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与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相关性

王凌玲;雷梦觉;周桂秀;胡杰;龚爱斌;魏伟荣

关键词:钙调神经磷酸酶, 正常高值血压, 左室重构, 内皮素-1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 CaN)在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左室重构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共选取健康体检人群282例。根据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n=78);正常高值血压组(n=122);高血压组(n=82);再将正常高值血压组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值分为正常构型亚组(n=101)、左室重构亚组(n=21)。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计算LVMI、RWT;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CaN水平;比色法测定血清CaN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内皮素(ET)-1,分析其与正常高值血压左室重构的关系。结果①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中,左室重构发生率分别为7.82%、17.21%、22.35%;LVMI、RWT、血清CaN活性、ET-1水平依次升高( P<0.05)。相对于高血压组与正常高值血压组的比较,正常高值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②左室重构亚组血清CaN活性、ET-1均高于正常构型亚组( 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左室重构发生率、CaN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血压。活化的CaN促进了正常高值血压左室重构的发生发展。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与缺血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心脏病( IHD)早已被证实有多重炎性反应的有效参与,而核因子( NF)-κB信号通路又是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的核心。因此认识NF-κB与IHD的关系,对预防、诊断和治疗IHD至关重要,而NF-κB在其中的调控作用又十分复杂,随着对NF-κB的深入研究,如何利用调控其信号通路从而达到降低IHD危害的目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成为防治IHD的重要靶点。

    作者:李辉;康品方;宣玲;张恒;王洪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中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白细胞介素( IL)-1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关系。方法将109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组)分为71例DR组和38例非 DR(NDR)组;DR 组又分为42例非增生性 DR(NP-DR)组和29例增生性DR( PDR)组;另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血清VEGF、IL-1及TNF-α水平;微柱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酶法检测血清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 T2DM组血清VEGF、IL-1、TNF-α水平和HbA1c、T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DR组与NDR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PDR组与 NPDR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所有组间 TG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VEGF、IL-1、TNF-α水平及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与D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视网膜病变程度越大,血清中VEGF、IL-1及 TNF-α水平越高。

    作者:邢立臣;张雷鸣;丰亚丽;郭磊;孙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传统疗法(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患者的生存率低、肿瘤复发和转移仍然是有待攻破的难题。与传统抗癌疗法不同,肿瘤免疫治疗的靶标并不针对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而是针对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其中,使抗原抗体的高亲和性和T细胞的杀伤作用相结合,构建基于肿瘤特异性的嵌合抗原受体( CAR)的T细胞免疫疗法( CAR-T)发展非常迅速,通过基因转导使T淋巴细胞表达这种CAR后,T细胞在体内能够特异性地识别肿瘤抗原、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在近25年的时间里,CAR-T在体内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靶向性、杀伤活性和持久性,在治疗白血病〔1〕、淋巴瘤〔2〕、脑胶质瘤〔3〕和卵巢癌〔4〕等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疗效。本文将根据新的研究进展对CAR-T技术在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赵媛媛;孔宁;王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胶质细胞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作用机制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 )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是欧美地区60岁以上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其主要特点是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及血液供应等特征性变化,使视神经退行性萎缩终致中心视力不可逆丧失〔1〕。慢性炎症和老年化是AMD的两个特殊因素,增加其风险和进展。通过免疫系统单分子基因分析已证明慢性炎症参与AMD的病理过程;年龄是AMD显著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免疫细胞的老化效应在视网膜外层影响明显〔2〕。在衰老鼠的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从正常位置显著性迁移并聚集在视网膜下间隙调节微环境〔3〕。在人和小鼠AMD模型中已发现小胶质细胞的聚集,证明小胶质细胞的聚集异常调节免疫系统及细胞分子水平,促进AMD的发展〔4〕。

    作者:张亚琼;徐海月;刘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局部复发老年鼻咽癌再程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

    目的:探讨局部复发老年鼻咽癌患者再程调强放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局部复发老年鼻咽癌患者93例,进行再程调强治疗,中位照射剂量是56.2 Gy(45~74.2Gy);中位随访时间25.6个月(5~47个月)。记录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及死亡原因,并对患者3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局部复发老年鼻咽癌患者再程调强放射治疗的1年总生存率、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62%、92.47%、90.32%、87.10%;2年总生存率、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32%、84.95%、84.95%、65.59%;3年总生存率、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87%、69.89%、77.42%、47.31%。93例局部复发老年鼻咽癌患者再程调强放射治疗后死亡47例(50.54%),其中局部进展15例(31.91%),鼻咽大出血10例(21.28%),远处转移9例(19.15%),再复发4例(8.51%),其他内科疾病4例(8.51%),原因不明5例(10.64%)。不同首程放疗方式、rT分期、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复发间隔时间、再程放疗剂量下局部复发老年鼻咽癌患者再程调强放射治疗的3年生存率差异显著( P<0.05)。 rT分期、肿瘤体积、再程放疗剂量是影响局部复发老年鼻咽癌患者再程调强放射治疗3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再程调强放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局部复发老年鼻咽癌患者生存率,其长期效果与rT分期、肿瘤体积及再程放疗剂量密切相关。

    作者:肖绍文;李运华;蒋静;孙艳;郑宝敏;张珊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吸入不同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ODE指数及血清瘦素的影响

    目的:评价吸入不同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舒利迭)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患者 BODE 指数、瘦素、氧分压的影响。方法将5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舒利迭(50/250μg),高剂量舒利迭(50/500μg)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行BODE指数、瘦素、氧分压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ODE指数、瘦素、氧分压均有明显改善( P<0.05),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吸入高剂量舒利迭(50/500μg)的综合效果要优于低剂量舒利迭(50/250μg)。

    作者:崔金霞;关巍;冯喜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前列腺腺癌组织中果蝇Zeste基因增强因子2、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蛋白表达及对Ki67增殖指数的影响

    目的:检测前列腺腺癌中果蝇Zeste基因增强因子(EZH)2、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的表达,关注二者对Ki67增殖指数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4例前列腺腺癌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54例前列腺增生术后蜡块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EZH2、PTEN和Ki67的表达。结果两组中EZH2、PTEN阳性率、Ki67增殖指数表达的差别显著。观察组中 EZH2、PTEN阳性率、Ki67增殖指数均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EZH2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TEN和 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前列腺腺癌中EZH2高表达、PTEN低表达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可能有一定作用,EZH2、PTEN均可以通过调节Ki67的增殖起而发挥生物学作用。

    作者:郑超;王卓;曹余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合肥市子女居住距离与城市老年人综合幸福感的关系

    目的:探讨子女居住距离与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综合幸福感问卷( MHQ-50)调查合肥市189名60岁及以上城市老年人,比较分析子女居住距离不同的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及其相关关系。结果城乡老年人的综合幸福感呈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低于主观幸福感。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城市老年人综合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而子女居住距离不同的城市老年人幸福感有显著性差异。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呈中度相关,其中生活满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相关大。相对而言,子女居住距离对城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子女的居住距离与城市老年人幸福感关系密切。

    作者:徐晓波;方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MicroRNA-499 b通过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调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机制及意义

    目的:探究MicroRNA(MiR)-499b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老年CHF患者的组织芯片,通过原位杂交检测MiR-499b mRNA表达水平;利用荧光素酶和Western印迹检测MiR-499b对其靶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的表达调控;通过检测血清中的Hcy表达情况,显示 MiR-499b和MTHFR对 Hcy逆转产生的影响;利用荧光素酶和 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MiR-499b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调控,显示MiR-499b和TNF-α对CHF逆转产生的影响。结果 MiR-499b在老年 CHF患者中显著降低,并且正向调控MTHFR的表达水平;MiR-499b直接靶向调控MTHFR启动子活性,增高MTHFR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Hcy的表达水平,并且发现MiR-499b能够靶向调控TNF-α,降低其表达水平,进而CHF炎症水平,降低心衰发生率。结论 MiR-499b的低表达与血清 Hcy的异常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MiR-499b通过增强MTHFR的表达降低血清Hcy的表达量;MiR-499b能够降低TNF-α的表达水平,减少CHF的发生。

    作者:王晟;龙静;胡金牛;邓炳取;占达良;谭战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APN)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各60例。大剂量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1次/d;小剂量组患者加服阿托伐他汀钙10 mg/d,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房利尿钠肽( ANP)、左心房前后径( LAD)、hs-CRP、IL-6、TNF-α及APN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栓塞事件发生率和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 hs-CRP、IL-6、TNF-α及APN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APN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同时大剂量组各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小剂量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AD和 AN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同时大剂量组降低明显大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栓塞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 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LAD内径及 ANP水平,改善预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莉;唐雷;邢潇;刘翠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糖尿病对突发性耳聋综合治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 DN)患者伴突发性耳聋预后的调节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共89例 DM伴发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DM患者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以及经标准诊疗方法后的预后对比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7%,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7%。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差(t=2.56,P<0.05)。结论 DM与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呈负相关,可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作者:李琳;闫振坤;盛敬伊;刘颖;陈明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与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与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Zarit护理负担量表和照顾者压力调查量表( CSI)对212名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及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女性照顾者占总照顾者的88.2%,58.5%家庭照顾者有中等程度的负担及高压力水平( P<0.05),低收入群体表现出高水平负担及高水平压力,影响负担的压力因素是个人计划改变,时间需求变化,情绪变化。结论老年痴呆家庭照顾者负担水平及压力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应采取有效干预手段进行干预,缓解生活负担及压力水平。

    作者:许丽华;张敏;闻子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踝臂指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与下肢外周动脉病变( PAD)、踝臂指数( ABI)的关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该院老年高血压患者102例。按照危险分层分为中危30例,高危38例,极高危34例。其中1级高血压33例,2级35例,3级3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并计算ABI,调查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AD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非PAD组(均P<0.05),两组间饮酒及患2型糖尿病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 P>0.05)。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确诊为 PAD的患者共42例,检出率41.18%。高血压1级组检出率27.27%,2级组检出率28.57%,3级组检出率47.06%;高血压3级患者PAD检出率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和2级患者(P<0.05),但高血压1级和2级患者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男性、吸烟、高血压。结论下肢 PAD在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率高, ABI检查可用于PAD初筛,并预测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贵鹏;赵亮;王海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不同部位骨折阈值测定及临床意义

    骨质疏松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第7大杀手〔1〕,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患者骨密度( BMD)的下降是造成患者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2〕。本文通过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不同部位的BMD计算男性和女性不同部位的骨折阈值。

    作者:侯海斌;史盛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针灸百会、涌泉穴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应用针灸百会、涌泉穴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66例老年性痴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3例,以接受西药治疗者为药物治疗组,以联合接受西药及针灸百会、涌泉穴治疗者为联合治疗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及中医辨证量表(SDSVD)评分改善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HDS、MMSE、ADL、NFDS 及 SDSVD 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而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 HDS、MMSE、ADL、NFDS及SDSVD评分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同时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百会、涌泉穴可显著提高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魏艳霞;张保朝;周静;苟成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左房容积指数与血清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左房容积指数(LAVI)与血清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EH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舒张功能情况将其分为 A 组(左室舒张早、晚期大流速E峰及A峰比值E/A>1,且舒张早、晚期大运动速度Em及Am比值Em/Am>1),B组(E/A<1,且Em/Am<1),C组(E/A>1,且Em/Am<1),D组(E/A>2,且Em/Am<1);另选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0例作为E组。对比各组受试者的基线数据、各组 LAVI及 NT-proBNP等指标与其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LAVI与NT-proBNP等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E/A值在各组间存在差异,其中 B、C、D 组呈逐渐上升趋势,且两两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三组均异于E组(P<0.05);Em/Am值在各组间存在差异,其中B、C、D组呈逐渐上升趋势,三组的水平均显著低于A、E组(均P<0.05);LAVI值在各组间存在差异,其中A、B、C、D组呈逐渐上升趋势,且两两比较差异明显(P<0.05),B、C、D组水平显著高于E组(均P<0.05);NT-proBNP在各组间存在差异,其中A、B、C、D组呈逐渐上升趋势,C、D组水平显著高于 E组(均 P<0.05),D组水平显著高于A、B、C组(均P<0.05)。 EH患者 LAVI与 NT-proBNP呈正相关(r=0.784,P=0.001),且两者均与 E/A 及 Em/Am 呈正相关(r=0.546、0.572,P=0.033、0.021)。结论 LAVI及NT-proBNP可较好地评价E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情况,且二者之间联系紧密,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宗立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唐山市某养老院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本研究拟对唐山市某养老院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唐山市某养老院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3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72份(97.89%),其中男182例,女190例,年龄60~92〔平均(72.12±6.54)〕岁。纳入标准:①入住6个月以上,年龄≥60岁;②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有意识障碍的老年人;②有精神疾病的老年人;③有老年痴呆的老年人;④长期卧床老年人。

    作者:张海杰;董胜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栓前体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血栓前体蛋白( Tp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测定血清内脂素,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清hs-CRP,在观察组发病后6、12、24 h通过ELISA测定TpP,并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内脂素、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TpP在发病后6 h开始上升,12 h达高峰,24 h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内脂素、hs-CRP及TpP的检测对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预防、进展及预后判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燕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7 d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统计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和感染相关脏器功能衰竭评估评分( SOFA评分),并监测患者生命指标、凝血指标及炎症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和SO-F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生命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凝血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改善情况更明显(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炎症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降的更显著(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有效治疗严重脓毒症,降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命指标、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对于严重脓毒症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代庆春;李娜;回志;苗晓云;沈洪丽;张晓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徐州市农村留守老年人生存现状及其社会支持状况

    目的:研究徐州市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及其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现场问卷形式进行面对面的访谈。结果留守老年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同年龄分组经济来源不同;留守老年人由于慢性病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情况较严重;留守老年人享受的社会保障及与子女的关系要差于非留守老年人;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留守老年人更趋向于个人自养。结论应加强家庭、社会、政府等对老年人的关注与支持,提高留守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梅;徐婕;葛苏元;徐燕;王可;高修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