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玉;李梦媛;崔川;耿学斌
目的:探究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结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在老年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疑诊前列腺癌老年患者156例,术前检测血清PSA水平,并实施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术后给予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0.4 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分两次静脉点滴,连续治疗3 d。检查后观察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分析前列腺癌患病率、病理分级、分化程度、癌肿大径线与血清 PSA水平的关系。结果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检出异常结节患者85例,33例右叶外腺区,31例左叶外腺区,13例位于左、右叶外腺区,9例位于内腺区;结节呈低回声61例,呈高回声9例,呈混合回声15例;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前列腺癌28例,前列腺增生及增生伴炎症47例,前列腺上皮内瘤10例,未提示异常结节71例。血清PSA水平越高,前列腺癌患病率越高( P<0.05),前列腺癌分化程度越低,血清PSA水平越高( P<0.05),随癌肿大径线越大,血清PSA水平越高( P<0.05),前列腺癌病理分级越高,血清PSA水平较高( 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结合血清PSA水平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血清PSA水平与前列腺癌患病率、病理分级、分化程度、癌肿大径线具有相关性,二者联用提高阳性检出率,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刚;罗彬;李颂;阮黎;李正明;马文斌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采取手术治疗的PTC患者68例。取PTC癌组织以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分别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Western 印迹检测以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NF-κB表达与PTC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NF-κB mRNA及NF-κB 蛋白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0.05)。 PTC癌组织的NF-κB /β-actin mRNA 以及NF-κB蛋白/GAPDH的灰度比值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0.05)。 NF-κB阳性表达在PTC癌组织中主要为阳性及强阳性,而在癌旁组织中则主要为弱阳性,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NF-κB 阳性表达与 PTC患者的肿瘤直径、颈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r=0.667,0.709,0.691;均 P<0.05)。结论 NF-κB在 PTC患者组织中呈高表达,且 NF-κB 的高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联系密切,在PTC患者疾病进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张振华;张荣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DTI)对急性脑干缺血性卒中( ABIS)患者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的40例ABIS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医院进行头颅MRI检查未见器质异常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AVANTO 1.5T 超导MRI诊断仪为两组受试者实施MRI脑部平扫。对比两组不同部位的DTI和扩散张量的纤维束成像(DTT)参数,观察组患者发病不同时期(发病后7 d、1、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及上下肢的肌力评分,分析观察组患者患侧/健侧相对值与NIHSS及上下肢的肌力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侧梗死灶和大脑脚及内囊后肢的各向异性分数( FA)值,以及皮质脊髓束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健侧(P<0.05)。观察组发病后1、6个月的NIHSS评分与上下肢的肌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发病后7 d(P<0.05)。观察组大脑脚偏侧性值(rFA)与发病后7 d、1、6个月的NIHSS评分及上下肢的肌力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大脑脚rFA与NIHSS 评分及上下肢的肌力评分对 ABIS 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大的反馈价值。
作者:张国平;李德炯;钟平;贾晓峰;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BEV)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 BEV患者8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和输血量、不良反应及48 h再出血率。结果研究组的显效率为88.64%(39/44),高于对照组77.27%(34/44),二者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和输血量分别为(32.58±2.94)h和(1.82±0.38)U,均低于对照组〔(39.76±3.08)h和(2.63±0.41)U,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及48 h再出血总发生率为29.55%(13/44),低于对照组〔47.73%(21/4),P<0.05〕。结论应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 BEV 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患者止血时间缩短、输血量下降,且不良反应及再出血率显著降低,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黄志养;朱丽明;金捷;朱方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4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无痛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机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6月于该院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36例。准备方法不同随机分成4组,每组34例。 A组: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B组:口服33%硫酸镁;C组:口服20%甘露醇;D组:采用结肠透析机清洁灌肠。结果 B组、C组、D组间清洁满意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显著高于A组(P<0.05)。 D组祛泡效果好,优于A组、B组、C组(P<0.05);且A组优于B组和C组(P<0.05)。 A组、D组患者5项机体指标值,准备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B 组、C组患者准备前后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准备后收缩压显著低于准备前(P<0.05);C组患者准备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准备前显著降低( P<0.05)。结论选用结肠透析机灌肠作为老年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方法,对老年机体影响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文娟;王朝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针刺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治疗靶点。方法采用长期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刺激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成功造模后,给予利鲁唑和针刺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的变化,测定海马组织谷氨酸的含量变化;应用Western印迹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突触小体相关蛋白(SNAP)-25、突触小泡膜相关蛋白(VAMP)1、VAMP2、VAMP7和syntaxin1蛋白及相应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应激后大鼠的活动能力、体重和蔗糖消耗量明显下降(P<0.05);海马组织谷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经利鲁唑和针刺治疗后,活动能力、体重和蔗糖消耗量升高;海马组织谷氨酸含量下降。 Western印迹和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SNAP-25、VAMP1、VAMP2、VAMP7和syntaxin1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利鲁唑和针刺组均能降低SNAP-25、VAMP1、VAMP2、VAMP7和syntaxin1表达水平,且利鲁唑组与针刺组对各检测指标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对谷氨酸释放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溶性NSF附着蛋白受体(SNARE)介导的突触前谷氨酸释放在抑郁症的发病以及针刺抗抑郁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针刺抗抑郁的靶点之一。
作者:樊凌;赵蒨琦;吕爱平;许能贵;刘建华;李滋平;吴泰相;欧爱华;符文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龄大鼠永久局灶性胡须体觉皮层缺血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5只老龄大鼠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处理组(20 mg/kg)。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组于显微镜下结扎大脑中动脉数根分支构建局灶胡须体觉皮层缺血模型并于造模后0、6、24、48 h分别以生理盐水及阿托伐他汀灌胃。造模后72 h应用苏木精-伊红( HE)染色检测脑组织形态学;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缺血区周围细胞凋亡及坏死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区周围Caspase-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对老龄大鼠72 h后有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缺血区周围Caspase-3表达有关。该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缺血后72 h的VEGFR-1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减少老龄大鼠胡须体觉皮层缺血后72 h的Caspase-3表达起着较好的抗凋亡作用。
作者:张云云;黄玲玲;王滨;洪侃;万鹤鸣;陆守荣;丁新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 UC)在中国老年和非老年患者间的差异。方法以“溃疡性结肠炎”或“炎症性肠病”和“老年”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 CNKI)和万方数据库,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2月,提取其中有关中国老年UC的回顾性对照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5篇,老年组670例,非老年组2742例,男女发病比例分别为1.44∶1和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以便秘、贫血多见(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03),尤以癌变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0);肠外表现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初发型病例多见(45.3% vs.29.4%,P=0.000),病变大多累及左半结肠(75.8% vs.49.2%,P=0.000),活动期病变相对较轻(41.4% vs.29.6%,P=0.000)。结论提高对老年人群UC临床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张颖;赵尚敏;姚健凤;郭正扬;张自妍;于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5年就诊于该院心内科160例均行颈动脉超声及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其中男101例,女59例,平均年龄(58±19)岁。颈动脉 IMT增厚超过1.0 mm和(或)出现斑块定义为阳性,冠状动脉狭窄≥50%定义为阳性,将颈动脉超声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 IMT增厚及斑块形成者122例(76.3%),冠脉阳性93例(58.1%)。颈动脉阳性组冠脉阳性89例(73%),通过颈动脉阳性结果推测冠脉阳性,敏感性95.7%,特异性50.7%。颈动脉阳性组与冠脉阳性组分别行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冠脉造影阳性组年龄、血压、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颈动脉超声阳性组年龄、血压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到颈动脉 IMT增厚及斑块形成,可为冠状动脉病变提供证据,此方法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且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年龄、血压高度相关,冠脉病变与年龄、血压、血糖、BMI值高度相关。
作者:李帅;苗阳;杨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外周血血清降钙素原( PCT)、C反应蛋白( CRP)及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UC患者41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老年患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PCT、CRP及IL-6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CT、CRP及IL-6对UC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PCT、CRP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T 与 CRP 和 IL-6均呈正相关(P<0.05);血液 PCT、CRP 和 IL-6水平预测 UC 的佳截断值分别为0.15μg/ml、93.25 mg/ml与164.71 ng/ml,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65(0.781,0.971)、0.824(0.716,0.934)、0.916(0.869,1.000),且对应的约登指数大。结论老年UC患者外周血PCT、CRP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其在诊断UC疾病进展上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聂军;袁晓梅;吴伟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和降钙素原(PC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清晨静脉血并分离血清,30例无感染性疾病的健康体检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中IL-17、IL-23和 PCT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IL-17、IL-23和PCT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IL-17、IL-23和PCT的表达量与是否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预后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IL-17和IL-23、IL-17与PCT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中IL-17、IL-23和PCT的表达升高,对病变的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作用。
作者:冶国栋;吴占庆;杨培雄;李琳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 CAD)患者外周血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及抗体的改变及与促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CAD患者46例为观察组,老年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脂水平、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外周血OX-LDL及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2)。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外周血 OX-LDL 水平与OX-LDL抗体呈现显著正相关(r=0.630,P<0.001),同时OX-LDL水平与TNF-α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r=0.747,P<0.001)。结论 OX-LDL及其抗体在CAD患者外周的中表达升高,且与促炎因子TNF-α正相关,OX-LDL可用于CAD辅助诊断。
作者:张红岩;卢玉娟;戎秀格;任彩丽;刘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 AS)性脑血栓患者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急性AS脑血栓患者12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 Hcy及生化指标,同时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观察组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0有颈AS (CAS)斑块89例,无CAS斑块31例,有CAS斑块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无CAS斑块患者(P<0.05);有无CAS斑块患者hs-CRP和T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重度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 P<0.05);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 P<0.05);Spearman 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362,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血浆Hcy水平与 IMT呈正相关(r=0.817,P<0.05)。结论老年急性AS脑血栓患者外周血Hcy高度表达,其与疾病程度有关,可作为老年急性AS脑血栓患者病情、疗效的监测指标。
作者:康桂兰;景增秀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肺癌抑癌基因1(TSLC1)在卵巢癌中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TSLC1基因启动子在50例卵巢癌组织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卵巢癌组织中 TSLC1甲基化阳性率(36%,18/50),正常卵巢组织未出现TSLC1甲基化。 TSLC1甲基化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与 Silverberg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TSLC1甲基化可能是参与卵巢癌发展的重要分子事件。
作者:游颜杰;刘佳佳;苑艺;高凤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 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5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膀胱癌患者的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各62例,另取同期的膀胱囊肿患者术后正常膀胱组织60例进行对照,检测cyclin D1和MMP-2在各组的表达,记录并对比结果后分析二者的表达与其病理特征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的cyclin D1 mRNA与MMP-2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P<0.05)。癌症分期为T2~T4期的cyclin D1及MMP-2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is~T1期,癌症分级为Ⅲ级的cyclin D1及MMP-2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Ⅱ级( P<0.05)。肿瘤直径>3 cm的cyclin D1 mRNA表达显著高于≤3 cm者,肿瘤分级为Ⅲ级的cyclin D1 mRNA及MMP-2 mRNA显著高于Ⅰ~Ⅱ级者,肿瘤分期为T2~T4期的cyclin D1 mRNA及MMP-2 mRNA 显著高于Tis~T1者,有淋巴结转移的cyclin D1 mRNA及MMP-2 mRNA 显著高于无转移者( 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膀胱癌组织cyclin D1 mRNA表达与肿瘤直径、分级、分期以及淋巴结呈正相关,MMP-2 mRNA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膀胱癌组织中cyclin D1和MMP-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临床可考虑通过监测二者的表达以掌握患者的病情进展。
作者:牛俊豪;王俊勇;张君;张凯;范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的误诊原因。方法对13例患者的误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IVT的临床表现差异及心电图的复杂多样,初诊误诊率高。结论应提高对IVT的认识,以减少误诊率,一旦确诊需尽快行射频消融术。
作者:张美微;曲莉;王晔玲;李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模型早期心功能、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清核转录因子(NF)-κB、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组)、AMI模型组( AMI组)、抗坏血酸组( AA组)和APS组各15例。分别于手术前、术后即刻及给药1、3、7、14 d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给药14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自由基清除率并检测各组大鼠心肌中丙二醛( 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应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检测血清NF-κB、Chemerin水平。结果与AMI组比较,APS能明显抑制AMI模型大鼠心电图ST段的升高;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心脏结构方面,与 SO 组比较,AMI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明显变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明显升高(P=0.000);给药2 w 后,与 AMI 组比较,APS 组 IVSD、LVPWD 明显增加, LVEDD、LVESD、LVEDV、LVESV明显降低(均P<0.05);心功能方面,与SO组比较,AMI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明显下降(P<0.05);给药2 w后,APS组LVEF、LVFS明显增加(P<0.05)。 APS和 AA均能提高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且APS对自由基的清除率稍高于AA;与SO组比较,AMI组大鼠心肌MDA水平升高,SOD和GSH-PX活性降低(P<0.05);与AMI组相比,AA组和APS组心肌MDA水平下降,SOD和GSH-PX活性增强(P<0.05)。 AMI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与SO组比较显著增加(P=0.000),APS组与AMI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0);AMI组大鼠血清NF-κB及Chemerin水平显著升高,与SO 组相比差异显著(均 P=0.000);连续给药2 w 后,APS 组血清 NF-κB、Chemerin水平显著降低,与AMI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0)。结论 ARS能有效改善AMI模型大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其心肌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NF-κB及Chemerin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赵国玉;李梦媛;崔川;耿学斌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甘肃省少数民族集聚地方人群(撒拉族、东乡族、回族、保安族)脂肪肝的发病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检测6400例体检人群血清生化指标,结合血压测定及并腹部B超检查。结果该体检群体检出脂肪肝909例,占14.20%;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P<0.01);其中撒拉族占10.00%、东乡族占15.90%、回族占16.72%、保安族占14.40%,常见病的检出依次为高脂血症占16.28%、高血压占16.06%、肥胖症占14.89%、脂肪肝占14.20%,高尿酸血症占12.19%和高血糖占11.28%。其中脂肪肝组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 TG)、高总胆固醇( TC)、肥胖、高尿酸血症等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脂肪肝的发病率与众多疾病密切相关性,在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加强保健意识,使脂肪肝的发病及与疾病的相关程度得以减低。
作者:阿赛古丽;贺猛;张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髋部大手术患者股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与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髋部大手术患者入院24 h内、术后1 d、3 d、7 d、14 d检测血浆 D-二聚体及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查,统计得出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发生率及股动脉硬化程度。结果78例髋部手术患者DVT的发生率为16.7%,发生DVT与非DVT患者年龄、体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D-二聚体术后含量逐渐增高,术后3 d、7 d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发生DVT的患者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显著高于非DVT患者(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和VTE之间有潜在联系,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易并发DVT的可能性。
作者:单立军;付尧;梁国欣;郭彬;安显鸿;郑佳;韩宪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和中青年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7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发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37例和老年组42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有月经不规律、阴道不规则出血、并发症情况( P<0.05);与老年组相比,中青年组腺癌较多、高中分化子宫内膜癌比例较高、无肌层浸润或肌层浸润较浅、生存时间较长(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初潮以来月经一向不规律、阴道不规律出血、并发症、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中青年组子宫内膜癌大多数为高中度分化子宫内膜腺癌,手术病理分期早,预后较好。
作者:陈丽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