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涛;董建增;桑才华;汤日波;杨朝宽;马长生
目的:探讨连接黏附分子A(JAM-A)在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2例原发于头颈部的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及20例头颈部健康的上皮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各样本组织中JAM-A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及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均有一定水平JAM-A的表达。但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JAM-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JAM-A在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高度表达。JAM-A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的细胞增殖及转移。
作者:田耕;腾河;李芳;呼和;张国威;吕广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检测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和白细胞介素( IL)-6、IL-18的表达,关注其临床意义。方法57例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标本作为观察组,21例经体检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 NT-proBNP、IL-6和IL-18的表达。结果两组中NT-proBNP、IL-6和IL-18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NT-proBNP、IL-6和 IL-18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NT-proBNP、IL-6和IL-18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NT-proBNP、IL-6和IL-18高表达,在病变形成和进展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琳业;侯明;吴海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50例体检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及骨代谢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47例(97.92%)和对照组48例(100.00%)完成研究(χ2=0.981,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FPG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相比,两组治疗前骨密度(BMO)明显下降,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BSAP)和25(OH)D3下降,甲状旁腺素(PTH)上升(P<0.05)。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后 BMD、血钙、血磷、BSAP和25(OH)D3高于对照组, PTH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可出现BMD减低和血钙下降,而胰岛素可以改善骨代谢。
作者:邵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社会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服务形式〔1〕。作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养老方式,国家规划将有90%的老年人在家养老,安度晚年。通过十余年的建设,一些地区已经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在建设中涌现了许多创新性的做法。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性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大限度地利用和整合养老资源,切实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作者:马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难治性高血压( R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常伴有严重的靶器官损伤。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是RH的危险因素。但OSAHS引起RH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推测可能与高醛固酮血症、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氧化应激、肥胖、胰岛素抵抗等有关。本文就OSAHS与RH的相关性、病理生理机制及持续正压通气( CPAP )治疗对血压的影响做一综述。
作者:黎娇;况九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诱导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狼疮性肾炎老年患者4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莫司组和酰胺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即空腹口服1.5 mg· kg-1· d-1泼尼松。莫司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0.1 mg· kg-1· d-1他克莫司空腹口服,酰胺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2 mg· kg-1· d-1环磷酰胺间断性空腹口服冲击治疗,采用狼疮疾病活动指数( SLEDAI)评估病情。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治疗前、治疗后6、9、12个月的 SLEDAI得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莫司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酰胺组,前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明显低于后者( P<0.05);莫司组患者治疗后6、9、12个月的SLEDAI得分明显低于酰胺组( P<0.05);莫司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酰胺组( P<0.05)。结论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诱导治疗对比,前者可有效改善狼疮性肾炎患者尿蛋白水平,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狼疮疾病活动度,且具有更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勇;刘德慧;吴荣艳;任称发;许仁聪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自体T细胞过继在治疗后T细胞受体( TCR)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结合细胞治疗的患者,免疫细胞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检测TCR表达的变化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的12例在 CD4+TCR基因家族中产生克隆化改变,而这种改变发生在CD8+TCR基因家族有16例。结论外周血TCR克隆化分析可能成为自体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
作者:冯燕;吕晓鹏;黄京子;冯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结合针灸治疗对老年肥胖患者肥胖指标、心血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肥胖症患者52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64例和对照组265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运动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运动治疗,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肥胖指标、心血管功能和生活质量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20%)显著高于对照组(70.19%)(P<0.05)。治疗后两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腹围及股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径(LVDEd)、左室收缩未径(LVSEd)、左房内径(LAd)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康复运动结合针灸治疗可提高老年肥胖病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肥胖指标,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广周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对老年慢性肾脏病(CKD)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价老年 CKD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对126例老年CKD住院患者应用 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同时测定身高、体重、上臂肌围( AMC)、小腿围( CC)等人体测量学指标和血红蛋白(Hb)、肌酐(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6例老年CKD患者中, NRS-2002评分≥3分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29例(23.0%),CKD V期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53.3%(8/29),与CKD Ⅱ期(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RS-2002评分与肾小球滤过率(GFR)、Hb、BUN、Cr、TP、ALB、PA 明显相关(P<0.05),与体质指数(BMI)、AMC、CC 相关性差( P>0.05)。结论 NRS-2002评分可以作为老年CKD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筛查指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营养评估方法。
作者:孔建华;张洁;滑莹莹;崔云婧;樊晓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及神经损伤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122例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田公式计算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其中<20 ml为小量出血33例,20~40 ml 为中量出血42例,>40 ml为大量出血47例,依据1995年脑血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损伤33例、中度损伤41例、重度损伤48例。对照组在入院1 d,观察组患者在入院1、3、7、14、30 d分别测定血清hs-CRP、IL-6水平,发病30 d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评价观察组患者预后。结果入院第1天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各个时间点随着脑出血患者出血量的增加,其血清 hs-CRP、IL-6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个时间点随着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加重,其血清 hs-CRP、IL-6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Spearman秩和检验显示,脑出血患者的血清hs-CRP、IL-6水平越低,其预后恢复效果越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与脑出血量与神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临床检测血清hs-CRP、IL-6水平对脑出血的诊断、评估病情进展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靖;王琪 刊期: 2016年第22期
骨性关节炎( 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疾病累及关节软骨或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主要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僵硬、无力、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1〕。目前仍无较满意的治疗方法,西药虽缓解症状起效快,但副作用也较大,不适合长期使用,只能短期对症治疗;手术治疗风险高,价格较贵,且术后远期疗效尚不能确定,患者接受度不高。因此近些年来,非药物疗法治疗OA的研究逐步深入,治疗方法不断丰富,疗效也较满意,且安全、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笔者通过中国知网( CNKI)及Pubmed文献数据库,查阅近些年来与OA相关的临床实验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现将目前治疗该病的各种非药物疗法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张敏;孙永;沈梅红;郭海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核因子 E2相关因子2( Nrf2)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索2014年7月以前收录在Pubmed、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国内外8篇文献进行后续研究分析。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Nrf2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量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量〔OR=0.50,95% CI(0.26,0.95),P=0.04〕;同时TNMⅠ+Ⅱ组患者的Nrf2表达量与Ⅲ+Ⅳ组患者的Nrf2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OR=0.45,95% CI(0.25,0.80),P=0.006〕;此外还发现Nrf2表达与肺癌患者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Nrf2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相关,可作为判断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贾小婷;彭聪;贺智敏;郑国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己糖激酶2( HK-Ⅱ)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鼻咽癌患者活检组织25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慢性鼻咽部炎症患者活检组织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 HK-Ⅱ mRNA 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 HK-Ⅱ蛋白表达。结果观察组HK-Ⅱ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鼻咽癌组织中HK-Ⅱ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且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结论 HK-Ⅱ的高度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鼻咽癌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作者:刘娜;翁闪凡;张晓林;陈姝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糖尿病伴抑郁、焦虑患者进行抗抑郁、焦虑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1〕。文拉法辛是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 NE)再摄取抑制剂,为抗焦虑、抑郁药物。本研究旨在观察文拉法辛联合心理干预糖尿病伴抑郁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斐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肺功能与心腔大小及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OPD患者120例,全球阻塞性肺病创议( GOLD)肺功能分级Ⅰ~Ⅳ级,评估其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 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深吸气量/肺总量(IC/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腔大小、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右室收缩和舒张的整体功能( Tei指数)及舒张期肺动脉压进行评估。结果随着COPD患者GOLD肺功能分级的升高,所有心腔均缩小( P<0.05)。肺功能相关变量与心腔大小高度相关。与气道阻塞或DLCO相比,静态充气过度(IC/TLC)与心腔大小之间的相关性好。对体表面积进行调整后,IC/TLC 是心腔大小的独立预测因素。相比于 IC/TLC>0.25的患者, IC/TLC≤0.25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P<0.05),右室 Tei 指数明显升高( P<0.05)。结论随着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会出现心腔缩小,使左室舒张功能和右室整体功能受损。
作者:陈晔锋;沈巨信;余月芳;刘夏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对老年痴呆性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AlCl3溶液背部皮下注射复制慢性铝中毒老年痴呆性大鼠模型,并进行人参皂甙灌胃治疗,分析大鼠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及心肌氧化酶类、内质网功能调控蛋白表达。结果老年痴呆性大鼠模型记忆过程明显受到影响,且心肌组织中MDA、LVEDP、内质网功能调控蛋白和 MMP2/9、TIMP1/2表达明显增强而 SOD、CAT、LVSP水平明显降低( P<0.05);人参皂甙干预后上述指标得到明显恢复(P<0.05)。结论老年痴呆性大鼠心功能存在异常,人参皂甙可以通过调控内质网功能蛋白的表达而改善心功能异常。
作者:汪雁归;杨天伦;毛萧萧;邹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建立Aβ25~35合并鹅膏蕈氨酸诱导老年痴呆( AD)中大鼠模型。方法120只大鼠平均分为观察组,实施Aβ25~35合并鹅膏蕈氨酸诱导AD,不实施Aβ25~35合并鹅膏蕈氨酸诱导AD为对照组,针对两组大鼠的记忆水平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定位航行试验中,潜伏期4 d及后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学习记忆能力中象限百分比、20%、40%区域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空间探索学习记忆中象限百分比、20%、40%区域、穿过原平台的次数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Aβ25~35合并鹅膏蕈氨酸诱导 AD模型,与传统的模拟AD模型可以更好地AD的发病特征,可以将其作为AD治疗中的新模型。
作者:张培华;程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AOPP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常规解毒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患者38例设为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的患者34例纳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胆碱酯酶(CH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AS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 CHE 含量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64.71%)(χ2=8.168,P=0.004);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 CRP水平与 AST正相关(r=0.337,P=0.019),与CHE呈负相关(r=-0.547,P<0.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AOPP老年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杜艳雪;李佳;朱保月;苏晓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究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因脑卒中昏迷入院接受治疗的6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分析病原菌种类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结果610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86例,感染率为14.09%,共培养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56.67%)、革兰阳性菌23株(25.56%)及真菌16株(17.7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抗菌药物、卧床时间、气管切开时间、血清白蛋白因素是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气管切开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以及低白蛋白血症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孔庆芳;李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