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焦昆利;马俊花;顾明君
目的:探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老年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脑损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垂体瘤切除术老年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后给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测定患者认知功能,ELISA法测定血清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有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术前血清NSE和S-100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血清NSE和S-100β高于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者(P<0.05)。结论老年垂体瘤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和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升高有关,术中硝普钠控制性降压不引起脑损伤,不影响认知功能。
作者:李正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厄贝沙坦组及联合用药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血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25-(OH)D3)〕浓度、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维生素D浓度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氨氯地平组患者维生素 D 浓度高于厄贝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患者维生素 D 浓度高于其他两组(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用药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均可提高其维生素D浓度,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且氨氯地平升高维生素D浓度作用更强,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王星;焦昆利;马俊花;顾明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酶(TAK)1、核因子(NF)-κB和突变型 P53基因(P53)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58例肝细胞癌术后存留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30例距肿物边缘大于3 cm的正常肝组织术后存留的蜡块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二组中TAK1、NF-κB和P53的表达。结果二组中TAK1、NF-κB和P53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TAK1、NF-κB和P53的阳性率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径、脉管内癌栓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TAK1和 NF-κB 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肝细胞癌中 TAK1、NF-κB和P53高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均有重要作用。 TAK1和NF-κB可能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作者:朱玉峰;祁明;于晓东;尹逊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老年人是干眼的高发人群〔1〕。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人群中干眼的患病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1对象及方法1.1调查对象2011年11月至2013年8月山西省汾阳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群,年龄42~86岁,平均(65.4±7.0)岁,共2137人,其中男1058人,女1079人。
作者:刘院斌;郭俊儿;武忠华;任志凤;段惠萍;孙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厚叶岩白菜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Wistar 成年雄性大鼠6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造模组和干预组。造模组和干预组均进行COPD肺造模,干预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厚叶岩白菜素进行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对三组大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模型组CD3+,CD4+和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干预组大鼠 CD4+水平和CD4+/CD8+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CD8+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306,P<0.05)和干预组(t=2.571,P<0.05)。模型组大鼠IgA,IgM和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干预组大鼠IgA水平和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叶岩白菜素能够有效恢复COPD大鼠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在理论上对COPD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吴红红;王伟;段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民营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1048名老年住院患者,对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老年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跌倒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差错与纠纷明显减少。结论对老年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护患间沟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民营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蔡燕;王绚璇;龚勋;王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和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全数字化X线检查对乳腺癌老年患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40例的相关资料。患者术前均使用全数字化 X线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患者术后的病理诊断情况与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单用和联合使用的情况下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结果100例患者全数字化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为83.00%,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2.50%,阳性预测值为87.72%,阴性预测值为76.74%;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为79.00%,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77.50%,阳性预测值为84.21%,阴性预测值为72.09%;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提升至91.00%,91.67%,90.00%,93.22%,87.8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全数字化X线检查联合诊断乳腺癌,能有效弥补全数字化X线检查对肿块囊实性鉴别和血供情况判断不敏感的缺点,提高诊断的整体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作者:符川;张建辉;张业雨;范平明;冼少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糖尿病( DM)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发病率逐年上升,2013年世界范围内约有3.82亿患者罹患此病,到2030年该数据将可能达到4.39亿〔2〕。以晶状体混浊为主要特征的DM性白内障( DC)是DM晚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并发症中仅次于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眼病〔3〕。其发生主要是由于体内半乳糖激酶活性降低或胰岛素的缺乏,导致机体血糖浓度升高,眼内房水的渗透压增高,晶状体纤维发生渗透性肿胀、断裂或崩解,终使晶状体完全混浊〔4〕。随着DM患者人数的增加,DC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研究表明DC的发生与年龄、视网膜病、血糖控制等多种因素有关〔5,6〕。 DC发病机制复杂,病理过程涉及多个分子信号通路的激活,目前治疗主要是针对全身的整体系统性治疗和针对眼部疾患的局部治疗〔7〕。中医药以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优势,在DC防治中发挥积极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8〕。本文拟就DC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及应用中医药对其干预的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李文珊;牛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发展状况。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12年和2015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因泪道阻塞性疾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患者来源、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手术方式和主要手术并发症,分析8年来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2008年共行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342例,其中城市居民35例(10.23%),村镇居民307例(89.77%);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30例(8.77%),经鼻逆行置管312例(91.23%);小于40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为39例(11.40%)、148例(43.28%)、104例(30.41%)、51例(14.91%);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以室外溢泪、室内溢泪及室内溢泪并溢脓的患者分别为13例(3.80%)、265例(77.49%)、64例(18.71%);主要术后问题:颜面部瘢痕发生率8.77%,泪道阻塞复发率为55.56%。2012年共行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420例,其中城市居民51例(12.14%),村镇居民369例(87.86%);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21例(5.00%),经鼻逆行置管384例(91.43%),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15例(3.57%);小于40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为46例(10.95%)、181例(43.10%)、142例(33.81%)、51例(12.14%);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以室外溢泪、室内溢泪及室内溢泪并溢脓的患者分别为20例(4.76%)、335例(79.76%)、65例(15.48%);主要术后问题:颜面部瘢痕发生率5.00%,泪道阻塞复发率为51.19%,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复发率为10%。2015年共行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512例,其中城市居民83例(16.21%),村镇居民429例(83.79%);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8例(1.56%),经鼻逆行置管51例(9.96%),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453例(88.48%);小于40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为78例(15.23%)、211例(41.21%)、121例(23.63%)、102例(19.93%);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以室外溢泪、室内溢泪及室内溢泪并溢脓的患者分别为32例(6.25%)、428例(83.59%)、52例(10.16%);主要术后问题:颜面部瘢痕发生率1.56%,复发率为9.77%。结论接受手术治疗的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城市居民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的年龄呈年轻化和年老化的两端扩展趋势,随着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技术日臻成熟,患者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作者:刘建巨;张雪;张宏伟;于琼;王胜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不同症状阶段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BPH患者168例;分为储尿期症状组(89例,试验组48例及对照组41例)和排尿期症状组(79例,试验组37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试验组均口服坦索罗辛0.2 mg,每日1次,索利那新5 mg。每日1次,共12 w。两组中对照组均服用坦索罗辛0.2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大尿流率( Qmax)、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 OABSS)、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登记等。结果在储尿期症状组中,试验组治疗后在 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登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排尿期症状组中,对照组治疗后 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残余尿量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OABSS优于对照组(P<0.05);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登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储尿期症状明显优于排尿期症状(P<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BPH储尿期症状较排尿期症状更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而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作者:辛士永;任小强;张建国;高中伟;袁海鑫;赵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对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及生活质量( QOL)的影响。方法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各组患者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含有恩度的生理盐水进行胸腔局部灌注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含有顺铂联合恩度的生理盐水进行局部灌注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w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VEGF、MMP-9水平变化,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VEGF、MMP-9水平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KPS评分较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顺铂联合恩度能够积极有效的提高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作者:石磊;杨卫兵;柏玉举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及糖类抗原(CA)19-9在胰腺癌(PC)与肿块型胰腺炎(MFP)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鉴别意义。方法手术切除PC标本27例,MFP标本15例,胰腺正常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3组组织中MMP-7的表达,并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术前血清CA19-9的含量。结果 PC组、MFP组血清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PC组与MF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C组MMP-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MFP组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 CA19-9是诊断PC 的敏感指标,但特异性不强,独立鉴别 PC与MFP的准确性不高。 MMP-7可能在癌前病变MFP发展为PC中起重要作用,MMP-7有可能作为生物学指标来鉴别PC与MFP。
作者:曲义坤;夏伟滨;徐剑;陈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两种融合方案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按融合方案分为两组,A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腰椎椎体间融合器( 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和内固定术。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滑脱复位率及丢失率、并发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日本骨科协会( JOA)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B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且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A组患者术后2 w的滑脱复位率高于B组,而术后1年的复位丢失率低于B组,术中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1.11%)明显高于B组(8.89%),术后1年A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和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1年A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效复位椎体恢复腰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振斌;涂来勇;卡哈尔;楚戈;顾文飞;张恩丰;赵疆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在常规改善脑循环、抗凝、脱水等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或血塞通注射液,2 w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和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 SS-QOL)评价,比较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测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及一氧化氮(NO)均较对照组低(P<0.05),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超生;孔亮;袁凤来;范长燕;胡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预后进行分析。方法346例被确诊为肺癌的老年患者中,74例合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为观察组,其余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造成静脉血栓栓塞的因素(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病理类型、癌症分期、治疗方案和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对可能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两组生存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因素主要有:化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心静脉导管、血红蛋白值及癌胚抗原(CEA)值。化学治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71,P<0.01);血红蛋白值高于140 g/L 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49,P<0.01);肺癌分期为Ⅲ~Ⅳ期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52,P<0.01);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43,P<0.01);观察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 P<0.05)。结论化学治疗、血红蛋白值偏高、癌症晚期和肺腺癌是导致合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重要危险因素,静脉血栓对患者生存期具有较大影响。
作者:方芳;林云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皮自旋转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RTS)治疗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患者126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 RTS治疗)和对照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渗漏5例,纵韧带下渗漏3例;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神经损伤2例,椎体前缘渗漏11例,纵韧带下渗漏5例,内固定松动/断裂2例。结论 RTS在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恢复伤椎功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孙锐;张建军;刘家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老年人压力知觉和复原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压力知觉量表( PSS)、复原力量表对186名城市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①在压力知觉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P<0.05)。②在复原力的积极认知和社会支持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P<0.05)。③压力知觉和复原力各维度的相关上,除了社会支持与失控感之间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P<0.01)。④复原力水平、社会支持和积极认知能够有效预测压力知觉。结论老年的心理复原力能够影响压力知觉。
作者:李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CARD9在老年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阶段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8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66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32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入院后第1、3、5天分别收集外周静脉血;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入组时收集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法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单个核细中CARD9、Bcl-10表达水平和p65 NF-κB、p38 MAPK磷酸化水平;免疫共沉淀法和免疫荧光检测对照组、MAP组、SAP组入院第1天的CARD9、Bcl-1共定位、表达、结合情况。结果 SAP组入院第1天的p65 NF-κ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AP组第1、3、5天(P<0.05);SAP组入院第3天的p65 NF-κ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AP组第3、5天(P<0.05)。 SAP组入院第1、3天的p38 MAP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AP组第1、3、5天(P<0.05)。 SAP组入院第1、3、5天的CARD9、Bcl-10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和MAP组第1、3、5天(P<0.05)。治疗后MAP组入院第5天的CARD9水平明显低于第1天(P<0.05)。以IgG为阴性对照,SAP组灰度值明显高于MAP组和对照组( P<0.05)。 SAP组CARD9、Bcl-10共表达细胞数和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MAP组和对照组;MAP 组高于对照组,且第5天荧光强度与第1天相比明显降低;SAP组第5天荧光强度仍明显高于MAP组和对照组。 p65 NF-κB、p38 MAPK磷酸化水平与CARD9表达呈正相关;p38 MAPK磷酸化水平与CARD9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ARD9在老年急性胰腺炎疾病中通过激活NF-κB、MAPK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因子产生。
作者:许宏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使用情况。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1979年1月至2014年1月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型文献,共269篇。对其使用的中成药及组成中药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研究频次较高的中成药有醒脑静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脑心通胶囊、丹红注射液等;组成中成药的药物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水蛭23次,丹参21次,川芎19次,黄芪13次,三七13次;将组成中成药的药物进行分类统计,使用频次多的药物类型为补虚药。结论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较少,提取物类中成药在临床使用较多,但组分明确的中成药的种类较少。
作者:闫晨;马德邻;马妍;朱金墙;周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脓毒血症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 CRP)、降钙素原( PCT)、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急性脓毒血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DAS-ELISA)检测血清CRP、PCT、TNF-α水平,参照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标准评定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指标(CRP、PCT、TNF-α)与预后状况(SOFA、APACHEⅡ)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有助于显著降低老年急性脓毒血症患者血清CRP、PCT、TNF-α等炎症介质水平,改善临床疗效与预后。
作者:王森;吴锦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