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李显敏;余娴;胡伟;倪荣晖

关键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气胸, 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87例老年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患者临床资料,调查穿刺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可能的影响因素分类后进行χ2检验,以是否发生出血或气胸等并发症为因变量,以筛选后的影响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穿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穿刺后获得满意标本,穿刺后出现并发症38例(20.32%),其中出血22例(11.76%),气胸16例(8.56%);χ2检验结果显示,病灶越小、病灶深度越深、病灶周围有炎症的患者,穿刺发生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有慢性肺部疾病、穿刺时间长、穿刺次数多的患者穿刺发生气胸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深度、病灶周围炎症是穿刺出血危险因素,而病灶大小是其保护因素;慢性肺部疾病、穿刺时间是穿刺气胸的危险因素。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以降低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伴随疾病对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病,以携带Ph染色体和(或) BCR-ABL基因为特征,编码具有持续活性的酪氨酸激酶活性BCR-ABL融合蛋白,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导致肿瘤发生〔1,2〕。在西方,CML的中位诊断年龄为60~65岁〔3,4〕。国内发病相对年轻,确诊时中位年龄为40岁〔5〕。该病自然病程3~5年。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s)的出现,使CML慢性期( CML-CP)患者几乎可达到一般人群的预期寿命,将疾病模式转化为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6〕。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伴随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因此,对于老年或TKIs治疗下逐渐步入老年的CML-CP人群,尤其是存在伴随疾病的患者,管理将变得更加复杂〔7〕。其中,药物依从性差对于疾病管理和治疗成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8〕。患者依从率从16%~100%不等,坚持口服化疗已成为医疗人士关心的问题〔9〕。

    作者:黄林;石庆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右美托咪定和氟比洛芬酯合用对全麻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联合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乳腺肿物切除术后镇痛和麻醉苏醒的影响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将行乳腺肿物切除术的80例病人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四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持续泵注不同浓度的右美托咪定:A组0.6μg/kg,B组0.4μg/kg,C组0.2μg/kg,D组泵注生理盐水,以上每组均在切皮前静脉滴注总量为100 mg的氟比洛芬酯。记录麻醉结束后病人VAS评分、Ramsay 镇静评分,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术毕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PAR)-4表达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较C组、D组的VAS评分降低(P<0.05),较A组的VAS评分升高(P<0.05),而C组与D组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较C组、D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较A组镇静评分降低(P<0.05),而C组与D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A、B、C、D四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是75%、10%、10%、0%,A组明显高于B、C、D组(P<0.05)。 A、B、C组PAR-4的表达明显高于 D组(P<0.05);A组与B组相比PAR-4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0.4μg/kg(泵注时间为20min)的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乳腺肿物切除术后镇痛和麻醉苏醒的效果显著,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周研;刘国利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mCIMT)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34例予 mCIMT,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FMA)〔(72.43±8.22)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83.76±10.14)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48.92±5.4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10 m快步行速度(MWS)〔(60.42±8.57)m/min〕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0.19±2.62)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IMT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吕芳;赵雪花;孔岩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城乡高血压老年人生理及心理健康水平

    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1亿,并且老年人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患者人数的60%~70%〔1〕,年龄越大高血压的发病率越高,且程度越重,控制效果不佳。高血压在没有症状时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不仅能引起机体代谢紊乱,而且是多种脏器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患病后出现功能下降〔2〕。本研究旨在评定高血压是否对城乡老年人健康状况有影响。

    作者:狄桂双;陈长香;李淑杏;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内生致热原3受体在发热中的研究进展

    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导致内生致热原( EP)产生,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继而引起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和体温调定点的改变,终引起发热。前列腺素( PG) E2是人体内广泛存在的前列腺素类物质。 PGE2是一种小分子物质,能透过血脑屏障,刺激下丘脑前部和脑干负责体温调节的神经元,进而引发体温变化。其调节体温功能是通过与其EP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途径实现的。 EP受体已鉴定有4种亚型:EP1、EP2、EP3和EP4,其中EP3受体的表达变化和信号转导途径与发热关系密切,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孟庆超;张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及帮扶体系构建

    失独家庭〔1〕是指独生子女因意外事故亡故,而夫妇因年龄较大及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或不愿再生育的家庭。我国70年代实施的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是失独家庭形成的一个重要促成因素〔2〕。调查显示〔3〕,造成独生子女家庭中独生子女死亡的因素主要集中于意外事故(车祸、地震等大规模灾害等)、疾病、自杀等。30年后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渐渐进入老年期,在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下,独生子女的去世使失独家庭出现养老困境。如今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及帮扶体系的构建成为社会各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对探讨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构建失独家庭帮扶体系的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李艳伟;周乐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钙蛋白酶-2和钙调神经磷酸酶蛋白表达与老年瓣膜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2和钙调神经磷酸酶蛋白表达与老年瓣膜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因瓣膜病接受瓣膜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6例,收集术前临床资料,根据心律情况分为窦性心律组(20例)、房颤组(26例)。以外科换瓣手术取下的右心耳肌组织为研究标本,蛋白印迹法检测钙蛋白酶-2、钙调神经磷酸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房颤组患者心率、服用地高辛比例均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 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厚度明显大于窦性心律组( P<0.05)。房颤组患者心肌组织中钙蛋白酶-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钙调神经磷酸酶脂蛋白催化亚基的全长分子(分子质量60000)和不含自抑区的活性分子片段(分子质量4500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结论钙蛋白酶-2-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参与老年瓣膜性房颤的发生。

    作者:李岩;唐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湖北省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湖北省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肿瘤相关性贫血( CRA)的发生情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湖北省肿瘤医院收住院的594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12年版)中贫血分级标准,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理分期、部位、体能状态、治疗方式等因素与贫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总体 CRA发生率为86.2%,平均血红蛋白值为(76.21±15.83)g/L,贫血治疗率达91.4%;不同性别老年直肠癌患者C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病理分期、体能状态、手术方式、治疗方法的老年胃癌患者CRA 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CRA 发生的因素有年龄、病理分期、体能状态、手术方式、化疗、放疗(均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贫血发生率较高,与患者的年龄、病理分期、体能状态、手术方式、抗肿瘤治疗方法的选择等密切相关。

    作者:付皓云;王绚璇;甘宁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水飞蓟素保护肾小球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效应与SIRT1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的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水飞蓟素对肾小球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SIRT1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K)α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1×105 nmol/L H2O2处理肾小球内皮细胞,构建氧化应激细胞模型。 MTT实验法检测水飞蓟素对氧化应激造成的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法测定水飞蓟素对氧化应激损伤的肾小球内皮细胞SIRT1和AMPKαmRNA水平的影响。 Western 印迹法测定水飞蓟素对氧化应激损伤的肾小球内皮细胞SIRT1,AMPK和AMPKα磷酸化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1×105 nmol/L H2O2处理肾小球内皮细胞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而1μg/ml和5μg/ml的水飞蓟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5μg/ml的水飞蓟素处理显著提高了肾小球内皮细胞SIRT1 mRNA水平,而对AMPKαmRNA水平无显著影响。 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H2 O2处理后,细胞的 SIRT1蛋白水平和 AMPKα磷酸化蛋白水平未出现显著变化,但AMPK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1μg/ml和5μg/ml的水飞蓟素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胞SIRT1蛋白水平和AMPKα磷酸化蛋白水平;H2 O2处理后细胞的AMPK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1μg/ml和5μg/ml的水飞蓟素处理显著提高了 AMPKα蛋白水平,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水飞蓟素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SIRT1及AMPKα蛋白的表达及AMPKα磷酸化发挥抗氧化损伤作用而保护肾小球内皮细胞。

    作者:郝传铮;魏利;赵旭陆;芳芳;胡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桑椹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及氧自由基的影响

    目的:探讨桑椹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制造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高、中、低剂量桑椹多糖组及洛伐他汀组。给予桑椹多糖或洛伐他汀干预3个月。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比较各组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载脂蛋白( Apo) A-I、ApoB。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桑椹多糖明显降低TG、TC、LDL-C、ApoB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MDA,增强T-SOD、GSH-Px、CAT、T-AOC活性,升高HDL-C、ApoA-I水平。结论桑椹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液的黏聚状态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郭晓娜;刘现辉;闫春生;黄涛;张月藤;王君明;李晓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基层脑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干预效果

    目的:考察基层医院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即开始卒中单元下的康复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2例急性脑卒中伴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1∶1分成康复组和常规组。患者均经临床内科规范化的用药治疗和急救措施干预及护理后,病情稳定。对观察组施行早期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具体包括卧床期间的偏瘫侧肢体的被动活动训练和适度的主动助力的活动训练;逐步进行体位转移练习(坐位、立位平衡练习)、行走练习、协调性练习,躯干肌控制练习,球类灵活性练习,生活能力练习等。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及第3个月的神经功能( NIHSS评分)、肢体功能( Brunnstrom分级)、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在治疗后第4周及第3个月不同时点,两组患者NIHSS评分、Brunnstrom分级、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30、9.45、5.69,均P<0.05)。结论基层医院对收诊的急性脑卒中合并肢体偏瘫患者于发病早期即给予卒中单元模式下的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地改善患者近期的肢体功能,有望终达到纠正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偏瘫)、恢复其基本的自理能力的终极治疗目标。

    作者:李红艳;李瑜霞;贾晓莹;王辰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信号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和作用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Smad3信号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 RIF)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80只SD 雄性大鼠编号,随机平均分为单侧输尿管结扎( UUO)模型组和假手术组,UUO模型组行大鼠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假手术组游离左侧输尿管但不予结扎,术后第3、7、10、14、21天时每组分别处死8只,留取大鼠左侧肾脏用于病理以及蛋白测定,HE、Masson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法(SP)检测 TGF-β1、Smad3蛋白表达,PCR检测 TGF-β1、Smad3 mRNA 的表达。结果电镜观察结果显示RIF大鼠建模成功,随着结扎时间延长,UUO模型组RIF指数、Smad3与TGF-β1蛋白及 mRNA表达均逐渐升高( P<0.05),同一时间 UUO模型组各指标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 Smad3、TGF-β1与 RIF 指数呈正相关(r=0.564,0.735,P<0.05),TGF-β1与 Smad3间呈正相关(r=0.673,P<0.05)。结论通过检测肾脏组织中Smad3、TGF-β1的表达可判断RIF病情,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继义;钟鸿斌;彭永挑;朱戉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复方精油穴位按摩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复方精油穴位按摩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复方精油穴位按摩,对照组实施穴位按摩。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第2周、第4周采用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肝肾阴虚证候积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肝肾阴虚证候积分在干预后各时间点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肝肾阴虚证候积分的时间效应、分组效应及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前后各时间点进一步两两比较,后一时间点得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P<0.01)。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显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精油穴位按摩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肝肾阴虚证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作者:高静;柏丁兮;张倩;吴晨曦;弋新;唐妮;李迎春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PTD4-凋亡素融合蛋白对 Hela细胞 bak 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PTD4-凋亡素( apoptin)融合蛋白对Hela细胞bak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原核表达系统表达 PTD4-apoptin融合蛋白,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融合蛋白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PTD 4-apoptin融合蛋白作用Hela细胞24 h后,提取细胞总RNA和总蛋白,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bak基因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PTD4-apoptin融合蛋白诱导Hela细胞 bak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结论 PTD4-apoptin蛋白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与bak基因参与凋亡调控相关。

    作者:刘鸿飞;肖琬莉;张涛;张强;田黎明;闫冬梅;葛堂栋;王明富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较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52例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各26例,分别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1 d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肿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及术后死亡率。结果手术治疗21 d 后,微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5%)高于开颅组(76.92%)(P<0.05)。两组治疗后1、3、5 d血肿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逐渐减少(P<0.05),微创组血肿量均显著少于同期开颅组(P<0.05)。手术治疗3个月后,微创组评分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朝平;吴杰;周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有氧运动联合脑心通胶囊降低老年性脑梗死危险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脑心通胶囊对老年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确诊为老年性脑梗死患者80例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2粒/次,3次/d,口服,3个月。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1次/d,30 min/次,3个月。分别测得两组在实验前后老年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各项危险因素指标值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危险因素指标值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有氧运动联合脑心通胶囊可以更加安全有效改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指标值,降低老年性脑梗死复发率。

    作者:梁城铭;安刚;张诗童;马涤辉;韩昕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基于持续理论的城市老年社区健康服务项目实证研究

    目的:探讨持续理论下城市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健康服务项目的认知、利用、需求及满意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潍坊市城市社区102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20.0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在社区提供的7项老年健康服务项目中,有3项的需要程度在50.0%左右;2项的需要程度较低,为31.95%~46.52%;有42.96%的老年人对社区健康服务项目不感兴趣,对健康服务服务项目的满意度在33.09%~69.02%。对服务项目不满意前3位的原因是技术水平低、环境差、不感兴趣。结论老年人对多数项目的认知、利用程度及满意度较低,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社区要基于持续理论理念结合老年人的健康需要,完善、优化社区老年健康服务项目。

    作者:罗盛;张锦;安洪庆;庄立辉;王雪净;郭继志;李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脑卒中后情感淡漠研究进展

    情感淡漠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症状,甚至成为部分脑卒中患者的核心症状〔1〕,它主要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其核心特征为动机的缺乏或丧失,与抑郁障碍不同,这类患者表现为中性心境。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情感淡漠是抑郁障碍的一种表现,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情感淡漠可以独立于抑郁障碍而存在,并认为它与抑郁障碍在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上有着本质不同〔2〕。本文就脑卒中后情感淡漠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评定量表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徐磊;谭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溴结构蛋白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JQ-1对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溴结构蛋白( BRD)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特征及靶向抑制内源性 BRD4的活性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0例食管鳞癌和配对癌旁组织中BRD4的表达情况,分析BRD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小分子抑制剂JQ-1作用于食管鳞癌细胞EC109,MTT分析抑制内源性BRD4的活性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 JQ-1干预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BRD4阳性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癌组织较癌旁组织表达显著增高;BRD4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显著相关(P<0.01),BRD4高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 JQ-1显著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JQ-1干预24 h,EC109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细胞凋亡执行蛋白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1表达显著上调。结论 BRD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疾病进展明确相关,是潜在的预后评估标记物;抑制内源性BRD的活性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因此,BRD4是潜在的食管鳞癌治疗靶点。

    作者:吴丹;吕望;虞莉;周振宇;胡耶基;胡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透明质酸对骨关节炎细胞模型中细胞蛋白多糖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HA)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关节炎(OA)细胞增殖率及蛋白多糖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 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1只,机械分离膝关节软骨,经胰蛋白酶、Ⅱ型胶原酶消化,CO2恒温培养,取第三代传代细胞,将其与 DMEM 培养液混合制成的细胞悬液移入细胞培养板中,分为三组,每组8个孔,接受不同的处理方法。模型组以白细胞介素( IL)-1β建立体外OA细胞模型;HA组造模外加入不同浓度(10、50、100、150μg/L)的透明质酸(HA);对照组不加 IL-1β和 HA,均孵育72 h。分别采用四氮甲基唑蓝(MTT)法及二甲基亚蓝(DMB)比色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的增殖率及蛋白多糖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HA组的细胞增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模型组与 H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与HA组(10、50μg/L)的蛋白多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 HA 100、150μg/L组的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而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HA可促进OA细胞对蛋白多糖的分泌功能,但对细胞增殖率无影响。

    作者:赵峰;何薇;张国平;刘少俊;王辉;石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