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颜杰;刘佳佳;苑艺;高凤兰
目的:探讨老年复苏患者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诊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0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根据置管方式分为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组(实验组)和改良Seldinger穿刺法置管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探查时间、穿刺成功率和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探查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类并发症比较中,实验组误穿动脉的发生率和形成局部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比传统置管有更好的穿刺效果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沈鹏;安友仲;齐衍濛;于学忠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12月该院心内科就诊的198例老年CHD患者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6例受试者分别测定血清血脂指标,并且进行冠脉造影Gesini评分法进行冠状动脉狭窄评价。分析血清血脂水平与老年CHD患者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老年CHD患者的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但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游离脂肪酸(FFA)、载脂蛋白(Apo)A和Gesini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老年CHD患者心脏功能分级不同,TC、TG、LDL-C、HDL-C、FFA、Apo A 和 Gensini 积分显著不同(P<0.01);Gensini 积分与 TC、TG、LDL-C、FFA、Apo A1和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YNHA)分级呈正相关(P<0.01),而与HDL-C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 CHD患者血清 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左心室功能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可作为老年CHD心脏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郑香妮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后2 min时冠心病患者心率恢复情况与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该院的冠心病患者52例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根据心肺运动试验心率峰值与试验结束后2 min即时心率的差值( HRR)是否≥42次/min进行分组,21例为正常组( HRR≥42次/min),31例为异常组( HRR<42次/min)。比较两组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及生活质量指标。结果心肺储备功能指标:异常组静息心率、摄氧量峰值、无氧阈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 P<0.05);生活质量:异常组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及活力维度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 HRR与冠心病心脏呼吸储备功能及预后生活质量紧密相关,可作为一个辅助指标提示患者的心脏呼吸储备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大严;邢波;俸永红;郑晓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灌胃不同浓度北五味子水煮液对训练正常大鼠痛觉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正常的雄性成年大鼠6只,对其灌胃不同浓度北五味子水煮液,通过采用行为测痛的方法测定其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HWL),进而观察不同浓度北五味子水煮液对训练正常大鼠痛觉的调节作用。结果向训练正常大鼠灌胃浓度为1.3、2.6、5.2、7.4和10.4 mg/ml的北五味子水煮液,其产生的HWL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当灌胃浓度为1.3 mg/ml五味子水煮液时大鼠左、右爪压板的HWL与对照组(灌生理盐水)相比差异极显著(P<0.001),但左、右爪热板差异不明显(P>0.05);而灌胃浓度为5.2与10.4 mg/ml五味子水煮液时大鼠左侧热板的HWL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P<0.01),右侧热板及左、右压板差异极其显著(均P<0.001);在灌胃其他浓度北五味子水煮液时,大鼠左、右热板和压板 HW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极其显著(均 P<0.001)。结论北五味子对训练正常大鼠具有镇痛作用,30 min时达到峰值,同时尚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付立波;张文平;杨燕平;房丽;沈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腰臀比( WHR)影响因素和中心性肥胖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11年数据,共有1802名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对WHR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802名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样本中有1257人被诊断为中心性肥胖,中心肥胖率为69.8%。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 OR=2.630)、户口(OR=1.404)、预防保健(OR=0.668)、吸烟(OR=1.653)、饮酒(OR=1.423)、糖尿病(OR=1.524)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腰臀比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预防保健( OR=0.668)为保护因素。结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心性肥胖比较严峻,受到性别、户口、预防保健、吸烟、饮酒、糖尿病等因素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预防保健的接受度,营造控烟控酒的良好生活方式,减少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心性肥胖人数,进而降低由中心性肥胖给高血压患者带来的其他慢性病风险。
作者:周晶晶;曹乾;张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1号基因( BRCA1)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 BRCA1启动子甲基化及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患者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27.1%)明显高于其癌旁乳腺组织(0,P<0.05);BRCA1启动子甲基化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阳性率(54.2%)明显低于其癌旁乳腺组织(100%,P<0.05);BRCA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BRCA1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 P<0.05)。结论BRCA1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是引起蛋白表达缺失的原因之一,BRCA1蛋白表达缺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李冬霞;蔡晓燕;高建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493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基线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及骨密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究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493例骨质疏松患者中男184例,女309例,发生骨折181例(36.71%),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发生率越大(χ2=14.694, P=0.00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年龄(OR=1.031,P<0.05)、腰椎骨密度(OR=11.337,P<0.05)、腰椎骨密度 T值(OR=3.121,P<0.05)、股骨颈骨密度T值(OR=8.913,P<0.05)是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男性(OR=0.552,P<0.05)、血清维生素 D(OR=0.873,P<0.05)是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应当对中老年人进行运动、饮食的干预,增加骨密度,以预防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高中老年人生命质量。
作者:陈晓虹;沈慧;夏杰琼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龟鹿二仙膏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hESCs)增殖功能,纤维连接蛋白( FN)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SCs,细胞贴壁达75%后对细胞纯度通过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实验分成对照组、10-4 mol/L龟鹿二仙膏组、10-6 mol/L龟鹿二仙膏组、10-8 mol/L龟鹿二仙膏组及雌二醇组,各组细胞无血清培养同步化24 h后,选取24 h、36 h、48 h分别处理细胞。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F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印迹法检测细胞FN蛋白含量。结果细胞波形蛋白鉴定阳性率达95%。龟鹿二仙膏含药血清对hESCs增殖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10-4 mol/L龟鹿二仙膏组在培养36 h、48 h后能显著上调细胞增殖率。 FN mRNA及蛋白表达在10-4 mol/L龟鹿二仙膏组作用72 h后上升为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且与雌二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10-4 mol/L龟鹿二仙膏可显著促进 hESCs增殖,且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可在分子水平上调FN 表达,可能与其治疗女性生殖健康机制相关。
作者:尚冰;丛培玮;王轶蓉;吴兆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补体C3f去精氨酸片段(DRC3f)对于系统性硬化症(SSc)小鼠皮肤纤维化模型构建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RC3f联合博来霉素皮下注射的方法构建SSc小鼠模型,并用纤维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比较联合与不联合DRC3f对SSc小鼠皮肤纤维化、皮肤增厚程度和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联合DRC3f和博来霉素注射组与单用博来霉素和博来霉素联合无关多肽组比较,皮肤纤维化程度更加明显,TGF-β1的表达也明显增多(P<0.05)。结论 DRC3f能够促进SSc模型小鼠皮肤纤维化和炎症因子TGF-β1的表达。
作者:陈安平;向文雯;夏燕;冯佳;杨年安;袁林;徐建;向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黄芪或川芎嗪单用是否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以及两药合用是否可增强其作用。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 T2DM)大鼠模型,动物分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处理组、黄芪组、黄芪配伍川芎嗪组。分别观察光镜和电镜下主动脉形态以及血液生化学检测。结果光镜和电镜下,川芎嗪组、黄芪组、黄芪配伍川芎嗪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与 T2DM模型组比较都有明显改善。黄芪或川芎嗪单用以及两药合用对T2DM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的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黄芪或川芎嗪单用以及两药合用对T2DM大血管损伤有保护作用,对糖脂代谢紊乱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为中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张宁;汤碧娥;张志琴;宋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高龄(≥80岁)糖尿病(DM)心脏瓣膜钙化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调查94例高龄2型(T2DM)患者中患有心脏瓣膜钙化的临床情况。结果94例高龄T2DM患者中,32例(34.0%)有心脏瓣膜钙化,其中单纯主动脉瓣钙化21例,二尖瓣钙化7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钙化4例。高龄T2 DM心脏瓣膜钙化组与心脏瓣膜非钙化组相比,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的比例明显升高( P<0.05),空腹 C肽及餐后2 h C肽明显高于非心脏瓣膜钙化组( P<0.05)。结论高龄T2 DM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高,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更明显,同时与 C肽浓度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方团育;陈道雄;陈开宁;全会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采取手术治疗的PTC患者68例。取PTC癌组织以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分别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Western 印迹检测以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NF-κB表达与PTC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NF-κB mRNA及NF-κB 蛋白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0.05)。 PTC癌组织的NF-κB /β-actin mRNA 以及NF-κB蛋白/GAPDH的灰度比值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0.05)。 NF-κB阳性表达在PTC癌组织中主要为阳性及强阳性,而在癌旁组织中则主要为弱阳性,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NF-κB 阳性表达与 PTC患者的肿瘤直径、颈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r=0.667,0.709,0.691;均 P<0.05)。结论 NF-κB在 PTC患者组织中呈高表达,且 NF-κB 的高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联系密切,在PTC患者疾病进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张振华;张荣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 AS)性脑血栓患者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急性AS脑血栓患者12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 Hcy及生化指标,同时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观察组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0有颈AS (CAS)斑块89例,无CAS斑块31例,有CAS斑块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无CAS斑块患者(P<0.05);有无CAS斑块患者hs-CRP和T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重度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 P<0.05);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 P<0.05);Spearman 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362,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血浆Hcy水平与 IMT呈正相关(r=0.817,P<0.05)。结论老年急性AS脑血栓患者外周血Hcy高度表达,其与疾病程度有关,可作为老年急性AS脑血栓患者病情、疗效的监测指标。
作者:康桂兰;景增秀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 OP)老年女性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6、IL-8、骨钙素( BGP)和雌二醇( E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75例OP老年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经体检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疾病及OP的老年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 IL-6、IL-8、BGP和 E2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IL-6和IL-8的明显高于对照组,BGP和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IL-6、IL-8、BGP和E2水平与OP的病变程度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L-6、IL-8均与E2呈负相关性,BGP与E2呈正相关。结论 OP老年女性患者血清中IL-6、IL-8、BGP和E2均异常表达,四者对病变的形成均有重要作用。 IL-6、IL-8、BGP的表达均与E2的表达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李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肿瘤转移对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并影响肿瘤的预后,是肿瘤患者的主要死因。整合素激活粘着斑激酶介导的信号传导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施展重要作用,整合素传导信号的结构基础为黏着斑( FAP),踝蛋白( Talin)是细胞外基质( ECM )整合素-细胞骨架间互相作用的关键因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此文将对近年来关于Talin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郭宏华;孟令薇;谢风;何成彦;杨素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脑梗死在我国呈现发病率升高及年轻化的趋势,关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监测指标的变化研究尤其多〔1,2〕。血液指标是众多监测指标中较为便捷的一类,但是临床中仍缺乏相对肯定性的研究。本文就血清白细胞介素( ILs)及血小板活化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研究,以了解上述指标的监测价值。
作者:郑树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1〕。老年人因被虐待导致身心健康受到伤害,死亡率升高,医疗费用大幅上升,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2~4〕。目前,国内学者日益关注虐待老人问题,但与国外相比其相关研究还比较滞后。本文分析中国近20年有关虐待老人的文献。
作者:王聪;傅志蓉;沈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抑郁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50岁)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 BDI-Ⅱ)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测评,从抑郁者中选择75例,同期调查无抑郁者75例,采血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1年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追踪到结局者81例,70例健在,11例死亡,1年病死率为13.6%。有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病死率为21.1%,无抑郁者病死率为7.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06,P=0.065)。 hs-CRP升高组病死率为42.9%,hs-CRP正常组病死率为7.4%,二者差异显著(χ2=9.529,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hs-CRP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有关。
作者:尚玉秀;刘一郡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由于老龄化速度严重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导致我国在养老、医疗、长期照料服务和公共资源分配等相关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体系都处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状态,养老机构在监督与管理制度建设、服务质量与服务内容管理、养老床位以及专业护理人员供需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多问题。
作者:尹惠茹;袁华;石晓群;李文涛;安力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NSTE-ACS)患者炎症因子、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05例老年NSTE-ACS患者抽签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6、IL-8水平均持续下降,各指标在治疗第4、7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且第7天与第4天比较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在治疗第4、7天同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第7天,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老年NSTE-ACS较氯吡格雷能更快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保护心功能作用更明显。
作者:张劲松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