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维娜;杨宇;靳航;马驰;刘彩云;马涤辉;王旭
目的:探讨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发展状况。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12年和2015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因泪道阻塞性疾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患者来源、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手术方式和主要手术并发症,分析8年来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2008年共行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342例,其中城市居民35例(10.23%),村镇居民307例(89.77%);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30例(8.77%),经鼻逆行置管312例(91.23%);小于40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为39例(11.40%)、148例(43.28%)、104例(30.41%)、51例(14.91%);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以室外溢泪、室内溢泪及室内溢泪并溢脓的患者分别为13例(3.80%)、265例(77.49%)、64例(18.71%);主要术后问题:颜面部瘢痕发生率8.77%,泪道阻塞复发率为55.56%。2012年共行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420例,其中城市居民51例(12.14%),村镇居民369例(87.86%);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21例(5.00%),经鼻逆行置管384例(91.43%),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15例(3.57%);小于40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为46例(10.95%)、181例(43.10%)、142例(33.81%)、51例(12.14%);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以室外溢泪、室内溢泪及室内溢泪并溢脓的患者分别为20例(4.76%)、335例(79.76%)、65例(15.48%);主要术后问题:颜面部瘢痕发生率5.00%,泪道阻塞复发率为51.19%,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复发率为10%。2015年共行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512例,其中城市居民83例(16.21%),村镇居民429例(83.79%);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8例(1.56%),经鼻逆行置管51例(9.96%),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453例(88.48%);小于40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为78例(15.23%)、211例(41.21%)、121例(23.63%)、102例(19.93%);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以室外溢泪、室内溢泪及室内溢泪并溢脓的患者分别为32例(6.25%)、428例(83.59%)、52例(10.16%);主要术后问题:颜面部瘢痕发生率1.56%,复发率为9.77%。结论接受手术治疗的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城市居民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的年龄呈年轻化和年老化的两端扩展趋势,随着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技术日臻成熟,患者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作者:刘建巨;张雪;张宏伟;于琼;王胜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类几丁质酶YKL-40及Toll样受体( TLR)4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与不伴鼻息肉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老年患者19例、不伴鼻息肉老年患者21例为研究组,取其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同期鼻中隔偏曲老年患者20例为对照组,取其下鼻甲黏膜。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标本中YKL-40、TLR4及核因子( NF)-κB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YKL-40、TLR4蛋白表达强度。结果mRNA水平:伴鼻息肉组和不伴鼻息肉组类几丁质酶YKL-40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伴鼻息肉组和不伴鼻息肉组 TLR4、NF-κB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伴鼻息肉组YKL-40、TLR4之间无相关性(r=0.087,P>0.05);伴鼻息肉组 YKL-40与 TLR4呈负相关(r=-0.852,P<0.05)。蛋白质水平:YKL-40在伴鼻息肉组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不伴鼻息肉组(P<0.01);不伴鼻息肉组与对照组 YKL-40表达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LR4在伴鼻息肉组和不伴鼻息肉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伴鼻息肉组与不伴鼻息肉组 TLR4表达程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伴鼻息肉组YKL-40与TLR4蛋白质表达呈负相关(r=-0.571,P<0.05);不伴鼻息肉组YKL-40与 TLR4蛋白质表达无相关性(r=-0.251,P>0.05)。结论类几丁质酶 YKL-40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高表达,且与 TLR4呈负相关,提示二者存在交互作用,同时参与了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海霞;石志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武汉市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长期照顾生活质量量表对武汉市5所养老院107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武汉市养老院老人生活质量平均分偏低,为(6.22±1.42)分;得分低的是“参加社会活动”和“与家人或朋友进行支持性沟通”。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为自理能力、养老院居住的满意度、健康状况及养老院性质。结论武汉市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待提高。改善其生活质量应该鼓励老年人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帮助建立较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另外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养老院居住的满意度及健康状况应予关注。
作者:裴先波;高莹;张青;Tracey McDonald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雪莲菌发酵乳对四氯化碳( CCl4)导致的慢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制备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雪莲菌发酵乳组和联苯双酯组(阳性对照)。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酶( ALP)、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含量,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有明显肝损伤表现,各给药组肝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0.01或 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给药组肝脏病变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雪莲菌发酵乳可以缓解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
作者:刘馨;孔渊;牛惠;申道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是否作用 PI3K/Akt通路抗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方法 Aβ25~35作用 SH-SY5Y 细胞建立AD细胞模型,MTT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p-Akt、Akt、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川芎嗪能够抑制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和促进其存活;川芎嗪可抑制 Aβ25~35引起的 p-Akt/Akt、Bcl-2表达降低和 Bax、caspase-3的表达增加。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能够抑制川芎嗪对 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抑制川芎嗪诱导的 p-Akt/Akt、Bcl-2表达上调及 Bax、caspase-3表达下调。结论川芎嗪拮抗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与作用PI3K/Akt通路,调节Bcl-2、Bax、caspase-3的表达有关。
作者:尹淑杰;柳朝阳;任永波;宋庆娇;张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对108例老年癌症患者应用事件冲击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老年癌症患者存在中等程度的创伤后应激症状;老年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5);主观支持与闯入性再体验症状呈负相关(r=-0.211,P<0.05);神经质对于创伤后应激症状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客观支持可以预测老年癌症患者的回避反应(P<0.01)。结论对于老年癌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应注意关注其性别和人格特征,同时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关注其心理状态。
作者:陈慧;杨智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化浊通脉散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家兔的动脉硬化斑块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PDGF)-a、-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纯种新西兰雄性白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化浊通脉散组(C 组)、西洛他唑组(D组)、通塞脉片组( E组),予高脂饮食及股动脉球囊扩张术建立ASO家兔模型,检测药物干预前后家兔血脂的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药物干预后家兔股动脉标本PDGF-a、PDGF-b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化浊通脉散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但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作用不明显,可以显著降低动脉硬化斑块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阳性率(P<0.01)。结论化浊通脉散具有保护动脉血管内膜,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作者:吴迪;李慎贤;胡莹;金钟太;程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指标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98例sTBI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n=49,采用降颅压、抗感染、亚低温等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49,在上述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静滴),观察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白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等血清炎症指标和 NSE水平的变化,观察随访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 、IL-6、TNF-α等血清炎症指标和NSE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 hs-CRP、IL-6、TNF-α、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sTBI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指标和NSE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陈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8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入院后详细神经系统查体,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成像及CT血管造影(CTA),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 NASCET)狭窄测量标准,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率50%~70%),重度狭窄(狭窄率>70%)。结果CTA共检测出82条病变血管,大脑前动脉13.4%(11/82),大脑中动脉17.1%(16/82),颈内动脉41.5%(34/82),大脑后动脉8.5%(7/82),椎-基底动脉19.5%(14/82)。轻度狭窄血管39.1%(32/82),中度狭窄血管34.1%(28/82),重度-狭窄-闭塞血管26.8%(22/82)。单支血管病变病例12.5%(6/48),2支血管病变病例27.1%(13/48),3支或以上血管病变病例60.4%(29/48)。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以大动脉为主,多支动脉同时受损;颈内动脉狭窄是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病变程度以轻、中度狭窄为主。
作者:周志可;李颖;赵传胜;张荣伟;张惠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2和 IL-1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诊断明确的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1,治疗后达到稳定期COPD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2,40例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年人血清作为对照组,常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IL-6、IL-12和IL-18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 IL-6、IL-12和 IL-18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 IL-6、IL-12和 IL-18的表达与病变分级及营养状态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L-6、IL-12和IL-18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血清中IL-6、IL-12和IL-18高表达,三者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影响。
作者:马强;吴占庆;杨培雄;李琳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厚叶岩白菜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Wistar 成年雄性大鼠6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造模组和干预组。造模组和干预组均进行COPD肺造模,干预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厚叶岩白菜素进行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对三组大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模型组CD3+,CD4+和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干预组大鼠 CD4+水平和CD4+/CD8+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CD8+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306,P<0.05)和干预组(t=2.571,P<0.05)。模型组大鼠IgA,IgM和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干预组大鼠IgA水平和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叶岩白菜素能够有效恢复COPD大鼠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在理论上对COPD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吴红红;王伟;段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探讨 BNP对 CKD 患者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337例CKD患者并进行肾功能和心功能分级,检测血浆BNP、肌酐水平,分析BNP对CKD患者心功能评价的意义。结果在尚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随着CKD患者肾功能减退,血浆BNP值进行性升高,CKD5期组显著高于CKD4期组和CKD3期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KD合并心衰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R=-0.42),与LVDd呈正相关(P<0.01,R=0.72)。处于同一CKD分期的患者,血浆 BNP水平随着心脏功能的恶化而逐渐升高(P<0.01);处于同一NYHA心功能分期的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的进一步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尤其在心功能Ⅲ、Ⅳ的患者中,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结论血浆BNP水平可早期预测CKD患者心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
作者:魏丽晶;詹婧;李蓥;刘娟;刘玲玲;郑文博;韩旭;孙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CARD9在老年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阶段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8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66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32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入院后第1、3、5天分别收集外周静脉血;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入组时收集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法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单个核细中CARD9、Bcl-10表达水平和p65 NF-κB、p38 MAPK磷酸化水平;免疫共沉淀法和免疫荧光检测对照组、MAP组、SAP组入院第1天的CARD9、Bcl-1共定位、表达、结合情况。结果 SAP组入院第1天的p65 NF-κ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AP组第1、3、5天(P<0.05);SAP组入院第3天的p65 NF-κ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AP组第3、5天(P<0.05)。 SAP组入院第1、3天的p38 MAP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AP组第1、3、5天(P<0.05)。 SAP组入院第1、3、5天的CARD9、Bcl-10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和MAP组第1、3、5天(P<0.05)。治疗后MAP组入院第5天的CARD9水平明显低于第1天(P<0.05)。以IgG为阴性对照,SAP组灰度值明显高于MAP组和对照组( P<0.05)。 SAP组CARD9、Bcl-10共表达细胞数和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MAP组和对照组;MAP 组高于对照组,且第5天荧光强度与第1天相比明显降低;SAP组第5天荧光强度仍明显高于MAP组和对照组。 p65 NF-κB、p38 MAPK磷酸化水平与CARD9表达呈正相关;p38 MAPK磷酸化水平与CARD9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ARD9在老年急性胰腺炎疾病中通过激活NF-κB、MAPK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因子产生。
作者:许宏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后1年再狭窄率的影响。方法择期 PCI治疗的患者依据AGEs水平的平均值分成低AGEs和高AGEs组,记录介入血管支数,支架数目、再狭窄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础状态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介入血管支数,支架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 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AGEs增加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年再狭窄发生率。
作者:陈淼;武星;王国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和轻度认知障碍( MCI)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集46例 AD、42例MCI及44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清皮质醇水平检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Hachinski 缺血指数(HI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AD 患者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进行痴呆严重程度分级。结果 AD 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为(596.47±58.29)nmol/L, MCI组为(558.64±71.05)nmol/L,正常对照组为(408.65±79.86)nmol/L,AD组和MCI 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D 组与 MCI 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AD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 MMSE评分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AD和MCI患者存在血清皮质醇升高,且与AD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皮质醇可能参与了AD和MCI的病理过程。
作者:胡卫红;陆光华;徐韩;丁宇杰;李霞;肖世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和动力髋螺钉( DHS)固定治疗老年人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该院应用PFNA和DHS固定治疗58例65岁以上AO分型为A2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组33例,DHS组25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开始负重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 Harris评价标准。结果 PFNA组31例,DHS组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0~15.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PFNA 组(12.5±3.5) w、DHS 组(13.5±4.5)w;至末次随访,PFNA组和DHS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0.3%和83.3%;股骨近端形态异常发生率PFNA组和DHS组分别为12.9%和33.3%,平均手术时间 PFNA 组为(40.3±12.7) min,DHS组(85.5±18.6) min;术中出血量 PFNA 组为(50.2±35.0)ml,DHS 组(182.0±76.9)ml;术后引流量PFNA组为(30.5±9.6)ml,DHS组(100.5±10.7)ml;手术切口长度PFNA组(4.3±2.7)cm,DHS组(10.5±5.6)cm;开始负重时间PFNA组(10.3±5.7)d,DHS组(30.5±10.6)d。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股骨近端形态异常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开始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PFNA 和 DHS固定治疗老年人 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都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但PFNA固定较DHS固定方法简便、微创、并发症少,能早期负重活动。
作者:蔡振存;王鑫淼;初金泽;朴成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人软骨糖蛋白(YKL-40)、白细胞介素(IL)-6、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以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16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 H 型高血压组(n=86)和对照组(n=83),比较两组24 h动态血压均值、YKL-40、IL-6、IL-10、TNF-α、IMT及Hcy差异;在H型高血压组,用Spearman相关分析YKL-40、IL-6、IL-10及TNF-α与IMT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型高血压组的YKL-40、IL-6、TNF-α、Hcy 及IMT水平较高( P 均<0.05),而血浆 IL-10较低( P<0.05);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均值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型高血压组,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YKL-40(r=0.334、P=0.020)、IL-6(r=0.358、P=0.009)和TNF-α(r=0.431、P=0.001)均与IMT呈正相关,而IL-10与IMT呈负相关(r=-0.326、P=0.006)。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存在炎症反应,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可能与H型高血压患者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有关,应采取措施积极干预。
作者:刘时武;王喜玉;马建;林李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人工冬虫夏草(简称虫草)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辅助 T 细胞(Th)1/2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T2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虫草治疗组30例,在原用药物基础上加用人工虫草(金水宝胶囊)3粒,每天3次,口服,连用12 w。常规治疗组30例,原用药继续,不加用虫草。健康对照组20例。检测T2DN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受检者外周血Th、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结果 T2DN组外周血 CD4+IFN-γT1细胞,Th1/Th2比值,hs-CRP,UAER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2DN 组 CD4+IL-4 Th2细胞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虫草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 CD4+IFN-γT 细胞,Th1/Th2比值,hs-CRP,UAER 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CD4+IL-4 Th2细胞数较常规治疗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草通过调节 T2DN 患者外周血 Th1/Th2淋巴细胞的失衡,减轻其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尿白蛋白的排出,有利于早期肾功能的恢复。
作者:吴晓燕;汤旭磊;傅松波;吕海宏;刘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迄今为止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 CNS)退行性疾病, AD 患者的数目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1540万〔1〕,以老年斑(SP)和神经纤维缠结(NFT)的形成及神经元损失等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主要为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等神经行为异常。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明确。一些先天免疫途径的基因已被确定为AD的危险因素和一些小胶质蛋白已被证明在AD脑中被长期激活,这些结果提示神经免疫炎症在AD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有新的证据表明,神经发炎既是AD的起因又是AD导致的后果〔2〕。神经免疫炎症的特征性改变为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分泌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 AD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其中以白细胞介素( IL)-1α、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为主。本文就近年来对与AD发病相关的炎症因子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唐丽娜;许小明;李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全球每年有超过40万的人死于乳腺癌。我国虽是低发地区,但乳腺癌患病率占所有肿瘤的7%~9%,患病人群也呈年轻化发展趋势。研究发现50%的肿瘤存在p53突变,乳腺癌也存在p53异常,p53与肿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对p53在乳腺癌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詹媛;江锦良;邬黎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