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孤独感在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

赵娜;周明洁;张建新

关键词:心理健康, 孤独感, 主观幸福感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主观幸福感(SWB)的影响及孤独感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一般心理健康量表、孤独感量表及费城老年中心总体SWB量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69例平均年龄73.2岁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SWB总体上偏低,但是孤独感水平偏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对SWB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老年人的孤独感在心理健康与SWB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减少个体的孤独感可以增加前二者的正性关系。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辅助化疗对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P53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研究P53表达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Ⅱ/Ⅲ期乳腺癌患者45例,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紫杉醇(TAX)175 mg· m-2· d-1,表阿霉素(EPI)60 mg· m-2· d-1〕:21 d/周期,治疗3个周期。观察并记录临床疗效;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收集穿刺样本,免疫组化染色标记P53阳性细胞表达;观察并记录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皮肤反应等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新辅助化疗治疗后,Ⅱ期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67.74%,显著高于Ⅲ期患者的50.00%( P<0.05);在PR +CR化疗有效的病例中P53阳性表达占47.37%,P53阴性占73.08%,化疗有效患者中P53阴性患者显著高于P53阳性患者( P<0.05);Ⅱ期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皮肤反应、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病率分别为9.68%、25.81%、45.16%及32.26%,Ⅲ期患者化疗后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分别为14.29%、42.86%、42.86%及50.00%。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提高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P53可作为独立的疗效判断因子,能够一定程度反映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同时,P53也可作为乳腺癌新药研究的靶点。

    作者:王新宇;徐景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肺鳞癌中磷脂酶Cε和核因子-κB p65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鳞癌术后组织中磷脂酶Cε1(PLCE1)、核因子(NF)-κB p65的表达,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63例行肺鳞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作为研究组,无肿瘤的支气管断端2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 PLCE1和NF-κB p65的表达。结果研究组PLCE1和NF-κB p65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 PLCE1和NF-κB p65的表达均与分化程度、肿瘤大径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标记的增殖指数密切相关。研究组NF-κB p65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性,而 PLCE1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PLCE1和NF-κB p65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肺鳞癌术后组织中PLCE1和NF-κB p65高表达,二者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PLCE1和NF-κB p65之间无明显协同作用。

    作者:吕红琼;谢玲;倪明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扶正消瘕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积极采用中医药防治晚期胃癌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1〕。本文根据晚期胃癌的病理特点、发生机制以及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并结合临床防治该病症的经验,提出了“正气亏虚,痰凝毒聚”的病机假说,确立了益气通络止痛、软坚散结消瘕之治则,筛选出黄芪、土鳖虫、徐长卿三味中药,组成扶正消瘕方,防治晚期胃癌,具有改善症状、调节免疫、延长生存期,与放化疗同用还有减毒增效的作用。本文观察扶正消瘕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作者:马敏;刘德山;梁尔顺;李晓东;成伟;隗希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Dynesys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动态固定系统( Dynesys )是由法国学者Dubois及其同事在Graf韧带系统基础上改进而来,并于1994年首先应用于临床,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后路非融合系统之一〔1〕。 Dyne-sys组成组件包括钛合金椎弓根螺钉、聚碳酸酯聚氨酯( PCU)弹性套管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绳索。 Dynesys 通过绳索与套管组成的“推拉装置”长期与螺钉之间产生微动,使脊柱后部结构恢复到近似正常生理解剖位置,限制了脊柱的异常活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节段间活动能力。本文将有关国内外Dynesys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海挺;蒋国强;卢斌;罗科锋;岳兵;陆继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90例,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诊断并分为单纯脑卒中组和脑卒中抑郁组,然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价抑郁情况分为轻、中、重度抑郁组,应用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S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1、2、3 w后各组患者HAMD和SSS评分,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AMD 与S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90例脑卒中患者中抑郁78例,其中轻度抑郁19例,中度抑郁33例,重度抑郁26例;治疗1、2、3 w后轻、中、重度抑郁组HAMD 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 P<0.05);治疗1、2、3 w 后单纯脑卒中组、轻度抑郁组患者 SSS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中、重度抑郁组患者显著降低(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患者HAMD评分与SSS评分呈正相关(r=0.834,0.875;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抑郁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中、重度抑郁患者。

    作者:吕品;胡茂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直肠巨大绒毛状腺瘤患者环氧酶-2、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环氧酶( Cox)-2、p53的表达对直肠绒毛状腺瘤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后复发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绒毛状腺瘤的老年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标本于病理科制作石蜡包块,根据术后随访情况是否复发分组,复发组39例,未复发组51例,另选取直肠癌及正常直肠标本各10例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p53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对于腺瘤复发的意义。结果各组Cox-2、p53表达存在差异。 Cox-2表达水平在瘤体直径大小、是否复发分组中存在差异,p53表达水平在是否复发分组中存在差异( P<0.05)。 Cox-2与p53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且为直肠绒毛状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x-2与p53蛋白高表达与直肠绒毛状腺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对其表达水平的监测可能对预测肿瘤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建涛;陈辉;周俊峰;张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n=30),S组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P组为异丙酚全静脉麻醉组,SP组为七氟烷与异丙酚静吸复合组,另随机选择30例同期住院非手术患者为对照组,于术前24 h及术后1、12、24、48、72 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并在各个时间点分别测定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手术结束时记录患者恢复呼吸、苏醒及拔管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组、P组、SP组术后1、12、24 h MMSE评分降低(P<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升高(P<0.05);三组手术患者术后1、12、24 h MMSE评分与术前24 h相比降低(P<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升高(P<0.05);三组间认知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48、72 h MMSE评分与术前24 h相比无差异(P>0.05);三组手术患者恢复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12 h三组患者较术前24 h S100β蛋白水平升高( P<0.05),术后12、24、72 h与术后1 h相比,三组患者S100β水平均下降(P<0.05),但S组S100β水平高于SP组和P组(P<0.05),而SP组高于P组(P<0.05),并且S组术后48 h恢复术前水平比SP组、P组术后24 h恢复术前水平所用时间长( P<0.05)。结论三种全麻方式均能引起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S100β水平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且七氟烷比异丙酚对认知功能影响更大、作用时间更长。

    作者:王磊;李林东;崔雅楠;周玉娟;张芸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

    本文高龄患者主要特指80岁及以上患者,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高龄患者多数症状重,病程长,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围术期心肺功能也面临巨大挑战〔1〕,如何成功地开展手术治疗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治疗的关键。本院对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

    作者:姚辉;徐义春;侯刚;陈碧英;戴驭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血必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促炎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低分子肝素( LMWH)对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LMWH 组( A 组)和常规治疗组( B 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A 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 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7 d,同时给予LMWH 0.3~0.6 ml皮下注射,1次/d,连续使用7 d。 B组则在相同的时间给予同等量的0.9% NaCl作为对照。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抽取两组静脉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一氧化氮(NO)浓度水平。结果治疗后 A 组各凝血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B 组FIB、DD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A组APTT、FIB、DD凝血指标均较B组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A组 ICAM-1和 NO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B组VCAM-1和ICAM-1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 A 组 VCAM-1、ICAM-1和 NO均较 B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LMWH能够明显改善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凝血功能,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减轻严重炎性反应。

    作者:巢娟芬;陆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人参皂甙对老年痴呆性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对老年痴呆性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AlCl3溶液背部皮下注射复制慢性铝中毒老年痴呆性大鼠模型,并进行人参皂甙灌胃治疗,分析大鼠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及心肌氧化酶类、内质网功能调控蛋白表达。结果老年痴呆性大鼠模型记忆过程明显受到影响,且心肌组织中MDA、LVEDP、内质网功能调控蛋白和 MMP2/9、TIMP1/2表达明显增强而 SOD、CAT、LVSP水平明显降低( P<0.05);人参皂甙干预后上述指标得到明显恢复(P<0.05)。结论老年痴呆性大鼠心功能存在异常,人参皂甙可以通过调控内质网功能蛋白的表达而改善心功能异常。

    作者:汪雁归;杨天伦;毛萧萧;邹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灸药并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灸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骨质疏松脾肾阳虚证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艾灸配合中药口服,对照组仅予中药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骨密度T值为-0.19±0.86,对照组为-0.52±1.08,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症候积分为18.94±5.46,对照组为23.47±7.08,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仍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 P<0.05)。结论艾灸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脾肾阳虚证疗效显著,较单纯中药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苏敏;朱丹烨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本刊启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失眠患者2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70例。 A组给予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B组给予抗失眠药物治疗,C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中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 NE)水平。结果 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1%和92.86%,显著高于C组的15.71%( P<0.05),A组、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A组、B组治疗后5-HT水平显著升高,NE水平显著降低(P<0.05);A组、B 组治疗后5-HT 水平显著高于C组,NE水平显著低于C组( P<0.05)。结论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与抗失眠药物效果相当,能升高5-HT 水平,降低 NE水平。

    作者:杨雪捷;于海波;黄杏贤;罗晓舟;黄昭志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颅脑CT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术后未出血组和再出血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同时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影响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经手术治疗后再出血41例,再出血率为18.81%。再出血率在性别、年龄、患高血压年限、是否有糖尿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术前原发出血部位、术前是否脑疝、是否彻底清除血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血肿量、凝血功能、发病距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过高(收缩压>200 mmHg;舒张压>120 mmHg)、发病后超早期手术(<6 h)、凝血功能障碍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舒张压和收缩压过高、发病后超早期手术、凝血功能障碍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符黄德;黄海能;黄华东;罗起胜;罗琨祥;李传玉;邓元央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与血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67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85例和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组82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8-iso-PGF2α、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各组间年龄、体重指数(BMI)、TC、FT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组8-iso-PGF2α、HBA1c、TG、HDL-C、LDL-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FT3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进一步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iso-PGF2α是影响2型糖尿病发生低T3综合征的重要因素( B=-0.023、-0.005;P=0.028、0.000)。结论氧化应激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T3综合征有关。

    作者:孟祥凤;刘海霞;王学慧;李庆美;张奕;刘长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血清hs-CRP及IL-6水平与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及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及神经损伤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122例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田公式计算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其中<20 ml为小量出血33例,20~40 ml 为中量出血42例,>40 ml为大量出血47例,依据1995年脑血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损伤33例、中度损伤41例、重度损伤48例。对照组在入院1 d,观察组患者在入院1、3、7、14、30 d分别测定血清hs-CRP、IL-6水平,发病30 d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评价观察组患者预后。结果入院第1天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各个时间点随着脑出血患者出血量的增加,其血清 hs-CRP、IL-6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个时间点随着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加重,其血清 hs-CRP、IL-6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Spearman秩和检验显示,脑出血患者的血清hs-CRP、IL-6水平越低,其预后恢复效果越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与脑出血量与神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临床检测血清hs-CRP、IL-6水平对脑出血的诊断、评估病情进展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靖;王琪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冠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规律

    目的:探讨冠脉搭桥术( CABG)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 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左室射血分数( LVEF)值、吸烟情况、术前肺功能、手术方式、搭桥数目、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输血量,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ABG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相关。记录患者术后1 h(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2天(T3)、术后第3天(T4)四个时间点的血气分析值,计算氧合指数,分析患者低氧血症发生规律。结果吸烟和 BMI 是 CABG 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相关,相对危险度 OR 分别为2.676和0.848。CABG后患者氧合指数下降,术后第2天低。结论吸烟和肥胖是CABG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CABG后第2天氧合指数低。

    作者:杨红伟;高文根;夏云龙;朱晓敏;赵莹;潘虹;张殿宝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起搏器植入对病窦综合征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因病窦综合征( SSS)植入起搏器( PM)的患者阵发性房颤行环肺静脉导管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首次接受导管消融手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按是否因SSS植入了PM分为SSS+PM组(41例)和非SSS+PM组(12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30个月,观察房颤复发率,分析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SSS+PM 组患者高血压和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及左房直径显著高于非SSS+PM组(均P<0.05);两组患者消融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肺静脉隔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随访过程中,SSS+PM组的复发率显著高于非SSS+PM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SS联合PM植入是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SS后PM植入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2,95%可信区间=1.10~3.69,P=0.023)。结论因 SSS植入 PM 的患者阵发性房颤行环肺静脉导管消融治疗有较高的复发率,这类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基质消融。

    作者:吴金涛;董建增;桑才华;汤日波;杨朝宽;马长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雄激素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雄激素水平与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 HRV)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老年男性100例,年龄60~96〔平均(79.16±6.98)〕岁,包括81例CHF患者(其中心功能Ⅰ级组19例,心功能Ⅱ级组23例、心功能Ⅲ级组20例、心功能Ⅳ级组19例)及19例对照者,以上各组均进行睾酮(T)水平测定,同时行心脏超声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 HRV时域指标,观察各组T水平及HRV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 CHF 组 T 水平均下降( P<0.05);随着心功能恶化,血清 T 水平依次降低,各组差异显著( P<0.05),且各CHF组血清T水平与LVEF显著正相关(r=0.833,P=0.000)。与对照组对比,各CHF组HRV各时域指标水平均下降(P<0.05);随着心功能恶化,HRV时域指标越降低( P<0.05),且 CHF 组 HRV 各时域指标均与其 LVEF 呈正相关。 CHF 组 T 与 HRV 各时域指标呈正相关( P<0.05)。结论随着CHF的加重,T水平、HRV各时域指标均降低,且CHF患者T水平与HRV各时域指标呈正相关,T有可能通过影响HRV从而参与CHF进程。

    作者:王煜;胡阳;翟燕芳;邓洁;刘军平;李轶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分析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对老年慢性肾脏病(CKD)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价老年 CKD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对126例老年CKD住院患者应用 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同时测定身高、体重、上臂肌围( AMC)、小腿围( CC)等人体测量学指标和血红蛋白(Hb)、肌酐(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6例老年CKD患者中, NRS-2002评分≥3分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29例(23.0%),CKD V期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53.3%(8/29),与CKD Ⅱ期(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RS-2002评分与肾小球滤过率(GFR)、Hb、BUN、Cr、TP、ALB、PA 明显相关(P<0.05),与体质指数(BMI)、AMC、CC 相关性差( P>0.05)。结论 NRS-2002评分可以作为老年CKD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筛查指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营养评估方法。

    作者:孔建华;张洁;滑莹莹;崔云婧;樊晓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