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Killip Ⅱ~Ⅲ级患者直接PCI后重组人脑利钠肽干预对心肌重构的阻抑作用

王占启;李向欣;贾辛未;张芳;张兰芳;周金娜

关键词:Killip分级, 急性心肌梗死,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肌重构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Ⅱ~Ⅲ级患者直接PCI后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心肌重构的阻抑作用。方法选择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Killip Ⅱ~Ⅲ级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rhBNP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对照组应用标准的药物治疗,rhBNP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rhBNP(90 s内静脉给予 rhBNP负荷剂量1.5μg/kg,此后0.0075μg? kg-1? min-1静脉泵入72 h。观察rhBNP治疗前、治疗后4 w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 LVESD)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严重低血压,心力衰竭、再发心肌缺血和死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分别进行肌酐水平测定,并监测心率,尿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再发心肌缺血发生率,rhBN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发生,rhBNP组3例,对照组2例发生了严重低血压,但经调整剂量后很快恢复,未造成不良影响,rhBNP组低血压发生率虽高于对照组(7.5% vs 5%)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rh-BNP组LVEDD、LVESD、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72 h rhBNP组肌酐水平明显降低,心率显著下降,尿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KillipⅡ~Ⅲ级患者直接PCI后静脉应用rhBNP对心肌重构有明显阻抑作用,同时改善心、肾功能及患者近期预后。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脑钠肽水平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探讨 BNP对 CKD 患者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337例CKD患者并进行肾功能和心功能分级,检测血浆BNP、肌酐水平,分析BNP对CKD患者心功能评价的意义。结果在尚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随着CKD患者肾功能减退,血浆BNP值进行性升高,CKD5期组显著高于CKD4期组和CKD3期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KD合并心衰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R=-0.42),与LVDd呈正相关(P<0.01,R=0.72)。处于同一CKD分期的患者,血浆 BNP水平随着心脏功能的恶化而逐渐升高(P<0.01);处于同一NYHA心功能分期的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的进一步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尤其在心功能Ⅲ、Ⅳ的患者中,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结论血浆BNP水平可早期预测CKD患者心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

    作者:魏丽晶;詹婧;李蓥;刘娟;刘玲玲;郑文博;韩旭;孙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病因及其影响因素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若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病死率高达10%〔1〕。该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血、便血或胃管内见血性液体;其全面诊断包括病因、部位和严重程度等〔2〕,不仅要重视既往病史、症状、体征等在病因诊断中的作用,而且要重视小部分患者在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前没有任何自觉症状,要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这就需要借助胃镜、B超等辅助检查手段〔3〕。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王敏;潘辅全;段珊;曾祥勇;王日普;李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抗生素治疗对老年前列腺特异抗原异常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生素治疗对老年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异常患者血清 PSA和游离 PSA(fPSA)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老年PSA异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环丙沙星治疗3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PSA相关参数水平变化,同时对研究组不同病理类型患者血清PS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总PSA(tPSA)及PSA密度(PSAD)水平明显下降,fPSA密度(fPSAD)水平未表现出明显变化,而fPSA/tPSA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各指标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穿刺活检术病理检查,15例(37.5%)前列腺癌;11例(27.5%)前列腺炎;14例(35.0%)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SA水平无显著变化,而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后血清PS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结论抗生素类药物可有效降低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水平,结合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鲍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 CIS)大约占脑卒中总数的60%~80%。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梗死( CI)〔1〕,缺血性脑卒中因其临床表现多变,发病机制复杂,临床防治较为困难。为了在防治方面有所突破,CIS的机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新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作为CIS患者脑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参与了CIS的发生、进展全过程,炎症机制的研究正逐步成为CIS机制研究的热点方向。 C反应蛋白( CRP)作为急性炎症反应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日臻成熟。加之CRP在CIS的预测、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其研究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现仅就CRP与CIS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姚立岩;杨晓炜;李海红;李晓霞;高锦;范娜;于思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27例,开腹组给予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后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13、降钙素原( PCT)、白细胞介素( IL)-6、免疫球蛋白( Ig) A、IgM、IgG水平及近期临床疗效相关指标。结果手术后,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血清ICAM-1、MMP-13、PCT、IL-6水平均较低,血清IgA、IgM、IgG水平较高( P<0.05),术中出血量、绝对卧床时间及住院周期较低(P<0.05)。结论与开腹肝癌切除术比较,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能够更明显地降低肝细胞癌患者血清ICAM-1、MMP-13水平,患者的炎症反应较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少,术中出血量较低,绝对卧床时间及住院周期较短,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作者:邓维;李强;张睿杰;张欢;龚小波;陈应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及对血清炎症指标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指标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98例sTBI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n=49,采用降颅压、抗感染、亚低温等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49,在上述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静滴),观察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白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等血清炎症指标和 NSE水平的变化,观察随访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 、IL-6、TNF-α等血清炎症指标和NSE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 hs-CRP、IL-6、TNF-α、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sTBI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指标和NSE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陈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患者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社区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均测量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明显升高( 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孙娟;张会敏;朱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压、血糖达标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压、血糖达标状况的影响。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08例,随访用药状况1年,并测定患者血脂、血压、血糖情况,然后分批给冠心病患者做“关于冠心病规范治疗,三高达标”等健康教育讲座,并现场答题,发放《就诊信息提示手册》,随访1年,定期收回手册统计用药情况及检查结果,分析达标情况。结果未做健康教育随访1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压、血糖完全达标率为22.9%,健康教育后随访1年,血脂、血压、血糖完全达标率为32.8%,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压、血糖达标率。

    作者:方向阳;巩维佳;侯原平;陆玫;陈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2和 IL-1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诊断明确的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1,治疗后达到稳定期COPD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2,40例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年人血清作为对照组,常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IL-6、IL-12和IL-18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 IL-6、IL-12和 IL-18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 IL-6、IL-12和 IL-18的表达与病变分级及营养状态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L-6、IL-12和IL-18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血清中IL-6、IL-12和IL-18高表达,三者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影响。

    作者:马强;吴占庆;杨培雄;李琳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培美曲塞治疗海南黎族肺腺癌患者效果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rs34743033(5'端非编码区28 bp重复序列)及rs34489327(3'非编码区的1494 bp处6 bp核苷酸片段的缺失或插入)与培美曲塞治疗海南黎族肺腺癌患者疗效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手术后经病理诊断确认海南晚期肺腺癌患者104例,采用PCR的方法检测5'端28 bp重复序列多态性;采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检测3'端6 bp核苷酸片段的缺失或插入,随访记录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结果 TS 基因5'端非编码区rs34743033多态性位点3R/3R、2R/3R、2R/2R 基因型在肺腺癌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7.3%(70/104)、17.3%(18/104)、15.4%(16/104)。3'端非编码区rs34489327多态性位点+6 bp/+6 bp、+6 bp/-6 bp、-6 bp/-6 bp基因型在肺腺癌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3.8%(56/104)、34.6%(36/104)、11.5%(12/104)。2R/2R和2R/3R基因型患者分别为12.00和18.50个月,3R/3R基因型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1.63和18.17个月,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6 bp/-6 bp 和-6 bp/+6 bp基因型患者分别为12.00和18.70个月,+6 bp/+6 bp基因型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1.50和19.17个月,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 TS基因rs34743033及 rs34489327多态性可能与培美曲赛治疗海南黎族肺腺癌的疗效和预后无关。

    作者:吴毓优;高炳玉;刘玉;夏立平;苏洁之;陈峙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脑炎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抗γ-氨基丁酸 B 型受体( GABABR)脑炎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7例60岁以上抗GABABR脑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影像、电生理、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7例抗GABABR脑炎患者多以抽搐起病,病程中可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记忆力下降等临床表现。6例脑脊液检查异常,白细胞或蛋白轻度升高。6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GABABR抗体均为阳性,1例患者仅血清GABABR抗体阳性。头部MRI多表现为海马、颞叶、丘脑异常信号,脑电图常提示部分性发作。1例患者合并肺癌。免疫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好。结论当临床怀疑边缘叶脑炎时,需完善血和脑脊液相关免疫抗体检测、脑脊液常规检查、头部MRI、脑电图以明确诊断。以加强对抗GABABR脑炎的关注,尽早诊断及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鞠维娜;杨宇;靳航;马驰;刘彩云;马涤辉;王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D147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CD147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特性。方法选择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54例,同期行前列腺摘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组织标本50例。比较两组中CD147 mRNA的表达,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中CD147 mRN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影响CD147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的相关因素。结果 CD147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0%,触为9.26%,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6.00%与0.00%(均 P<0.05)。 Gleason 病理分级≥5、临床分期T3~4、淋巴结转移N1及远处转移M1的CD147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Gleason病理分级2~4、T1~2、N0及M0者(均P<0.05)。 Logistic结果显示,Gleason 病理分级≥5、临床分期 T3~4、淋巴结转移 N1及远处转移 M1均为前列腺癌组织中 CD147 mRNA 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 CD147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异常,且Gleason病理分级≥5、临床分期T3~4、淋巴结转移N1及远处转移M1均为前列腺癌组织中CD147 mRNA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

    作者:梁昌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Killip Ⅱ~Ⅲ级患者直接PCI后重组人脑利钠肽干预对心肌重构的阻抑作用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Ⅱ~Ⅲ级患者直接PCI后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心肌重构的阻抑作用。方法选择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Killip Ⅱ~Ⅲ级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rhBNP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对照组应用标准的药物治疗,rhBNP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rhBNP(90 s内静脉给予 rhBNP负荷剂量1.5μg/kg,此后0.0075μg? kg-1? min-1静脉泵入72 h。观察rhBNP治疗前、治疗后4 w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 LVESD)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严重低血压,心力衰竭、再发心肌缺血和死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分别进行肌酐水平测定,并监测心率,尿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再发心肌缺血发生率,rhBN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发生,rhBNP组3例,对照组2例发生了严重低血压,但经调整剂量后很快恢复,未造成不良影响,rhBNP组低血压发生率虽高于对照组(7.5% vs 5%)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rh-BNP组LVEDD、LVESD、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72 h rhBNP组肌酐水平明显降低,心率显著下降,尿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KillipⅡ~Ⅲ级患者直接PCI后静脉应用rhBNP对心肌重构有明显阻抑作用,同时改善心、肾功能及患者近期预后。

    作者:王占启;李向欣;贾辛未;张芳;张兰芳;周金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类几丁质酶YKL-40及Toll样受体4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与不伴鼻息肉患者中的表达差异

    目的:探讨类几丁质酶YKL-40及Toll样受体( TLR)4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与不伴鼻息肉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老年患者19例、不伴鼻息肉老年患者21例为研究组,取其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同期鼻中隔偏曲老年患者20例为对照组,取其下鼻甲黏膜。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标本中YKL-40、TLR4及核因子( NF)-κB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YKL-40、TLR4蛋白表达强度。结果mRNA水平:伴鼻息肉组和不伴鼻息肉组类几丁质酶YKL-40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伴鼻息肉组和不伴鼻息肉组 TLR4、NF-κB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伴鼻息肉组YKL-40、TLR4之间无相关性(r=0.087,P>0.05);伴鼻息肉组 YKL-40与 TLR4呈负相关(r=-0.852,P<0.05)。蛋白质水平:YKL-40在伴鼻息肉组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不伴鼻息肉组(P<0.01);不伴鼻息肉组与对照组 YKL-40表达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LR4在伴鼻息肉组和不伴鼻息肉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伴鼻息肉组与不伴鼻息肉组 TLR4表达程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伴鼻息肉组YKL-40与TLR4蛋白质表达呈负相关(r=-0.571,P<0.05);不伴鼻息肉组YKL-40与 TLR4蛋白质表达无相关性(r=-0.251,P>0.05)。结论类几丁质酶 YKL-40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高表达,且与 TLR4呈负相关,提示二者存在交互作用,同时参与了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海霞;石志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皮自旋转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经皮自旋转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RTS)治疗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患者126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 RTS治疗)和对照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渗漏5例,纵韧带下渗漏3例;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神经损伤2例,椎体前缘渗漏11例,纵韧带下渗漏5例,内固定松动/断裂2例。结论 RTS在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恢复伤椎功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孙锐;张建军;刘家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成药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使用情况。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1979年1月至2014年1月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型文献,共269篇。对其使用的中成药及组成中药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研究频次较高的中成药有醒脑静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脑心通胶囊、丹红注射液等;组成中成药的药物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水蛭23次,丹参21次,川芎19次,黄芪13次,三七13次;将组成中成药的药物进行分类统计,使用频次多的药物类型为补虚药。结论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较少,提取物类中成药在临床使用较多,但组分明确的中成药的种类较少。

    作者:闫晨;马德邻;马妍;朱金墙;周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针刺原穴干预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情况

    目的:探讨经针刺原穴干预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改善情况。方法将入选的4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20例。采用TC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采用DPN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采用肌电图仪检测腓总神经的SCV;采用放免法记录神经生化改变。结果针刺组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加快腓总神经的SCV,临床总有效率达90%;增加血清NO含量,降低血浆中ET含量,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针刺原穴能够解除DPN患者病痛。

    作者:李崖雪;李晓陵;张帆;刘潇吴迪;范昕;王远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因素及生存情况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预后进行分析。方法346例被确诊为肺癌的老年患者中,74例合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为观察组,其余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造成静脉血栓栓塞的因素(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病理类型、癌症分期、治疗方案和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对可能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两组生存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因素主要有:化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心静脉导管、血红蛋白值及癌胚抗原(CEA)值。化学治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71,P<0.01);血红蛋白值高于140 g/L 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49,P<0.01);肺癌分期为Ⅲ~Ⅳ期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52,P<0.01);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43,P<0.01);观察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 P<0.05)。结论化学治疗、血红蛋白值偏高、癌症晚期和肺腺癌是导致合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重要危险因素,静脉血栓对患者生存期具有较大影响。

    作者:方芳;林云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8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入院后详细神经系统查体,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成像及CT血管造影(CTA),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 NASCET)狭窄测量标准,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率50%~70%),重度狭窄(狭窄率>70%)。结果CTA共检测出82条病变血管,大脑前动脉13.4%(11/82),大脑中动脉17.1%(16/82),颈内动脉41.5%(34/82),大脑后动脉8.5%(7/82),椎-基底动脉19.5%(14/82)。轻度狭窄血管39.1%(32/82),中度狭窄血管34.1%(28/82),重度-狭窄-闭塞血管26.8%(22/82)。单支血管病变病例12.5%(6/48),2支血管病变病例27.1%(13/48),3支或以上血管病变病例60.4%(29/48)。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以大动脉为主,多支动脉同时受损;颈内动脉狭窄是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病变程度以轻、中度狭窄为主。

    作者:周志可;李颖;赵传胜;张荣伟;张惠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民营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实施对策

    目的:分析民营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1048名老年住院患者,对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老年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跌倒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差错与纠纷明显减少。结论对老年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护患间沟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民营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蔡燕;王绚璇;龚勋;王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