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左静;武中林;王光大;倪晓辰;赵丽;左连富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 SD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喂以高脂饲料,治疗组喂以高脂饲料和双歧杆菌。6w后比较各组大鼠肝指数和肝组织学改变,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以及肝总脂肪(HLs)含量,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测定禁食诱导脂肪因子(FIAF)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肝指数和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肝指数和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LT、AST、TC、TG和HLs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ALT、AST、TC、TG和HLs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 FIAF mRNA 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 FIAF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双歧杆菌能够降低NAFLD大鼠的血脂水平,减少肝脏组织中脂肪的沉积,改善肝脏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的摄入和抑制FIAF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胡迎宾;彭娜;郭秋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缺血性脑卒中( CIS)大约占脑卒中总数的60%~80%。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梗死( CI)〔1〕,缺血性脑卒中因其临床表现多变,发病机制复杂,临床防治较为困难。为了在防治方面有所突破,CIS的机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新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作为CIS患者脑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参与了CIS的发生、进展全过程,炎症机制的研究正逐步成为CIS机制研究的热点方向。 C反应蛋白( CRP)作为急性炎症反应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日臻成熟。加之CRP在CIS的预测、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其研究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现仅就CRP与CIS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姚立岩;杨晓炜;李海红;李晓霞;高锦;范娜;于思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胆道支架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在 DSA 透视下经 PTCD 途径置入金属胆道支架。结果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黄疸、皮肤瘙痒均明显减轻,术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 P<0.01),肝功能较前好转(P<0.01)。术后3个月生存率94.6%,6个月生存率60.8%,12个月生存率20.3%。结论胆道支架联合 PTCD可有效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咸蕾;薛苏阳;庄树武;李佳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6刘忠虎,陈艾江,马新刚,等.斑蝥酸钠维生素 B6注射液辅以胸腔镜内脏神经切断术治疗癌腹痛〔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3;40(5):398-9.7赵晓艳.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分析〔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4;41(10):792-4.〔2015-12-31修回〕(编辑曲莉)
作者:刘贤英;程杰平;祁盛昆;陈晗;向梅;侯丽娜;于龙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构建吡柔比星脂质体,提高吡柔比星的生物利用度和抑瘤作用,降低其毒副作用。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吡柔比星脂质体,并测定其包封率和物理性状。构建乳腺癌细胞U14的荷瘤裸鼠模型,分别尾静脉注射吡柔比星裸药及吡柔比星脂质体,分析其抑瘤作用。结果薄膜水化法制备的吡柔比星脂质体平均粒径(140.9±2.36)nm,多分散系数为(0.203±0.01),Zeta 电位为-(14.2±2.64)mV,包封率为(75.1±3.5)%,并且可以缓释吡柔比星;吡柔比星脂质体组抑瘤率(75.1±8.6)%高于吡柔比星裸药组(64.9±12.2)%。结论吡柔比星脂质体是很有潜力的抗肿瘤纳米药物。
作者:王学菊;程少会;高立明;郑磊;邸娅;付占昭;姜丽;徐红梅;王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压、血糖达标状况的影响。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08例,随访用药状况1年,并测定患者血脂、血压、血糖情况,然后分批给冠心病患者做“关于冠心病规范治疗,三高达标”等健康教育讲座,并现场答题,发放《就诊信息提示手册》,随访1年,定期收回手册统计用药情况及检查结果,分析达标情况。结果未做健康教育随访1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压、血糖完全达标率为22.9%,健康教育后随访1年,血脂、血压、血糖完全达标率为32.8%,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压、血糖达标率。
作者:方向阳;巩维佳;侯原平;陆玫;陈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患者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社区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均测量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明显升高( 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孙娟;张会敏;朱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对分泌性中耳炎(OME)大鼠耳腔灌洗液中干扰素(IFN)-γ和 IL-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OME模型组(模型组)和IL-18处理组(观察组),各10只。参照Hardy的方法对模型、观察组大鼠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后耳内激发制成OME模型,对照组大鼠于相同时间点分别腹腔注射氢氧化铝溶液及磷酸盐缓冲液(PBS)。同时观察组于第1、2、7、8、15、16天腹腔注射IL-18溶液(1μg溶于0.2 ml生理盐水),对照、模型组同期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第18天于耳镜下观察鼓膜像表现,光镜下观察中耳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法测定大鼠耳腔灌洗液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1)模型、观察组中耳内呈现炎症反应,观察组炎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2)三组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计数比较,模型组三种细胞数均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多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数多于模型组(P<0.05),其他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3)模型、观察组大鼠的 IFN-γ与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IFN-γ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而模型、观察组IL-4水平无差异(P>0.05),模型组的 Th1/Th2比值显著低于对照、观察组(P<0.05),对照、观察组无差异(P>0.05)。结论 IFN-γ和IL-4共同参与OME的发生发展过程,IL-18可通过上调IFN-γ和IL-4的表达,调控Th1/Th2的平衡状态而抑制OME的进展。
作者:曲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糖尿病( DM)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发病率逐年上升,2013年世界范围内约有3.82亿患者罹患此病,到2030年该数据将可能达到4.39亿〔2〕。以晶状体混浊为主要特征的DM性白内障( DC)是DM晚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并发症中仅次于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眼病〔3〕。其发生主要是由于体内半乳糖激酶活性降低或胰岛素的缺乏,导致机体血糖浓度升高,眼内房水的渗透压增高,晶状体纤维发生渗透性肿胀、断裂或崩解,终使晶状体完全混浊〔4〕。随着DM患者人数的增加,DC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研究表明DC的发生与年龄、视网膜病、血糖控制等多种因素有关〔5,6〕。 DC发病机制复杂,病理过程涉及多个分子信号通路的激活,目前治疗主要是针对全身的整体系统性治疗和针对眼部疾患的局部治疗〔7〕。中医药以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优势,在DC防治中发挥积极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8〕。本文拟就DC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及应用中医药对其干预的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李文珊;牛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利用骨密度仪椎体骨折评估( VFA)软件判断椎体骨折的诊断率。方法对204例年龄≥50岁,符合骨密度检测指征的患者,在行髋部骨密度检测的同时进行胸腰椎 T4~L5侧位扫描,并用 VFA 软件进行评估。结果54例患者共有98个椎体骨折,椎体骨折率为26.5%;髋部骨密度24例正常,97例低骨量,83例骨质疏松。结合骨密度与椎体骨折评估,骨质疏松诊断率从40.7%提高到51.5%。结论 VFA软件改进椎体骨折诊断,提高骨质疏松诊断率。
作者:蔡思清;李毅中;颜丽笙;颜建湘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5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组,经体检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年人血清标本2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二组血清中sICAM-1和sVCAM-1的表达。结果二组中sICAM-1和sVCAM-1的表达差别显著。观察组sICAM-1和sVCAM-1的表达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sICAM-1和sVCAM-1高表达,二者的上调参与病变形成和进展。
作者:隋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基因修饰的脂肪干细胞(ADSCs)移植对肺动脉高压(PAH)大鼠代谢模式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PAH组、ADSCs组、导入空载慢病毒的脂肪干细胞治疗组( ADSCs-V组)和 APN基因修饰的脂肪干细胞治疗组( AD-SCs-APN组)。野百合碱( MCT)腹腔注射构建大鼠PAH模型,建模成功后14 d ADSCs组、ADSCs-V组和ADSCs-APN组分别经颈外静脉注射1 ml浓度为1×106cells/ml的ADSCs、ADSCs-V和ADSCs-APN。其他两组注射等量PBS。治疗3 w 后分别收集各组大鼠血清,采用磁共振(NMR)技术进行血清NMR氢谱检测分析各组代谢物浓度。采用Chenomx NMR Suite 8.0软件对NMR数据进行PCA、PLS-DA统计分析,利用排列检测方法评价PLS-DA模型的质量。结果 PAH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代谢物中血清葡萄糖、乳酸浓度明显升高,血清丙氨酸浓度明显降低。 ADSCs-APN移植治疗能降低PAH大鼠血清葡萄糖、乳酸浓度,升高血清丙氨酸浓度。单纯ADSCs移植治疗不能明显改变PAH大鼠代谢模式。结论 APN基因修饰 AD-SCs移植治疗可以改善MCT诱导的PAH大鼠的Warburg效应和丙氨酸代谢异常,这是其进一步降低肺动脉压和改善血管重构的重要机制。单纯ADSCs移植治疗对PAH大鼠的代谢模式影响不明显。
作者:罗莉;郑武洪;李玲;练桂丽;谢良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人软骨糖蛋白(YKL-40)、白细胞介素(IL)-6、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以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16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 H 型高血压组(n=86)和对照组(n=83),比较两组24 h动态血压均值、YKL-40、IL-6、IL-10、TNF-α、IMT及Hcy差异;在H型高血压组,用Spearman相关分析YKL-40、IL-6、IL-10及TNF-α与IMT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型高血压组的YKL-40、IL-6、TNF-α、Hcy 及IMT水平较高( P 均<0.05),而血浆 IL-10较低( P<0.05);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均值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型高血压组,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YKL-40(r=0.334、P=0.020)、IL-6(r=0.358、P=0.009)和TNF-α(r=0.431、P=0.001)均与IMT呈正相关,而IL-10与IMT呈负相关(r=-0.326、P=0.006)。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存在炎症反应,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可能与H型高血压患者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有关,应采取措施积极干预。
作者:刘时武;王喜玉;马建;林李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NSCLC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PCR技术检测老年 NSCLC组织中EGFR 基因突变和 ERCC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50例老年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62例,突变率为41.3%,外显子21和外显子19突变率分别为18.7%和18.0%。老年NSCLC组织中,男性EGFR基因突变率低于女性(P<0.05),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低于非吸烟患者(P<0.05),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非腺癌患者(P<0.05),有肿瘤家族史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无肿瘤家族史患者(P<0.05),不同 TNM 分期患者EGFR 基因突变率比较有差异(P<0.05)。EGFR基因突变型ERCC1高表达率低于EGFR基因野生型(P<0.05)。结论老年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外显子21和外显子19突变为主,性别、吸烟、腺癌、肿瘤家族史、TNM分期为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EGFR基因突变者ERCC1基因表达量低。
作者:张利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发展状况。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12年和2015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因泪道阻塞性疾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患者来源、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手术方式和主要手术并发症,分析8年来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2008年共行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342例,其中城市居民35例(10.23%),村镇居民307例(89.77%);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30例(8.77%),经鼻逆行置管312例(91.23%);小于40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为39例(11.40%)、148例(43.28%)、104例(30.41%)、51例(14.91%);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以室外溢泪、室内溢泪及室内溢泪并溢脓的患者分别为13例(3.80%)、265例(77.49%)、64例(18.71%);主要术后问题:颜面部瘢痕发生率8.77%,泪道阻塞复发率为55.56%。2012年共行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420例,其中城市居民51例(12.14%),村镇居民369例(87.86%);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21例(5.00%),经鼻逆行置管384例(91.43%),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15例(3.57%);小于40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为46例(10.95%)、181例(43.10%)、142例(33.81%)、51例(12.14%);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以室外溢泪、室内溢泪及室内溢泪并溢脓的患者分别为20例(4.76%)、335例(79.76%)、65例(15.48%);主要术后问题:颜面部瘢痕发生率5.00%,泪道阻塞复发率为51.19%,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复发率为10%。2015年共行泪道阻塞性疾病手术512例,其中城市居民83例(16.21%),村镇居民429例(83.79%);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8例(1.56%),经鼻逆行置管51例(9.96%),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453例(88.48%);小于40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为78例(15.23%)、211例(41.21%)、121例(23.63%)、102例(19.93%);接受手术时的主要症状以室外溢泪、室内溢泪及室内溢泪并溢脓的患者分别为32例(6.25%)、428例(83.59%)、52例(10.16%);主要术后问题:颜面部瘢痕发生率1.56%,复发率为9.77%。结论接受手术治疗的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城市居民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的年龄呈年轻化和年老化的两端扩展趋势,随着鼻内镜下内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技术日臻成熟,患者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作者:刘建巨;张雪;张宏伟;于琼;王胜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和雌二醇(E2)水平对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126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查体老年男性126例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治疗1 w、1个月和3个月的血清 IL-8、CRP和E2水平及同期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 MoCA)。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血清 IL-8、CRP和E2水平与NIHSS评分和MoCA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清 IL-8、CRP和E2水平、NIHSS评分均升高,MoCA评分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血清 IL-8、CRP和 E2水平、NIHSS评分均降低,MoCA评分升高(P<0.05)。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血清 IL-8、CRP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785,0.762;P<0.05),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778,-0.752;P<0.05);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2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低(r=-0.848,P<0.05),与其 MoCA 评分则呈正相关(r=0.812,P<0.05)。结论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8、CRP和E2水平均与其NIHSS评分和MoCA评分密切相关,降低血清 IL-8和 CRP水平和提高血清E2水平可能有利于其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王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除认知功能损伤外,痴呆患者存在的另一主要问题是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 BPSD)。 BPSD包括侵略、尖叫、躁动、激越、游荡、异常行为、性功能亢进等行为症状及焦虑、抑郁、幻觉、妄想等心理症状〔1〕。研究表明90%的痴呆病人表现出至少一种BPSD,并且大约三分之一的痴呆患者存在严重问题〔2〕。 BPSD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功能状态、生活质量,导致照顾者负担增加,并且引起患者更早地进入养老机构〔3,4〕。此外,BPSD的测量是痴呆研究中核心部分,也是评价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的关键指标〔5〕。本文就常用的BPSD评分量表进行综述。
作者:潘露;曾慧;李腾腾;吕晓凡;朱宏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河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供给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145家乡镇卫生院、214家村卫生室和2938户农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有受访的乡镇卫生院和93.6%的村卫生室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48.2%的受访老年人接受过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理的内容主要为体格检查、健康指导、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领导重视、政策完整性、经费分配等被认为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因素。结论应进一步提高供需双方的认识,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
作者:吕晖;龚勋;冯华;黄石松;张翔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和X线两种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陕西省咸阳市35个社区的37294名年龄30~65岁的女性进行乳腺癌临床和影像学筛查工作,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方法评价钼靶X线、超声及联合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筛查10843名高危女性,检出乳腺癌患者43名,乳腺癌检出率为396.57/10万,其中X线检查出13例;乳腺超声检查出15例;乳腺超声联合X线检查出15例,钼靶X线、乳腺超声及联合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793、0.920;经Z检验,联合检查的准确性高于单线检查(P<0.05),超声的诊断的准确性高于钼靶X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国女性乳腺癌高危人群的乳腺癌筛查中,超声优于X线,二者联合可大限度地提高乳腺癌筛查的准确性。
作者:申越;张秉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 PTX3水平及其与载脂蛋白( Apo) A1/载脂蛋白( Apo) B 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在东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40例,未合型并2型糖尿病者48例,入院后24 h内抽取静脉血;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血清 PTX3水平,并对 PTX3与 ApoA1/ApoB 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PTX3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06及P=0.000);PTX3水平与 ApoA1/ApoB呈负相关(r=-0.523,P=0.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 PTX3水平明显升高,具有较强的慢性炎症反应,PTX3浓度与 ApoA1/ApoB联合检测可能更好地反映其炎症反应状态及与其脂质代谢紊乱状态。
作者:朱艳霞;李素云;王竹文;董希昌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