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树旺
由于老龄化速度严重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导致我国在养老、医疗、长期照料服务和公共资源分配等相关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体系都处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状态,养老机构在监督与管理制度建设、服务质量与服务内容管理、养老床位以及专业护理人员供需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多问题。
作者:尹惠茹;袁华;石晓群;李文涛;安力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检测胃腺癌中原癌基因C-jun、C-fos和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 PTEN)的表达,关注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方法72例胃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32例作为对照组1,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32例作为对照组2,观察组中距肿物边缘>5 cm的非肿瘤性胃黏膜组织32例作为对照组3。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四组中C-jun、C-fos和PTEN的表达。结果四组中C-jun、C-fos和PTEN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显著。观察组中C-jun、C-fos和PTEN的阳性率均与肿瘤大径、浸润深度和Ki67指数密切相关,PTEN的表达与脉管内瘤栓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jun和PTEN、C-fos和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胃腺癌术后组织中C-jun、C-fos高表达、PTEN低表达,三者异常表达均可以促进肿瘤的进展,C-jun与C-fos均与PTEN有相关性。
作者:胡乃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和细胞纤维连接蛋白( cF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和6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血清MMP-9和 cFN水平,比较不同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脑出血患者血清 MMP-9和 cFN水平的差异,分析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cFN水平与年龄、出血量、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组血清MMP-9和cF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量出血组血清 MMP-9、cFN水平高于中量出血组,中量出血组高于少量出血组(P<0.05);脑室出血组血清MMP-9、cFN水平高于脑叶出血组,而脑叶出血组上述指标高于基底节出血组(P<0.05);脑出血组 MMP-9、cFN水平与年龄、出血量、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和NIHSS评分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 MMP-9及cFN 水平可间接反映脑出血患者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早期对其含量测定可辅助 CT 判断病情。
作者:董娜;张雪青;穆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术( PCNL)与传统PCNL在治疗老年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差别。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56例老年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无管化PCNL)与对照组(传统PCNL)各28例,行相应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值、第1天视觉模拟评分( VAS)、镇痛药物使用状况、发热人数、结石清除率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均一期手术成功。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3.68±11.29)min和(57.79±9.25)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10.42±2.21)g/L和(11.09±2.47)g/L,术后镇痛药物使用人数分别为1例和8例,术后第1天VAS(3.18±0.90)分和(6.5±1.14)分,术后发热人数为5例和7例,结石残留人数为2例和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07±0.86)和(7.93±1.15)d。其中,术后镇痛药物使用人数、术后第1天 VAS、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明显。结论对于符合条件的结石患者,相比于传统PCNL,部分无管化PCNL取石、碎石效果明确、满意,恢复时间短,术后疼痛小且无其他特殊并发症,是较理想的碎石新技术。
作者:尚东梅;韩宇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为了增强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识别能力。方法该文采用多模态异构生物标志物数据在统计意义上潜在的相关性,利用互补原理,大化不同模态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在典型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流形正则化技术提出了弱匹配典型相关性分析算法。结果解决了弱匹配多模态数据相关性建模问题。结论多模态异构生物标志物数据融合方法的预测性能优于单模态,能对 AD的发病和病理研究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作者:郝杰;张博;朱红;马金凤;张昌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重症医学科( ICU)重症患者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方法观察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ICU病房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需要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32例,操作过程中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观察其镇静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均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期间达到目标镇静评分,时间(8.2±2.1) min;25例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期间出现躁动镇静评分量表( RASS)评分≥-3;观察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87.5%,其中主要为呛咳、气管痉挛,血氧饱和度( SpO2)下降;操作医生对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期间的镇静满意度评分为(5.8±1.9)分。结论 ICU重症患者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可部分抑制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但难以维持深度镇静水平。
作者:郜杨;王洪亮;房霞;刘洋;杜文众;贾柳;刘海涛;唐荣;于凯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250例老年T2DM患者,观察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T2DM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为研究组102例,不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为对照组14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 T2DM 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102例T2DM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低74例(72.55%),女54例(52.94%)、男20例(19.61%),甲状腺功能亢进28例(27.45%),女17例(16.67%),男11例(10.78%),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空腹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增高(P<0.05),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均有明显变化(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1c是T2DM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T2 DM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较常见,应筛查和随访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对指导糖尿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龙入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房颤( AF)患者心房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 SOCS)-1和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的变化。方法依据《赫尔辛基宣言》精神将20例心外科手术患者分成AF组和窦性心律(SR)组,AF组10例,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52.1±10.05)岁,AF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SR组10例,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41.2±18.75)岁。两组均无其他心律失常病史。在心脏停搏前取右心耳100 mg,一部分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形态变化,其余部分放入-70℃冰箱保存备用。 IL-6水平用ELISA法测定,SOCS-1蛋白及mRNA表达用免疫印迹及RT-PCR法检测。心脏彩超检测左前降支( LAD)。结果 AF组心肌细胞排列明显不规则,心肌间质内有明显的胶原纤维和结缔组织增生,并将心肌肌束分隔;AF组心房组织中IL-6水平及LAD明显高于SR组(P<0.05);且IL-6水平与LAD呈正相关(r=0.94,P<0.05);AF组心房组织中 SOCS-1蛋白及 SOCS-1 mRNA的含量表达明显高于SR组(P<0.05)。结论 IL-6和SOCS-1共同参与AF的病理过程,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AF得以维持。
作者:桑翠;王朋;王天策;费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5年就诊于该院心内科160例均行颈动脉超声及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其中男101例,女59例,平均年龄(58±19)岁。颈动脉 IMT增厚超过1.0 mm和(或)出现斑块定义为阳性,冠状动脉狭窄≥50%定义为阳性,将颈动脉超声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 IMT增厚及斑块形成者122例(76.3%),冠脉阳性93例(58.1%)。颈动脉阳性组冠脉阳性89例(73%),通过颈动脉阳性结果推测冠脉阳性,敏感性95.7%,特异性50.7%。颈动脉阳性组与冠脉阳性组分别行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冠脉造影阳性组年龄、血压、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颈动脉超声阳性组年龄、血压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到颈动脉 IMT增厚及斑块形成,可为冠状动脉病变提供证据,此方法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且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年龄、血压高度相关,冠脉病变与年龄、血压、血糖、BMI值高度相关。
作者:李帅;苗阳;杨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对进展期老年喉咽部肿瘤患者器官功能保留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30例进展期老年喉咽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观察两组进展期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等以及咽瘘及器官功能保留情况。结果观察组无进展生存率、局部控制率、5年总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咽瘘发生及器官功能保留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应用于进展期老年喉咽部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而且能够有效保留患者器官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磊;阎朝晖;陶树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肝治疗患者家庭功能与自我感受负担( SPB)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SPB量表对92例老年人工肝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工肝支持治疗患者家庭功能总分为(150.18±6.85)分,其中情感反应、角色功能、沟通的水平较高,行为控制、问题解决的水平较低;患者的SPB总分为(33.73±2.99)分,其中经济维度水平高,身体水平低;老年人工肝治疗患者的家庭功能得分与SPB呈正相关( r=0.827,P<0.01)。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老年患者家庭功能与SPB水平均有待改善。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家庭功能中的情感介入和沟通方面的功能,尤其是在家庭情感沟通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其降低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作者:杨春;张卫青;梁首勤;高飞;曾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针刺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治疗靶点。方法采用长期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刺激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成功造模后,给予利鲁唑和针刺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的变化,测定海马组织谷氨酸的含量变化;应用Western印迹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突触小体相关蛋白(SNAP)-25、突触小泡膜相关蛋白(VAMP)1、VAMP2、VAMP7和syntaxin1蛋白及相应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应激后大鼠的活动能力、体重和蔗糖消耗量明显下降(P<0.05);海马组织谷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经利鲁唑和针刺治疗后,活动能力、体重和蔗糖消耗量升高;海马组织谷氨酸含量下降。 Western印迹和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SNAP-25、VAMP1、VAMP2、VAMP7和syntaxin1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利鲁唑和针刺组均能降低SNAP-25、VAMP1、VAMP2、VAMP7和syntaxin1表达水平,且利鲁唑组与针刺组对各检测指标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对谷氨酸释放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溶性NSF附着蛋白受体(SNARE)介导的突触前谷氨酸释放在抑郁症的发病以及针刺抗抑郁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针刺抗抑郁的靶点之一。
作者:樊凌;赵蒨琦;吕爱平;许能贵;刘建华;李滋平;吴泰相;欧爱华;符文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 PINP)、胃泌素水平及其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89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8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胃泌素水平,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血清PINP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PI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Hp阳性率为73.03%(65/89),其中Hp阳性组血清PINP水平明显低于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胃溃疡患者Hp根除率为81.2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根除率为90.9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除Hp治疗后,血清PINP水平明显高于根除Hp治疗前,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根除Hp治疗前(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INP与Hp感染呈负相关(r=-0.521,P<0.05),血清胃泌素水平与Hp感染呈正相关(r=0.613,P<0.05)。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PINP明显降低,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其中合并 Hp 感染PINP水平降低幅度更明显,胃泌素水平升高幅度更明显,两者水平与Hp感染具有紧密的关系。
作者:李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超声征象及临床、病理特征并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乳腺癌313例资料,根据术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比分析三阴性乳腺癌(n=33)组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280)组超声征象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超声结果: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比较,三阴性乳腺癌呈现良性肿瘤特征,外形显示分叶状及微分叶状,后方回声增强、衰减减少,周边声晕减少,微钙化减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理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 P=0.004)。临床显示:三阴性乳腺癌组发病年龄较非三阴性乳腺癌组无差异( P=0.026)。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有一些不同的超声征象,这些征象貌似良性肿物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检查者避免三阴性乳腺癌的假阴性诊断。
作者:杨培胜;程秀富;黄淑华;郝晋阳;王旭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龄大鼠永久局灶性胡须体觉皮层缺血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5只老龄大鼠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处理组(20 mg/kg)。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组于显微镜下结扎大脑中动脉数根分支构建局灶胡须体觉皮层缺血模型并于造模后0、6、24、48 h分别以生理盐水及阿托伐他汀灌胃。造模后72 h应用苏木精-伊红( HE)染色检测脑组织形态学;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缺血区周围细胞凋亡及坏死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区周围Caspase-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对老龄大鼠72 h后有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缺血区周围Caspase-3表达有关。该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缺血后72 h的VEGFR-1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减少老龄大鼠胡须体觉皮层缺血后72 h的Caspase-3表达起着较好的抗凋亡作用。
作者:张云云;黄玲玲;王滨;洪侃;万鹤鸣;陆守荣;丁新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高龄(≥80岁)糖尿病(DM)心脏瓣膜钙化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调查94例高龄2型(T2DM)患者中患有心脏瓣膜钙化的临床情况。结果94例高龄T2DM患者中,32例(34.0%)有心脏瓣膜钙化,其中单纯主动脉瓣钙化21例,二尖瓣钙化7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钙化4例。高龄T2 DM心脏瓣膜钙化组与心脏瓣膜非钙化组相比,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的比例明显升高( P<0.05),空腹 C肽及餐后2 h C肽明显高于非心脏瓣膜钙化组( P<0.05)。结论高龄T2 DM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高,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更明显,同时与 C肽浓度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方团育;陈道雄;陈开宁;全会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抑郁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50岁)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 BDI-Ⅱ)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测评,从抑郁者中选择75例,同期调查无抑郁者75例,采血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1年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追踪到结局者81例,70例健在,11例死亡,1年病死率为13.6%。有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病死率为21.1%,无抑郁者病死率为7.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06,P=0.065)。 hs-CRP升高组病死率为42.9%,hs-CRP正常组病死率为7.4%,二者差异显著(χ2=9.529,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hs-CRP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有关。
作者:尚玉秀;刘一郡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采取手术治疗的PTC患者68例。取PTC癌组织以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分别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Western 印迹检测以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NF-κB表达与PTC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NF-κB mRNA及NF-κB 蛋白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0.05)。 PTC癌组织的NF-κB /β-actin mRNA 以及NF-κB蛋白/GAPDH的灰度比值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0.05)。 NF-κB阳性表达在PTC癌组织中主要为阳性及强阳性,而在癌旁组织中则主要为弱阳性,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NF-κB 阳性表达与 PTC患者的肿瘤直径、颈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r=0.667,0.709,0.691;均 P<0.05)。结论 NF-κB在 PTC患者组织中呈高表达,且 NF-κB 的高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联系密切,在PTC患者疾病进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张振华;张荣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复苏患者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诊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0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根据置管方式分为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组(实验组)和改良Seldinger穿刺法置管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探查时间、穿刺成功率和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探查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类并发症比较中,实验组误穿动脉的发生率和形成局部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比传统置管有更好的穿刺效果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沈鹏;安友仲;齐衍濛;于学忠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龟鹿二仙膏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hESCs)增殖功能,纤维连接蛋白( FN)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SCs,细胞贴壁达75%后对细胞纯度通过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实验分成对照组、10-4 mol/L龟鹿二仙膏组、10-6 mol/L龟鹿二仙膏组、10-8 mol/L龟鹿二仙膏组及雌二醇组,各组细胞无血清培养同步化24 h后,选取24 h、36 h、48 h分别处理细胞。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F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印迹法检测细胞FN蛋白含量。结果细胞波形蛋白鉴定阳性率达95%。龟鹿二仙膏含药血清对hESCs增殖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10-4 mol/L龟鹿二仙膏组在培养36 h、48 h后能显著上调细胞增殖率。 FN mRNA及蛋白表达在10-4 mol/L龟鹿二仙膏组作用72 h后上升为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且与雌二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10-4 mol/L龟鹿二仙膏可显著促进 hESCs增殖,且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可在分子水平上调FN 表达,可能与其治疗女性生殖健康机制相关。
作者:尚冰;丛培玮;王轶蓉;吴兆利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