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炜炜;黄吕金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5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组,经体检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年人血清标本2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二组血清中sICAM-1和sVCAM-1的表达。结果二组中sICAM-1和sVCAM-1的表达差别显著。观察组sICAM-1和sVCAM-1的表达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sICAM-1和sVCAM-1高表达,二者的上调参与病变形成和进展。
作者:隋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压、血糖达标状况的影响。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08例,随访用药状况1年,并测定患者血脂、血压、血糖情况,然后分批给冠心病患者做“关于冠心病规范治疗,三高达标”等健康教育讲座,并现场答题,发放《就诊信息提示手册》,随访1年,定期收回手册统计用药情况及检查结果,分析达标情况。结果未做健康教育随访1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压、血糖完全达标率为22.9%,健康教育后随访1年,血脂、血压、血糖完全达标率为32.8%,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压、血糖达标率。
作者:方向阳;巩维佳;侯原平;陆玫;陈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全球每年有超过40万的人死于乳腺癌。我国虽是低发地区,但乳腺癌患病率占所有肿瘤的7%~9%,患病人群也呈年轻化发展趋势。研究发现50%的肿瘤存在p53突变,乳腺癌也存在p53异常,p53与肿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对p53在乳腺癌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詹媛;江锦良;邬黎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绍兴地区老年人群的高尿酸血症( HUA)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入组2015年度绍兴市立医院体检中心年龄>60周岁退休工人4160例,根据HUA临床诊断标准分为HUA组(691例)及对照组(3469例)。通过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 HUA的高危因素。结果在入组老年体检者中,HUA患病率为16.6%(691/416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8.01%,女性患病率为15.06%,男女性患病率无差异(P>0.05)。 HUA组患者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总胆固醇、谷氨酰转肽酶异常、脂肪肝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等均是HUA主要高危因素,定期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HUA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乃君;周嘉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厚叶岩白菜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Wistar 成年雄性大鼠6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造模组和干预组。造模组和干预组均进行COPD肺造模,干预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厚叶岩白菜素进行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对三组大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模型组CD3+,CD4+和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干预组大鼠 CD4+水平和CD4+/CD8+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CD8+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306,P<0.05)和干预组(t=2.571,P<0.05)。模型组大鼠IgA,IgM和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干预组大鼠IgA水平和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叶岩白菜素能够有效恢复COPD大鼠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在理论上对COPD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吴红红;王伟;段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及糖类抗原(CA)19-9在胰腺癌(PC)与肿块型胰腺炎(MFP)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鉴别意义。方法手术切除PC标本27例,MFP标本15例,胰腺正常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3组组织中MMP-7的表达,并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术前血清CA19-9的含量。结果 PC组、MFP组血清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PC组与MF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C组MMP-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MFP组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 CA19-9是诊断PC 的敏感指标,但特异性不强,独立鉴别 PC与MFP的准确性不高。 MMP-7可能在癌前病变MFP发展为PC中起重要作用,MMP-7有可能作为生物学指标来鉴别PC与MFP。
作者:曲义坤;夏伟滨;徐剑;陈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通过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及Caspase-9蛋白的表达,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用Longa线拴法制作局灶性脑IR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均缺血8 h,再灌注4 h、24 h、72 h、1 w(n=4)与相应时间点处死,亚低温组于脑缺血后12~15 min实施病灶侧亚低温持续4 h。免疫组化法检测AKT及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点,亚低温组比常温组缺血侧半暗带AKT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Caspase-9显著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通过促进缺血半暗带脑组织AKT表达,抑制Caspase-9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神经元损害。
作者:黄杰;李丽茹;张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对分泌性中耳炎(OME)大鼠耳腔灌洗液中干扰素(IFN)-γ和 IL-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OME模型组(模型组)和IL-18处理组(观察组),各10只。参照Hardy的方法对模型、观察组大鼠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后耳内激发制成OME模型,对照组大鼠于相同时间点分别腹腔注射氢氧化铝溶液及磷酸盐缓冲液(PBS)。同时观察组于第1、2、7、8、15、16天腹腔注射IL-18溶液(1μg溶于0.2 ml生理盐水),对照、模型组同期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第18天于耳镜下观察鼓膜像表现,光镜下观察中耳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法测定大鼠耳腔灌洗液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1)模型、观察组中耳内呈现炎症反应,观察组炎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2)三组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计数比较,模型组三种细胞数均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多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数多于模型组(P<0.05),其他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3)模型、观察组大鼠的 IFN-γ与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IFN-γ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而模型、观察组IL-4水平无差异(P>0.05),模型组的 Th1/Th2比值显著低于对照、观察组(P<0.05),对照、观察组无差异(P>0.05)。结论 IFN-γ和IL-4共同参与OME的发生发展过程,IL-18可通过上调IFN-γ和IL-4的表达,调控Th1/Th2的平衡状态而抑制OME的进展。
作者:曲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 A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患者的海马体积及 MTA分级。方法选取 AD患者15例、MCI患者22例及健康对照( CTRL组)20例。对所有受试者行头MRI,应用RoiAssist401软件在3D-MPRAGE序列中手工逐层勾画双侧海马的感兴趣区,自动生成每层面积乘以层厚得出体积,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受试者海马体积大小均为CTRL组>MCI组>AD组,且每两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MTA 分级与海马体积呈显著负相关(左侧 r=-0.684,P<0.05,右侧 r=-0.588,P<0.05)。 AD组的海马体积、MTA 分级与MCI组、CTRL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CI组的海马体积与CTRL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CI组的MTA分级与CTRL组无显著差异(P>0.05)。双侧海马对AD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5.0%;MTA分级对AD诊断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2.9%。结论 AD组海马萎缩较MCI组明显,海马体积对于AD、MCI的诊断价值优于MTA分级。
作者:赵檬;郭春杰;陈新;马驰;张莹;马涤辉;王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声敏剂5-氨基乙酰丙酸( ALA)对器官组织及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50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A组按照30 mg/kg剂量给予股静脉注射ALA溶液,B、C组按照60、120 mg/kg静脉注射ALA溶液,D组静脉注射ALA 120 mg/kg,避光2 h后,以2 W/cm2超声强度超声照射大鼠股动脉15 min,对照组股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1 ml。用药后7 d各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超量戊巴比妥钠的方法处死,取下腔静脉血2 ml进行血生化检测。取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脑、肺脏、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用药后大鼠均自由活动,一般状况可,毛色光泽,进食和排便正常,7 d内无死亡。用药后7 d用药组和对照组大鼠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脑、肺脏、心脏、肝脏、肾脏、脾脏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均未发现有病理性改变;用药后7 d各组大鼠血清总蛋白( TP)、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尿素氮( BUN)、肌酐( Cr)和血糖( BS)测定结果均基本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且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大鼠应用声敏剂 ALA未引起重要脏器组织改变和血液生化各指标异常,可安全的用于声动力治疗( SDT)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作者:王丽平;张振环;李茜楠;贾智博;孙鑫;林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超过半数的人一生中会发生一次以上的下腰痛〔1〕,大多数下腰痛是因为椎间盘退变引发的。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导致的成人劳动能力的丧失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2〕。椎间盘退变的主要机制之一是细胞凋亡,而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本文就目前线粒体在椎间盘退变中细胞凋亡的关键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张钰;刘志礼;黄山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疏于照顾( neglect,也译为疏忽照料、忽视),美国联邦法将其定义为养老机构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必备的商品和服务以致老年人身体损伤、精神痛苦和精神疾病的行为。美国国家研究中心对疏于照顾的定义是法律范围内老年人责任照顾者的不作为〔1〕。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也有学者认为疏于照顾是老年人照护者拒绝或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照护、商品或服务的行为〔2〕。世界卫生组织〔3〕将虐待老人分为身体虐待、精神虐待、经济或婚姻虐待、性虐待和疏于照顾5种类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所学者李超博士〔4〕将虐待老年人分为身体虐待、精神虐待、物质虐待和疏于照顾。疏于照顾是虐待老年人常见的类型,据美国虐待老年人国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55%的虐待老年人类型是疏于照顾〔5〕。本文对老年人疏于照顾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发生老年人疏于照顾现象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安力彬;王东雨;彭歆;李文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8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入院后详细神经系统查体,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成像及CT血管造影(CTA),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 NASCET)狭窄测量标准,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率50%~70%),重度狭窄(狭窄率>70%)。结果CTA共检测出82条病变血管,大脑前动脉13.4%(11/82),大脑中动脉17.1%(16/82),颈内动脉41.5%(34/82),大脑后动脉8.5%(7/82),椎-基底动脉19.5%(14/82)。轻度狭窄血管39.1%(32/82),中度狭窄血管34.1%(28/82),重度-狭窄-闭塞血管26.8%(22/82)。单支血管病变病例12.5%(6/48),2支血管病变病例27.1%(13/48),3支或以上血管病变病例60.4%(29/48)。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以大动脉为主,多支动脉同时受损;颈内动脉狭窄是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病变程度以轻、中度狭窄为主。
作者:周志可;李颖;赵传胜;张荣伟;张惠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化浊通脉散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家兔的动脉硬化斑块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PDGF)-a、-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纯种新西兰雄性白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化浊通脉散组(C 组)、西洛他唑组(D组)、通塞脉片组( E组),予高脂饮食及股动脉球囊扩张术建立ASO家兔模型,检测药物干预前后家兔血脂的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药物干预后家兔股动脉标本PDGF-a、PDGF-b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化浊通脉散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但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作用不明显,可以显著降低动脉硬化斑块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阳性率(P<0.01)。结论化浊通脉散具有保护动脉血管内膜,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作者:吴迪;李慎贤;胡莹;金钟太;程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浆活化蛋白C( APC)在老年糖尿病肾病( DN)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方法2型糖尿DN病未接受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和本院体检中心52例健康志愿者。 ELISA法检测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sTM)、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sV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APC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尿蛋白严重程度将60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26例(30 mg/d<尿蛋白量≤300 mg/d)和蛋白尿组34例(尿蛋白量>300 mg/d);根据患者IMT水平分为IMT<0.1 cm组12例、0.1 cm≤IMT≤0.12 cm组14例、IMT>0.12 cm组34例;分析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关系。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 IMT水平与24 h尿白蛋白、sTM、sVCAM-1、sEPCR呈明显正相关( P<0.05);APC水平与24 h尿白蛋白、sTM、sVCAM-1、IMT呈明显负相关(P<0.05);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蛋白尿组之间 sTM、sVCAM-1、sEPCR、APC、IM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颈动脉IMT组之间AP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 DN患者血浆APC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IMT呈负相关,APC水平降低可能导致炎性介质水平升高和内皮细胞损伤而参与DN患者AS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林霞;孙茜;孙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考察质子泵抑制剂( PPI)联合康复新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炎症因子及免疫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消化性溃疡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对两组样本炎症因子、免疫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治疗组(79.03%)(χ2=5.522,P<0.05);治疗后,胃镜检查发现,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溃疡面积缩小,数量减少(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体内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降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增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内 CD3、CD4、CD8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体内CD8降低,CD4增高(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CD8更高,CD4更低(P<0.05);在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 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45%,对照组复发率为29.0%,组间复发率差异显著( 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PPI具有改善炎症,提高免疫作用,可降低溃疡复发率,对消化性溃疡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磊;范月娟;陈福元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CARD9在老年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阶段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8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66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32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入院后第1、3、5天分别收集外周静脉血;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入组时收集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法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单个核细中CARD9、Bcl-10表达水平和p65 NF-κB、p38 MAPK磷酸化水平;免疫共沉淀法和免疫荧光检测对照组、MAP组、SAP组入院第1天的CARD9、Bcl-1共定位、表达、结合情况。结果 SAP组入院第1天的p65 NF-κ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AP组第1、3、5天(P<0.05);SAP组入院第3天的p65 NF-κ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AP组第3、5天(P<0.05)。 SAP组入院第1、3天的p38 MAP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AP组第1、3、5天(P<0.05)。 SAP组入院第1、3、5天的CARD9、Bcl-10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和MAP组第1、3、5天(P<0.05)。治疗后MAP组入院第5天的CARD9水平明显低于第1天(P<0.05)。以IgG为阴性对照,SAP组灰度值明显高于MAP组和对照组( P<0.05)。 SAP组CARD9、Bcl-10共表达细胞数和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MAP组和对照组;MAP 组高于对照组,且第5天荧光强度与第1天相比明显降低;SAP组第5天荧光强度仍明显高于MAP组和对照组。 p65 NF-κB、p38 MAPK磷酸化水平与CARD9表达呈正相关;p38 MAPK磷酸化水平与CARD9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ARD9在老年急性胰腺炎疾病中通过激活NF-κB、MAPK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因子产生。
作者:许宏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病,以费城染色体( Ph)和(或) BCR-ABL融合基因为特征。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应用,使CML慢性期(CML-CP)患者几乎可达到一般人群预期寿命〔1〕。然而,大多数CML-CP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对于老年或TKIs治疗下逐渐步入老年的CML-CP人群,管理将变得更加复杂。迄今为止,第一代TKIs伊马替尼( IM)和第二代TKIs尼洛替尼、达沙替尼( DAS)已被大多数国家批准为CML-CP一线治疗药物。本文综述这些药物在老年CML-CP患者的不同疗效、安全性及其优化管理。
作者:黄林;石庆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解决措施。方法选取2205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统计年龄、性别、卧床时间、住院日、意识障碍、感染前是否使用抗生素、吸氧等资料,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2205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70例(3.17%)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排在前三的基础疾病为急性脊髓炎(33.3%)、病毒性脑炎(28.6%)以及格林巴利综合征(27.3%)。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与性别差异无关(P>0.05),与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卧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入侵式操作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卧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入侵式操作均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该根据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宇丹;胡文立;董谦;魏恒阳;纪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基因修饰的脂肪干细胞(ADSCs)移植对肺动脉高压(PAH)大鼠代谢模式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PAH组、ADSCs组、导入空载慢病毒的脂肪干细胞治疗组( ADSCs-V组)和 APN基因修饰的脂肪干细胞治疗组( AD-SCs-APN组)。野百合碱( MCT)腹腔注射构建大鼠PAH模型,建模成功后14 d ADSCs组、ADSCs-V组和ADSCs-APN组分别经颈外静脉注射1 ml浓度为1×106cells/ml的ADSCs、ADSCs-V和ADSCs-APN。其他两组注射等量PBS。治疗3 w 后分别收集各组大鼠血清,采用磁共振(NMR)技术进行血清NMR氢谱检测分析各组代谢物浓度。采用Chenomx NMR Suite 8.0软件对NMR数据进行PCA、PLS-DA统计分析,利用排列检测方法评价PLS-DA模型的质量。结果 PAH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代谢物中血清葡萄糖、乳酸浓度明显升高,血清丙氨酸浓度明显降低。 ADSCs-APN移植治疗能降低PAH大鼠血清葡萄糖、乳酸浓度,升高血清丙氨酸浓度。单纯ADSCs移植治疗不能明显改变PAH大鼠代谢模式。结论 APN基因修饰 AD-SCs移植治疗可以改善MCT诱导的PAH大鼠的Warburg效应和丙氨酸代谢异常,这是其进一步降低肺动脉压和改善血管重构的重要机制。单纯ADSCs移植治疗对PAH大鼠的代谢模式影响不明显。
作者:罗莉;郑武洪;李玲;练桂丽;谢良地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