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艳艳;陈宏伟;鲍健;方向明;姚选军;邹新农;汤群峰
目的 探究免疫增强剂联合化疗对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化疗方案联合免疫增强剂胸腺五肽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D+8降低,研究组CD+4、CD+4/CD+8及血浆IgG升高,且2组间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RR降低,VT、FVC及研究组FEV1、FEV1/FVC增大,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研究组恶心呕吐及肝损害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免疫增强剂胸腺五肽联合常规化疗可有效提高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肺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减少化疗毒副反应.
作者:胡清利;孙强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测定中、高海拔藏族男性OSAHS患者血清IL-18、MMP-9、TIMP-1水平,探讨其在OSAHS发病及OSAHS易发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选取中、高海拔地区确诊的藏族男性OSAHS患者作为实验组,行PSG后记录其AHI,依据AHI分为轻、中、重度组,并选取同时期、同地区单纯鼾症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作为鼾症组和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 IL-18、MMP-9、TIMP-1水平,并分别与AHI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IL-18、MMP-9水平在同一海拔轻、中、重度OSAHS组均高于鼾症组、对照组;血清TIMP-1水平在同一海拔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高海拔各组血清IL-18、MMP-9、TIMP-1水平均较中海拔对应组升高;同一海拔OSAHS组血清IL-18、MMP-9水平均与AHI呈正相关;同一海拔OSAHS组血清IL-18和MMP-9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IL-18、MMP-9与OSAHS的发病有关,且随着OSAHS病情加重而升高;IL-18、MMP-9、TIMP-1可能介导了OSAHS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进展;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可能是炎症因子水平上调的原因之一.
作者:赵振;张莉媛;多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AB、CRP、ApoA1及CHE的检测对评估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125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于患者入住ICU内第1个24 h,记录APACHEⅡ参数值,计算APACHEⅡ评分;于患者入住ICU的24 h内,检测患者的前清蛋白(pre-albumin,PA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 Apo A1)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平.通过ROC曲线下的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存活组的PAB、CHE和ApoA1水平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存活组的CRP水平、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AB、CHE、ApoA1、APACHEⅡ和CRP的AUC分别为0.911、0.900、0.894、0.922和0.892,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除APACHEⅡ评分系统外,PAB、CHE、ApoA1、APACHEⅡ和CRP可以有效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会芳;高波;王丽丽;朱丰;张金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老年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老年机械通气V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EN组和PN组,干预2周,于干预前、干预后7日、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营养学参数、炎性指标及VAP的康复情况.结果 干预结束后,EN组血红蛋白、总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含量的提升水平、C-反应蛋白含量的下降程度均高于PN组,EN组患者VAP康复有效的比率高于PN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老年VAP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炎症水平、促进康复,其中肠内营养效果更为显著,为临床医师制定老年VAP患者相应的营养治疗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周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慢阻肺大鼠气道炎症及重塑的作用及其影响气道重塑的机制.方法采用烟熏联合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大鼠慢阻肺模型(B组),对照组(A组)大鼠正常饲养,C组和D组大鼠分别在制作模型过程的后2周给予孟鲁司特1mg /(kg· d)和孟鲁司特4mg/( kg·d)灌胃处理.实验结束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计数及分类.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的气道炎症及重建情况,并行气道炎症评分及气道平滑肌厚度测定.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情况.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气道炎症评分明显增高,气道平滑肌显著增厚,bFGF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C组和D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气道炎症评分较B组降低,气道平滑肌增厚不如B组明显,bFGF表达水平较B组降低(P<0.05).以上各项指标在C组和D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bFGF的表达与支气管平滑肌厚度正相关(r =0.78, P<0.01).结论 孟鲁司特有抑制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作用,其抑制气道重塑的机制与其抑制bFGF的表达有关.
作者:邓玉英;郝月琴;孙文欣;徐吉丽;唐华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NIRF基因对人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机制研究.方法 使用重组质粒siRNA-NIRF(siRNA-NIRF组)和空载体(siRNA-NC组)转染人肺癌细胞A549,以未转染细胞为对照(Control组),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噻唑蓝(MTT)检测转染细胞增殖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凋亡状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转染重组质粒siRNA-NIRF后,细胞中NIRF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iRNA-NIRF组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siRNA-NC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siRNA-NIRF组和siRNA-NC细胞中Akt、PI3K蛋白的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siRNA-NIRF组细胞中p-Akt和p-PI3K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干扰NIRF基因可抑制肺癌细胞A549增殖,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是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的表达量.
作者:王海兵;冯瑞庆;王庆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盐酸埃克替尼在其耐药患者后续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盐酸埃克替尼耐药的4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化疗组和联合组(化疗+埃克替尼),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化疗组和联合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分别为5.7和6.9个月,19.4和18.7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43.5%、34.8%,P值为0.546,两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6.9%,95.7%,P值为0.086,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吸烟患者埃克替尼治疗 PFS均值为5.8个月,不吸烟患者 PFS为9.8个月,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 =0.01).化疗组的疗效与吸烟及性别关系不大(P>0.05),联合组吸烟患者和不吸烟患者PFS、OS分别为4.8和8.3个月(P=0.004)、13.0和22.3个月(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PFS、OS分别为5.3和8.2个月(P=0.041)、13.7和22.5个月(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埃克替尼耐药后年龄和靶向治疗耐药时间长短对两种治疗方案疗效影响均不大.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埃克替尼治疗耐药后继续埃克替尼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疗效相仿,不吸烟及女性患者在耐药后继续埃克替尼联合化疗较吸烟及男性患者疗效更佳.
作者:刘舒婷;赵大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测定并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rbations of chor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呼出NO(FeNO)的变化,分析FeNO在AE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AECOPD患者为急性组,选取同期门诊5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为稳定组,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健康组,分别测定三组对象的FeNO、CRP、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肺功能以及CAT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FeNO水平将急性组以27ppb为界限,分为高FeNO患者与低FeNO患者,高FeNO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静脉激素治疗,低FeNO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使用静脉激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进行CAT分值.结果 三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与稳定组进行比较,急性组的FeNO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RP、CAT评分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与健康组进行比较,急性组的FeNO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RP、CAT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稳定组的FeNO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RP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治疗后CA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中的亚组高FeNO患者(使用静脉激素治疗)与低FeNO患者(未使用静脉激素治疗)在治疗后进行CAT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NO测定可有效评估AE-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水平,无创简单,易于操作,并且在指导AECOPD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方面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李玉磊;刘莉敏;谢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评价AECOPD患者吸入激素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科住院AECOPD病人96例;根据FeNO水平与是否吸入激素治疗,分为高FeNO水平吸入激素组和对照组;低FeNO水平吸入激素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一周后分别测定患者FeNO水平、肺功能(FEV1、FEV1%pred)及CAT评分,比较前后差异.结果 高FeNO水平吸入激素治疗后较治疗前FeNO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FeNO水平对照组及低FeNO水平组治疗前后FeNO值则无明显降低;不同FeNO水平,吸入激素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FEV1与FEV1% pred及CAT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检测FeNO值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激素治疗反应,避免糖皮质激素过度使用.
作者:汪浩;丁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随着驱动基因时代的到来,以吉非替尼等为代表的第一代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逐渐成为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中的主要手段.然而多数一线EGFR-TKI治疗患者在9-13个月出现疾病进展,目前,关于EGFR-TKI继发耐药的机制以及如何克服耐药已成为目前靶向治疗的热点之一.继发性耐药的机制,目前主要涉及EGFR二次突变如T790M突变的出现、EGFR下游信号分子活化、旁路激活和表型转化等[1].其中,表型转化机制较为少见,现报道1例NSCLC患者经过EGFR-TKI治疗耐药转化为SCLC病例.
作者:周迪;姜怡;刘苓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清中趋化素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2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86例健康人血清样本,通过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趋化素表达量,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及诊断价值和预后关系.结果 血清中趋化素在NSCLC患血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正常血清中的表达量(t=6.68,P<0.0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趋化素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疾病分期、吸烟史均具有显著相关性(t=4.783,P=0.0025<0.01;t=5.261,P=0.0013<0.01;t=4.527,P=0.0035 <0.01;t =5.216,P =0.0023 <0.01);ROC 曲线分析 AUC =0.8813(95% CI,0.7324 -0.8979;P<0.001);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是60.7%和88.4%;血清中趋化素低表达和高表达组在中位总生存时间 OS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08,P=0.0037<0.01).结论 血清中趋化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是高表达的,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新型生物标记物和诊断靶标.
作者:佟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与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OSAHS患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轻、中、重患者血清visfatin、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 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OSAHS组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与AHI、IL-6、IL-8、TNF-α均呈正相关(P< 0.05).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OSAHS组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以血清Visfatin≥28.01 ng /mL为判别标准,诊断OSAHS的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75%.结论 血清visfatin水平可以了解OSAHS的严重程度,并有助于诊断.
作者:刘敏;李承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儿临床症状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33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6)及实验组(n=67),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X线吸收率;另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WBC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及X线吸收率分别为86.57%、97.01%,分别较对照组的56.06%、83.33%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WBC及血清IL-6、IL-8、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组患儿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及体征,并有效降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机体炎性反应,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作者:李建华;朱莉;郭秀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诊断来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相关检查及胸部CT特征.肺结核合并肺癌68例为试验组,另以单纯肺结核60例为对照组.结果 试验组吸烟史、咳嗽、胸痛和消瘦比例高于对照组( P<0.05),LDH、ADA、CEA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CT特点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空洞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吸烟史、咳嗽、胸痛、消瘦症状和血清LDH、ADA、CEA水平增高对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CT影像学检查在诊断早期肺结核合并肺癌疾病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联合诊断值得推广.
作者:王尚虎;闵旭红;李源;宋彪;王彬;陈鹏;李烦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无锡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现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二阶段随机抽样法确定10个调查点,样本总量,各年龄层的设定参照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调查方法的研究设定,被调查者完成慢阻肺筛查问卷,总分大于9分的对象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确诊患者参照呼吸困难量表(mMRC)进行呼吸困难程度评估,并调查近一年内发生急性加重的次数,根据2013GOLD指南的标准分为A,B,C,D四组,并结合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进行分级.结果 共发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问卷2500份,回收资料完整的共2491份,其中筛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201例,占调查人数8.0%,其中A组87例,(43.3%),B组25例,(12.3%),C组53例,(26.4%),D组36例,(18.0%).70岁以上组与70岁以下各组的慢阻肺患病率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指数大于200支年、家族呼吸疾病史和生物燃料暴露史是发生慢阻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尽早发现病例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捷晖;陆风英;吴庆盛;陈宏;周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Padua预测评分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VTE的危险因素,探讨对VTE筛选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呼吸科198例次AECOPD住院患者,均做过VTE的影像学检查.选取其中合并VTE的患者65例作为VTE组,133例不存在VTE的住院患者为无VTE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研究,统计相关危险因素,进行Padua预测评分,分析高危、低危(Padua评分≥4分、<4分)与实际发生VTE的相关性.结果 Padua预测评分≥4分的患者有130例(65.6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Padua得分的相关因素有6个,包括活动度降低≥3天、活动性肿瘤、激素治疗、高龄(≥70岁)、心/呼吸衰竭、急性感染,与性别无关;VTE组和无VTE组进行OR值(95% CI)分析提示高危级发生VTE的风险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较高的VTE风险,应用Padua评分可以有效地进行VTE危险评估,评估方法量化、方便,适用于临床.
作者:李星晶;沈芳;王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sB7-H3、G-CSF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2例MPP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正常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sB7-H3、G-CSF、IFN-?、IL-17水平及相关中性粒细胞指标,考察血清指标及及炎症因子相关性.结果 MPP组血清sB7-H3、G-CSF、IFN-?、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MPP组血浆中中性粒细胞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在MPP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PP患儿血清sB7-H3水平与IFN-?、GM-CSF存在正相关性(P<0.05),但与IL-4、IL-17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B7-H3在MPP患儿体内高表达,且与IFN-?、GM-CSF存在正相关性,为探讨临床MP 感染后的炎症机制提供依据.
作者:夏利;贾钦尧;朱书瑶;石境懿;刘徳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耐多药(MDR)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92例健康体检者(HC)、96例非耐药初治肺结核(DS-TB)患者及38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2 mL EDTA抗凝外周静脉血,经抗体标记后,采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三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S肺结核组、MDR肺结核组及对照组之间的CD+4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T淋巴细胞的表达在MDR肺结核组中出现了下降(P<0.05),而DS肺结核组没有变化.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在DS肺结核组中要显著高于健康组和MDR肺结核组(P<0.05),健康组和MDR肺结核之间没有差异(P>0.05).DS肺结核组和MDR肺结核组中CD+4CD25H/CD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DS肺结核组和MDR肺结核组之间的表达没有差异(P>0.05).NK细胞的表达在DS肺结核组中要显著低于健康组和MDR肺结核(P<0.05),健康组和MDR肺结核之间没有差异(P>0.05).单核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发现,DS肺结核组和MDR肺结核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而DS肺结核组和MDR肺结核组之间的表达没有差异(P>0.05).结论 机体在感染了结核杆菌后,体内的天然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功能会发生改变.本研究发现DS肺结核组和MDR肺结核组之间的免疫功能存在一些差异.了解DS肺结核组和MDR肺结核组之间的免疫功能差异,能够为我们阐明其相关的免疫发病机制,从而为进行免疫干预,以及结核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宋华峰;袁丹丹;陈慧;赵静;胥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TB-DNA与TB培养两种方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南京市胸科医院2016年4月到12月收治的587例初次住院患者标本,其中肺结核组525例,非肺结核组6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BALF标本,同时做TB-DNA (FQ-PCR法)检测和TB培养,比较两方法的阳性率差异和性能指标.结果 (1) BALF的TB-DNA(FQ-PCR法)和TB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41.40%和31.86%,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种方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灵敏度分别为46.1%和35.62%,特异度分别为98.39%和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9.59%和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7.73%和15.50%、诊断效率分别为51.62%和42.42%.(3)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灵敏度为52.19%,特异度为98.39%,阳性预测值为99.64%,阴性预测值为19.55%,诊断效率为57.07%.结论 BALF的TB-DNA(FQ-PCR法)和TB培养两方法在肺结核的诊断上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BALF的FQ-PCR检测TB-DNA和TB培养联合检测,能更有效的提高肺结核诊断率.
作者:李春梅;施旭东;邵吉宝;董慧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分析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重症肺炎疗效、大便菌群变化情况、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2月,呼吸内科收治重症肺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A、B组各入组48例,分别给予A组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B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同期因胃肠动力紊乱或胃肠道不耐受肠内营养的对象4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干预前、干预后1周、2周疗效(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肺部感染评分CPIS)、大便菌群检查(大便菌群失调发生率)、营养状况指标(前清蛋白PAB、转铁蛋白TRF),预后(术后并发症与死亡).观察三组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第1周、第2周,组内对比三组CRP、D-二聚体、FIB、肺部感染评分CPIS水平低于干预前,组间对比A组第1、2周CRP、D-二聚体、FIB、肺部感染评分CPIS低于对照组、B组,B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A组、B组第1-2周PAB高于对照组,两组第1周TRF高于对照组,A组第2周PAB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发病7-10天后,大便菌群涂片检查,A组菌群失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两周后,A组、B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并发症合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严重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死亡.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增进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更有助于控制病情,改善营养状态,还可减少重症肺炎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的发生.
作者:胡玲;章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