查,在常规超声心动图的基础上计算出LVMI。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组LVEDd、IVST和 LVPWT均升高(P<0.05);与 HFREF 组相比,HFNEF组IVST和LVPWT增大(P<0.05);LVEDd、E/A较HFREF组减小(P<0.05);②以 LVMI>122 g/m2(女性),LVMI>149 g/m2(男性)为临界值,诊断HFNEF的灵敏度(男性18.7%,女性47.9%)、特异度(男性96%,女性99%);HFNEF患者中,LVMI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恶化而升高,在各级心功能分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LVMI检测可作为诊断心衰的方法之一,可提高对老年HFNEF患者诊断。
作者:郑恩来;杨笛;冷吉燕;刘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清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SP-D)浓度与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受试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COPD 的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组(n=25),B组为COPD 稳定期患者组(n=25),C组为非 COPD对照组(n=25)。收集患者及对照组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CC16、SP-D 水平。检测受试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和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DLCO%)。结果 A组患者血清CC16和SP-D浓度高,其次是B组,C组浓度低。而且,三组COPD患者肺功能的变化与血清中CC16和SP-D浓度密切相关,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与患者肺功能均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呈正相关关系;SP-D浓度与患者肺功能均呈现出高度的反向性,呈负相关关系( 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中CC16和SP-D浓度升高,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与患者肺功能呈正相关关系;SP-D浓度与患者肺功能呈负相关。
作者:王秋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肠黏膜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各23例。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营养支持前后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变化,比较营养支持效果;同时采用微创途径获取活体肠黏膜标本,平分为2块,分别用10%甲醛、4%戊二醛固定。10%甲醛固定的标本行苏木素-伊红( HE)染色,在普通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结构变化;4%戊二醛固定的标本行枸橼酸铅、醋酸铀染色,透射电镜观察、拍片,观察肠黏膜上皮细胞变化。结果术后7、14 d肠内营养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 P<0.05);术后14 d内两组转铁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4 d肠内营养组空肠绒毛、上皮细胞微绒毛高度均高于肠外营养组且高于术前(P<0.05);肠外营养组术后14 d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14 d肠内营养组肠黏膜密集程度、表面黏液层厚度高于肠外营养组;肠外营养组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存在线粒体肿胀,细胞间联结出有沉积物等病理改变,肠内营养组空肠黏膜上皮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结论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有效保护肠黏膜结构和上皮细胞,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肠外营养。
作者:王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45亿,到2050年将超过4亿〔1〕,我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国家,日益增长的养老护理服务需求与有限的养老护理服务资源供给之间矛盾突出〔2~4〕。为应对这一矛盾当务之急是寻求一种以更合理、有效的方式分配养老护理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大限度满足养老护理服务需要的养老服务模式〔5〕。以美国为代表的一种全新养老服务模式--持续养老照料社区( CCRC ),在部分西方国家逐渐兴起,它结合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优点,并有效避免其不足〔6〕。该模式日益被我国养老产业界所关注〔7〕,但对其系统研究相对匮乏〔8〕。本文旨在对CCRC服务模式的起源、发展及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王黎;郭红艳;谢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在该院就诊的T2DM患者124例,其中64例合并DPN的患者为观察组,另60例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水平及血清25-( OH) D3相关指标情况,分析血清25-( OH) D3与DPN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血肌酐、甲状旁腺激素( PTH)、血钙、血磷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5-(OH)D3含量<20 ng/ml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25-(OH)D3与DPN的发病呈负相关。结论 T2DM合并DPN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单纯T2DM患者,且血清25-(OH)D3与DNP之间呈负相关联系。
作者:于世林;耿亚辉;马娜敏;聂圆圆;袁梅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共45例,按照其治疗方式分为ESD组(23例)和手术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预后状况。结果两组治愈性切除率均为100%,但手术组整块完整切除率高于 ESD组( P<0.05)。 ESD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低于手术组患者(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随访24个月时,全部患者均存活,未出现原发病灶的转移和复发。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近期预后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当,但ESD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较传统外科手术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良君;阳学风;傅念;吴清;彭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 CaN)在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左室重构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共选取健康体检人群282例。根据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n=78);正常高值血压组(n=122);高血压组(n=82);再将正常高值血压组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值分为正常构型亚组(n=101)、左室重构亚组(n=21)。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计算LVMI、RWT;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CaN水平;比色法测定血清CaN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内皮素(ET)-1,分析其与正常高值血压左室重构的关系。结果①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中,左室重构发生率分别为7.82%、17.21%、22.35%;LVMI、RWT、血清CaN活性、ET-1水平依次升高( P<0.05)。相对于高血压组与正常高值血压组的比较,正常高值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②左室重构亚组血清CaN活性、ET-1均高于正常构型亚组( 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左室重构发生率、CaN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血压。活化的CaN促进了正常高值血压左室重构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凌玲;雷梦觉;周桂秀;胡杰;龚爱斌;魏伟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 DN)患者伴突发性耳聋预后的调节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共89例 DM伴发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DM患者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以及经标准诊疗方法后的预后对比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7%,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7%。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差(t=2.56,P<0.05)。结论 DM与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呈负相关,可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作者:李琳;闫振坤;盛敬伊;刘颖;陈明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9年7月至2015年5月19例高龄冠心病合并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其中男15例,女4例,术前均未行心内科介入干预。年龄59~77〔平均(67±9)〕岁。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N-CABG)2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17例;分期手术病人3例(均为男性),其余16例均同期行非ONCABG及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4例为胸骨正中切口,12例为胸骨正中切口加腋下小切口)。结果旁路移植血管为2~4〔平均(2.7±0.6)〕根,左肺单叶切除17例,右肺单叶切除2例。所有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3例术后出现呼吸衰竭及肺部感染,2例出现心功能不全。1例出现围术期心梗,术中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辅助。术后随访17例病人6个月~4年,1例反复出现心功能不全,1例出现转移,其余均无心绞痛发作、无心肌缺血表现。结论高龄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肺叶切除术治疗冠心病合并肺癌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江滨;张智杰;郑民;王海永;阮富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探讨具有可疑超声特征的老年甲状腺良性结节术前误诊原因。方法选取老年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355例,其中术前超声误诊为甲状腺癌22例(29个结节),收集术前超声声像图,术中取甲状腺结节组织,术后复查病理切片,分析超声误诊病例的超声和病理表现。结果甲状腺结节大径≤10 mm组内部结构为实性、极低回声、纵横比>1的比例明显高于大径>10 mm 组,钙化率明显低于大径>10 mm组(P<0.05);29个术前超声误诊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19例(27个结节),非典型腺瘤2例(2个结节),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无具体结节);可疑征象的甲状腺良性结节中主要病理表现为广泛纤维化伴玻璃样变、钙化,出现比例明显高于浓缩胶质、骨化生等另外6种病理表现( P<0.01)。结论老年结节性甲状腺结节在退行性变中可能出现可疑超声征象,其病理基础为结节内广泛纤维化、钙化。
作者:尹海霞;岳芮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重症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支持,即直接采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观察组采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即由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过渡到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和第14天营养学指标:前白蛋白( PA)、白蛋白( ALB)、血红蛋白(Hb),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变化,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第14天PA、Hb、ALB均较治疗第1天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第14天IgA、IgG、IgM均较治疗第1天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胃肠道出血、感染以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与常规营养支持相比,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更能缓解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恶化及免疫功能下降,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黄丽;蒲琴;黄晓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再生基因Ⅳ(RegⅣ)和增殖相关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6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存留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30例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21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后的非肿瘤性子宫内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组中RegⅣ、PCNA和Ki67的表达。结果三组中RegⅣ、PCNA和Ki67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RegⅣ、PCNA和Ki67的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大径均密切相关,RegⅣ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RegⅣ和PCNA、RegⅣ和Ki6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中RegⅣ高表达是肿瘤形成和进展的重要因素,RegⅣ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肖莉;万义增;高月;孙雪竹;李亚娟;张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大肠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大肠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各102例,对比分析两组 TGF-β1、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 TGF-β1、HIF-1α和 VEGF 总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 P<0.05);不同TNM分期和浸润深度的TGF-β1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HIF-1α和VEGF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TGF-β1、HIF-1α均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231、0.462,P<0.05);HIF-1α和VEGF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阴性者( 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 TGF-β1、HIF-1α和 VEGF的表达有所上升,且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参数以及后期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判断肿瘤侵袭转移和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高磊;胡扬喜;尹宁伟;刘寒松;李德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肾衰康口服液对阿霉素所致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的影响。方法通过单侧肾脏摘除合并两次注射阿霉素建立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观察肾衰康口服液对大鼠体重、尿量、尿液中总蛋白( TP)、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乳酸脱氢酶( LDH)、碱性磷酸酶( ALP),肾脏指数的影响。结果肾衰康口服液降低了慢性肾衰竭大鼠尿液中TP、LDH、肾脏指数;升高大鼠体重、尿量及Ccr。结论肾衰康口服液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模型大鼠的肾脏衰竭状态。
作者:石丽霞;刘晓敏;张振家;张殿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晚发老年支气管哮喘(LOA)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82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早发老年哮喘40例, LOA 42例,以42例健康老年者作为对照组。对早发和晚发的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过敏史、夜间发作史、治疗前后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IL)-5、IL-8、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和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与早发组比较,晚发组哮喘过敏史较少,患者症状多见于夜间发作。在急性发作期,晚发组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计数、IL-8与CRP增高明显,早发组主要表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CP增高明显。治疗3个月后随访显示,晚发组基础肺功能较早发组好,气流受限的可逆性好。治疗后晚发组在控制水平分级、哮喘控制测试( ACT)评分、哮喘生命质量问卷( AQLQ)评分和依从性均较早发组好。结论 LOA有一些临床特征区别于早发老年哮喘,应该积极诊断和治疗。
作者:林芃;黄秋嫔;谢正福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