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老年恶性胸腔积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石磊;杨卫兵;柏玉举

关键词:顺铂, 恩度, 恶性胸腔积液, 生活质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对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及生活质量( QOL)的影响。方法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各组患者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含有恩度的生理盐水进行胸腔局部灌注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含有顺铂联合恩度的生理盐水进行局部灌注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w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VEGF、MMP-9水平变化,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VEGF、MMP-9水平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KPS评分较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顺铂联合恩度能够积极有效的提高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癌个体化治疗的可行性

    6刘忠虎,陈艾江,马新刚,等.斑蝥酸钠维生素 B6注射液辅以胸腔镜内脏神经切断术治疗癌腹痛〔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3;40(5):398-9.7赵晓艳.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分析〔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4;41(10):792-4.〔2015-12-31修回〕(编辑曲莉)

    作者:刘贤英;程杰平;祁盛昆;陈晗;向梅;侯丽娜;于龙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NSCLC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PCR技术检测老年 NSCLC组织中EGFR 基因突变和 ERCC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50例老年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62例,突变率为41.3%,外显子21和外显子19突变率分别为18.7%和18.0%。老年NSCLC组织中,男性EGFR基因突变率低于女性(P<0.05),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低于非吸烟患者(P<0.05),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非腺癌患者(P<0.05),有肿瘤家族史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无肿瘤家族史患者(P<0.05),不同 TNM 分期患者EGFR 基因突变率比较有差异(P<0.05)。EGFR基因突变型ERCC1高表达率低于EGFR基因野生型(P<0.05)。结论老年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外显子21和外显子19突变为主,性别、吸烟、腺癌、肿瘤家族史、TNM分期为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EGFR基因突变者ERCC1基因表达量低。

    作者:张利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浆脑钠肽水平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探讨 BNP对 CKD 患者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337例CKD患者并进行肾功能和心功能分级,检测血浆BNP、肌酐水平,分析BNP对CKD患者心功能评价的意义。结果在尚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随着CKD患者肾功能减退,血浆BNP值进行性升高,CKD5期组显著高于CKD4期组和CKD3期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KD合并心衰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R=-0.42),与LVDd呈正相关(P<0.01,R=0.72)。处于同一CKD分期的患者,血浆 BNP水平随着心脏功能的恶化而逐渐升高(P<0.01);处于同一NYHA心功能分期的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的进一步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尤其在心功能Ⅲ、Ⅳ的患者中,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结论血浆BNP水平可早期预测CKD患者心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

    作者:魏丽晶;詹婧;李蓥;刘娟;刘玲玲;郑文博;韩旭;孙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压力性溃疡评估与预防新进展

    据报道,美国每年有6万病人死于压力性溃疡引起的并发症,每年压力性溃疡治疗费用高达110亿,占医疗总花费的4%〔1〕。压力性溃疡的发生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核心指标。本文就压力性溃疡的评估、预防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连红;严谨;陈佳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康复新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炎症因子及免疫能力的调控作用

    目的:考察质子泵抑制剂( PPI)联合康复新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炎症因子及免疫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消化性溃疡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对两组样本炎症因子、免疫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治疗组(79.03%)(χ2=5.522,P<0.05);治疗后,胃镜检查发现,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溃疡面积缩小,数量减少(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体内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降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增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内 CD3、CD4、CD8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体内CD8降低,CD4增高(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CD8更高,CD4更低(P<0.05);在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 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45%,对照组复发率为29.0%,组间复发率差异显著( 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PPI具有改善炎症,提高免疫作用,可降低溃疡复发率,对消化性溃疡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磊;范月娟;陈福元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老年抑郁症研究进展

    老年抑郁症发生与躯体、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1〕。自1977年美国学者Engel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来,引发了国内外学者与此有关的研究热点〔2〕。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老年抑郁症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预防及预后。

    作者:于孟丽;李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 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观察组予利伐沙班DVT,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DVT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结果①观察组术后2 w 内、术后4 w 内双下肢 DVT 发生率分别为3.08%、4.62%,对照组分别为13.85%、16.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病患的 PLT、PT、APTT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低分子肝素相较,利伐沙班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DVT中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覃业语;王敏;韦知樱;田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痴呆和认知障碍领域基于科学计量学的中美对比

    以阿尔茨海默病( AD)为主要类型的痴呆和认知障碍是一种多在老年期前后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病程呈进行性且病因迄今不明,是目前无法治愈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大脑疾病。由于全球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痴呆和认知障碍患病人数也相应增加;同时,此类疾病有高达5%的患者发生在40~50岁,这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据估计,我国AD患者近600万,到21世纪中叶将接近2千万〔1〕;流行性病学研究表明,北京地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为11.6%〔2〕。在美国大约400万人患有AD,是美国第6位主要死因〔3〕。鉴于痴呆和认知障碍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本研究基于科学计量分析方法,利用相关的科技论文和专利产出成果数据,探讨其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开展情况,对比中国和美国的研究现状。

    作者:傅俊英;赵蕴华;王道仁;彭喆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川芎嗪抗β淀粉样蛋白25~35诱导的SH-SY5 Y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

    目的:探讨川芎嗪是否作用 PI3K/Akt通路抗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方法 Aβ25~35作用 SH-SY5Y 细胞建立AD细胞模型,MTT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p-Akt、Akt、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川芎嗪能够抑制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和促进其存活;川芎嗪可抑制 Aβ25~35引起的 p-Akt/Akt、Bcl-2表达降低和 Bax、caspase-3的表达增加。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能够抑制川芎嗪对 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抑制川芎嗪诱导的 p-Akt/Akt、Bcl-2表达上调及 Bax、caspase-3表达下调。结论川芎嗪拮抗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与作用PI3K/Akt通路,调节Bcl-2、Bax、caspase-3的表达有关。

    作者:尹淑杰;柳朝阳;任永波;宋庆娇;张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化浊通脉散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b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化浊通脉散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家兔的动脉硬化斑块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PDGF)-a、-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纯种新西兰雄性白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化浊通脉散组(C 组)、西洛他唑组(D组)、通塞脉片组( E组),予高脂饮食及股动脉球囊扩张术建立ASO家兔模型,检测药物干预前后家兔血脂的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药物干预后家兔股动脉标本PDGF-a、PDGF-b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化浊通脉散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但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作用不明显,可以显著降低动脉硬化斑块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阳性率(P<0.01)。结论化浊通脉散具有保护动脉血管内膜,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作者:吴迪;李慎贤;胡莹;金钟太;程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解决措施。方法选取2205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统计年龄、性别、卧床时间、住院日、意识障碍、感染前是否使用抗生素、吸氧等资料,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2205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70例(3.17%)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排在前三的基础疾病为急性脊髓炎(33.3%)、病毒性脑炎(28.6%)以及格林巴利综合征(27.3%)。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与性别差异无关(P>0.05),与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卧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入侵式操作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卧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入侵式操作均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该根据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宇丹;胡文立;董谦;魏恒阳;纪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炎症、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炎症、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血脂正常老年冠心病患者64例,随机分组后均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2例给药剂量为20 mg/d,观察组32例给药剂量为40 mg/d,治疗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炎症指标、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介素(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在对老年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行阿托伐他汀治疗时,选取给药剂量40 mg/d可取得比20 mg/d更为显著的疗效,患者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更低,值得推广。

    作者:杨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氨氯地平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厄贝沙坦组及联合用药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血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25-(OH)D3)〕浓度、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维生素D浓度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氨氯地平组患者维生素 D 浓度高于厄贝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患者维生素 D 浓度高于其他两组(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用药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均可提高其维生素D浓度,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且氨氯地平升高维生素D浓度作用更强,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王星;焦昆利;马俊花;顾明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及对血清炎症指标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指标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98例sTBI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n=49,采用降颅压、抗感染、亚低温等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49,在上述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静滴),观察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白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等血清炎症指标和 NSE水平的变化,观察随访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 、IL-6、TNF-α等血清炎症指标和NSE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 hs-CRP、IL-6、TNF-α、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sTBI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指标和NSE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陈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全数字化X线检查对乳腺癌老年患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全数字化X线检查对乳腺癌老年患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40例的相关资料。患者术前均使用全数字化 X线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患者术后的病理诊断情况与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单用和联合使用的情况下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结果100例患者全数字化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为83.00%,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2.50%,阳性预测值为87.72%,阴性预测值为76.74%;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为79.00%,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77.50%,阳性预测值为84.21%,阴性预测值为72.09%;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提升至91.00%,91.67%,90.00%,93.22%,87.8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全数字化X线检查联合诊断乳腺癌,能有效弥补全数字化X线检查对肿块囊实性鉴别和血供情况判断不敏感的缺点,提高诊断的整体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作者:符川;张建辉;张业雨;范平明;冼少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多巴丝肼联合电针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胱抑素C及血清离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美多芭)联合电针对老年帕金森病( 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1β、胱抑素C 及血清离子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P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给予美多芭口服;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电针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1β、胱抑素C及血清离子水平,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 ADL、MMSE 评分,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IL-1β、胱抑素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钙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镁离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多芭联合电针治疗老年 PD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晓平;罗永杰;吴景芬;李晓佳;陈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和轻度认知障碍( MCI)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集46例 AD、42例MCI及44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清皮质醇水平检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Hachinski 缺血指数(HI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AD 患者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进行痴呆严重程度分级。结果 AD 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为(596.47±58.29)nmol/L, MCI组为(558.64±71.05)nmol/L,正常对照组为(408.65±79.86)nmol/L,AD组和MCI 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D 组与 MCI 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AD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 MMSE评分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AD和MCI患者存在血清皮质醇升高,且与AD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皮质醇可能参与了AD和MCI的病理过程。

    作者:胡卫红;陆光华;徐韩;丁宇杰;李霞;肖世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抗生素治疗对老年前列腺特异抗原异常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生素治疗对老年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异常患者血清 PSA和游离 PSA(fPSA)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老年PSA异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环丙沙星治疗3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PSA相关参数水平变化,同时对研究组不同病理类型患者血清PS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总PSA(tPSA)及PSA密度(PSAD)水平明显下降,fPSA密度(fPSAD)水平未表现出明显变化,而fPSA/tPSA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各指标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穿刺活检术病理检查,15例(37.5%)前列腺癌;11例(27.5%)前列腺炎;14例(35.0%)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SA水平无显著变化,而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后血清PS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结论抗生素类药物可有效降低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水平,结合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鲍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肝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酶1、核因子-κB和P53的表达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酶(TAK)1、核因子(NF)-κB和突变型 P53基因(P53)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58例肝细胞癌术后存留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30例距肿物边缘大于3 cm的正常肝组织术后存留的蜡块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二组中TAK1、NF-κB和P53的表达。结果二组中TAK1、NF-κB和P53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TAK1、NF-κB和P53的阳性率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径、脉管内癌栓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TAK1和 NF-κB 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肝细胞癌中 TAK1、NF-κB和P53高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均有重要作用。 TAK1和NF-κB可能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作者:朱玉峰;祁明;于晓东;尹逊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将203例患者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103例)和西医对照组(100例),评定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中医症状积分值改善情况。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HDS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中西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②中医综合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9.90%,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00%,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肯定,其作用优于西医对照组。

    作者:胡跃强;唐农;吴林;凌江红;谭凯文;梁妮;卢昌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