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瑜莹;汤洪;周岩;拓步雄;谢柏梅;傅卫红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发展至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过程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基因(HER-2)和增生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它们和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方法选取了220例老年乳腺癌术后标本,包括42例DCIS和178例IDC。所有标本均通过免疫组化测定ER、PR、HER-2和 Ki-67的表达。用线性回归分析 ER、PR、HER-2、Ki-67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与DCIS相比,IDC中ER和PR的表达降低(分别为38.1% vs 22.5%,χ2=4.371,P=0.037;28.6% vs 14.0%,χ2=5.126,P=0.024)。但是在 IDC 中HER-2的表达增加(11.9% vs 26.4%,χ2=3.958,P=0.047)。 Ki-67的表达在 DCIS 和 IDC 中并没有显著差异(14.3% vs 15.7%,χ2=0.054,P=0.816)。结论 ER、PR和HER-2的表达变化与老年乳腺癌的进展有关联。
作者:许振;李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情感淡漠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症状,甚至成为部分脑卒中患者的核心症状〔1〕,它主要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其核心特征为动机的缺乏或丧失,与抑郁障碍不同,这类患者表现为中性心境。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情感淡漠是抑郁障碍的一种表现,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情感淡漠可以独立于抑郁障碍而存在,并认为它与抑郁障碍在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上有着本质不同〔2〕。本文就脑卒中后情感淡漠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评定量表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徐磊;谭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主要肿瘤标志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变化与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ⅠB2~ⅡB 期原发性老年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32例,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和2个疗程结束当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主要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跟踪随访10~18个月,记录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新辅助化疗两个疗程后,uPA、VEGF、Ki-6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uPA、VEGF为阴性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uPA、VEGF阳性患者(P<0.05);化疗前Ki-67为阳性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Ki-67阴性患者(P<0.05)。结论 uPA、VEGF、Ki-67表达反映老年宫颈鳞状细胞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敏感性较佳,化疗前uPA、VEGF阴性、Ki-67阳性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远期预后效果。
作者:邓丽;梁青松;邓琳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睡醒脑卒中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16%~28%〔1,2〕,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有早晨发病高峰,主要发生在晨起的数小时内〔3,4〕,睡醒脑卒中和发病时间明确的缺血性脑卒中有类似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5〕。这提示睡醒脑卒中有可能是适合溶栓治疗的。本文对睡醒脑卒中患者行多模式磁共振成像( MRI)引导下静脉溶栓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静脉溶栓治疗对睡醒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范红星;张素平;何锐;邓婉青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宁波市老年人社会参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团体测试的方式,应用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宁波市8个社区约400名老年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宁波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明显的文化程度、月收入和生活自理能力差异( P<0.05)。②相关分析表明,生活质量与社会参与水平呈显著正相关,除社交网络维度与生理健康维度相关不显著外,其他社会参与各因子与生活质量各因子相关显著(P<0.05)。③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社会参与及孤独感因子对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P<0.01)。结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众多,社会及家庭应给予关注,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园;张红;高飞;岑爱飞;张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敷料与常规换药在临床整形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形修复术后患者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18~70岁,选取年龄50~70岁的患者100例,使用功能性敷料为实验组,其余年龄18~49岁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换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在使用过程中针对缓解上呼吸道局部炎症,防止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缩小溃疡面积,减轻疼痛等方面的疗效,比较分析功能性敷料在整形修复患者术后换药中的优势。结果实验组在临床需要的各种情况下,无1例出现疼痛、切口渗出及感染等并发症,在缓解患者上呼吸道局部炎症、促进伤口愈合时间方面优势明显。结论功能性敷料对于缓解上呼吸道的局部炎症、缩小溃疡面积、减轻疼痛、抑菌护创、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效果明显,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岩;朱东平;顾珊菱;林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考察基层医院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即开始卒中单元下的康复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2例急性脑卒中伴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1∶1分成康复组和常规组。患者均经临床内科规范化的用药治疗和急救措施干预及护理后,病情稳定。对观察组施行早期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具体包括卧床期间的偏瘫侧肢体的被动活动训练和适度的主动助力的活动训练;逐步进行体位转移练习(坐位、立位平衡练习)、行走练习、协调性练习,躯干肌控制练习,球类灵活性练习,生活能力练习等。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及第3个月的神经功能( NIHSS评分)、肢体功能( Brunnstrom分级)、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在治疗后第4周及第3个月不同时点,两组患者NIHSS评分、Brunnstrom分级、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30、9.45、5.69,均P<0.05)。结论基层医院对收诊的急性脑卒中合并肢体偏瘫患者于发病早期即给予卒中单元模式下的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地改善患者近期的肢体功能,有望终达到纠正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偏瘫)、恢复其基本的自理能力的终极治疗目标。
作者:李红艳;李瑜霞;贾晓莹;王辰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城市居家与养老院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和幸福感的差异。方法采用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为研究工具,随机选取192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家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养老院(t=2.43,P<0.05);在幸福感方面居家老年人显著高于养老院(t=3.89,P<0.05);居家老年人的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0.49,P<0.05)。养老院老年人的情绪体验和适应能力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0.77,P<0.05)。结论针对不同养老方式的老年人,应采用不同方式提升其幸福感。
作者:刘小先;陈万芬;王淑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基因 Trp64Arg位点多态性与有氧运动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干预效果的相关性。方法95例MS患者进行为期16 w的有氧运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法测定β3-AR基因Trp64Arg位点多态性;运动前后测定身体形态学、血流动力学、血糖控制和血脂等相关指标;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各指标变化率以及MS改善率的关系。结果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TT 77.9%、TA 22.1%、AA 0%,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T 88.9%、A 11.1%,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不同基因型组间比较,运动前 TA基因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胰岛素(FIns)高于TT基因型(P<0.01);运动后TA基因型FBG和FIns的变化率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1);TA基因型MS改善率明显高于TT基因型(57.1% vs 20.3%,P<0.01)。结论有氧运动对 MS 患者的干预效果与β3-AR 基因Trp64 Arg位点多态性有关联,携带TA基因型患者通过有氧运动的治疗效果优于TT基因型携带者。
作者:董聪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复方氨基酸胶囊对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对照组30例和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组( HD组)7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复方氨基酸胶囊口服,共观察3个月。检测用药前后血常规(血红蛋白)、肝功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必需氨基酸等指标。结果 HD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HD组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用药前后缬氨酸水平无明显变化。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用药后均有升高(P<0.05)。结论在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复方氨基酸胶囊,除缬氨酸以外,血清中其他必需氨基酸都升高,故可以补充透析过程中丢失的氨基酸。
作者:李爽;杜鹃;岳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阿仑膦酸钠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白介素( 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影响。方法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96例,根据不同用药随机分为观察组(阿仑膦酸钠)和对照组(碳酸钙 D3),每组48例,治疗8 w,检测治疗前后血清 IL-8、IL-10、TNF-α水平、VAS评分及股骨颈BMD,进而对疼痛状况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及 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IL-10、股骨颈BMD均升高(P<0.05),在治疗后8 w更加显著(P<0.01),疼痛改善更具优势(P<0.05),安全性高。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有效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显著改善骨痛,增加骨密度,安全性高。
作者:彭文旭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1亿,并且老年人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患者人数的60%~70%〔1〕,年龄越大高血压的发病率越高,且程度越重,控制效果不佳。高血压在没有症状时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不仅能引起机体代谢紊乱,而且是多种脏器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患病后出现功能下降〔2〕。本研究旨在评定高血压是否对城乡老年人健康状况有影响。
作者:狄桂双;陈长香;李淑杏;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血压、血脂及血糖与老年性痴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和2015年均进行年度体检的同一组65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常规血压、血脂及血糖检测,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CDR)对入选者进行认知能力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单一病种及综合性比较。结果入选患者1418例,其中2013年确定为痴呆者112例,均为轻度痴呆,占总人数比7.89%;2015年度痴呆者上升为149例,轻度129例,中度17例,重度3例,占总人数比10.51%,与2013年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选患者中高血压534例,2013年度确诊痴呆18例,2015年度29例,两者占总人数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选患者中高脂血症506例,2013年度确诊痴呆26例,2015年度38例,两者占总人数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选患者中糖尿病884例,2013年度确诊痴呆73例,2015年度120例,两者占总人数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均为发生老年性痴呆的基础性疾病,应当给予有效的早期干预。
作者:董艳华;何平;姚敏;陈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全身垂直振动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胫骨和子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去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36只3个月龄雌性健康未孕 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静止组和去卵巢振动组。去卵巢10 w后,对去卵巢振动组进行为期7 w的全身垂直振动训练。振动结束后,用ELISA检测血清 VEGF水平,用 Western印迹检测胫骨和子宫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血清VE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去卵巢静止组大鼠子宫和胫骨近端 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而去卵巢振动组大鼠子宫和胫骨近端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去卵巢静止组(P<0.05;P<0.01)。结论全身垂直振动训练能上调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子宫和胫骨近端VEGF蛋白的表达。
作者:司会群;卜淑敏;赵俊勇;思敏;段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推进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发展老龄事业,壮大老龄产业,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加成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临床诊疗。方法45例老年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患者均经CT、MRI及腰椎穿刺检查确诊,并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45例病例术后无死亡,无感染、脑内血肿、堵管,发生硬膜下积液1例。随访3个月至2年,26例(57.8%)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11例(24.4%)症状部分改善,生活不能自理;8例(17.8%)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为82.2%。步态障碍总有效率86.7%,认知障碍总有效率82.2%,小便障碍总有效率76.9%。结论老年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易漏诊、误诊;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式;临床上应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肖爵贤;沈亚徐;张焱;祝新根;程祖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亚临床甲减( SCH)是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升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水平正常,并且患者的甲减症状不明显、体征正常的甲状腺疾病。脑钠肽( BNP )及同型半胱氨酸( HCY )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发生有预测作用〔1〕,但与SCH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亚临床甲减对老年CHF患者心功能和BNP及HCY的影响。
作者:吴波;吴海声;陈云华;袁文金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随之出现,老年人对照护和精神抚慰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状况下,老年人的子女大多不在身边,或居住较远,虽可能得到子女的经济资助,却不能及时得到子女的精神慰藉和生活上的照料,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需要的老年人群体〔1~3〕。本研究旨在了解与子女交流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
作者:刘宇航;陈长香;李淑杏;张敏;马素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检测二肽基肽酶( DPP)Ⅱ在不同病程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的表达及酶活性变化,探讨DPPⅡ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晶状体混浊程度不同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晶状体核硬度不同进行分组。 Western印迹法检测 DPPⅡ在各组晶状体中的表达变化,应用蛋白酶活性测定DPPⅡ紫外吸光度,计算DPPⅡ在各组晶状体中的酶活性变化。结果随着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核硬度的增加,DPPⅡ的表达增加,同时,DPPⅡ的酶活性增强。结论 DPPⅡ随晶状体核硬度增加而呈现表达及酶活性的变化与老年性白内障进展有关。
作者:吴怡;田蕊;李卉;窦文文;张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脑心通胶囊对老年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确诊为老年性脑梗死患者80例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2粒/次,3次/d,口服,3个月。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1次/d,30 min/次,3个月。分别测得两组在实验前后老年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各项危险因素指标值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危险因素指标值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有氧运动联合脑心通胶囊可以更加安全有效改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指标值,降低老年性脑梗死复发率。
作者:梁城铭;安刚;张诗童;马涤辉;韩昕彤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