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胱抑素C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吴恩杰;关平;赵洪影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 C)的浓度在老年糖尿病( DM)肾病( DN)初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DM患者258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依照Mogensen分期将DM患者分为单纯DM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各组进行 Cys C、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DM组Cys C升高不明显(P>0.05);与单纯DM组比较,早期DN组和临床 DN组Cys C明显升高(P<0.05);Cys C与UAER、BUN和SCr呈正相关。结论 Cys C可作为老年2型DN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患者冠脉造影术后循证治疗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冠脉造影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方法。方法行冠脉造影术患者98例,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冠脉造影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同时针对性循证治疗( EbN)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并对全部患者冠脉造影术前后行血栓弹力图( TEG)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有2例(4.08%)发生血管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16.32%)发生血管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例(4.08%)血液凝固性降低,对照组有8例(16.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冠脉造影术进行EbN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赵欣;屈宝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黄芪多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早期心功能、氧化应激及血清核转录因子-κB、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模型早期心功能、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清核转录因子(NF)-κB、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组)、AMI模型组( AMI组)、抗坏血酸组( AA组)和APS组各15例。分别于手术前、术后即刻及给药1、3、7、14 d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给药14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自由基清除率并检测各组大鼠心肌中丙二醛( 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应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检测血清NF-κB、Chemerin水平。结果与AMI组比较,APS能明显抑制AMI模型大鼠心电图ST段的升高;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心脏结构方面,与 SO 组比较,AMI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明显变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明显升高(P=0.000);给药2 w 后,与 AMI 组比较,APS 组 IVSD、LVPWD 明显增加, LVEDD、LVESD、LVEDV、LVESV明显降低(均P<0.05);心功能方面,与SO组比较,AMI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明显下降(P<0.05);给药2 w后,APS组LVEF、LVFS明显增加(P<0.05)。 APS和 AA均能提高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且APS对自由基的清除率稍高于AA;与SO组比较,AMI组大鼠心肌MDA水平升高,SOD和GSH-PX活性降低(P<0.05);与AMI组相比,AA组和APS组心肌MDA水平下降,SOD和GSH-PX活性增强(P<0.05)。 AMI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与SO组比较显著增加(P=0.000),APS组与AMI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0);AMI组大鼠血清NF-κB及Chemerin水平显著升高,与SO 组相比差异显著(均 P=0.000);连续给药2 w 后,APS 组血清 NF-κB、Chemerin水平显著降低,与AMI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0)。结论 ARS能有效改善AMI模型大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其心肌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NF-κB及Chemerin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赵国玉;李梦媛;崔川;耿学斌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激活星形胶质细胞α7乙酰胆碱能受体抑制β-淀粉样蛋白的聚集

    目的:研究在星形胶质细胞内加入尼古丁后能否激活细胞内α7尼古丁乙酰胆碱能受体( nAChR)以及激活的α7nAChR 对β-淀粉样蛋白(Aβ)的降解作用。方法分离新生乳鼠大脑皮质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并纯化、传代,使用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的纯度。凝胶银染方法鉴定寡聚体聚集情况。试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激动剂组、拮抗剂组以及 Aβ组激动剂+Aβ组、拮抗剂+Aβ组,用蛋白印迹法检测α7nAChR蛋白表达情况以及激活细胞内受体后对Aβ的降解作用。结果经过传代培养细胞得以纯化。体外制备好的 Aβ1~42除了含少量的未聚集的单体(4 kD)外,主要以二聚体、三聚体、九聚体等不同聚集形式的寡聚体存在。尼古丁组与对照组相比α7nAChR表达明显升高(P<0.01),尼古丁组与拮抗剂组相比α7nAChR表达升高(P<0.05);收集的蛋白与上清液,尼古丁组与Aβ组相比Aβ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激动剂+Aβ组与拮抗剂+Aβ组相比Aβ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尼古丁可以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内的α7nAChR,激活的α7nAChR对 Aβ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能够为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 AD)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

    作者:孔欣;禹文峰;官志忠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老年人工肝支持治疗患者家庭功能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肝治疗患者家庭功能与自我感受负担( SPB)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SPB量表对92例老年人工肝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工肝支持治疗患者家庭功能总分为(150.18±6.85)分,其中情感反应、角色功能、沟通的水平较高,行为控制、问题解决的水平较低;患者的SPB总分为(33.73±2.99)分,其中经济维度水平高,身体水平低;老年人工肝治疗患者的家庭功能得分与SPB呈正相关( r=0.827,P<0.01)。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老年患者家庭功能与SPB水平均有待改善。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家庭功能中的情感介入和沟通方面的功能,尤其是在家庭情感沟通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其降低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作者:杨春;张卫青;梁首勤;高飞;曾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针刺对抑郁症大鼠海马SNARE蛋白介导突触前谷氨酸释放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治疗靶点。方法采用长期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刺激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成功造模后,给予利鲁唑和针刺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的变化,测定海马组织谷氨酸的含量变化;应用Western印迹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突触小体相关蛋白(SNAP)-25、突触小泡膜相关蛋白(VAMP)1、VAMP2、VAMP7和syntaxin1蛋白及相应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应激后大鼠的活动能力、体重和蔗糖消耗量明显下降(P<0.05);海马组织谷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经利鲁唑和针刺治疗后,活动能力、体重和蔗糖消耗量升高;海马组织谷氨酸含量下降。 Western印迹和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SNAP-25、VAMP1、VAMP2、VAMP7和syntaxin1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利鲁唑和针刺组均能降低SNAP-25、VAMP1、VAMP2、VAMP7和syntaxin1表达水平,且利鲁唑组与针刺组对各检测指标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对谷氨酸释放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溶性NSF附着蛋白受体(SNARE)介导的突触前谷氨酸释放在抑郁症的发病以及针刺抗抑郁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针刺抗抑郁的靶点之一。

    作者:樊凌;赵蒨琦;吕爱平;许能贵;刘建华;李滋平;吴泰相;欧爱华;符文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补体C3f去精氨酸片段对系统性硬化症小鼠皮肤纤维化模型构建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体C3f去精氨酸片段(DRC3f)对于系统性硬化症(SSc)小鼠皮肤纤维化模型构建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RC3f联合博来霉素皮下注射的方法构建SSc小鼠模型,并用纤维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比较联合与不联合DRC3f对SSc小鼠皮肤纤维化、皮肤增厚程度和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联合DRC3f和博来霉素注射组与单用博来霉素和博来霉素联合无关多肽组比较,皮肤纤维化程度更加明显,TGF-β1的表达也明显增多(P<0.05)。结论 DRC3f能够促进SSc模型小鼠皮肤纤维化和炎症因子TGF-β1的表达。

    作者:陈安平;向文雯;夏燕;冯佳;杨年安;袁林;徐建;向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与骨质疏松及其他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23水平与骨质疏松等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78例接受稳定血液透析的患者检测FGF23、骨密度,同时收集其一般资料和血生化、骨代谢指标,分析FGF23与骨质疏松、骨代谢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血液透析患者FGF23水平与骨代谢指标中的血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尿素氮、钙、磷浓度间均存在正相关(P<0.05);而与骨质疏松程度、骨密度及其他指标间未显示出相关性。结论血液透析患者FGF23对骨代谢水平有早期预测作用,但透析后骨质疏松发生机制比较复杂,并未受到 FGF23水平的直接影响。

    作者:陶巍巍;朱宁;张枫;张爱华;王;毕书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国虐待老人研究现状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1〕。老年人因被虐待导致身心健康受到伤害,死亡率升高,医疗费用大幅上升,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2~4〕。目前,国内学者日益关注虐待老人问题,但与国外相比其相关研究还比较滞后。本文分析中国近20年有关虐待老人的文献。

    作者:王聪;傅志蓉;沈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粒子植入后人工肿瘤假体置换术的康复治疗

    中老年人是肿瘤的高发人群,当肿瘤发生转移后易导致病理性骨折。目前对于该病省内新治疗方法为预行粒子植入后并人工肿瘤假体置换术,但针对此类特殊患者的围术期及术后康复问题鲜有报道,本文就2例此类特殊患者的康复治疗作一总结报道。

    作者:李琳;卢克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一般情况、居住方式对其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唐山市127个社区中抽取2个社区,对社区内共724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用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表、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居住方式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前3位是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居住方式,其中男性、年龄大、文化程度高、月收入多、无配偶与独居者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较高。结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主要有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一般情况及居住方式影响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作者:沈超;邢凤梅;张小丽;张盼;汪凤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及其关系

    美国老年病学相关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中,约有1/3在1年中有过1次跌倒,15%跌倒过两次甚至更多〔1〕。跌倒造成的后果也非常严重,无论是在全世界〔2〕还是在中国〔3〕,跌倒都是引起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本研究对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归纳,并对其形成的原因及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与综合分析。

    作者:代俊;王辰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HIF-1α和E-cadherin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为了探讨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和上皮型钙黏蛋白( E-cadherin)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检测78例大肠腺癌、42例大肠腺瘤和20例距肿瘤边缘5 cm的癌旁黏膜组织中HIF-1α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HIF-1α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62.8%)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织(38.1%)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15%);E-cadherin 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8.7%)明显低于大肠腺瘤组织(76.2%)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100%)。 HIF-1α和E-cadherin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异常均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均<0.05)。结论 HIF-1α和E-cadherin蛋白在大肠腺癌的发生及癌组织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远;徐放;解志娟;高志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抑郁与炎症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抑郁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50岁)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 BDI-Ⅱ)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测评,从抑郁者中选择75例,同期调查无抑郁者75例,采血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1年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追踪到结局者81例,70例健在,11例死亡,1年病死率为13.6%。有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病死率为21.1%,无抑郁者病死率为7.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06,P=0.065)。 hs-CRP升高组病死率为42.9%,hs-CRP正常组病死率为7.4%,二者差异显著(χ2=9.529,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hs-CRP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有关。

    作者:尚玉秀;刘一郡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变化

    脑梗死在我国呈现发病率升高及年轻化的趋势,关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监测指标的变化研究尤其多〔1,2〕。血液指标是众多监测指标中较为便捷的一类,但是临床中仍缺乏相对肯定性的研究。本文就血清白细胞介素( ILs)及血小板活化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研究,以了解上述指标的监测价值。

    作者:郑树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乳腺癌患者组织中EphA4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组织中受体酪氨酸激酶肝细胞( Eph) A4和细胞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8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phA4和Ki67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EphA4和Ki67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 EphA4总阳性表达率、Ki67总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P<0.05);EphA4和Ki67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phA4与 Ki67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组织中会出现EphA4和Ki67高表达,且EphA4和Ki67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有关,两者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作者:王玉楼;张英艳;孙玉琢;温秋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北五味子对正常大鼠痛觉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灌胃不同浓度北五味子水煮液对训练正常大鼠痛觉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正常的雄性成年大鼠6只,对其灌胃不同浓度北五味子水煮液,通过采用行为测痛的方法测定其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HWL),进而观察不同浓度北五味子水煮液对训练正常大鼠痛觉的调节作用。结果向训练正常大鼠灌胃浓度为1.3、2.6、5.2、7.4和10.4 mg/ml的北五味子水煮液,其产生的HWL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当灌胃浓度为1.3 mg/ml五味子水煮液时大鼠左、右爪压板的HWL与对照组(灌生理盐水)相比差异极显著(P<0.001),但左、右爪热板差异不明显(P>0.05);而灌胃浓度为5.2与10.4 mg/ml五味子水煮液时大鼠左侧热板的HWL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P<0.01),右侧热板及左、右压板差异极其显著(均P<0.001);在灌胃其他浓度北五味子水煮液时,大鼠左、右热板和压板 HW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极其显著(均 P<0.001)。结论北五味子对训练正常大鼠具有镇痛作用,30 min时达到峰值,同时尚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付立波;张文平;杨燕平;房丽;沈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5是MAPK家族新发现的成员。ERK5在哺乳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具有调控细胞增殖、迁移、分化、衰老、凋亡等多种功能,其中包括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等。它参与了氧化应激、剪切力、缺血、低氧、炎症等刺激信号的传导,在血管的发育、维持心血管完整性、心肌的分化增殖以及心血管系统发育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1〕。

    作者:王建茹;刘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管狭窄与老年性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状况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狭窄与老年性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状况的关系。方法纳入160例该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脑白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价。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或全脑血管造影(DSA)了解患者血管狭窄情况,分析血管狭窄与老年性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状况的相关性。结果160例老年性脑白质疏松患者中,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73例(45.6%)。认知障碍组患者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认知正常组,年龄、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及血管狭窄程度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组( 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受教育年限短、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及血管狭窄严重是老年性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轻度脑白质疏松与中度组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MMSE总得分高于重度组( P<0.05),重度组血管狭窄程度得分高于轻度组与中度组,中度组血管狭窄程度得分高于轻度组(P<0.05)。血管狭窄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随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注意力及计算力与延迟记忆得分及MMSE总分逐渐降低(P<0.05)。结论老年性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随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临床上对该类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作者:付慧霄;任兆波;刘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采取手术治疗的PTC患者68例。取PTC癌组织以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分别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Western 印迹检测以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NF-κB表达与PTC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NF-κB mRNA及NF-κB 蛋白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0.05)。 PTC癌组织的NF-κB /β-actin mRNA 以及NF-κB蛋白/GAPDH的灰度比值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0.05)。 NF-κB阳性表达在PTC癌组织中主要为阳性及强阳性,而在癌旁组织中则主要为弱阳性,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NF-κB 阳性表达与 PTC患者的肿瘤直径、颈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r=0.667,0.709,0.691;均 P<0.05)。结论 NF-κB在 PTC患者组织中呈高表达,且 NF-κB 的高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联系密切,在PTC患者疾病进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张振华;张荣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老年上尿路结石患者部分无管化与传统经皮肾镜碎石术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术( PCNL)与传统PCNL在治疗老年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差别。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56例老年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无管化PCNL)与对照组(传统PCNL)各28例,行相应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值、第1天视觉模拟评分( VAS)、镇痛药物使用状况、发热人数、结石清除率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均一期手术成功。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3.68±11.29)min和(57.79±9.25)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10.42±2.21)g/L和(11.09±2.47)g/L,术后镇痛药物使用人数分别为1例和8例,术后第1天VAS(3.18±0.90)分和(6.5±1.14)分,术后发热人数为5例和7例,结石残留人数为2例和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07±0.86)和(7.93±1.15)d。其中,术后镇痛药物使用人数、术后第1天 VAS、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明显。结论对于符合条件的结石患者,相比于传统PCNL,部分无管化PCNL取石、碎石效果明确、满意,恢复时间短,术后疼痛小且无其他特殊并发症,是较理想的碎石新技术。

    作者:尚东梅;韩宇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