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丰;王高雄;黄天丛;易文成
根据国际检索机构给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发来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统计整理,《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又被5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1)美国化学文摘( CA ), CODEN ZLZHAO, http://www.lib.dlut.edu.cn/layersec.asp;2)波兰《哥白尼索引》( IC, Index of Copernicus ), http://journals.indexcopernicus.com/karta.Php;3)日本《科学技术社(中国文献数据库)》( JST,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 Chi-nese Bibliographic Database);4)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http://www.ulrichsweb.com/ulrich-sweb/;5)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生物科学》( CSA:BS)。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109例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来该院就诊的109例老年女性无尿失禁患者作为对照组,经回顾性分析全部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并对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社交活动受限评分、限制性行为评分、心理影响评分及总评分均较对照组短(均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分娩次数多、体质量指数(BMI)大、子宫脱垂、尿路感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收入水平低均为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分娩次数多、BMI大、子宫脱垂、尿路感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收入水平低均为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危险因素。
作者:黎艳;付丽;胡美燕;吉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吸入不同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舒利迭)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患者 BODE 指数、瘦素、氧分压的影响。方法将5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舒利迭(50/250μg),高剂量舒利迭(50/500μg)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行BODE指数、瘦素、氧分压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ODE指数、瘦素、氧分压均有明显改善( P<0.05),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吸入高剂量舒利迭(50/500μg)的综合效果要优于低剂量舒利迭(50/250μg)。
作者:崔金霞;关巍;冯喜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患者围术期T细胞亚群及肝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双镜联合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及T细胞亚群指标的变化。结果围术期无手术死亡病例;28例术前术后第3天 T细胞亚群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第3天肝功能有多样指标变化,分别为谷草转氨酶(AST,t=2.67)、谷丙转氨酶(ALT,t=2.53)、γ-谷氨酸转肽酶(γ-GT,t=28.23)、碱性磷酸酶(AKP,t=13.6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8天肝功能AST及ALT指标恢复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术后对肝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指标影响不大,双镜技术尤其适应老年胆石病患者。
作者:李新丰;王高雄;黄天丛;易文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大肠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大肠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各102例,对比分析两组 TGF-β1、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 TGF-β1、HIF-1α和 VEGF 总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 P<0.05);不同TNM分期和浸润深度的TGF-β1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HIF-1α和VEGF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TGF-β1、HIF-1α均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231、0.462,P<0.05);HIF-1α和VEGF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阴性者( 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 TGF-β1、HIF-1α和 VEGF的表达有所上升,且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参数以及后期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判断肿瘤侵袭转移和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高磊;胡扬喜;尹宁伟;刘寒松;李德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类脂联素( hANP)基因与脑钠肽前体( NPP)基因变异在蒙古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采集蒙古族高血压标本212例,正常血压标本217例,汉族高血压标本200例,正常血压标本216例,用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进行基因分型。结果①蒙古族和汉族高血压组体质指数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两民族血浆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根据block选择tagSNP,从NPPA基因的常见SNPs中筛选出1个tagSNP,从NPPB筛选出1个tagSNP,蒙古族和汉族候选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PPA 基因 rs5063和蒙古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均无相关性,NPPB 基因rs198389和蒙古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均无相关性。
作者:常培叶;赵平;刘志跃;秦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硫辛酸( LA)对大鼠多发性脑梗死( MCI)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LA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8只。给药3 d后观察对大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评分。给药4 d后观察硫辛酸对大鼠 MCI体重的变化、脑病理形态、脑组织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给药4 d时体重变化明显。术后3 d时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评分有显著改变。脑组织病理切片显示神经细胞排列不整齐,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LA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脑组织中CaN、LDH、NO含量下降,SOD活性增高( 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有差异( P<0.05)。结论 LA可通过保护脑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损伤,对MCI有保护作用。
作者:杜斌;杨志勇;范红斌;庞庆丰;邱丽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是一种老年性疾病,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化学毒物接触史增加及其他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生存期延长,老年AML发病率显著增加。其他类型肿瘤治愈率的增加导致治疗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及AML的发病率增加。尽管在过去数十年中,年轻AML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但老年人(≥60岁)长期存活率仍很低,5年生存率仅5%~10%〔1~3〕。老年AML患者预后较差的主要原因为: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的发病比例更高(7号染色体单体,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及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白血病前体细胞克隆更不成熟;多药耐药基因(MDR)1/P-糖蛋白诱导的MDR及发病前造血异常〔4〕。此外,老年患者发病时的严重并发症较多,脏器储备功能较差导致治疗相关发病率及死亡率远高于年轻患者〔5,6〕。近年来研究证实,未治疗的老年AML患者的早期病死率高于同等条件的治疗后患者〔2〕。由此可见年龄并非决定老年AML患者治疗选择的绝对因素,从老年AML患者中筛选出适合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完成老年AML治疗导向的危险度分层有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卢晟晔;江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重症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支持,即直接采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观察组采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即由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过渡到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和第14天营养学指标:前白蛋白( PA)、白蛋白( ALB)、血红蛋白(Hb),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变化,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第14天PA、Hb、ALB均较治疗第1天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第14天IgA、IgG、IgM均较治疗第1天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胃肠道出血、感染以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与常规营养支持相比,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更能缓解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恶化及免疫功能下降,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黄丽;蒲琴;黄晓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对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特点及发生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108例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按照Hcy水平分为高Hcy水平组( H组,44例)和低Hcy水平组( L组,64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指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Hcy水平与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采用 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血栓事件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无血栓事件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H组患者抗凝血酶Ⅲ( AT-Ⅲ)水平明显低于L组( P<0.01),而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凝血酶原片段(F)1+2则均明显高于L组(P<0.01,P<0.05)。两组间 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AT-Ⅲ呈负相关(r=-0.201,P=0.040),与TM呈正相关(r=0.236,P=0.03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50,P=0.002)、高Hcy(OR=1.048,P<0.007)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Log-rank检验H组和L组间无血栓事件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及高Hcy是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晶晶;冷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检测胃腺癌中PYGOPUS2、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和MMP-14的表达特点,关注三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方法以95例胃腺癌作为观察组,以7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二组中PYGOPUS2、MMP-2和MMP-14的表达,探讨三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表达的差别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PYGOPUS2、MMP-2和 MMP-14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PYGOPUS2、MMP-2和MMP-14表达的阳性率均与肿瘤体积、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PYGOPUS2和MMP-2、PYGOPUS2和MMP-14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PYGOPUS2、MMP-2和MMP-14的表达均与预后相关。结论胃腺癌组织中PYGOPUS2、MMP-2和MMP-14高表达,对肿瘤的进展有促进作用,术后联合检测PYGOPUS2、MMP-2和 MMP-14的表达对判断胃腺癌的预后有一定关系。
作者:刘爱东;马征;熊艳杰;刘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7 d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统计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和感染相关脏器功能衰竭评估评分( SOFA评分),并监测患者生命指标、凝血指标及炎症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和SO-F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生命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凝血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改善情况更明显(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炎症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降的更显著(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有效治疗严重脓毒症,降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命指标、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对于严重脓毒症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代庆春;李娜;回志;苗晓云;沈洪丽;张晓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采用无创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真针刺和浅刺太溪穴对老年人脑网络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人12名,在不同时间段分别真针刺和浅刺患者右侧太溪穴,针刺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来评估受试者的针感强度。在针刺的前后分别采集功能性磁共振影像资料,分析脑网络连接变化。结果真针刺组较浅刺组酸、麻、胀、温热的感觉强度更大。真针刺组与浅刺组相比,海马与尾状核之间连接强度大,其次为眼眶部前额叶皮质与海马之间的连接,以及大脑岛叶与壳核,颞中回与眼眶部前额叶皮质的网络连接较强。结论真针刺较浅刺组具有更强的针感,并且使大脑的网络连接的相互作用增强。
作者:王单;吕敦召;帅记焱;温秀云;谭婷婷;黄居科;谢红亮;殷亮;梁久平;陈尚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三级康复训练对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及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三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预后指标、生存质量及不良心理状态。结果两组经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SC)、简式 Fusl-Meger法(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家人朋友支持、健康感觉及生活前景认识5项生存质量指标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各指标得分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两指标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三级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并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作者:许金仙;廖佳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国高龄老年人健康体适能( PF)特征及增龄变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筛选352名高龄老年人,按年龄分组进行健康PF测试。结果女性体质指数( BMI)高于男性,男性柔韧、肌力、心肺、平衡能力高于女性( P<0.05);不同年龄组高龄老年人BMI值差异不显著,柔韧、肌力、心肺、平衡能力随年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除70~74岁与75~79岁组外,其余各组差异显著( P<0.01)。结论高龄老年人健康PF水平较低,并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80岁是高龄老人PF急剧下降的拐点。
作者:王红雨;张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在该院就诊的T2DM患者124例,其中64例合并DPN的患者为观察组,另60例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水平及血清25-( OH) D3相关指标情况,分析血清25-( OH) D3与DPN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血肌酐、甲状旁腺激素( PTH)、血钙、血磷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5-(OH)D3含量<20 ng/ml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25-(OH)D3与DPN的发病呈负相关。结论 T2DM合并DPN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单纯T2DM患者,且血清25-(OH)D3与DNP之间呈负相关联系。
作者:于世林;耿亚辉;马娜敏;聂圆圆;袁梅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和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于住院当日采肘正中静脉血2 ml,离心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FABP、S-100B蛋白和NSE水平。根据梗死面积将观察组划分为3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H-FABP、S-100B蛋白和NSE含量,并分析不同大小病灶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H-FABP、S-100B蛋白和 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梗死面积区分的三组中,大病灶组的H-FABP、S-100B蛋白和NSE含量明显高于中病灶组,而中病灶组明显高于小病灶组,三项指标与病情呈正相关( P<0.05)。结论 H-FABP、S-100B蛋白和NSE是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灵敏性与特异性指标,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费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血清Nexilin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5例〔男120例,女65例,平均年龄(64.6±9.3)岁〕,对照组215例〔男120例,女95例,平均年龄(64.7±9.0)岁〕。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Nexilin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exilin含量明显升高〔0.81(0.51~1.33)ng/ml vs.0.15(0.11~0.26)ng/ml,P<0.001〕,以Nexilin≥0.80 ng/ml (对照组95百分位数)作为升高标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清Nexilin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81% vs.5.58%,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升高的血清Nexilin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 Nexilin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的血清 Nexilin 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魏清;李光华;金爱花;宋英兰;崔松彪;尤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 DN)患者伴突发性耳聋预后的调节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共89例 DM伴发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DM患者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以及经标准诊疗方法后的预后对比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7%,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7%。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差(t=2.56,P<0.05)。结论 DM与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呈负相关,可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作者:李琳;闫振坤;盛敬伊;刘颖;陈明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治疗糖尿病(DM)白内障病变的 MEK通路机制。方法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合并高糖高脂饮食复制DM大鼠白内障病理模型,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DHA 组大鼠尾静脉注射 DHA。分析大鼠晶状体状态及胰岛素抵抗系数(HOMA-IR)的变化,检测大鼠晶状体组织MEK信号通路Ras、Raf、MEK及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 DM白内障大鼠组晶状体浑浊,HOMA-IR升高(P<0.01),Ras、Raf、MEK及ERK1/2明显升高(P<0.01),细胞凋亡分子Caspase3及Caspase9水平也明显上升(P<0.01),而DHA组大鼠上述指标的异常得到明显改善( P<0.01)。结论 DHA能够有效缓解DM白内障大鼠症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EK信号转导通路激活相关。
作者:阳辉;张新芳;冉瑞金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