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姜东莉;李锐;张沐新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构建大鼠脓毒症ALI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 组)、模型组( M 组)、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 L 组,20 mg/kg)和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 H 组,40 mg/k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术后6 h和18 h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S、M组同时间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术后20 h处死大鼠收集血液及肺组织标本。测定实验各组动脉血气指标、肺水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及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炎性蛋白( MIP)-2及Toll样受体( TLR)-4水平;反转录PCR方法检测肺组织 MIP-2及TLR-4 mRNA的表达。结果与 M 组比较,动脉血气指标、肺水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及细胞计数在L组、H组均显著改善(P<0.05),且H组改善更明显(P<0.05)。与 M比较,阿托伐他汀干预组血清MIP-2及TLR-4水平和肺组织MIP-2及TLR-4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H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ALI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MIP-2及TLR-4表达有关。
作者:张世应;凃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太极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UAL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太极有氧运动干预,干预周期为6个月,测定患者0和6个月时BMD,血糖、血脂、UALB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较试验前第2~4腰椎L2~4、股骨颈和Wards三角BMD均显著增加( 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BMD指标无差异;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各BMD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太极运动可显著改善老年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等指标。结论太极运动对老年T2DM患者骨质疏松有预防作用,该方法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包勤文;龚晨;申潇竹;王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 DM)前期( PDM)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改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筛选本社区被诊断为PDM前期44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0例。观察组进行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社区管理。每月检测患者糖代谢指标、体重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心电图,每半年进行眼底检查、颈动脉彩超检查,记录患者DM进展情况。并录入健康档案,连续观察3年。结果观察组各方面知晓率建档前后比较差异显著( 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建档后,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均比建档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进展为2型 DM(T2DM)例数、眼底异常例数和心电图异常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慢性病管理可提高PDM患者的健康知晓率和血糖控制的效果,降低其进展为DM的发生率,是社区防治DM简单、有效、易行的重要方法。
作者:阎燕;杨忠伟;杨进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 C)的浓度在老年糖尿病( DM)肾病( DN)初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DM患者258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依照Mogensen分期将DM患者分为单纯DM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各组进行 Cys C、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DM组Cys C升高不明显(P>0.05);与单纯DM组比较,早期DN组和临床 DN组Cys C明显升高(P<0.05);Cys C与UAER、BUN和SCr呈正相关。结论 Cys C可作为老年2型DN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吴恩杰;关平;赵洪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房颤( AF)患者心房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 SOCS)-1和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的变化。方法依据《赫尔辛基宣言》精神将20例心外科手术患者分成AF组和窦性心律(SR)组,AF组10例,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52.1±10.05)岁,AF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SR组10例,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41.2±18.75)岁。两组均无其他心律失常病史。在心脏停搏前取右心耳100 mg,一部分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形态变化,其余部分放入-70℃冰箱保存备用。 IL-6水平用ELISA法测定,SOCS-1蛋白及mRNA表达用免疫印迹及RT-PCR法检测。心脏彩超检测左前降支( LAD)。结果 AF组心肌细胞排列明显不规则,心肌间质内有明显的胶原纤维和结缔组织增生,并将心肌肌束分隔;AF组心房组织中IL-6水平及LAD明显高于SR组(P<0.05);且IL-6水平与LAD呈正相关(r=0.94,P<0.05);AF组心房组织中 SOCS-1蛋白及 SOCS-1 mRNA的含量表达明显高于SR组(P<0.05)。结论 IL-6和SOCS-1共同参与AF的病理过程,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AF得以维持。
作者:桑翠;王朋;王天策;费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绿茶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小鼠的防治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腹腔注射MPTP 30 mg· kg-1· d-1,连续4 d,制备PD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绿茶多酚组(GTP)、绿茶低(L)、中(M)、高(H)剂量组,另取正常组作对照。 GTP组灌胃GTP 0.625 g· kg-1· d-1,绿茶L、M、H剂量组灌胃0.312、0.625、1.250 g· kg-1· d-1,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0 ml· kg-1· d-1,连续14 d。于灌胃第8天起,GTP组、绿茶各剂量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 30 mg/kg,连续4 d。模型组、GTP组和绿茶 L、M、H剂量组于第11天腹腔注射MPTP后,进行震颤麻痹评分实验,各组于第15天进行小鼠肢体运动功能(爬杆、游泳)检测。结果绿茶对小鼠肢体运动功能的减退有不同程度的调节和改善作用。结论绿茶L、M、H剂量组对改善PD小鼠行为学异常均有一定的效果,效果等同于甚至优于GTP,且绿茶H组(1.250 g· kg-1· d-1)效果好。可推算出体重60 kg的普通居民每日通过饮用3.03、6.08和12.15 g绿茶对防治PD有一定效果。
作者:刘金涛;陈叶;金燕;黄海燕;孟琮;何建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老年卵巢癌手术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卵巢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65~83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两组,每组30例。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苏醒期躁动和术后6 h内发生谵妄的情况。结果两组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ASA分级、液体入量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 D组显著低于 N组( P<0.05),苏醒期躁动、术后6 h内谵妄发生率D组显著低于N组(P<0.05)。结论在老年卵巢癌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能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并且降低苏醒期躁动和术后6h内谵妄的发生率。
作者:周秀敏;张满和;徐凯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 CAD)患者外周血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及抗体的改变及与促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CAD患者46例为观察组,老年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脂水平、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外周血OX-LDL及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2)。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外周血 OX-LDL 水平与OX-LDL抗体呈现显著正相关(r=0.630,P<0.001),同时OX-LDL水平与TNF-α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r=0.747,P<0.001)。结论 OX-LDL及其抗体在CAD患者外周的中表达升高,且与促炎因子TNF-α正相关,OX-LDL可用于CAD辅助诊断。
作者:张红岩;卢玉娟;戎秀格;任彩丽;刘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增龄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活性的影响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32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实验组(老年组)和30例健康青年人为对照组(青年组)。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20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内皮祖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比较两组志愿者循环中内皮祖细胞数量。体外培养7d后,分别检测两组志愿者内皮祖细胞体外迁移及黏附能力;通过裸鼠颈动脉拉脱模型,比较内皮祖细胞在体内皮损伤修复能力。检测两组志愿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FMD)。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1),体外迁移、黏附(P<0.01)及在体再内皮化功能均明显受损。减少的在体再内皮化面积与下降的 FMD 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增龄导致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活性受损与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作者:夏文豪;张斌;梁建文;苏晨;张小宇;李琰;陶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5是MAPK家族新发现的成员。ERK5在哺乳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具有调控细胞增殖、迁移、分化、衰老、凋亡等多种功能,其中包括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等。它参与了氧化应激、剪切力、缺血、低氧、炎症等刺激信号的传导,在血管的发育、维持心血管完整性、心肌的分化增殖以及心血管系统发育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1〕。
作者:王建茹;刘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 DEX)对脓毒血症大鼠急性肾损伤( AK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40只 SPF级成年雄性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EX组和育亨宾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通过尾静脉注射5 mg/kg的脂多糖建立脓毒血症 AKI模型,假手术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DEX组于造模前10 min尾静脉注射10μg/kg DEX,育亨宾组在DEX组基础上前30 min腹腔注射1 mg/kg育亨宾。光镜下对各组大鼠的肾组织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并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美法检测血清和肾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IL)-1β、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模型组肾组织呈现明显的炎症性损伤,DEX预处理组损伤较模型组显著减轻,而育亨宾组较DEX预处理组进一步加重;模型组较假手术组IL-1β和MDA水平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降低;而DEX预处理可明显降低AKI大鼠的IL-1β和MDA水平,提高SOD水平(P<0.05)。结论 DEX预处理可减轻脓毒血症AKI大鼠体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α2受体有关。
作者:刘晶晶;武懿;王卫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DTI)对急性脑干缺血性卒中( ABIS)患者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的40例ABIS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医院进行头颅MRI检查未见器质异常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AVANTO 1.5T 超导MRI诊断仪为两组受试者实施MRI脑部平扫。对比两组不同部位的DTI和扩散张量的纤维束成像(DTT)参数,观察组患者发病不同时期(发病后7 d、1、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及上下肢的肌力评分,分析观察组患者患侧/健侧相对值与NIHSS及上下肢的肌力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侧梗死灶和大脑脚及内囊后肢的各向异性分数( FA)值,以及皮质脊髓束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健侧(P<0.05)。观察组发病后1、6个月的NIHSS评分与上下肢的肌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发病后7 d(P<0.05)。观察组大脑脚偏侧性值(rFA)与发病后7 d、1、6个月的NIHSS评分及上下肢的肌力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大脑脚rFA与NIHSS 评分及上下肢的肌力评分对 ABIS 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大的反馈价值。
作者:张国平;李德炯;钟平;贾晓峰;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系统评价放化疗联合与单纯放疗辅助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 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全面收集放化疗联合与单纯放疗辅助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交叉核对提取资料,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RCTs,871例Ⅰ~Ⅲ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放化疗联合与单纯放疗辅助治疗子宫内膜癌在5年生存率〔RR=1.03,95%CI (0.95,1.12)〕、局部复发率〔RR=0.57,95%CI(0.30,1.06)〕、远处转移率〔RR=1.02,95%CI(0.59,1.7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方面〔RR=1.13,95%CI(1.0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术后单纯放疗相比,放化疗联合并不能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降低复发率和远处脏器转移率,可能会提高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其远期疗效尚待大样本高质量的RCTs进一步证实。
作者:马文;蔡辉;蔡宏懿;张利娟;闫春梅;缪国英;胡永果;王建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CXCL)16、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生长分化因子(GDF)-1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CIS患者85例,根据病因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 LAA组,n=38)、小动脉闭塞组(SAO组,n=26)、心主动脉栓塞组(CAE组,n=21),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4例为对照组。均于入院次日清晨,检测各组空腹血清CXCL16、Lp-PLA2、GDF-1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各组的神经功能。结果 LAA组、SAO组、CAE组血清CXCL16、Lp-PLA2、GDF-15、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以LAA组高,其次为SAO组,低为 CAE组(P<0.05);LAA组、SAO组、CAE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AA组、SAO组血清CXCL16、Lp-PLA2、GDF-15水平均与血清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LAA和SAO所致CIS患者血清CXCL16、Lp-PLA2、GDF-15升高较为明显,与炎性反应的发生和神经功能缺损有关。
作者:刘希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重症医学科( ICU)重症患者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方法观察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ICU病房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需要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32例,操作过程中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观察其镇静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均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期间达到目标镇静评分,时间(8.2±2.1) min;25例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期间出现躁动镇静评分量表( RASS)评分≥-3;观察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87.5%,其中主要为呛咳、气管痉挛,血氧饱和度( SpO2)下降;操作医生对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期间的镇静满意度评分为(5.8±1.9)分。结论 ICU重症患者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可部分抑制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但难以维持深度镇静水平。
作者:郜杨;王洪亮;房霞;刘洋;杜文众;贾柳;刘海涛;唐荣;于凯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BEV)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 BEV患者8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和输血量、不良反应及48 h再出血率。结果研究组的显效率为88.64%(39/44),高于对照组77.27%(34/44),二者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和输血量分别为(32.58±2.94)h和(1.82±0.38)U,均低于对照组〔(39.76±3.08)h和(2.63±0.41)U,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及48 h再出血总发生率为29.55%(13/44),低于对照组〔47.73%(21/4),P<0.05〕。结论应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 BEV 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患者止血时间缩短、输血量下降,且不良反应及再出血率显著降低,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黄志养;朱丽明;金捷;朱方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肿瘤转移对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并影响肿瘤的预后,是肿瘤患者的主要死因。整合素激活粘着斑激酶介导的信号传导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施展重要作用,整合素传导信号的结构基础为黏着斑( FAP),踝蛋白( Talin)是细胞外基质( ECM )整合素-细胞骨架间互相作用的关键因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此文将对近年来关于Talin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郭宏华;孟令薇;谢风;何成彦;杨素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腰臀比( WHR)影响因素和中心性肥胖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11年数据,共有1802名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对WHR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802名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样本中有1257人被诊断为中心性肥胖,中心肥胖率为69.8%。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 OR=2.630)、户口(OR=1.404)、预防保健(OR=0.668)、吸烟(OR=1.653)、饮酒(OR=1.423)、糖尿病(OR=1.524)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腰臀比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预防保健( OR=0.668)为保护因素。结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心性肥胖比较严峻,受到性别、户口、预防保健、吸烟、饮酒、糖尿病等因素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预防保健的接受度,营造控烟控酒的良好生活方式,减少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心性肥胖人数,进而降低由中心性肥胖给高血压患者带来的其他慢性病风险。
作者:周晶晶;曹乾;张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8例( AECOPD组)、COPD 稳定期患者32例( SCOPD组)及同期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入院后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GRN浓度。追踪AECOPD患者到入院28 d后,根据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各组血清 PGRN 的差异,分析 PGRN与 COPD严重程度及AECOPD患者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AECOPD组及SCOPD组血清PGR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ECOPD组水平高于SCOPD 组;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PGRN诊断AECOPD及预测AECOPD患者28 d病死率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血清PGRN可作为评估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卞淼;安莲华;逄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人体成分分析作为人体基本状况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预测、筛查及诊断中的作用备受关注。伴随增龄,中老年人的人体成分亦呈明显变化,其中以脂肪增多与骨骼肌减少为主,而两者的内分泌功能与老化过程相关疾病的发生紧密相连。本文旨在对上述内容进行综述,为老化过程中人体成分变化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更好地发挥人体成分分析在临床工作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张红梅;宋巍;孙惠杰;姜宏宇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