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老年学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
  • 国际刊号:1005-9202
  • 国内刊号:22-1241/R
  • 影响因子:1.69
  • 创刊:198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74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7期文献
  • 厚叶岩白菜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厚叶岩白菜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Wistar 成年雄性大鼠6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造模组和干预组。造模组和干预组均进行COPD肺造模,干预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厚叶岩白菜素进行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对三组大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模型组CD3+,CD4+和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干预组大鼠 CD4+水平和CD4+/CD8+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CD8+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306,P<0.05)和干预组(t=2.571,P<0.05)。模型组大鼠IgA,IgM和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干预组大鼠IgA水平和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叶岩白菜素能够有效恢复COPD大鼠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在理论上对COPD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吴红红;王伟;段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白细胞介素-18对分泌性中耳炎大鼠耳腔灌洗液中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对分泌性中耳炎(OME)大鼠耳腔灌洗液中干扰素(IFN)-γ和 IL-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OME模型组(模型组)和IL-18处理组(观察组),各10只。参照Hardy的方法对模型、观察组大鼠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后耳内激发制成OME模型,对照组大鼠于相同时间点分别腹腔注射氢氧化铝溶液及磷酸盐缓冲液(PBS)。同时观察组于第1、2、7、8、15、16天腹腔注射IL-18溶液(1μg溶于0.2 ml生理盐水),对照、模型组同期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第18天于耳镜下观察鼓膜像表现,光镜下观察中耳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法测定大鼠耳腔灌洗液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1)模型、观察组中耳内呈现炎症反应,观察组炎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2)三组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计数比较,模型组三种细胞数均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多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数多于模型组(P<0.05),其他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3)模型、观察组大鼠的 IFN-γ与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IFN-γ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而模型、观察组IL-4水平无差异(P>0.05),模型组的 Th1/Th2比值显著低于对照、观察组(P<0.05),对照、观察组无差异(P>0.05)。结论 IFN-γ和IL-4共同参与OME的发生发展过程,IL-18可通过上调IFN-γ和IL-4的表达,调控Th1/Th2的平衡状态而抑制OME的进展。

    作者:曲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脂联素基因修饰的脂肪干细胞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代谢模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基因修饰的脂肪干细胞(ADSCs)移植对肺动脉高压(PAH)大鼠代谢模式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PAH组、ADSCs组、导入空载慢病毒的脂肪干细胞治疗组( ADSCs-V组)和 APN基因修饰的脂肪干细胞治疗组( AD-SCs-APN组)。野百合碱( MCT)腹腔注射构建大鼠PAH模型,建模成功后14 d ADSCs组、ADSCs-V组和ADSCs-APN组分别经颈外静脉注射1 ml浓度为1×106cells/ml的ADSCs、ADSCs-V和ADSCs-APN。其他两组注射等量PBS。治疗3 w 后分别收集各组大鼠血清,采用磁共振(NMR)技术进行血清NMR氢谱检测分析各组代谢物浓度。采用Chenomx NMR Suite 8.0软件对NMR数据进行PCA、PLS-DA统计分析,利用排列检测方法评价PLS-DA模型的质量。结果 PAH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代谢物中血清葡萄糖、乳酸浓度明显升高,血清丙氨酸浓度明显降低。 ADSCs-APN移植治疗能降低PAH大鼠血清葡萄糖、乳酸浓度,升高血清丙氨酸浓度。单纯ADSCs移植治疗不能明显改变PAH大鼠代谢模式。结论 APN基因修饰 AD-SCs移植治疗可以改善MCT诱导的PAH大鼠的Warburg效应和丙氨酸代谢异常,这是其进一步降低肺动脉压和改善血管重构的重要机制。单纯ADSCs移植治疗对PAH大鼠的代谢模式影响不明显。

    作者:罗莉;郑武洪;李玲;练桂丽;谢良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雪莲菌发酵乳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雪莲菌发酵乳对四氯化碳( CCl4)导致的慢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制备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雪莲菌发酵乳组和联苯双酯组(阳性对照)。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酶( ALP)、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含量,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有明显肝损伤表现,各给药组肝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0.01或 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给药组肝脏病变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雪莲菌发酵乳可以缓解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

    作者:刘馨;孔渊;牛惠;申道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双歧杆菌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 SD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喂以高脂饲料,治疗组喂以高脂饲料和双歧杆菌。6w后比较各组大鼠肝指数和肝组织学改变,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以及肝总脂肪(HLs)含量,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测定禁食诱导脂肪因子(FIAF)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肝指数和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肝指数和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LT、AST、TC、TG和HLs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ALT、AST、TC、TG和HLs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 FIAF mRNA 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 FIAF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双歧杆菌能够降低NAFLD大鼠的血脂水平,减少肝脏组织中脂肪的沉积,改善肝脏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的摄入和抑制FIAF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胡迎宾;彭娜;郭秋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肺耐药相关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多药耐药的相关性

    目的:检测肺耐药相关蛋白( LR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多药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LR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检测LRP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LR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1),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RP阳性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结论 LR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多药耐药的形成。

    作者:刘亮;左静;武中林;王光大;倪晓辰;赵丽;左连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及Caspase-9蛋白的表达,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用Longa线拴法制作局灶性脑IR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均缺血8 h,再灌注4 h、24 h、72 h、1 w(n=4)与相应时间点处死,亚低温组于脑缺血后12~15 min实施病灶侧亚低温持续4 h。免疫组化法检测AKT及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点,亚低温组比常温组缺血侧半暗带AKT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Caspase-9显著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通过促进缺血半暗带脑组织AKT表达,抑制Caspase-9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神经元损害。

    作者:黄杰;李丽茹;张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丙酸睾酮与5-羟色胺对老年大鼠脊髓腰骶段年龄相关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阳性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酸睾酮与5-羟色胺对老年大鼠脊髓腰骶段年龄相关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阳性体( AN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特定病原体级的SD大鼠进行析因设计:即LC 组(6月龄,无干预对照);LT 组(6月龄,丙酸睾酮干预);LS组〔6月龄,5-羟色胺(HT)干预〕;MC组(21月龄,无干预对照);MT组(21月龄,丙酸睾酮干预);MS 组(21月龄,5-HT干预);HC组(24月龄,无干预对照);HT组(24月龄,丙酸睾酮干预);HS组(24月龄,5-HT干预),每组8只。干预后,取大鼠脊髓腰骶段,观察ANB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表达。结果 ANB和NOS主要分布在大鼠脊髓腰骶段背侧部,随着大鼠的衰老,ANB的表达逐渐增多。丙酸睾酮干预组ANB表达要明显少于对照组。5-HT干预组 ANB表达与无干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随着大鼠的衰老,NOS的表达逐渐增少。丙酸睾酮干预组NOS表达要明显多于对照组,5-HT干预组NOS表达与无干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各组脊髓腰骶段ANB和NOS含量呈负相关。结论脊髓腰骶段ANB的出现与衰老有关,随着机体的老化 ANB的表达逐渐增多。脊髓腰骶段ANB的出现可能与体内衰老过程中睾酮的减少存在一定的关系,补充丙酸睾酮可以减少衰老过程中 ANB的出现;而补充5-HT则未见类似效果。

    作者:宋宇;董明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化浊通脉散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b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化浊通脉散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家兔的动脉硬化斑块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PDGF)-a、-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纯种新西兰雄性白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化浊通脉散组(C 组)、西洛他唑组(D组)、通塞脉片组( E组),予高脂饮食及股动脉球囊扩张术建立ASO家兔模型,检测药物干预前后家兔血脂的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药物干预后家兔股动脉标本PDGF-a、PDGF-b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化浊通脉散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但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作用不明显,可以显著降低动脉硬化斑块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阳性率(P<0.01)。结论化浊通脉散具有保护动脉血管内膜,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作者:吴迪;李慎贤;胡莹;金钟太;程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卵巢癌个体化治疗的可行性

    6刘忠虎,陈艾江,马新刚,等.斑蝥酸钠维生素 B6注射液辅以胸腔镜内脏神经切断术治疗癌腹痛〔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3;40(5):398-9.7赵晓艳.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分析〔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4;41(10):792-4.〔2015-12-31修回〕(编辑曲莉)

    作者:刘贤英;程杰平;祁盛昆;陈晗;向梅;侯丽娜;于龙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声敏剂5-氨基乙酰丙酸对器官组织及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声敏剂5-氨基乙酰丙酸( ALA)对器官组织及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50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A组按照30 mg/kg剂量给予股静脉注射ALA溶液,B、C组按照60、120 mg/kg静脉注射ALA溶液,D组静脉注射ALA 120 mg/kg,避光2 h后,以2 W/cm2超声强度超声照射大鼠股动脉15 min,对照组股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1 ml。用药后7 d各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超量戊巴比妥钠的方法处死,取下腔静脉血2 ml进行血生化检测。取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脑、肺脏、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用药后大鼠均自由活动,一般状况可,毛色光泽,进食和排便正常,7 d内无死亡。用药后7 d用药组和对照组大鼠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脑、肺脏、心脏、肝脏、肾脏、脾脏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均未发现有病理性改变;用药后7 d各组大鼠血清总蛋白( TP)、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尿素氮( BUN)、肌酐( Cr)和血糖( BS)测定结果均基本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且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大鼠应用声敏剂 ALA未引起重要脏器组织改变和血液生化各指标异常,可安全的用于声动力治疗( SDT)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作者:王丽平;张振环;李茜楠;贾智博;孙鑫;林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川芎嗪抗β淀粉样蛋白25~35诱导的SH-SY5 Y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

    目的:探讨川芎嗪是否作用 PI3K/Akt通路抗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方法 Aβ25~35作用 SH-SY5Y 细胞建立AD细胞模型,MTT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p-Akt、Akt、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川芎嗪能够抑制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和促进其存活;川芎嗪可抑制 Aβ25~35引起的 p-Akt/Akt、Bcl-2表达降低和 Bax、caspase-3的表达增加。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能够抑制川芎嗪对 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抑制川芎嗪诱导的 p-Akt/Akt、Bcl-2表达上调及 Bax、caspase-3表达下调。结论川芎嗪拮抗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与作用PI3K/Akt通路,调节Bcl-2、Bax、caspase-3的表达有关。

    作者:尹淑杰;柳朝阳;任永波;宋庆娇;张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吡柔比星脂质体制备与表征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

    目的:构建吡柔比星脂质体,提高吡柔比星的生物利用度和抑瘤作用,降低其毒副作用。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吡柔比星脂质体,并测定其包封率和物理性状。构建乳腺癌细胞U14的荷瘤裸鼠模型,分别尾静脉注射吡柔比星裸药及吡柔比星脂质体,分析其抑瘤作用。结果薄膜水化法制备的吡柔比星脂质体平均粒径(140.9±2.36)nm,多分散系数为(0.203±0.01),Zeta 电位为-(14.2±2.64)mV,包封率为(75.1±3.5)%,并且可以缓释吡柔比星;吡柔比星脂质体组抑瘤率(75.1±8.6)%高于吡柔比星裸药组(64.9±12.2)%。结论吡柔比星脂质体是很有潜力的抗肿瘤纳米药物。

    作者:王学菊;程少会;高立明;郑磊;邸娅;付占昭;姜丽;徐红梅;王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老年人群干眼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中老年人是干眼的高发人群〔1〕。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人群中干眼的患病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1对象及方法1.1调查对象2011年11月至2013年8月山西省汾阳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群,年龄42~86岁,平均(65.4±7.0)岁,共2137人,其中男1058人,女1079人。

    作者:刘院斌;郭俊儿;武忠华;任志凤;段惠萍;孙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病因及其影响因素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若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病死率高达10%〔1〕。该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血、便血或胃管内见血性液体;其全面诊断包括病因、部位和严重程度等〔2〕,不仅要重视既往病史、症状、体征等在病因诊断中的作用,而且要重视小部分患者在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前没有任何自觉症状,要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这就需要借助胃镜、B超等辅助检查手段〔3〕。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王敏;潘辅全;段珊;曾祥勇;王日普;李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优势与思考

    糖尿病( DM)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发病率逐年上升,2013年世界范围内约有3.82亿患者罹患此病,到2030年该数据将可能达到4.39亿〔2〕。以晶状体混浊为主要特征的DM性白内障( DC)是DM晚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并发症中仅次于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眼病〔3〕。其发生主要是由于体内半乳糖激酶活性降低或胰岛素的缺乏,导致机体血糖浓度升高,眼内房水的渗透压增高,晶状体纤维发生渗透性肿胀、断裂或崩解,终使晶状体完全混浊〔4〕。随着DM患者人数的增加,DC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研究表明DC的发生与年龄、视网膜病、血糖控制等多种因素有关〔5,6〕。 DC发病机制复杂,病理过程涉及多个分子信号通路的激活,目前治疗主要是针对全身的整体系统性治疗和针对眼部疾患的局部治疗〔7〕。中医药以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优势,在DC防治中发挥积极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8〕。本文拟就DC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及应用中医药对其干预的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李文珊;牛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雷公藤多苷致肝毒及其减毒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多苷( TG)是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根中提取的有效组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抑制等多种药理作用〔1〕。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治疗风湿免疫疾病方面,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2〕、肾小球肾炎〔3〕、糖尿病肾病〔4〕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较好疗效〔5〕。随着TG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毒副作用也逐渐暴露出来,且诱发肝损伤的发生率极高〔6〕。为了保证TG在临床上的安全应用,本文对TG所致肝毒及其减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金洋;李军;王君明;崔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 CIS)大约占脑卒中总数的60%~80%。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梗死( CI)〔1〕,缺血性脑卒中因其临床表现多变,发病机制复杂,临床防治较为困难。为了在防治方面有所突破,CIS的机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新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作为CIS患者脑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参与了CIS的发生、进展全过程,炎症机制的研究正逐步成为CIS机制研究的热点方向。 C反应蛋白( CRP)作为急性炎症反应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日臻成熟。加之CRP在CIS的预测、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其研究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现仅就CRP与CIS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姚立岩;杨晓炜;李海红;李晓霞;高锦;范娜;于思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人疏于照顾的研究现状

    疏于照顾( neglect,也译为疏忽照料、忽视),美国联邦法将其定义为养老机构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必备的商品和服务以致老年人身体损伤、精神痛苦和精神疾病的行为。美国国家研究中心对疏于照顾的定义是法律范围内老年人责任照顾者的不作为〔1〕。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也有学者认为疏于照顾是老年人照护者拒绝或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照护、商品或服务的行为〔2〕。世界卫生组织〔3〕将虐待老人分为身体虐待、精神虐待、经济或婚姻虐待、性虐待和疏于照顾5种类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所学者李超博士〔4〕将虐待老年人分为身体虐待、精神虐待、物质虐待和疏于照顾。疏于照顾是虐待老年人常见的类型,据美国虐待老年人国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55%的虐待老年人类型是疏于照顾〔5〕。本文对老年人疏于照顾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发生老年人疏于照顾现象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安力彬;王东雨;彭歆;李文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评为第二届北方期刊优秀期刊,吉林省双十佳期刊,以国家重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基础研究栏目被评为吉林省学术期刊名栏,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列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及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及列为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学分册》、《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分册》、《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性期刊摘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炎症因子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迄今为止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 CNS)退行性疾病, AD 患者的数目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1540万〔1〕,以老年斑(SP)和神经纤维缠结(NFT)的形成及神经元损失等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主要为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等神经行为异常。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明确。一些先天免疫途径的基因已被确定为AD的危险因素和一些小胶质蛋白已被证明在AD脑中被长期激活,这些结果提示神经免疫炎症在AD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有新的证据表明,神经发炎既是AD的起因又是AD导致的后果〔2〕。神经免疫炎症的特征性改变为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分泌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 AD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其中以白细胞介素( IL)-1α、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为主。本文就近年来对与AD发病相关的炎症因子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唐丽娜;许小明;李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及选择

    幽门螺杆菌( H.pylori)由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于1982年首次发现〔1〕,其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等〔2,3〕。我国新的H.pylori感染共识报告和欧洲Maastricht Ⅳ共识报告等对H.pylori根除的适应证及根除方案的选择都有明确说明〔4,5〕;这些共识对指导H.pylori根除治疗有重要意义,但H.pylori的根除治疗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方案的选择、耐药率的监测等。本文就如何合理选择H.pylori的根除方案做简要综述。

    作者:吕志发;谢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老年抑郁症研究进展

    老年抑郁症发生与躯体、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1〕。自1977年美国学者Engel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来,引发了国内外学者与此有关的研究热点〔2〕。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老年抑郁症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预防及预后。

    作者:于孟丽;李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p53在乳腺癌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全球每年有超过40万的人死于乳腺癌。我国虽是低发地区,但乳腺癌患病率占所有肿瘤的7%~9%,患病人群也呈年轻化发展趋势。研究发现50%的肿瘤存在p53突变,乳腺癌也存在p53异常,p53与肿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对p53在乳腺癌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詹媛;江锦良;邬黎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痴呆精神行为症状评估工具

    除认知功能损伤外,痴呆患者存在的另一主要问题是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 BPSD)。 BPSD包括侵略、尖叫、躁动、激越、游荡、异常行为、性功能亢进等行为症状及焦虑、抑郁、幻觉、妄想等心理症状〔1〕。研究表明90%的痴呆病人表现出至少一种BPSD,并且大约三分之一的痴呆患者存在严重问题〔2〕。 BPSD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功能状态、生活质量,导致照顾者负担增加,并且引起患者更早地进入养老机构〔3,4〕。此外,BPSD的测量是痴呆研究中核心部分,也是评价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的关键指标〔5〕。本文就常用的BPSD评分量表进行综述。

    作者:潘露;曾慧;李腾腾;吕晓凡;朱宏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痴呆和认知障碍领域基于科学计量学的中美对比

    以阿尔茨海默病( AD)为主要类型的痴呆和认知障碍是一种多在老年期前后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病程呈进行性且病因迄今不明,是目前无法治愈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大脑疾病。由于全球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痴呆和认知障碍患病人数也相应增加;同时,此类疾病有高达5%的患者发生在40~50岁,这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据估计,我国AD患者近600万,到21世纪中叶将接近2千万〔1〕;流行性病学研究表明,北京地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为11.6%〔2〕。在美国大约400万人患有AD,是美国第6位主要死因〔3〕。鉴于痴呆和认知障碍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本研究基于科学计量分析方法,利用相关的科技论文和专利产出成果数据,探讨其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开展情况,对比中国和美国的研究现状。

    作者:傅俊英;赵蕴华;王道仁;彭喆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病,以费城染色体( Ph)和(或) BCR-ABL融合基因为特征。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应用,使CML慢性期(CML-CP)患者几乎可达到一般人群预期寿命〔1〕。然而,大多数CML-CP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对于老年或TKIs治疗下逐渐步入老年的CML-CP人群,管理将变得更加复杂。迄今为止,第一代TKIs伊马替尼( IM)和第二代TKIs尼洛替尼、达沙替尼( DAS)已被大多数国家批准为CML-CP一线治疗药物。本文综述这些药物在老年CML-CP患者的不同疗效、安全性及其优化管理。

    作者:黄林;石庆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T血管造影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随着多层螺旋CT( MSCT)以其扫描的时间进一步缩短、解剖层面不断增加、对比剂效应更强、对靶器官血管疾病的明确诊断率更高等优点,而被医学界人士公认为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甚至有学者认为 CT 血管造影( CTA)作为脑血管疾病的检测工具正在逐步地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1,2〕。21世纪随着320排及双源CT的出现,更进一步提高了螺旋CT血管显像的质量,在某些诊断脑供血动脉狭窄疾病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的随访中部分取代了“金标准”血管造影技术〔3,4〕。

    作者:张东威;刘跃辉;李敏;金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线粒体与椎间盘退变

    超过半数的人一生中会发生一次以上的下腰痛〔1〕,大多数下腰痛是因为椎间盘退变引发的。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导致的成人劳动能力的丧失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2〕。椎间盘退变的主要机制之一是细胞凋亡,而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本文就目前线粒体在椎间盘退变中细胞凋亡的关键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张钰;刘志礼;黄山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压力性溃疡评估与预防新进展

    据报道,美国每年有6万病人死于压力性溃疡引起的并发症,每年压力性溃疡治疗费用高达110亿,占医疗总花费的4%〔1〕。压力性溃疡的发生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核心指标。本文就压力性溃疡的评估、预防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连红;严谨;陈佳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武汉市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武汉市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长期照顾生活质量量表对武汉市5所养老院107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武汉市养老院老人生活质量平均分偏低,为(6.22±1.42)分;得分低的是“参加社会活动”和“与家人或朋友进行支持性沟通”。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为自理能力、养老院居住的满意度、健康状况及养老院性质。结论武汉市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待提高。改善其生活质量应该鼓励老年人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帮助建立较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另外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养老院居住的满意度及健康状况应予关注。

    作者:裴先波;高莹;张青;Tracey McDonald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新泰市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社会支持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新泰市年龄≥60岁农村老年人500名进行认知功能、社会支持的无记名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78份。结果新泰市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2.59%;婚姻、居住方式、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社会支持影响明显(P<0.05);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得分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呈正相关(r=0.109,P<0.05);轮廓分析显示不同社会支持组间轮廓不平行(F=3.396,P<0.05),社会支持高水平组认知功能轮廓得分高于中等水平组,中等水平组高于低水平组。结论提示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较越高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越低,构建老年人社会支持网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作者:贾改珍;孙志业;王丽萍;王萍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调查心身科老年患者的睡眠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并结合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量表(LSIA)、自制相关情况调查表对190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患者的PSQI得分均分为(12.45±5.15)分,多存在睡眠问题;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居住地、是否仍工作、负性情绪、运动锻炼、生活满意度对患者的睡眠状况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P<0.05);多元回归分析示负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是影响老年人睡眠的重要因素。结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减少负性情绪可以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刘雪琴;万爱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农村老年居民急救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居民急救知识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福州市5个乡镇共117名老年居民进行急救知识与需求的调查分析。结果农村老年居民急救知识得分为(5.11±1.73)分,其中触电急救措施正确率(91.5%)高,对心肺复苏正确率(7.7%)低,生活经验和电视广播是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经多因素分析,急救知识培训经历和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是影响急救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 P<0.05)。结论农村老年居民尤其是低收入老年人群急救知识与技能有待提高,急需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逐步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作者:吴炜炜;黄吕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民营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实施对策

    目的:分析民营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1048名老年住院患者,对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老年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跌倒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差错与纠纷明显减少。结论对老年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护患间沟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民营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蔡燕;王绚璇;龚勋;王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躯体状况及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

    目的:探讨躯体状况及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唐山市路南、路北区抽取2个社区,对社区内724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躯体状况、社会支持及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躯体状况及社会支持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结果老年人的躯体状况和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慢性病数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OR 值及95%CI 分别为2.125(1.131~3.439)和2.539(1.195~5.392)。结论患慢性病数量越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多。

    作者:周岩;何宗泽;韩会;陈云;刘杰;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老年牙周病流行趋势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中老年牙周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来该院进行口腔检查的中老年人516例作为调查对象。利用医院自拟口腔状况调查表结合口腔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调查与分析。分析牙周病调查结果,利用 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寻找牙周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16例被调查者中,共发现牙周病患者453例(87.79%),≥1个部位探诊出血的患者414例(80.23%)。口腔检查时共探诊18576个位点,牙龈探诊出血(BOP)阳性位点共3282个(17.67%),平均牙周袋的探诊深度(PD)为(1.722±0.823)mm,平均附着丧失(CAL)为(2.459±1.741)mm,口腔卫生指数(OHI-S)及牙龈指数(GI)均为(2.000±1.000)。单因素分析可知,牙周病发病与年龄、口腔保健方面意识淡薄、长期吸烟以及合并糖尿病有关(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周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别是年龄≥60岁、口腔保健方面意识淡薄、长期吸烟及合并糖尿病(P<0.05)。结论中老年人牙周病的发病率较高,临床应重点关注年龄≥60岁、口腔保健方面意识淡薄、长期吸烟以及合并糖尿病者的口腔健康,预防其牙周病的发生。

    作者:罗爱华;谢红;岳朝晖;周婷;夏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人压力知觉与复原力的关系

    目的:了解老年人压力知觉和复原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压力知觉量表( PSS)、复原力量表对186名城市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①在压力知觉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P<0.05)。②在复原力的积极认知和社会支持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P<0.05)。③压力知觉和复原力各维度的相关上,除了社会支持与失控感之间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P<0.01)。④复原力水平、社会支持和积极认知能够有效预测压力知觉。结论老年的心理复原力能够影响压力知觉。

    作者:李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河南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分析

    目的:分析河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供给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145家乡镇卫生院、214家村卫生室和2938户农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有受访的乡镇卫生院和93.6%的村卫生室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48.2%的受访老年人接受过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理的内容主要为体格检查、健康指导、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领导重视、政策完整性、经费分配等被认为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因素。结论应进一步提高供需双方的认识,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

    作者:吕晖;龚勋;冯华;黄石松;张翔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及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对108例老年癌症患者应用事件冲击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老年癌症患者存在中等程度的创伤后应激症状;老年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5);主观支持与闯入性再体验症状呈负相关(r=-0.211,P<0.05);神经质对于创伤后应激症状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客观支持可以预测老年癌症患者的回避反应(P<0.01)。结论对于老年癌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应注意关注其性别和人格特征,同时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关注其心理状态。

    作者:陈慧;杨智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济南地区中老年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济南地区中老年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济南地区6个区县45岁以上中老年3000人进行调查研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LDL-C水平,并分析相关有效因素。结果济南地区中老年人群LDL-C升高的患病率1.97%(59/3000)。45~69岁人群随年龄增大,LDL-C升高患病增加,7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下降。年龄和糖尿病是男性 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肥胖和糖尿病是女性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适度饮酒和体力锻炼为中老年 LDL-C升高的保护因素。结论济南地区动脉粥样硬化的低发可能与人群LDL-C的低患病率有关,防治糖尿病、适度饮酒和体力锻炼对预防LDL-C升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福珍;郑文;王德景;张迅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糖控制情况及血管神经病变对2型糖尿病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情况及血管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对2型糖尿病( T2 DM )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T2 DM 患者280例,采用执行功能缺陷综合征的行为学评价测验对患者进行执行功能的测评。结果 T2DM患者BADS测评总分平均为(10.62±2.30)分。血糖控制情况、血管神经病变及病程是影响执行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控制血糖及血管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可提高T2DM患者执行功能。

    作者:常文红;孙竹梅;赵彩杰;韩静;陈长香;李淑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长寿老人心理特点和生活方式

    目的:探讨长寿老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方式。方法围绕高龄健康长寿老人的心理特点与生活方式等问题,对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5个街道5位高龄老人及其亲属、邻居、社区服务人员等进行了360度全方位深入访谈。结果长寿老人文化程度高者生活方式更丰富,情绪更稳定;配偶支持对老年人健康长寿更加重要;子孙满堂家庭和睦是长寿的重要因素;经济压力容易造成老年人心理压力,影响其健康。结论采用积极地应对方式、养成乐观心态、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有利于老年人延寿。

    作者:吕悦;张红;严红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mAlb)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血清visfatin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T2DM患者86例,测定visfatin及24 h U-mAlb及其他各项生化指标,按24 h U-mAlb分为单纯T2DM组(T2DM组,24 h U-mAlb<30 mg)和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组(T2DM 组,24 h U-mAlb 30~300 mg),同期选取6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进行visfatin、24 h U-mAlb及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 T2DM组血清visfatin水平较NC组及T2DM组均明显升高(P<0.01);T2DM组较NC组visfatin水平明显增高(P<0.01)。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 Visfatin 与 BMI(r=0.391,P<0.01)、WHR(r=0.308,P<0.01)、HbA1c(r=0.422,P<0.05)、FPG(r=0.204,P<0.05)、24 h U-mAlb(r=0.437,P<0.01)呈正相关。结论血清visfatin对T2DM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王茜;杨刚毅;向鹏月;高琳;陈其荣;唐洪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TX3水平及其与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 PTX3水平及其与载脂蛋白( Apo) A1/载脂蛋白( Apo) B 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在东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40例,未合型并2型糖尿病者48例,入院后24 h内抽取静脉血;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血清 PTX3水平,并对 PTX3与 ApoA1/ApoB 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PTX3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06及P=0.000);PTX3水平与 ApoA1/ApoB呈负相关(r=-0.523,P=0.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 PTX3水平明显升高,具有较强的慢性炎症反应,PTX3浓度与 ApoA1/ApoB联合检测可能更好地反映其炎症反应状态及与其脂质代谢紊乱状态。

    作者:朱艳霞;李素云;王竹文;董希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5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组,经体检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年人血清标本2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二组血清中sICAM-1和sVCAM-1的表达。结果二组中sICAM-1和sVCAM-1的表达差别显著。观察组sICAM-1和sVCAM-1的表达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sICAM-1和sVCAM-1高表达,二者的上调参与病变形成和进展。

    作者:隋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压、血糖达标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压、血糖达标状况的影响。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08例,随访用药状况1年,并测定患者血脂、血压、血糖情况,然后分批给冠心病患者做“关于冠心病规范治疗,三高达标”等健康教育讲座,并现场答题,发放《就诊信息提示手册》,随访1年,定期收回手册统计用药情况及检查结果,分析达标情况。结果未做健康教育随访1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压、血糖完全达标率为22.9%,健康教育后随访1年,血脂、血压、血糖完全达标率为32.8%,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压、血糖达标率。

    作者:方向阳;巩维佳;侯原平;陆玫;陈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绍兴地区某老年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绍兴地区老年人群的高尿酸血症( HUA)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入组2015年度绍兴市立医院体检中心年龄>60周岁退休工人4160例,根据HUA临床诊断标准分为HUA组(691例)及对照组(3469例)。通过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 HUA的高危因素。结果在入组老年体检者中,HUA患病率为16.6%(691/416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8.01%,女性患病率为15.06%,男女性患病率无差异(P>0.05)。 HUA组患者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总胆固醇、谷氨酰转肽酶异常、脂肪肝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等均是HUA主要高危因素,定期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HUA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乃君;周嘉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8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入院后详细神经系统查体,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成像及CT血管造影(CTA),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 NASCET)狭窄测量标准,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率50%~70%),重度狭窄(狭窄率>70%)。结果CTA共检测出82条病变血管,大脑前动脉13.4%(11/82),大脑中动脉17.1%(16/82),颈内动脉41.5%(34/82),大脑后动脉8.5%(7/82),椎-基底动脉19.5%(14/82)。轻度狭窄血管39.1%(32/82),中度狭窄血管34.1%(28/82),重度-狭窄-闭塞血管26.8%(22/82)。单支血管病变病例12.5%(6/48),2支血管病变病例27.1%(13/48),3支或以上血管病变病例60.4%(29/48)。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以大动脉为主,多支动脉同时受损;颈内动脉狭窄是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病变程度以轻、中度狭窄为主。

    作者:周志可;李颖;赵传胜;张荣伟;张惠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成药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使用情况。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1979年1月至2014年1月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型文献,共269篇。对其使用的中成药及组成中药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研究频次较高的中成药有醒脑静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脑心通胶囊、丹红注射液等;组成中成药的药物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水蛭23次,丹参21次,川芎19次,黄芪13次,三七13次;将组成中成药的药物进行分类统计,使用频次多的药物类型为补虚药。结论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较少,提取物类中成药在临床使用较多,但组分明确的中成药的种类较少。

    作者:闫晨;马德邻;马妍;朱金墙;周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针刺原穴干预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情况

    目的:探讨经针刺原穴干预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改善情况。方法将入选的4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20例。采用TC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采用DPN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采用肌电图仪检测腓总神经的SCV;采用放免法记录神经生化改变。结果针刺组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加快腓总神经的SCV,临床总有效率达90%;增加血清NO含量,降低血浆中ET含量,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针刺原穴能够解除DPN患者病痛。

    作者:李崖雪;李晓陵;张帆;刘潇吴迪;范昕;王远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户外登山对中老年人身体基本代谢指标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户外登山对中老年人身体基本代谢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经常参加户外登山运动的中老年人110例,制订合理的户外登山计划,坚持运动1年的为107例。分别测量登山前后受试者心功能指标、血脂、血糖及血清骨钙素和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动后受试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心功能指数均明显低于运动前(P<0.05);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受试者运动后血浆中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运动前( P<0.05);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运动后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升高,而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显著下降( P<0.05)。结论户外登山运动可以有效改善中老年人心脏功能、血脂、血糖及骨质疏松相关指标,可以作为中老年人自我保健的一种方式,提高身体素质。

    作者:王俊杰;宋亚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Killip Ⅱ~Ⅲ级患者直接PCI后重组人脑利钠肽干预对心肌重构的阻抑作用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Ⅱ~Ⅲ级患者直接PCI后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心肌重构的阻抑作用。方法选择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Killip Ⅱ~Ⅲ级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rhBNP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对照组应用标准的药物治疗,rhBNP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rhBNP(90 s内静脉给予 rhBNP负荷剂量1.5μg/kg,此后0.0075μg? kg-1? min-1静脉泵入72 h。观察rhBNP治疗前、治疗后4 w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 LVESD)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严重低血压,心力衰竭、再发心肌缺血和死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分别进行肌酐水平测定,并监测心率,尿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再发心肌缺血发生率,rhBN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发生,rhBNP组3例,对照组2例发生了严重低血压,但经调整剂量后很快恢复,未造成不良影响,rhBNP组低血压发生率虽高于对照组(7.5% vs 5%)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rh-BNP组LVEDD、LVESD、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72 h rhBNP组肌酐水平明显降低,心率显著下降,尿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KillipⅡ~Ⅲ级患者直接PCI后静脉应用rhBNP对心肌重构有明显阻抑作用,同时改善心、肾功能及患者近期预后。

    作者:王占启;李向欣;贾辛未;张芳;张兰芳;周金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炎症、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炎症、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血脂正常老年冠心病患者64例,随机分组后均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2例给药剂量为20 mg/d,观察组32例给药剂量为40 mg/d,治疗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炎症指标、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介素(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在对老年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行阿托伐他汀治疗时,选取给药剂量40 mg/d可取得比20 mg/d更为显著的疗效,患者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更低,值得推广。

    作者:杨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 SS-QOL)及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抑郁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84例脑卒中患者中29例(34.52%)无抑郁、15例(17.86%)轻度抑郁、28例(33.33%)中度抑郁、12例(14.29%)为重度抑郁;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 SS-QOL 评分为(108.37±28.31)分,其中无抑郁组患者 SS-QOL 评分为(133.28±13.82)分,高于抑郁组患者的(93.23±25.34)分(P<0.05);患者抑郁得分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SS-QOL评分存在负相关(r=-0.432,-0.532;P<0.05),患者生活质量SS-QOL评分与社会支持评分存在正相关(r=0.513,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月收入低、自费医疗及社会支持越低是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月收入高、公费医疗、社会支持越高、无抑郁状态是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抑郁患者生活质量较低,社会支持、经济因素是影响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作者:童运梅;张武昌;申岳林;雷兰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鲑鱼降钙素对社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社区糖尿病( DM)合并骨质疏松( OP)患者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的效果。方法社区卫生院就诊的123例 DM 合并 OP患者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67例,研究组56例。对照组常规应用钙尔奇(1片/次,1次/d),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50 U/次,3次/d)。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骨钙素(BGP)、骨密度(BMD)、甲状旁腺素(PTH)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疗效(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73.13%)(P<0.01)。结论社区DM合并OP患者在口服钙尔奇基础上应用鲑鱼降钙素效果显著。

    作者:丁建红;于莹;王淑红;邱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患者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社区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均测量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明显升高( 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孙娟;张会敏;朱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清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和雌激素水平对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和雌二醇(E2)水平对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126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查体老年男性126例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治疗1 w、1个月和3个月的血清 IL-8、CRP和E2水平及同期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 MoCA)。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血清 IL-8、CRP和E2水平与NIHSS评分和MoCA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清 IL-8、CRP和E2水平、NIHSS评分均升高,MoCA评分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血清 IL-8、CRP和 E2水平、NIHSS评分均降低,MoCA评分升高(P<0.05)。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血清 IL-8、CRP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785,0.762;P<0.05),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778,-0.752;P<0.05);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2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低(r=-0.848,P<0.05),与其 MoCA 评分则呈正相关(r=0.812,P<0.05)。结论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8、CRP和E2水平均与其NIHSS评分和MoCA评分密切相关,降低血清 IL-8和 CRP水平和提高血清E2水平可能有利于其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王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氨氯地平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厄贝沙坦组及联合用药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血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25-(OH)D3)〕浓度、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维生素D浓度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氨氯地平组患者维生素 D 浓度高于厄贝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患者维生素 D 浓度高于其他两组(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用药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均可提高其维生素D浓度,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且氨氯地平升高维生素D浓度作用更强,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王星;焦昆利;马俊花;顾明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浆脑钠肽水平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探讨 BNP对 CKD 患者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337例CKD患者并进行肾功能和心功能分级,检测血浆BNP、肌酐水平,分析BNP对CKD患者心功能评价的意义。结果在尚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随着CKD患者肾功能减退,血浆BNP值进行性升高,CKD5期组显著高于CKD4期组和CKD3期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KD合并心衰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R=-0.42),与LVDd呈正相关(P<0.01,R=0.72)。处于同一CKD分期的患者,血浆 BNP水平随着心脏功能的恶化而逐渐升高(P<0.01);处于同一NYHA心功能分期的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的进一步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尤其在心功能Ⅲ、Ⅳ的患者中,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结论血浆BNP水平可早期预测CKD患者心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

    作者:魏丽晶;詹婧;李蓥;刘娟;刘玲玲;郑文博;韩旭;孙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浆活化蛋白C水平在老年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机制

    目的:探讨血浆活化蛋白C( APC)在老年糖尿病肾病( DN)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方法2型糖尿DN病未接受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和本院体检中心52例健康志愿者。 ELISA法检测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sTM)、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sV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APC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尿蛋白严重程度将60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26例(30 mg/d<尿蛋白量≤300 mg/d)和蛋白尿组34例(尿蛋白量>300 mg/d);根据患者IMT水平分为IMT<0.1 cm组12例、0.1 cm≤IMT≤0.12 cm组14例、IMT>0.12 cm组34例;分析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关系。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 IMT水平与24 h尿白蛋白、sTM、sVCAM-1、sEPCR呈明显正相关( P<0.05);APC水平与24 h尿白蛋白、sTM、sVCAM-1、IMT呈明显负相关(P<0.05);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蛋白尿组之间 sTM、sVCAM-1、sEPCR、APC、IM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颈动脉IMT组之间AP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 DN患者血浆APC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IMT呈负相关,APC水平降低可能导致炎性介质水平升高和内皮细胞损伤而参与DN患者AS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林霞;孙茜;孙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在常规改善脑循环、抗凝、脱水等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或血塞通注射液,2 w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和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 SS-QOL)评价,比较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测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及一氧化氮(NO)均较对照组低(P<0.05),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超生;孔亮;袁凤来;范长燕;胡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人软骨糖蛋白、白细胞介素-6、-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人软骨糖蛋白(YKL-40)、白细胞介素(IL)-6、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以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16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 H 型高血压组(n=86)和对照组(n=83),比较两组24 h动态血压均值、YKL-40、IL-6、IL-10、TNF-α、IMT及Hcy差异;在H型高血压组,用Spearman相关分析YKL-40、IL-6、IL-10及TNF-α与IMT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型高血压组的YKL-40、IL-6、TNF-α、Hcy 及IMT水平较高( P 均<0.05),而血浆 IL-10较低( P<0.05);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均值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型高血压组,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YKL-40(r=0.334、P=0.020)、IL-6(r=0.358、P=0.009)和TNF-α(r=0.431、P=0.001)均与IMT呈正相关,而IL-10与IMT呈负相关(r=-0.326、P=0.006)。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存在炎症反应,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可能与H型高血压患者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有关,应采取措施积极干预。

    作者:刘时武;王喜玉;马建;林李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后1年再狭窄率的影响。方法择期 PCI治疗的患者依据AGEs水平的平均值分成低AGEs和高AGEs组,记录介入血管支数,支架数目、再狭窄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础状态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介入血管支数,支架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 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AGEs增加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年再狭窄发生率。

    作者:陈淼;武星;王国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人工虫草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辅助T细胞1/2平衡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工冬虫夏草(简称虫草)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辅助 T 细胞(Th)1/2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T2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虫草治疗组30例,在原用药物基础上加用人工虫草(金水宝胶囊)3粒,每天3次,口服,连用12 w。常规治疗组30例,原用药继续,不加用虫草。健康对照组20例。检测T2DN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受检者外周血Th、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结果 T2DN组外周血 CD4+IFN-γT1细胞,Th1/Th2比值,hs-CRP,UAER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2DN 组 CD4+IL-4 Th2细胞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虫草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 CD4+IFN-γT 细胞,Th1/Th2比值,hs-CRP,UAER 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CD4+IL-4 Th2细胞数较常规治疗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草通过调节 T2DN 患者外周血 Th1/Th2淋巴细胞的失衡,减轻其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尿白蛋白的排出,有利于早期肾功能的恢复。

    作者:吴晓燕;汤旭磊;傅松波;吕海宏;刘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NM23、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14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NM2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14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方法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作为观察组,40例乳腺原位癌作为对照组,40例正常乳腺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术后均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NM23、MMP-2和MMP-14的表达。结果三组中NM23、MMP-2和MMP-14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NM23、MMP-2和MMP-14表达的阳性率与Ki67的表达、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MP-2和MMP-14表达的阳性率与胸壁侵犯有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NM23和 MMP-2、MMP-14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 NM23低表达、MMP-2和MMP-14高表达对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过程有重要意义,NM23与MMP-2、MMP-14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李欢;王世全;焦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27例,开腹组给予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后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13、降钙素原( PCT)、白细胞介素( IL)-6、免疫球蛋白( Ig) A、IgM、IgG水平及近期临床疗效相关指标。结果手术后,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血清ICAM-1、MMP-13、PCT、IL-6水平均较低,血清IgA、IgM、IgG水平较高( P<0.05),术中出血量、绝对卧床时间及住院周期较低(P<0.05)。结论与开腹肝癌切除术比较,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能够更明显地降低肝细胞癌患者血清ICAM-1、MMP-13水平,患者的炎症反应较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少,术中出血量较低,绝对卧床时间及住院周期较短,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作者:邓维;李强;张睿杰;张欢;龚小波;陈应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7、糖类抗原19-9在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中的表达及鉴别价值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及糖类抗原(CA)19-9在胰腺癌(PC)与肿块型胰腺炎(MFP)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鉴别意义。方法手术切除PC标本27例,MFP标本15例,胰腺正常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3组组织中MMP-7的表达,并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术前血清CA19-9的含量。结果 PC组、MFP组血清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PC组与MF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C组MMP-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MFP组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 CA19-9是诊断PC 的敏感指标,但特异性不强,独立鉴别 PC与MFP的准确性不高。 MMP-7可能在癌前病变MFP发展为PC中起重要作用,MMP-7有可能作为生物学指标来鉴别PC与MFP。

    作者:曲义坤;夏伟滨;徐剑;陈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全数字化X线检查对乳腺癌老年患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全数字化X线检查对乳腺癌老年患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40例的相关资料。患者术前均使用全数字化 X线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患者术后的病理诊断情况与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单用和联合使用的情况下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结果100例患者全数字化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为83.00%,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2.50%,阳性预测值为87.72%,阴性预测值为76.74%;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为79.00%,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77.50%,阳性预测值为84.21%,阴性预测值为72.09%;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提升至91.00%,91.67%,90.00%,93.22%,87.8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全数字化X线检查联合诊断乳腺癌,能有效弥补全数字化X线检查对肿块囊实性鉴别和血供情况判断不敏感的缺点,提高诊断的整体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作者:符川;张建辉;张业雨;范平明;冼少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肝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酶1、核因子-κB和P53的表达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酶(TAK)1、核因子(NF)-κB和突变型 P53基因(P53)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58例肝细胞癌术后存留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30例距肿物边缘大于3 cm的正常肝组织术后存留的蜡块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二组中TAK1、NF-κB和P53的表达。结果二组中TAK1、NF-κB和P53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TAK1、NF-κB和P53的阳性率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径、脉管内癌栓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TAK1和 NF-κB 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肝细胞癌中 TAK1、NF-κB和P53高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均有重要作用。 TAK1和NF-κB可能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作者:朱玉峰;祁明;于晓东;尹逊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低氧诱导因子-1α、Delta样配体4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1α、Delta样配体(DLL)4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基底细胞样型17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过表达型21例、Luminal A型54例、Luminal B型23例与普通乳腺样型23例〕与癌旁组织(对照组) HIF-1α、DLL4表达。结果115例乳腺癌组织 HIF-1α、DLL4分别为70.43%、69.57%,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22.00%)(P<0.05),其中基底细胞样型、HER-2过表达型、Luminal A型与 Luminal B 型乳腺癌组织 HIF-1α、DLL4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组织HIF-1α、DLL4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Luminal A型,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HIF-1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P<0.05)。乳腺癌组织HIF-1α、DLL4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的关系(P>0.05),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具有明显的关系,其中中青年乳腺癌患者HIF-1α、DLL4阳性表达较高,腋窝淋巴结转移者上述因子阳性表达率更高,Ⅲ/Ⅳ期上述因子阳性表达率更高(P<0.05))。结论 HIF-1α、DLL4在基底细胞样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高,而在Luminal A、B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低;其可能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焦德;路炜;张学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Merkel细胞癌1例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Merkel 细胞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病因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男性患者颞部Merkel细胞癌的组织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主要位于真皮,由大小一致、形态相仿的蓝色小圆形细胞构成,排列紧密,黏附性差,呈弥漫片层状或实性巢状分布,免疫组化见CK20和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HMB45,Syn 等阴性。 PET-CT结果见病灶部位代谢增高。结论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发生于皮肤的少见的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易局部复发或转移,其临床病理及特征性的免疫组化表达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和辅助放疗及化疗。

    作者:方静;付强;万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培美曲塞治疗海南黎族肺腺癌患者效果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rs34743033(5'端非编码区28 bp重复序列)及rs34489327(3'非编码区的1494 bp处6 bp核苷酸片段的缺失或插入)与培美曲塞治疗海南黎族肺腺癌患者疗效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手术后经病理诊断确认海南晚期肺腺癌患者104例,采用PCR的方法检测5'端28 bp重复序列多态性;采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检测3'端6 bp核苷酸片段的缺失或插入,随访记录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结果 TS 基因5'端非编码区rs34743033多态性位点3R/3R、2R/3R、2R/2R 基因型在肺腺癌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7.3%(70/104)、17.3%(18/104)、15.4%(16/104)。3'端非编码区rs34489327多态性位点+6 bp/+6 bp、+6 bp/-6 bp、-6 bp/-6 bp基因型在肺腺癌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3.8%(56/104)、34.6%(36/104)、11.5%(12/104)。2R/2R和2R/3R基因型患者分别为12.00和18.50个月,3R/3R基因型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1.63和18.17个月,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6 bp/-6 bp 和-6 bp/+6 bp基因型患者分别为12.00和18.70个月,+6 bp/+6 bp基因型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1.50和19.17个月,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 TS基因rs34743033及 rs34489327多态性可能与培美曲赛治疗海南黎族肺腺癌的疗效和预后无关。

    作者:吴毓优;高炳玉;刘玉;夏立平;苏洁之;陈峙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细胞质胸苷激酶-1联合癌胚抗原、cyfra21-1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TK)-1联合癌胚抗原(CEA)、非小细胞癌相关抗原(cyfra21-1)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0例NSCLC患者( NSCLC组)、30例良性肺疾病患者(良性肺疾病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 TK-1、CEA和cyfra21-1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对TK-1、CEA和cyfra21-1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 NSCLC组患者的血清TK-1、CEA和cy-fra21-1水平均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良性肺疾病组患者血清TK-1、CEA和cyfra21-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良性肺疾病组为对照,血清TK-1、CEA和cyfra21-1的 AUC 分别为0.7892、0.8143和0.8725,cyfra21-1的 AUC大,准确性高;TK-1、CEA和cyfra21-1的诊断临界点分别为2.54 pmol/L、30.78 ng/L和28.74 ng/L;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特异性为94%。结论 TK-1、CEA和cyfra21-1对NSCLC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以cyfra21-1高;三者联合检测可大大增加NSCLC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夏申宏;徐爱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D147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CD147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特性。方法选择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54例,同期行前列腺摘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组织标本50例。比较两组中CD147 mRNA的表达,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中CD147 mRN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影响CD147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的相关因素。结果 CD147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0%,触为9.26%,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6.00%与0.00%(均 P<0.05)。 Gleason 病理分级≥5、临床分期T3~4、淋巴结转移N1及远处转移M1的CD147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Gleason病理分级2~4、T1~2、N0及M0者(均P<0.05)。 Logistic结果显示,Gleason 病理分级≥5、临床分期 T3~4、淋巴结转移 N1及远处转移 M1均为前列腺癌组织中 CD147 mRNA 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 CD147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异常,且Gleason病理分级≥5、临床分期T3~4、淋巴结转移N1及远处转移M1均为前列腺癌组织中CD147 mRNA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

    作者:梁昌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NSCLC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PCR技术检测老年 NSCLC组织中EGFR 基因突变和 ERCC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50例老年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62例,突变率为41.3%,外显子21和外显子19突变率分别为18.7%和18.0%。老年NSCLC组织中,男性EGFR基因突变率低于女性(P<0.05),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低于非吸烟患者(P<0.05),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非腺癌患者(P<0.05),有肿瘤家族史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无肿瘤家族史患者(P<0.05),不同 TNM 分期患者EGFR 基因突变率比较有差异(P<0.05)。EGFR基因突变型ERCC1高表达率低于EGFR基因野生型(P<0.05)。结论老年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外显子21和外显子19突变为主,性别、吸烟、腺癌、肿瘤家族史、TNM分期为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EGFR基因突变者ERCC1基因表达量低。

    作者:张利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因素及生存情况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预后进行分析。方法346例被确诊为肺癌的老年患者中,74例合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为观察组,其余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造成静脉血栓栓塞的因素(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病理类型、癌症分期、治疗方案和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对可能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两组生存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因素主要有:化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心静脉导管、血红蛋白值及癌胚抗原(CEA)值。化学治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71,P<0.01);血红蛋白值高于140 g/L 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49,P<0.01);肺癌分期为Ⅲ~Ⅳ期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52,P<0.01);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43,P<0.01);观察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 P<0.05)。结论化学治疗、血红蛋白值偏高、癌症晚期和肺腺癌是导致合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重要危险因素,静脉血栓对患者生存期具有较大影响。

    作者:方芳;林云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胆道支架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胆道支架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在 DSA 透视下经 PTCD 途径置入金属胆道支架。结果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黄疸、皮肤瘙痒均明显减轻,术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 P<0.01),肝功能较前好转(P<0.01)。术后3个月生存率94.6%,6个月生存率60.8%,12个月生存率20.3%。结论胆道支架联合 PTCD可有效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咸蕾;薛苏阳;庄树武;李佳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乳腺超声联合X线摄影在社区高危妇女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和X线两种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陕西省咸阳市35个社区的37294名年龄30~65岁的女性进行乳腺癌临床和影像学筛查工作,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方法评价钼靶X线、超声及联合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筛查10843名高危女性,检出乳腺癌患者43名,乳腺癌检出率为396.57/10万,其中X线检查出13例;乳腺超声检查出15例;乳腺超声联合X线检查出15例,钼靶X线、乳腺超声及联合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793、0.920;经Z检验,联合检查的准确性高于单线检查(P<0.05),超声的诊断的准确性高于钼靶X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国女性乳腺癌高危人群的乳腺癌筛查中,超声优于X线,二者联合可大限度地提高乳腺癌筛查的准确性。

    作者:申越;张秉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老年恶性胸腔积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对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及生活质量( QOL)的影响。方法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各组患者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含有恩度的生理盐水进行胸腔局部灌注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含有顺铂联合恩度的生理盐水进行局部灌注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w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VEGF、MMP-9水平变化,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VEGF、MMP-9水平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KPS评分较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顺铂联合恩度能够积极有效的提高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作者:石磊;杨卫兵;柏玉举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卵巢癌患者血清中人附睾分泌蛋白4、糖类抗原125和B7同源体4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中人附睾分泌蛋白(HE)4、糖类抗原(CA)125和B7同源体(B7-H)4的表达,分析其意义。方法68例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标本为观察组,3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术前血清标本为对照组,体检未见明显器质性疾病的女性30例血清标本为正常对照组。留取清晨空腹血分离血清后进行 HE4、CA125和 B7-H4表达的检测。结果三组 HE4、CA125和 B7-H4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E4、CA125和B7-H4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而三者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观察组HE4、CA125和B7-H4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中HE4、CA125和B7-H4高表达,三者对术前初筛肿瘤性质及判断病变程度可能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玉嵚;李永川;邢玥;艾小庆;王烈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2和 IL-1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诊断明确的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1,治疗后达到稳定期COPD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2,40例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年人血清作为对照组,常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IL-6、IL-12和IL-18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 IL-6、IL-12和 IL-18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 IL-6、IL-12和 IL-18的表达与病变分级及营养状态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L-6、IL-12和IL-18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血清中IL-6、IL-12和IL-18高表达,三者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影响。

    作者:马强;吴占庆;杨培雄;李琳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温补脾肾方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温补脾肾方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的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老年 COPD患者9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舒利迭(两揿25 g沙美特罗和250 g丙酸氟替卡松,2次/d)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温补脾肾方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采用日常生活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所有患者治疗疗效、肺功能〔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总量(FVC)、肺活量系数 FEV1/FVC〕和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生活质量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 FEV1、FVC、FEV1/FV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DL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补脾肾方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炎症状态和肺功能状态,疗效确切,有利于加快患者身体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永锋;王开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低剂量薄层CT评价无临床症状老年肺间质改变

    目的:运用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观察无临床症状老年肺间质改变。方法对72例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在2年内分别进行全肺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扫描(120 kV、20 mA)、特定的肺野正常参数薄层高分辨CT检查(120 kV、100 mA)。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盲法阅片,对2次扫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并计算受检者受到的辐射有效剂量。图像质量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辐射剂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名医师的观察结果的一致性进行Kappa值检验。结果低剂量肺薄层高分辨CT的有效剂量为(0.70±0.09)mSv,正常剂量的肺薄层高分辨CT为(4.11±0.53) mSv,低剂量的薄层高分辨CT相对比常规肺薄层高分辨CT的有效剂量减少了近80%。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扫描图像质量评分虽略有下降,但与正常剂量相比无显著差异。2名医师的观察结果的一致性Kappa评分为0.921(P<0.05)。结论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能够显著降低CT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在常规体检中能够替代肺CT,对老年人的肺间质改变进行评价。

    作者:尹峰;李俭;朱静;綦书抑;韩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解决措施。方法选取2205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统计年龄、性别、卧床时间、住院日、意识障碍、感染前是否使用抗生素、吸氧等资料,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2205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70例(3.17%)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排在前三的基础疾病为急性脊髓炎(33.3%)、病毒性脑炎(28.6%)以及格林巴利综合征(27.3%)。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与性别差异无关(P>0.05),与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卧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入侵式操作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卧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入侵式操作均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该根据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宇丹;胡文立;董谦;魏恒阳;纪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康复新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炎症因子及免疫能力的调控作用

    目的:考察质子泵抑制剂( PPI)联合康复新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炎症因子及免疫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消化性溃疡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对两组样本炎症因子、免疫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治疗组(79.03%)(χ2=5.522,P<0.05);治疗后,胃镜检查发现,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溃疡面积缩小,数量减少(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体内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降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增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内 CD3、CD4、CD8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体内CD8降低,CD4增高(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CD8更高,CD4更低(P<0.05);在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 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45%,对照组复发率为29.0%,组间复发率差异显著( 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PPI具有改善炎症,提高免疫作用,可降低溃疡复发率,对消化性溃疡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磊;范月娟;陈福元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ARD9在老年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阶段的作用

    目的:探讨CARD9在老年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阶段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8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66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32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入院后第1、3、5天分别收集外周静脉血;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入组时收集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法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单个核细中CARD9、Bcl-10表达水平和p65 NF-κB、p38 MAPK磷酸化水平;免疫共沉淀法和免疫荧光检测对照组、MAP组、SAP组入院第1天的CARD9、Bcl-1共定位、表达、结合情况。结果 SAP组入院第1天的p65 NF-κ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AP组第1、3、5天(P<0.05);SAP组入院第3天的p65 NF-κ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AP组第3、5天(P<0.05)。 SAP组入院第1、3天的p38 MAP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AP组第1、3、5天(P<0.05)。 SAP组入院第1、3、5天的CARD9、Bcl-10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和MAP组第1、3、5天(P<0.05)。治疗后MAP组入院第5天的CARD9水平明显低于第1天(P<0.05)。以IgG为阴性对照,SAP组灰度值明显高于MAP组和对照组( P<0.05)。 SAP组CARD9、Bcl-10共表达细胞数和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MAP组和对照组;MAP 组高于对照组,且第5天荧光强度与第1天相比明显降低;SAP组第5天荧光强度仍明显高于MAP组和对照组。 p65 NF-κB、p38 MAPK磷酸化水平与CARD9表达呈正相关;p38 MAPK磷酸化水平与CARD9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ARD9在老年急性胰腺炎疾病中通过激活NF-κB、MAPK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因子产生。

    作者:许宏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原发性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目的:了解老年原发性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PFSGS)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10年来行肾活检诊断为PFSGS的老年患者(老年组)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年龄<60岁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在病程短、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血浆白蛋白、肾功能、血 IgG、IgA、IgM、C3、C4浓度、肾脏免疫病理、疾病危险度方面两组无差异( P>0.05),但老年组水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表现均以慢性肾炎常见,但老年组肾病综合征较对照组更常见(P<0.05);③病理方面:两组均以IgM沉积为主,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①PFSGS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②老年患者较对照组易发生水肿;③老年患者肾病综合征较年轻患者相对常见。

    作者:张亚莉;余晓洋;冯婕;李燕;袁美群;冯学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脓毒血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脓毒血症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 CRP)、降钙素原( PCT)、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急性脓毒血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DAS-ELISA)检测血清CRP、PCT、TNF-α水平,参照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标准评定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指标(CRP、PCT、TNF-α)与预后状况(SOFA、APACHEⅡ)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有助于显著降低老年急性脓毒血症患者血清CRP、PCT、TNF-α等炎症介质水平,改善临床疗效与预后。

    作者:王森;吴锦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老年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脑损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老年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脑损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垂体瘤切除术老年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后给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测定患者认知功能,ELISA法测定血清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有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术前血清NSE和S-100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血清NSE和S-100β高于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者(P<0.05)。结论老年垂体瘤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和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升高有关,术中硝普钠控制性降压不引起脑损伤,不影响认知功能。

    作者:李正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类几丁质酶YKL-40及Toll样受体4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与不伴鼻息肉患者中的表达差异

    目的:探讨类几丁质酶YKL-40及Toll样受体( TLR)4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与不伴鼻息肉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老年患者19例、不伴鼻息肉老年患者21例为研究组,取其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同期鼻中隔偏曲老年患者20例为对照组,取其下鼻甲黏膜。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标本中YKL-40、TLR4及核因子( NF)-κB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YKL-40、TLR4蛋白表达强度。结果mRNA水平:伴鼻息肉组和不伴鼻息肉组类几丁质酶YKL-40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伴鼻息肉组和不伴鼻息肉组 TLR4、NF-κB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伴鼻息肉组YKL-40、TLR4之间无相关性(r=0.087,P>0.05);伴鼻息肉组 YKL-40与 TLR4呈负相关(r=-0.852,P<0.05)。蛋白质水平:YKL-40在伴鼻息肉组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不伴鼻息肉组(P<0.01);不伴鼻息肉组与对照组 YKL-40表达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LR4在伴鼻息肉组和不伴鼻息肉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伴鼻息肉组与不伴鼻息肉组 TLR4表达程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伴鼻息肉组YKL-40与TLR4蛋白质表达呈负相关(r=-0.571,P<0.05);不伴鼻息肉组YKL-40与 TLR4蛋白质表达无相关性(r=-0.251,P>0.05)。结论类几丁质酶 YKL-40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高表达,且与 TLR4呈负相关,提示二者存在交互作用,同时参与了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海霞;石志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前列腺增生不同症状阶段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不同症状阶段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BPH患者168例;分为储尿期症状组(89例,试验组48例及对照组41例)和排尿期症状组(79例,试验组37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试验组均口服坦索罗辛0.2 mg,每日1次,索利那新5 mg。每日1次,共12 w。两组中对照组均服用坦索罗辛0.2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大尿流率( Qmax)、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 OABSS)、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登记等。结果在储尿期症状组中,试验组治疗后在 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登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排尿期症状组中,对照组治疗后 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残余尿量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OABSS优于对照组(P<0.05);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登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储尿期症状明显优于排尿期症状(P<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BPH储尿期症状较排尿期症状更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而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作者:辛士永;任小强;张建国;高中伟;袁海鑫;赵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术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肿瘤全麻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肿瘤全麻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术前均给予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术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紧张焦虑情况、心率与血压情况以及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后的状态焦虑量表( S-AI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护理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护理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护理后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后观察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评分)各项因子中,躯体化症状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但仍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的评分;观察组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以及偏执的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的评分(均 P<0.05)。护理后对照组SCL-90各项因子中,躯体化症状、强迫以及敌对的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均P<0.05)。结论术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肿瘤全麻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及预后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牛守君;姜云;王碧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多巴丝肼联合电针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胱抑素C及血清离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美多芭)联合电针对老年帕金森病( 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1β、胱抑素C 及血清离子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P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给予美多芭口服;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电针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1β、胱抑素C及血清离子水平,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 ADL、MMSE 评分,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IL-1β、胱抑素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钙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镁离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多芭联合电针治疗老年 PD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晓平;罗永杰;吴景芬;李晓佳;陈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及对血清炎症指标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指标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98例sTBI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n=49,采用降颅压、抗感染、亚低温等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49,在上述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静滴),观察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白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等血清炎症指标和 NSE水平的变化,观察随访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 、IL-6、TNF-α等血清炎症指标和NSE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 hs-CRP、IL-6、TNF-α、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sTBI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指标和NSE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陈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将203例患者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103例)和西医对照组(100例),评定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中医症状积分值改善情况。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HDS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中西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②中医综合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9.90%,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00%,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肯定,其作用优于西医对照组。

    作者:胡跃强;唐农;吴林;凌江红;谭凯文;梁妮;卢昌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脑炎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抗γ-氨基丁酸 B 型受体( GABABR)脑炎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7例60岁以上抗GABABR脑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影像、电生理、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7例抗GABABR脑炎患者多以抽搐起病,病程中可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记忆力下降等临床表现。6例脑脊液检查异常,白细胞或蛋白轻度升高。6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GABABR抗体均为阳性,1例患者仅血清GABABR抗体阳性。头部MRI多表现为海马、颞叶、丘脑异常信号,脑电图常提示部分性发作。1例患者合并肺癌。免疫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好。结论当临床怀疑边缘叶脑炎时,需完善血和脑脊液相关免疫抗体检测、脑脊液常规检查、头部MRI、脑电图以明确诊断。以加强对抗GABABR脑炎的关注,尽早诊断及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鞠维娜;杨宇;靳航;马驰;刘彩云;马涤辉;王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抗生素治疗对老年前列腺特异抗原异常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生素治疗对老年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异常患者血清 PSA和游离 PSA(fPSA)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老年PSA异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环丙沙星治疗3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PSA相关参数水平变化,同时对研究组不同病理类型患者血清PS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总PSA(tPSA)及PSA密度(PSAD)水平明显下降,fPSA密度(fPSAD)水平未表现出明显变化,而fPSA/tPSA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各指标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穿刺活检术病理检查,15例(37.5%)前列腺癌;11例(27.5%)前列腺炎;14例(35.0%)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SA水平无显著变化,而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后血清PS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结论抗生素类药物可有效降低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水平,结合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鲍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和轻度认知障碍( MCI)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集46例 AD、42例MCI及44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清皮质醇水平检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Hachinski 缺血指数(HI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AD 患者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进行痴呆严重程度分级。结果 AD 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为(596.47±58.29)nmol/L, MCI组为(558.64±71.05)nmol/L,正常对照组为(408.65±79.86)nmol/L,AD组和MCI 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D 组与 MCI 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AD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 MMSE评分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AD和MCI患者存在血清皮质醇升高,且与AD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皮质醇可能参与了AD和MCI的病理过程。

    作者:胡卫红;陆光华;徐韩;丁宇杰;李霞;肖世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在老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组织及血液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液中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anti-PLA2R)在老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老年人IMN患者肾活检组织anti-PLA2R和血液中anti-PLA2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肾活检组织中anti-PLA2R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5.0%;血液中的anti-PLA2R敏感性为77.5%,特异性为95.0%;血液与肾活检组织中anti-PLA2R结果的相关性分析,阳性符合率96.9%,阴性符合率96.6%,总符合率98.3%;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996,P<0.001。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血液中的anti-PLA2R水平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活检组织中anti-PLA2R的表达呈正相关,可成为体外诊断老年人IMN的特异性指标。

    作者:符克英;蔡俊宏;符生苗;韩叶光;王茹;张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海马体积与MTA分级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 A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患者的海马体积及 MTA分级。方法选取 AD患者15例、MCI患者22例及健康对照( CTRL组)20例。对所有受试者行头MRI,应用RoiAssist401软件在3D-MPRAGE序列中手工逐层勾画双侧海马的感兴趣区,自动生成每层面积乘以层厚得出体积,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受试者海马体积大小均为CTRL组>MCI组>AD组,且每两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MTA 分级与海马体积呈显著负相关(左侧 r=-0.684,P<0.05,右侧 r=-0.588,P<0.05)。 AD组的海马体积、MTA 分级与MCI组、CTRL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CI组的海马体积与CTRL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CI组的MTA分级与CTRL组无显著差异(P>0.05)。双侧海马对AD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5.0%;MTA分级对AD诊断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2.9%。结论 AD组海马萎缩较MCI组明显,海马体积对于AD、MCI的诊断价值优于MTA分级。

    作者:赵檬;郭春杰;陈新;马驰;张莹;马涤辉;王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皮自旋转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经皮自旋转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RTS)治疗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患者126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 RTS治疗)和对照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渗漏5例,纵韧带下渗漏3例;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神经损伤2例,椎体前缘渗漏11例,纵韧带下渗漏5例,内固定松动/断裂2例。结论 RTS在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恢复伤椎功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孙锐;张建军;刘家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依托咪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道食道双管喉罩全麻置入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道食道双管喉罩(PLMA)全麻置入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拟行全身麻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中均以PLMA进行气道管理,其中试验组静脉注射0.3~0.5 mg/kg的依托咪酯诱导麻醉,对照组静注1.5 mg/kg的丙泊酚,心电监护仪监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和插管后10 min(T4)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血氧饱和度( SpO2),并检测两组患者各时点的血糖和皮质醇水平。结果两组 T1、T2、T3、T4时点的 DBP和T1、T2、T4时点的 SBP水平与T0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HR比较,试验组T1、T2、T3和对照组T1、T2均与同组T0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除T4 DBP和T0外,对照组与同期试验组的DBP、SBP和HR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对照组 T1外,两组各时点的皮质醇水平与同组 T0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对照组与同期试验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PLMA全麻术中应用依托咪酯诱导麻醉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较平稳,且不会引起严重的应激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程俊;张朝科;余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人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和DHS固定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和动力髋螺钉( DHS)固定治疗老年人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该院应用PFNA和DHS固定治疗58例65岁以上AO分型为A2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组33例,DHS组25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开始负重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 Harris评价标准。结果 PFNA组31例,DHS组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0~15.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PFNA 组(12.5±3.5) w、DHS 组(13.5±4.5)w;至末次随访,PFNA组和DHS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0.3%和83.3%;股骨近端形态异常发生率PFNA组和DHS组分别为12.9%和33.3%,平均手术时间 PFNA 组为(40.3±12.7) min,DHS组(85.5±18.6) min;术中出血量 PFNA 组为(50.2±35.0)ml,DHS 组(182.0±76.9)ml;术后引流量PFNA组为(30.5±9.6)ml,DHS组(100.5±10.7)ml;手术切口长度PFNA组(4.3±2.7)cm,DHS组(10.5±5.6)cm;开始负重时间PFNA组(10.3±5.7)d,DHS组(30.5±10.6)d。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股骨近端形态异常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开始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PFNA 和 DHS固定治疗老年人 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都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但PFNA固定较DHS固定方法简便、微创、并发症少,能早期负重活动。

    作者:蔡振存;王鑫淼;初金泽;朴成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骨密度仪椎体骨折评估软件判断椎体骨折的诊断率

    目的:探讨利用骨密度仪椎体骨折评估( VFA)软件判断椎体骨折的诊断率。方法对204例年龄≥50岁,符合骨密度检测指征的患者,在行髋部骨密度检测的同时进行胸腰椎 T4~L5侧位扫描,并用 VFA 软件进行评估。结果54例患者共有98个椎体骨折,椎体骨折率为26.5%;髋部骨密度24例正常,97例低骨量,83例骨质疏松。结合骨密度与椎体骨折评估,骨质疏松诊断率从40.7%提高到51.5%。结论 VFA软件改进椎体骨折诊断,提高骨质疏松诊断率。

    作者:蔡思清;李毅中;颜丽笙;颜建湘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 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观察组予利伐沙班DVT,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DVT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结果①观察组术后2 w 内、术后4 w 内双下肢 DVT 发生率分别为3.08%、4.62%,对照组分别为13.85%、16.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病患的 PLT、PT、APTT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低分子肝素相较,利伐沙班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DVT中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覃业语;王敏;韦知樱;田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状况

    目的:探讨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发展状况。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12年和2015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因泪道阻塞性疾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患者来源、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手术方式和主要手术并发症,分析8年来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2008年共行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342例,其中城市居民35例(10.23%),村镇居民307例(89.77%);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30例(8.77%),经鼻逆行置管312例(91.23%);小于40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为39例(11.40%)、148例(43.28%)、104例(30.41%)、51例(14.91%);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以室外溢泪、室内溢泪及室内溢泪并溢脓的患者分别为13例(3.80%)、265例(77.49%)、64例(18.71%);主要术后问题:颜面部瘢痕发生率8.77%,泪道阻塞复发率为55.56%。2012年共行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420例,其中城市居民51例(12.14%),村镇居民369例(87.86%);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21例(5.00%),经鼻逆行置管384例(91.43%),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15例(3.57%);小于40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为46例(10.95%)、181例(43.10%)、142例(33.81%)、51例(12.14%);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以室外溢泪、室内溢泪及室内溢泪并溢脓的患者分别为20例(4.76%)、335例(79.76%)、65例(15.48%);主要术后问题:颜面部瘢痕发生率5.00%,泪道阻塞复发率为51.19%,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复发率为10%。2015年共行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512例,其中城市居民83例(16.21%),村镇居民429例(83.79%);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8例(1.56%),经鼻逆行置管51例(9.96%),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453例(88.48%);小于40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为78例(15.23%)、211例(41.21%)、121例(23.63%)、102例(19.93%);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以室外溢泪、室内溢泪及室内溢泪并溢脓的患者分别为32例(6.25%)、428例(83.59%)、52例(10.16%);主要术后问题:颜面部瘢痕发生率1.56%,复发率为9.77%。结论接受手术治疗的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城市居民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的年龄呈年轻化和年老化的两端扩展趋势,随着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技术日臻成熟,患者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作者:刘建巨;张雪;张宏伟;于琼;王胜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两种融合方案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融合方案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按融合方案分为两组,A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腰椎椎体间融合器( 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和内固定术。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滑脱复位率及丢失率、并发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日本骨科协会( JOA)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B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且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A组患者术后2 w的滑脱复位率高于B组,而术后1年的复位丢失率低于B组,术中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1.11%)明显高于B组(8.89%),术后1年A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和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1年A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效复位椎体恢复腰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振斌;涂来勇;卡哈尔;楚戈;顾文飞;张恩丰;赵疆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