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周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ACS行PCI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 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水平水平分别为(53.16±4.29)ng/L、(93.41±8.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28±5.22)ng/L、(112.52±9.76)%;一氧化氮(NO)、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分别为(68.36±5.35)μmol/L、(6.16±1.08)%,高于对照组的(59.41±4.68)μmol/L、(5.06±0.95)%(P<0.05);血清白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别为(61.42±5.19)ng/L、(359.32±65.06)μg/L、(7.05±3.37)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83±6.82)ng/L、(467.25±86.09)μg/L、(11.54±3.65)mg/L(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 ACS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张薇薇;董宏伟;张文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围术期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观察组)和同时期收治的35例非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对照组),两组均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术前、术日、术后第3、7天时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内科疾病合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 D-二聚体(DD)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小板(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日纤维蛋白原(FIB)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显著上升(P<0.05);术后第7天时观察组 DD和 FIB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日两组FUB和DD水平显著上升,ATⅢ水平显著下降,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延长(P<0.05);术后第3天两组PT和TT较术前和术日显著延长(P<0.05),此时对照组FIB和DD水平较术日显著降低,且 ATⅢ和 PLT水平显著上升( P<0.05);术后第7天时除观察组FIB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恢复。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且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显著延长,提示对围术期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手术后应谨慎使用抗凝药物,同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临床情况补充适量的凝血因子,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俊;赵银必;张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Hospital to Home(H2H)项目〔1~3〕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多机构合作政策,该项目旨在通过对老年出院患者居住环境进行针对性评估、合理修整及给予信息支持等措施,使其符合老年出院患者的康复和照护需求,确保患者出院后居住环境安全,从而避免出院延迟,保证出院后康复和减少再入院,终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
作者:周萍;陈三妹;陈小萍;徐凤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环氧酶( Cox)-2、p53的表达对直肠绒毛状腺瘤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后复发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绒毛状腺瘤的老年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标本于病理科制作石蜡包块,根据术后随访情况是否复发分组,复发组39例,未复发组51例,另选取直肠癌及正常直肠标本各10例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p53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对于腺瘤复发的意义。结果各组Cox-2、p53表达存在差异。 Cox-2表达水平在瘤体直径大小、是否复发分组中存在差异,p53表达水平在是否复发分组中存在差异( P<0.05)。 Cox-2与p53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且为直肠绒毛状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x-2与p53蛋白高表达与直肠绒毛状腺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对其表达水平的监测可能对预测肿瘤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建涛;陈辉;周俊峰;张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老年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高龄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n=40)和对照组( n=40)。两组患者均给予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六味地黄丸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Schober实验、胸廓扩展度、晨僵持续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 CRP)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 Schober实验、晨僵持续时间、胸廓扩张度、血沉和 CRP 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晨僵时间显著缩短〔(14.39±8.48)vs(25.38±14.81)min,P=0.000〕;Schober实验显著增加〔(4.92±0.82) vs (4.13±0.67)cm,P=0.015〕;胸廓扩张度显著增加〔(4.82±1.28) vs (4.03±0.98)cm,P=0.000〕;血沉显著降低〔(13.41±9.38) vs (21.95±13.29)mm/h,P=0.000〕;CRP 显著降低〔(9.83±4.39) vs (17.48±6.40) mg/L,P=0.000〕。结论六味地黄丸可以降低老年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体内炎症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徐荣敏;陈国军;洪明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肥胖相关基因( FTOrs)9939609基因变异与运动减肥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以超重204例男性老年人为受试对象,测定他们FTOrs9939609基因变异,从中选取20例基因型为TT型和20例TA+AA型(其中AA型4例,TA型16例)受试者参与18 w健步走训练,分别测定体重、体重指数( BMI)、腰围、臀围、腰臀比( WHR)、体脂百分比、脂肪重量和肌肉重量。结果无论是运动前还是运动后,TA+AA基因型受试者腰围、WHR、体脂百分比和脂肪重量显著高于TT基因型受试者,而肌肉重量 TT基因型显著高于 TA+AA基因型,体重、BMI和臀围未见显著差异(P>0.05);在同基因型中,有氧运动显著降低体重、BMI、腰围、WHR、体脂百分比和脂肪重量,而臀围和肌肉重量未见显著差异( P>0.05);运动前后TA+AA基因型BMI、腰围、WHR、体脂百分比和脂肪重量之间的差值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运动前后的差值,而体重、臀围和肌肉重量前后差值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步走对TT和TA+AA两种基因型超重男性老年人在改善身体成分方面均具有明显效果,但是对含有A等位基因的个体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刘艳环;韩盛祥;高春爱;髙静宜;李凤婷;李中军;赵永军;刘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雄激素水平与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 HRV)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老年男性100例,年龄60~96〔平均(79.16±6.98)〕岁,包括81例CHF患者(其中心功能Ⅰ级组19例,心功能Ⅱ级组23例、心功能Ⅲ级组20例、心功能Ⅳ级组19例)及19例对照者,以上各组均进行睾酮(T)水平测定,同时行心脏超声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 HRV时域指标,观察各组T水平及HRV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 CHF 组 T 水平均下降( P<0.05);随着心功能恶化,血清 T 水平依次降低,各组差异显著( P<0.05),且各CHF组血清T水平与LVEF显著正相关(r=0.833,P=0.000)。与对照组对比,各CHF组HRV各时域指标水平均下降(P<0.05);随着心功能恶化,HRV时域指标越降低( P<0.05),且 CHF 组 HRV 各时域指标均与其 LVEF 呈正相关。 CHF 组 T 与 HRV 各时域指标呈正相关( P<0.05)。结论随着CHF的加重,T水平、HRV各时域指标均降低,且CHF患者T水平与HRV各时域指标呈正相关,T有可能通过影响HRV从而参与CHF进程。
作者:王煜;胡阳;翟燕芳;邓洁;刘军平;李轶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对人牙周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人牙周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作用后牙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结果各浓度表皮生长因子均可以促进牙周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6 h 20 ng/ml 组、72 h 10和20 ng/ml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ELISA检测发现细胞培养上清中cyclinD1的表达增加,20 ng/ml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而促进牙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作者:万英明;张玉影;张璐妮;邵玉;宁明杰;唐英;姜畅;齐玲;于洪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的应对体验。方法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8例 COPD患者深入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法分析。结果 COPD患者应对体验的主题有:寻求支持与释放压力、减轻负担与平衡心态、释怀现状与体验价值、舍弃生命与安排日后。结论探讨合适的认知干预模式,充分发挥患者自主性,体现尊严护理,加强沟通支持及扩大社会支持网有利于减轻患者SPB。
作者:梁敏余;陈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环境应答基因JWA基因多态性对食管鳞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JWA 基因rs7038功能性变异对食管鳞癌易感性的影响。结果三种不同遗传模型下JWA基因SNP位rs7038与食管鳞癌发生均无关联。未发现rs7038与吸烟饮酒间未存在交互作用。结论虽然未发现JWA基因rs7038功能性遗传变异与食管鳞癌的相关性,但是不排除该单核苷酸多肽性( SNP)位点可能与其他SNP位点或环境因素联合作用共同影响肿瘤发生的可能。
作者:施东辉;刘国锋;黄利荣;王林毛;宋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包于 L3、L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针内针法行鞘内注射,D 组注射右美托咪定12μg,C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头向硬膜外腔置管3.5 ml,平卧后先注入2%利多卡因3 ml,5 min后无全脊麻症状后再注入0.75%罗哌卡因12 ml,记录麻醉前(T0)、注入罗哌卡因后5 min(T1)、10 min(T2)、20 min(T3)、30 min(T4)、60 min(T5)的平均血压(MBP)、心率(HR)、血氧脉搏饱和度( SpO2)、脑电双频指数( BIS);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高阻滞平面、达到高阻滞平面所需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1 d(D0)、术后1 d(D1)、3 d(D2)、7 d(D3)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D组硬膜外麻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及运动持续时间延长;D组达到高阻滞平面高且所需时间短(P<0.05)。与 T0及C 组相比,D组HR、BIS在 T1~T5各时间点均降低(P<0.05)。与D0时及D组比较,C组在D1,D2时MMSE评分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能缩短硬膜外麻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及运动持续时间,并能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作者:姜景卫;鲁华荣;毛桂琴;何利方;毛晨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主观幸福感(SWB)的影响及孤独感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一般心理健康量表、孤独感量表及费城老年中心总体SWB量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69例平均年龄73.2岁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SWB总体上偏低,但是孤独感水平偏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对SWB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老年人的孤独感在心理健康与SWB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减少个体的孤独感可以增加前二者的正性关系。
作者:赵娜;周明洁;张建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钙化与腔隙性脑梗死( LI)患者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LI并行头部CT血管造影( CTA)的110例患者,依据钙化评分分为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分析颅内动脉钙化发生和分布情况以及钙化评分与 LI数量的关系。结果110例LI患者中,无钙化患者19例(17.27%)、轻度钙化64例(58.18%)、重度钙化27例(24.55%)。钙化发生部位:颈内动脉颅内段71例(64.55%)、椎动脉29例(26.36%)、基底动脉5例(4.55%)、大脑中动脉3例(2.73%)、大脑前动脉1例(0.91%)和大脑后动脉1例(0.91%)。三组LI患者糖尿病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重度钙化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轻度钙化组和无钙化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梗死、冠心病、房颤在不同程度钙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行MRI检查的57例LI患者中,LI少量组患者22例,LI多量组患者35例。 LI多量组钙化评分值高于少量组( P<0.05)。结论 LI患者颅内动脉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是颅内动脉钙化发病的影响因素,钙化程度与LI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陈娟;刘玥;赵丹丹;田第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老年患者开展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其日常活动能力、呼吸困难程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老年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研究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则实施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日常活动能力水平、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 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及FEV1%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6 min步行试验(6MWT)和呼吸困难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6MWT值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困难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口干1例,心悸2例,排尿困难1例,声音嘶哑1例,发生率为12.5%(5/40),对照组出现心悸2例,胃肠道反应3例,发生率为13.2%(5/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应用于稳定期中重度COPD老年患者,相较于布地奈德吸入剂,能有效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成效。
作者:阚晓美;许红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积极采用中医药防治晚期胃癌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1〕。本文根据晚期胃癌的病理特点、发生机制以及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并结合临床防治该病症的经验,提出了“正气亏虚,痰凝毒聚”的病机假说,确立了益气通络止痛、软坚散结消瘕之治则,筛选出黄芪、土鳖虫、徐长卿三味中药,组成扶正消瘕方,防治晚期胃癌,具有改善症状、调节免疫、延长生存期,与放化疗同用还有减毒增效的作用。本文观察扶正消瘕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作者:马敏;刘德山;梁尔顺;李晓东;成伟;隗希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将300例AECOPD老年住院患者完全随机单盲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A、治疗组B。所有患者治疗前均先测定基础肺功能,对照组予吸氧、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注射液静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滴(根据痰培养+药敏检查结果调整)、溴己新注射液静滴、氨茶碱片口服等治疗;治疗组A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B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11 d。分别在第6、11天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复查1 s用力呼气容积( FEV1.0)等。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双肺听诊干湿啰音等体征、肺功能等辅助检查结果多数均有好转。对照组第6天总有效率65%,第11天为81%;治疗组A第6天总有效率70%,第11天为84%;治疗组B第6天总有效率87%,第11天为95%。对照组与治疗组A之间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别,对照组与治疗组B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别;治疗组 A与治疗组B之间总有效率也具有统计学差别。三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0的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 A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B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A与治疗组B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内均未出现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AECOPD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不仅起效较快、肺功能改善较明显、疗效较显著,而且安全性亦高。
作者:杨相挺;方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自体T细胞过继在治疗后T细胞受体( TCR)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结合细胞治疗的患者,免疫细胞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检测TCR表达的变化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的12例在 CD4+TCR基因家族中产生克隆化改变,而这种改变发生在CD8+TCR基因家族有16例。结论外周血TCR克隆化分析可能成为自体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
作者:冯燕;吕晓鹏;黄京子;冯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疏肝化痰祛瘀方联用紫杉醇对乳腺癌大鼠乳房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形成满意肿瘤结节的乳腺癌大鼠随机分为乳腺癌组、紫杉醇组、小剂量疏肝化痰祛瘀方联用紫杉醇组(小剂量联合组)和大剂量疏肝化痰祛瘀方联用紫杉醇组(大剂量联合组),将同期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给予紫杉醇组尾静脉注射紫杉醇(剂量25μg/g),小剂量联合组在紫杉醇组基础上给予10 ml/kg疏肝化痰祛瘀方汤剂灌胃,大剂量联合组在紫杉醇组基础上给予(20 ml/kg)疏肝化痰祛瘀方汤剂灌胃,对照组尾静脉及灌胃给予0.9%氯化钠溶液,所有组别连续给药4 w。检测体重、微循环灌注量、血液黏稠度和乳房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乳腺癌组的体重与微循环灌注量明显降低(P<0.05),血液黏稠度、VEGF和bFGF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乳腺癌组比较,紫杉醇组、小剂量和大剂量联合组的体重与微循环灌注量显著增高( P<0.05),血液黏稠度、VEGF和bFGF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与紫杉醇组比较,大剂量联合组的体重与微循环灌注量显著增高(P<0.05),血液黏稠度、VEGF和bFGF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疏肝化痰祛瘀方联用紫杉醇对乳腺癌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与改善乳房微循环、血流黏稠度和乳腺组织的VEGF和bFGF表达有关。
作者:王玉祥;杨洁;杨超;王少青;张辛;宋玉芝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检测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和白细胞介素( IL)-6、IL-18的表达,关注其临床意义。方法57例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标本作为观察组,21例经体检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 NT-proBNP、IL-6和IL-18的表达。结果两组中NT-proBNP、IL-6和IL-18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NT-proBNP、IL-6和 IL-18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NT-proBNP、IL-6和IL-18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NT-proBNP、IL-6和IL-18高表达,在病变形成和进展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琳业;侯明;吴海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研究P53表达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Ⅱ/Ⅲ期乳腺癌患者45例,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紫杉醇(TAX)175 mg· m-2· d-1,表阿霉素(EPI)60 mg· m-2· d-1〕:21 d/周期,治疗3个周期。观察并记录临床疗效;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收集穿刺样本,免疫组化染色标记P53阳性细胞表达;观察并记录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皮肤反应等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新辅助化疗治疗后,Ⅱ期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67.74%,显著高于Ⅲ期患者的50.00%( P<0.05);在PR +CR化疗有效的病例中P53阳性表达占47.37%,P53阴性占73.08%,化疗有效患者中P53阴性患者显著高于P53阳性患者( P<0.05);Ⅱ期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皮肤反应、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病率分别为9.68%、25.81%、45.16%及32.26%,Ⅲ期患者化疗后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分别为14.29%、42.86%、42.86%及50.00%。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提高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P53可作为独立的疗效判断因子,能够一定程度反映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同时,P53也可作为乳腺癌新药研究的靶点。
作者:王新宇;徐景伟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