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民营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实施对策

蔡燕;王绚璇;龚勋;王峥

关键词:护理风险, 意外事件, 跌倒
摘要:目的:分析民营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1048名老年住院患者,对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老年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跌倒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差错与纠纷明显减少。结论对老年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护患间沟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民营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活化蛋白C水平在老年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机制

    目的:探讨血浆活化蛋白C( APC)在老年糖尿病肾病( DN)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方法2型糖尿DN病未接受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和本院体检中心52例健康志愿者。 ELISA法检测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sTM)、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sV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APC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尿蛋白严重程度将60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26例(30 mg/d<尿蛋白量≤300 mg/d)和蛋白尿组34例(尿蛋白量>300 mg/d);根据患者IMT水平分为IMT<0.1 cm组12例、0.1 cm≤IMT≤0.12 cm组14例、IMT>0.12 cm组34例;分析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关系。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 IMT水平与24 h尿白蛋白、sTM、sVCAM-1、sEPCR呈明显正相关( P<0.05);APC水平与24 h尿白蛋白、sTM、sVCAM-1、IMT呈明显负相关(P<0.05);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蛋白尿组之间 sTM、sVCAM-1、sEPCR、APC、IM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颈动脉IMT组之间AP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 DN患者血浆APC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IMT呈负相关,APC水平降低可能导致炎性介质水平升高和内皮细胞损伤而参与DN患者AS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林霞;孙茜;孙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痴呆和认知障碍领域基于科学计量学的中美对比

    以阿尔茨海默病( AD)为主要类型的痴呆和认知障碍是一种多在老年期前后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病程呈进行性且病因迄今不明,是目前无法治愈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大脑疾病。由于全球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痴呆和认知障碍患病人数也相应增加;同时,此类疾病有高达5%的患者发生在40~50岁,这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据估计,我国AD患者近600万,到21世纪中叶将接近2千万〔1〕;流行性病学研究表明,北京地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为11.6%〔2〕。在美国大约400万人患有AD,是美国第6位主要死因〔3〕。鉴于痴呆和认知障碍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本研究基于科学计量分析方法,利用相关的科技论文和专利产出成果数据,探讨其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开展情况,对比中国和美国的研究现状。

    作者:傅俊英;赵蕴华;王道仁;彭喆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Killip Ⅱ~Ⅲ级患者直接PCI后重组人脑利钠肽干预对心肌重构的阻抑作用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Ⅱ~Ⅲ级患者直接PCI后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心肌重构的阻抑作用。方法选择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Killip Ⅱ~Ⅲ级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rhBNP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对照组应用标准的药物治疗,rhBNP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rhBNP(90 s内静脉给予 rhBNP负荷剂量1.5μg/kg,此后0.0075μg? kg-1? min-1静脉泵入72 h。观察rhBNP治疗前、治疗后4 w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 LVESD)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严重低血压,心力衰竭、再发心肌缺血和死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分别进行肌酐水平测定,并监测心率,尿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再发心肌缺血发生率,rhBN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发生,rhBNP组3例,对照组2例发生了严重低血压,但经调整剂量后很快恢复,未造成不良影响,rhBNP组低血压发生率虽高于对照组(7.5% vs 5%)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rh-BNP组LVEDD、LVESD、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72 h rhBNP组肌酐水平明显降低,心率显著下降,尿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KillipⅡ~Ⅲ级患者直接PCI后静脉应用rhBNP对心肌重构有明显阻抑作用,同时改善心、肾功能及患者近期预后。

    作者:王占启;李向欣;贾辛未;张芳;张兰芳;周金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胆道支架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胆道支架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在 DSA 透视下经 PTCD 途径置入金属胆道支架。结果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黄疸、皮肤瘙痒均明显减轻,术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 P<0.01),肝功能较前好转(P<0.01)。术后3个月生存率94.6%,6个月生存率60.8%,12个月生存率20.3%。结论胆道支架联合 PTCD可有效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咸蕾;薛苏阳;庄树武;李佳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乳腺超声联合X线摄影在社区高危妇女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和X线两种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陕西省咸阳市35个社区的37294名年龄30~65岁的女性进行乳腺癌临床和影像学筛查工作,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方法评价钼靶X线、超声及联合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筛查10843名高危女性,检出乳腺癌患者43名,乳腺癌检出率为396.57/10万,其中X线检查出13例;乳腺超声检查出15例;乳腺超声联合X线检查出15例,钼靶X线、乳腺超声及联合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793、0.920;经Z检验,联合检查的准确性高于单线检查(P<0.05),超声的诊断的准确性高于钼靶X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国女性乳腺癌高危人群的乳腺癌筛查中,超声优于X线,二者联合可大限度地提高乳腺癌筛查的准确性。

    作者:申越;张秉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因素及生存情况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预后进行分析。方法346例被确诊为肺癌的老年患者中,74例合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为观察组,其余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造成静脉血栓栓塞的因素(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病理类型、癌症分期、治疗方案和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对可能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两组生存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因素主要有:化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心静脉导管、血红蛋白值及癌胚抗原(CEA)值。化学治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71,P<0.01);血红蛋白值高于140 g/L 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49,P<0.01);肺癌分期为Ⅲ~Ⅳ期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52,P<0.01);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43,P<0.01);观察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 P<0.05)。结论化学治疗、血红蛋白值偏高、癌症晚期和肺腺癌是导致合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重要危险因素,静脉血栓对患者生存期具有较大影响。

    作者:方芳;林云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针刺原穴干预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情况

    目的:探讨经针刺原穴干预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改善情况。方法将入选的4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20例。采用TC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采用DPN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采用肌电图仪检测腓总神经的SCV;采用放免法记录神经生化改变。结果针刺组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加快腓总神经的SCV,临床总有效率达90%;增加血清NO含量,降低血浆中ET含量,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针刺原穴能够解除DPN患者病痛。

    作者:李崖雪;李晓陵;张帆;刘潇吴迪;范昕;王远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痴呆精神行为症状评估工具

    除认知功能损伤外,痴呆患者存在的另一主要问题是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 BPSD)。 BPSD包括侵略、尖叫、躁动、激越、游荡、异常行为、性功能亢进等行为症状及焦虑、抑郁、幻觉、妄想等心理症状〔1〕。研究表明90%的痴呆病人表现出至少一种BPSD,并且大约三分之一的痴呆患者存在严重问题〔2〕。 BPSD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功能状态、生活质量,导致照顾者负担增加,并且引起患者更早地进入养老机构〔3,4〕。此外,BPSD的测量是痴呆研究中核心部分,也是评价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的关键指标〔5〕。本文就常用的BPSD评分量表进行综述。

    作者:潘露;曾慧;李腾腾;吕晓凡;朱宏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NSCLC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PCR技术检测老年 NSCLC组织中EGFR 基因突变和 ERCC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50例老年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62例,突变率为41.3%,外显子21和外显子19突变率分别为18.7%和18.0%。老年NSCLC组织中,男性EGFR基因突变率低于女性(P<0.05),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低于非吸烟患者(P<0.05),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非腺癌患者(P<0.05),有肿瘤家族史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无肿瘤家族史患者(P<0.05),不同 TNM 分期患者EGFR 基因突变率比较有差异(P<0.05)。EGFR基因突变型ERCC1高表达率低于EGFR基因野生型(P<0.05)。结论老年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外显子21和外显子19突变为主,性别、吸烟、腺癌、肿瘤家族史、TNM分期为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EGFR基因突变者ERCC1基因表达量低。

    作者:张利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浆脑钠肽水平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探讨 BNP对 CKD 患者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337例CKD患者并进行肾功能和心功能分级,检测血浆BNP、肌酐水平,分析BNP对CKD患者心功能评价的意义。结果在尚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随着CKD患者肾功能减退,血浆BNP值进行性升高,CKD5期组显著高于CKD4期组和CKD3期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KD合并心衰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R=-0.42),与LVDd呈正相关(P<0.01,R=0.72)。处于同一CKD分期的患者,血浆 BNP水平随着心脏功能的恶化而逐渐升高(P<0.01);处于同一NYHA心功能分期的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的进一步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尤其在心功能Ⅲ、Ⅳ的患者中,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结论血浆BNP水平可早期预测CKD患者心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

    作者:魏丽晶;詹婧;李蓥;刘娟;刘玲玲;郑文博;韩旭;孙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NM23、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14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NM2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14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方法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作为观察组,40例乳腺原位癌作为对照组,40例正常乳腺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术后均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NM23、MMP-2和MMP-14的表达。结果三组中NM23、MMP-2和MMP-14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NM23、MMP-2和MMP-14表达的阳性率与Ki67的表达、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MP-2和MMP-14表达的阳性率与胸壁侵犯有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NM23和 MMP-2、MMP-14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 NM23低表达、MMP-2和MMP-14高表达对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过程有重要意义,NM23与MMP-2、MMP-14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李欢;王世全;焦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解决措施。方法选取2205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统计年龄、性别、卧床时间、住院日、意识障碍、感染前是否使用抗生素、吸氧等资料,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2205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70例(3.17%)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排在前三的基础疾病为急性脊髓炎(33.3%)、病毒性脑炎(28.6%)以及格林巴利综合征(27.3%)。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与性别差异无关(P>0.05),与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卧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入侵式操作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卧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入侵式操作均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该根据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宇丹;胡文立;董谦;魏恒阳;纪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5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组,经体检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年人血清标本2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二组血清中sICAM-1和sVCAM-1的表达。结果二组中sICAM-1和sVCAM-1的表达差别显著。观察组sICAM-1和sVCAM-1的表达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sICAM-1和sVCAM-1高表达,二者的上调参与病变形成和进展。

    作者:隋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 CIS)大约占脑卒中总数的60%~80%。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梗死( CI)〔1〕,缺血性脑卒中因其临床表现多变,发病机制复杂,临床防治较为困难。为了在防治方面有所突破,CIS的机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新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作为CIS患者脑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参与了CIS的发生、进展全过程,炎症机制的研究正逐步成为CIS机制研究的热点方向。 C反应蛋白( CRP)作为急性炎症反应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日臻成熟。加之CRP在CIS的预测、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其研究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现仅就CRP与CIS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姚立岩;杨晓炜;李海红;李晓霞;高锦;范娜;于思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D147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CD147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特性。方法选择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54例,同期行前列腺摘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组织标本50例。比较两组中CD147 mRNA的表达,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中CD147 mRN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影响CD147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的相关因素。结果 CD147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0%,触为9.26%,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6.00%与0.00%(均 P<0.05)。 Gleason 病理分级≥5、临床分期T3~4、淋巴结转移N1及远处转移M1的CD147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Gleason病理分级2~4、T1~2、N0及M0者(均P<0.05)。 Logistic结果显示,Gleason 病理分级≥5、临床分期 T3~4、淋巴结转移 N1及远处转移 M1均为前列腺癌组织中 CD147 mRNA 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 CD147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异常,且Gleason病理分级≥5、临床分期T3~4、淋巴结转移N1及远处转移M1均为前列腺癌组织中CD147 mRNA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

    作者:梁昌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老年恶性胸腔积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对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及生活质量( QOL)的影响。方法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各组患者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含有恩度的生理盐水进行胸腔局部灌注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含有顺铂联合恩度的生理盐水进行局部灌注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w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VEGF、MMP-9水平变化,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VEGF、MMP-9水平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KPS评分较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顺铂联合恩度能够积极有效的提高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作者:石磊;杨卫兵;柏玉举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p53在乳腺癌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全球每年有超过40万的人死于乳腺癌。我国虽是低发地区,但乳腺癌患病率占所有肿瘤的7%~9%,患病人群也呈年轻化发展趋势。研究发现50%的肿瘤存在p53突变,乳腺癌也存在p53异常,p53与肿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对p53在乳腺癌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詹媛;江锦良;邬黎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状况

    目的:探讨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发展状况。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12年和2015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因泪道阻塞性疾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患者来源、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手术方式和主要手术并发症,分析8年来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2008年共行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342例,其中城市居民35例(10.23%),村镇居民307例(89.77%);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30例(8.77%),经鼻逆行置管312例(91.23%);小于40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为39例(11.40%)、148例(43.28%)、104例(30.41%)、51例(14.91%);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以室外溢泪、室内溢泪及室内溢泪并溢脓的患者分别为13例(3.80%)、265例(77.49%)、64例(18.71%);主要术后问题:颜面部瘢痕发生率8.77%,泪道阻塞复发率为55.56%。2012年共行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420例,其中城市居民51例(12.14%),村镇居民369例(87.86%);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21例(5.00%),经鼻逆行置管384例(91.43%),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15例(3.57%);小于40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为46例(10.95%)、181例(43.10%)、142例(33.81%)、51例(12.14%);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以室外溢泪、室内溢泪及室内溢泪并溢脓的患者分别为20例(4.76%)、335例(79.76%)、65例(15.48%);主要术后问题:颜面部瘢痕发生率5.00%,泪道阻塞复发率为51.19%,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复发率为10%。2015年共行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512例,其中城市居民83例(16.21%),村镇居民429例(83.79%);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8例(1.56%),经鼻逆行置管51例(9.96%),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453例(88.48%);小于40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为78例(15.23%)、211例(41.21%)、121例(23.63%)、102例(19.93%);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以室外溢泪、室内溢泪及室内溢泪并溢脓的患者分别为32例(6.25%)、428例(83.59%)、52例(10.16%);主要术后问题:颜面部瘢痕发生率1.56%,复发率为9.77%。结论接受手术治疗的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城市居民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的年龄呈年轻化和年老化的两端扩展趋势,随着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技术日臻成熟,患者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作者:刘建巨;张雪;张宏伟;于琼;王胜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海马体积与MTA分级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 A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患者的海马体积及 MTA分级。方法选取 AD患者15例、MCI患者22例及健康对照( CTRL组)20例。对所有受试者行头MRI,应用RoiAssist401软件在3D-MPRAGE序列中手工逐层勾画双侧海马的感兴趣区,自动生成每层面积乘以层厚得出体积,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受试者海马体积大小均为CTRL组>MCI组>AD组,且每两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MTA 分级与海马体积呈显著负相关(左侧 r=-0.684,P<0.05,右侧 r=-0.588,P<0.05)。 AD组的海马体积、MTA 分级与MCI组、CTRL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CI组的海马体积与CTRL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CI组的MTA分级与CTRL组无显著差异(P>0.05)。双侧海马对AD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5.0%;MTA分级对AD诊断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2.9%。结论 AD组海马萎缩较MCI组明显,海马体积对于AD、MCI的诊断价值优于MTA分级。

    作者:赵檬;郭春杰;陈新;马驰;张莹;马涤辉;王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2和 IL-1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诊断明确的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1,治疗后达到稳定期COPD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2,40例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年人血清作为对照组,常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IL-6、IL-12和IL-18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 IL-6、IL-12和 IL-18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 IL-6、IL-12和 IL-18的表达与病变分级及营养状态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L-6、IL-12和IL-18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血清中IL-6、IL-12和IL-18高表达,三者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影响。

    作者:马强;吴占庆;杨培雄;李琳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