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巨;张雪;张宏伟;于琼;王胜伟
幽门螺杆菌( H.pylori)由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于1982年首次发现〔1〕,其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等〔2,3〕。我国新的H.pylori感染共识报告和欧洲Maastricht Ⅳ共识报告等对H.pylori根除的适应证及根除方案的选择都有明确说明〔4,5〕;这些共识对指导H.pylori根除治疗有重要意义,但H.pylori的根除治疗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方案的选择、耐药率的监测等。本文就如何合理选择H.pylori的根除方案做简要综述。
作者:吕志发;谢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温补脾肾方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的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老年 COPD患者9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舒利迭(两揿25 g沙美特罗和250 g丙酸氟替卡松,2次/d)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温补脾肾方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采用日常生活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所有患者治疗疗效、肺功能〔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总量(FVC)、肺活量系数 FEV1/FVC〕和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生活质量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 FEV1、FVC、FEV1/FV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DL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补脾肾方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炎症状态和肺功能状态,疗效确切,有利于加快患者身体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永锋;王开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解决措施。方法选取2205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统计年龄、性别、卧床时间、住院日、意识障碍、感染前是否使用抗生素、吸氧等资料,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2205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70例(3.17%)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排在前三的基础疾病为急性脊髓炎(33.3%)、病毒性脑炎(28.6%)以及格林巴利综合征(27.3%)。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与性别差异无关(P>0.05),与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卧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入侵式操作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卧床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入侵式操作均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该根据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宇丹;胡文立;董谦;魏恒阳;纪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回顾分析抗γ-氨基丁酸 B 型受体( GABABR)脑炎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7例60岁以上抗GABABR脑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影像、电生理、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7例抗GABABR脑炎患者多以抽搐起病,病程中可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记忆力下降等临床表现。6例脑脊液检查异常,白细胞或蛋白轻度升高。6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GABABR抗体均为阳性,1例患者仅血清GABABR抗体阳性。头部MRI多表现为海马、颞叶、丘脑异常信号,脑电图常提示部分性发作。1例患者合并肺癌。免疫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好。结论当临床怀疑边缘叶脑炎时,需完善血和脑脊液相关免疫抗体检测、脑脊液常规检查、头部MRI、脑电图以明确诊断。以加强对抗GABABR脑炎的关注,尽早诊断及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鞠维娜;杨宇;靳航;马驰;刘彩云;马涤辉;王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使用情况。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1979年1月至2014年1月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型文献,共269篇。对其使用的中成药及组成中药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研究频次较高的中成药有醒脑静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脑心通胶囊、丹红注射液等;组成中成药的药物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水蛭23次,丹参21次,川芎19次,黄芪13次,三七13次;将组成中成药的药物进行分类统计,使用频次多的药物类型为补虚药。结论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较少,提取物类中成药在临床使用较多,但组分明确的中成药的种类较少。
作者:闫晨;马德邻;马妍;朱金墙;周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胆道支架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在 DSA 透视下经 PTCD 途径置入金属胆道支架。结果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黄疸、皮肤瘙痒均明显减轻,术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 P<0.01),肝功能较前好转(P<0.01)。术后3个月生存率94.6%,6个月生存率60.8%,12个月生存率20.3%。结论胆道支架联合 PTCD可有效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咸蕾;薛苏阳;庄树武;李佳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针刺原穴干预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改善情况。方法将入选的4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20例。采用TC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采用DPN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采用肌电图仪检测腓总神经的SCV;采用放免法记录神经生化改变。结果针刺组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加快腓总神经的SCV,临床总有效率达90%;增加血清NO含量,降低血浆中ET含量,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针刺原穴能够解除DPN患者病痛。
作者:李崖雪;李晓陵;张帆;刘潇吴迪;范昕;王远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治疗对老年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异常患者血清 PSA和游离 PSA(fPSA)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老年PSA异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环丙沙星治疗3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PSA相关参数水平变化,同时对研究组不同病理类型患者血清PS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总PSA(tPSA)及PSA密度(PSAD)水平明显下降,fPSA密度(fPSAD)水平未表现出明显变化,而fPSA/tPSA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各指标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穿刺活检术病理检查,15例(37.5%)前列腺癌;11例(27.5%)前列腺炎;14例(35.0%)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SA水平无显著变化,而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后血清PS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结论抗生素类药物可有效降低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水平,结合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鲍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全球每年有超过40万的人死于乳腺癌。我国虽是低发地区,但乳腺癌患病率占所有肿瘤的7%~9%,患病人群也呈年轻化发展趋势。研究发现50%的肿瘤存在p53突变,乳腺癌也存在p53异常,p53与肿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对p53在乳腺癌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詹媛;江锦良;邬黎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利用骨密度仪椎体骨折评估( VFA)软件判断椎体骨折的诊断率。方法对204例年龄≥50岁,符合骨密度检测指征的患者,在行髋部骨密度检测的同时进行胸腰椎 T4~L5侧位扫描,并用 VFA 软件进行评估。结果54例患者共有98个椎体骨折,椎体骨折率为26.5%;髋部骨密度24例正常,97例低骨量,83例骨质疏松。结合骨密度与椎体骨折评估,骨质疏松诊断率从40.7%提高到51.5%。结论 VFA软件改进椎体骨折诊断,提高骨质疏松诊断率。
作者:蔡思清;李毅中;颜丽笙;颜建湘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在常规改善脑循环、抗凝、脱水等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或血塞通注射液,2 w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和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 SS-QOL)评价,比较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测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及一氧化氮(NO)均较对照组低(P<0.05),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超生;孔亮;袁凤来;范长燕;胡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武汉市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长期照顾生活质量量表对武汉市5所养老院107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武汉市养老院老人生活质量平均分偏低,为(6.22±1.42)分;得分低的是“参加社会活动”和“与家人或朋友进行支持性沟通”。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为自理能力、养老院居住的满意度、健康状况及养老院性质。结论武汉市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待提高。改善其生活质量应该鼓励老年人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帮助建立较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另外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养老院居住的满意度及健康状况应予关注。
作者:裴先波;高莹;张青;Tracey McDonald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运用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观察无临床症状老年肺间质改变。方法对72例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在2年内分别进行全肺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扫描(120 kV、20 mA)、特定的肺野正常参数薄层高分辨CT检查(120 kV、100 mA)。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盲法阅片,对2次扫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并计算受检者受到的辐射有效剂量。图像质量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辐射剂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名医师的观察结果的一致性进行Kappa值检验。结果低剂量肺薄层高分辨CT的有效剂量为(0.70±0.09)mSv,正常剂量的肺薄层高分辨CT为(4.11±0.53) mSv,低剂量的薄层高分辨CT相对比常规肺薄层高分辨CT的有效剂量减少了近80%。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扫描图像质量评分虽略有下降,但与正常剂量相比无显著差异。2名医师的观察结果的一致性Kappa评分为0.921(P<0.05)。结论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能够显著降低CT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在常规体检中能够替代肺CT,对老年人的肺间质改变进行评价。
作者:尹峰;李俭;朱静;綦书抑;韩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不同症状阶段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BPH患者168例;分为储尿期症状组(89例,试验组48例及对照组41例)和排尿期症状组(79例,试验组37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试验组均口服坦索罗辛0.2 mg,每日1次,索利那新5 mg。每日1次,共12 w。两组中对照组均服用坦索罗辛0.2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大尿流率( Qmax)、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 OABSS)、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登记等。结果在储尿期症状组中,试验组治疗后在 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登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排尿期症状组中,对照组治疗后 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残余尿量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OABSS优于对照组(P<0.05);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登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储尿期症状明显优于排尿期症状(P<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BPH储尿期症状较排尿期症状更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而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作者:辛士永;任小强;张建国;高中伟;袁海鑫;赵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疏于照顾( neglect,也译为疏忽照料、忽视),美国联邦法将其定义为养老机构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必备的商品和服务以致老年人身体损伤、精神痛苦和精神疾病的行为。美国国家研究中心对疏于照顾的定义是法律范围内老年人责任照顾者的不作为〔1〕。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也有学者认为疏于照顾是老年人照护者拒绝或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照护、商品或服务的行为〔2〕。世界卫生组织〔3〕将虐待老人分为身体虐待、精神虐待、经济或婚姻虐待、性虐待和疏于照顾5种类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所学者李超博士〔4〕将虐待老年人分为身体虐待、精神虐待、物质虐待和疏于照顾。疏于照顾是虐待老年人常见的类型,据美国虐待老年人国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55%的虐待老年人类型是疏于照顾〔5〕。本文对老年人疏于照顾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发生老年人疏于照顾现象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安力彬;王东雨;彭歆;李文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户外登山对中老年人身体基本代谢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经常参加户外登山运动的中老年人110例,制订合理的户外登山计划,坚持运动1年的为107例。分别测量登山前后受试者心功能指标、血脂、血糖及血清骨钙素和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动后受试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心功能指数均明显低于运动前(P<0.05);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受试者运动后血浆中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运动前( P<0.05);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运动后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升高,而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显著下降( P<0.05)。结论户外登山运动可以有效改善中老年人心脏功能、血脂、血糖及骨质疏松相关指标,可以作为中老年人自我保健的一种方式,提高身体素质。
作者:王俊杰;宋亚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 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观察组予利伐沙班DVT,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DVT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结果①观察组术后2 w 内、术后4 w 内双下肢 DVT 发生率分别为3.08%、4.62%,对照组分别为13.85%、16.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病患的 PLT、PT、APTT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低分子肝素相较,利伐沙班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DVT中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覃业语;王敏;韦知樱;田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1α、Delta样配体(DLL)4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基底细胞样型17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过表达型21例、Luminal A型54例、Luminal B型23例与普通乳腺样型23例〕与癌旁组织(对照组) HIF-1α、DLL4表达。结果115例乳腺癌组织 HIF-1α、DLL4分别为70.43%、69.57%,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22.00%)(P<0.05),其中基底细胞样型、HER-2过表达型、Luminal A型与 Luminal B 型乳腺癌组织 HIF-1α、DLL4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组织HIF-1α、DLL4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Luminal A型,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HIF-1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P<0.05)。乳腺癌组织HIF-1α、DLL4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的关系(P>0.05),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具有明显的关系,其中中青年乳腺癌患者HIF-1α、DLL4阳性表达较高,腋窝淋巴结转移者上述因子阳性表达率更高,Ⅲ/Ⅳ期上述因子阳性表达率更高(P<0.05))。结论 HIF-1α、DLL4在基底细胞样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高,而在Luminal A、B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低;其可能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焦德;路炜;张学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皮自旋转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RTS)治疗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患者126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 RTS治疗)和对照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渗漏5例,纵韧带下渗漏3例;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神经损伤2例,椎体前缘渗漏11例,纵韧带下渗漏5例,内固定松动/断裂2例。结论 RTS在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椎体骨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恢复伤椎功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孙锐;张建军;刘家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预后进行分析。方法346例被确诊为肺癌的老年患者中,74例合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为观察组,其余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造成静脉血栓栓塞的因素(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病理类型、癌症分期、治疗方案和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对可能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两组生存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因素主要有:化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心静脉导管、血红蛋白值及癌胚抗原(CEA)值。化学治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71,P<0.01);血红蛋白值高于140 g/L 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49,P<0.01);肺癌分期为Ⅲ~Ⅳ期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52,P<0.01);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OR=2.43,P<0.01);观察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 P<0.05)。结论化学治疗、血红蛋白值偏高、癌症晚期和肺腺癌是导致合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重要危险因素,静脉血栓对患者生存期具有较大影响。
作者:方芳;林云才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