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兰花;李少杰;邹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肺泡毛细血管炎症感染性损伤,进而导致大量肺泡出现塌陷等病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症状主要为肺组织水肿、急性呼吸衰竭及顽固性低氧血症等,患者死亡率可高达50% [1]. 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ARDS的主要措施,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经临床应用验证唯一可明显降低ARDS患者死亡率的通气模式,但研究发现小潮气量通气会显著性加重肺泡塌陷和肺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而实施肺复张术在理论上可有效防治肺泡出现塌陷现象[2]. 国外动物实验研究证实[3] ,肺复张可有效逆转小潮气量通气引起的肺去复张,显著性改善肺组织通气状态,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控制性肺膨胀及压力控制法是目前肺复张的常用方法 ,通过扩张ARDS患者的肺泡组织,使得通气/血流比例出现显著性改善,进而明显提高动脉氧分压[4]. 因此本研究拟比较控制性肺膨胀与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治疗ARDS的疗效.
作者:张巍;郭美敏;熊新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可引起皮肤、软组织、肺部和血流感染,以及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多种临床疾病. 是社区和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 此外,产生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导致人类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1]. 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加, WHO近的数据表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菌株占所有金葡菌感染的20%以上,甚至可达80% [2]. 因此,针对MRSA感染的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
作者:丁蕗;张雅青;谢建军;李辉明;王长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表现为肺结节的早期肺腺癌病理分期与驱动基因EGFR、ALK、ROS1、KRAS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调取我院收治的40例手术切除表现为结节的早期肺腺癌与10例良性肺结节患者做对照,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石蜡标本中该四种基因异常情况,分析驱动基因突变及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 40例早期肺腺癌患者中31例检出突变,总突变率77.5%.四基因突变与结节组织分型密切相关(p<0.05).与原位腺癌及微浸润腺癌相比,浸润性肺腺癌具有更多的基因异常及更高的SUVmax及SUV代谢指数(P<0.05),但四基因突变与SUVmax及SUV代谢指数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早期肺腺癌即出现非常高的驱动基因异常,四基因异常达到77.5%.随着早期肺腺癌分期的发展,四基因异常检出率升高,提示以结节表现的肺腺癌早期发生、发展中,驱动基因异常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赵静;李明;李传应;汪世存;操乐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汉防己甲素辅助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2月间收治的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汉防己甲素.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QLQ-C30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发生率(7.84%)明显低于对照组(21.57%)(χ2=8.08,P=0.00).结论 汉防己甲素辅助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佳,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并发症少,临床耐受性高,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陈苗;韩李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在溃疡坏死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2015年10月于我院诊断为溃疡坏死型气管支气管结核1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为经支气管镜下冷冻+活检钳清理及局部注药患者50例,实验组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患者50例,比较两组经气管镜介入治疗一月后疗效.同时记录至支气管结核病变稳定时,镜下介入治疗总次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临床症状、镜下病灶、影像学改变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气管支气管结核病灶稳定时,实验组总治疗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早期干预,可提高溃疡坏死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疗效,减少气管镜介入治疗次数,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超;吕莉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盐酸氨溴索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肺腺癌细胞(A549)进行体外培养,采用终浓度分别是0(对照组)、20、60、120μg/mL的盐酸氨溴索干预组对A549细胞进行处理24 h后,运用相差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的形态结构;运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A549细胞生长活性及凋亡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ax)等凋亡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 盐酸氨溴索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随着作用剂量的增大而增大.20、60、120μg/mL的盐酸氨溴索处理A549细胞24 h后,120μg/mL的盐酸氨溴索可诱导细胞凋亡,其余剂量则未发生凋亡;且120μg/mL的盐酸氨溴索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处理A549细胞24 h后,120μg/mL的盐酸氨溴索组促凋亡蛋白Bax为9.341±0.165,较对照组(4.523±0.152)表达增加;抑凋亡蛋白Bcl-2为4.975±0.126,较对照组(7.482±0.194)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μg/mL的盐酸氨溴索组Bax mRNA为(6.947±0.502),较对照组(3.566±0.382)表达增加;Bcl-2 mRNA为(2.932±0.287),较对照组(4.763±0.554)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对A549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能够促进该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跟上调Bax及下调Bcl-2的表达密切相关.推测通过Bax/Bcl-2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癌细胞发生凋亡可能是盐酸氨溴索的一种重要的抗肺癌作用机制.
作者:张爱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噻托溴铵以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气流受限程度为中度及以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治疗进入疾病稳定期后将患者按照数字分配原则随机分为A、B、C组,各14例.A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每日2次,每次320/9微克)联合噻托溴铵粉(每日1次,每次18微克)吸入治疗,B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治疗(每日1次,每次18微克),C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随访1年,比较上述3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呼吸问卷评分、血气分析指标、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并住院治疗次数、住院时间、随访期间住院治疗费用、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CAT评分、PO2、P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CAT评分、PO2、PCO2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CAT评分、PO2、PCO2、疾病急性加重并住院治疗次数、住院时间、随访期间住院治疗费用较其余两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B、C组各死亡1例,3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效支气管舒张药物配合正规吸入技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血气指标,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可进一步降低疾病急性加重并住院治疗次数以及住院花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刘颖;薄晓霞;张亚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五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肿瘤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影像学、病理等确诊为骨转移患者作为骨转移组,未发生骨转移患者作为未转移组.本次研究共确诊肿瘤骨转移38例.根据患者转移病灶将骨转移情况分为3级:Ⅰ级、Ⅱ级、Ⅲ级.采集患者清晨空腹外周血5mL,采用德国罗氏公司的ELE-CYS 201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仪,检测CA125、CEA、CA153 CYFRA21-1、NSE等肿瘤标志物.结果 骨转移组患者CA125、CEA、CA153、CYFRA21-1、NSE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骨转移分级越高患者CA125、CEA、CA153、CYFRA21-1、NSE等肿瘤标志物水平越高(P<0.05),CA125特异度较高,但是灵敏度较低,CEA特异度及灵敏度均>60,CA153、NSE特异度及灵敏度均>70,但CA125、CA153、CYFRA21-1水平与肿瘤骨转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A125、CEA、CA153、CYFRA21-1、NSE五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随着骨转移分级增加而增加,但是CA125、CA153、CYFRA21-1与肿瘤骨转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CEA、NSE与肿瘤骨转移显著相关.
作者:吴琼;马海洋;王雪臣;张明明;张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肺部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其分为合并肺部感染组(n=200)、无肺部感染组(n=60),另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淋巴细胞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对比AECOPD患者治疗前后及AECOPD合并肺部感染者中不同预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并分析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与CPIS评分相关性.结果 合并肺部感染组外周血CD3+(51.22±5.15)%、CD4+(25.45±2.62)%及CD4+/CD8+(1.08±0.12)明显低于无肺部感染组、对照组,而CD8+(23.57±2.41)%、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无肺部感染组、对照组高,无肺部感染组、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组、无肺部感染组经正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均升高,而CD8+、CPIS评分均下降(P<0.05);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存活组入院时CD3+、CD4+及CD4+/CD8+高于死亡组,而CD8+、CPIS评分较死亡组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与CPIS评分呈负相关,而CD8+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AECOPD患者肺部感染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免疫异常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S.M8].
作者:徐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造影剂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诊断肺栓塞(P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集的高度怀疑为PE的患者84例,收集时间2013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造影剂行CTPA检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高渗对比剂进行CTPA检测,对比两组各肺动脉段的CT值、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碘摄入剂量等参数.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对肺动脉主干、肺动脉叶、肺动脉段、肺亚段动脉检测的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D、SNR、CN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CTDIvol、DLP、ED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剂量、等渗低浓度造影剂在CTPA诊断肺栓塞具有与常规剂量、高渗对比剂进行CTPA检查相当的效果,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作者:李立;钱伟军;王亚军;于敏;吴铁成;孟成立;赵文;刘江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活动性肺结核(PTB)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与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5例活动性PTB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期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LR4表达情况和血清IFN-γ、IL-4水平.结果 PTB轻度、中度、重度组CD4+T细胞TLR4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也明显高于轻度和重度组(P<0.05);轻中度和重度组血清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轻中度和重度组血清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肺结核患者CD4+T细胞TLR4mRNA表达情况与血清IFN-γ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L-4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PTB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TLR4表达显著升高,且与血清IFN-γ、IL-4水平有显著相关性,推测外周血CD4+T细胞TLR4表达可能参与PTB的发生发展.
作者:牛文一;李明瑛;万勇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白介素33(IL-33)/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的表达水平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73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1例,中重度组32例,同期选取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外周血IL-33、sST2 mR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33、sST2蛋白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测各研究对象肺功能;分析IL-33、sST2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慢阻肺患者外周血IL-33、sST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患者外周血IL-33、sST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患者(P<0.05).与对照组比较,慢阻肺患者FEV1、PEF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显著下降(P<0.05);中重度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轻度组患者(P<0.05).IL-33、sST2表达呈正相关(r=0.660,P<0.05).慢阻肺患者外周血IL-33、sST2表达与FEV1、PEF、FEV1/FVC等均呈负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BMI和吸烟指数无明显相关.结论 IL-33、sST2在慢阻肺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与各项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推测IL-33、sST2能作为评估慢阻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邱淑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对开胸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炎性反应和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开胸手术老年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36)::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麻醉诱导前和手术后6 h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其余麻醉诱导与维持同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于麻醉诱导前和术后24 h测定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大通气量(MVV),并计算其变化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和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时的FEV1、FVC、MVV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24 h FEV1、FVC、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变化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能抑制开胸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的炎性反应,并且对术后早期的肺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吕帅国;卢锡华;李廷坤;汪蕾;孙亚林;王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9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同期另给予特布他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气道炎症相关因子及肺功能指标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P<0.05).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EOS、IL-2低于对照组,IL-4、FEV1、PEF、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布他林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安全性高.
作者:侯小瑞;靳瑞霞;谢意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肺隐球菌病(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PC)是由新型隐球菌(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肺部真菌病,但近年来检出率和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 由于该疾病起病隐匿,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性,在诊断上仍存在诸多困难. 现总结分析我院近期收治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情况,结合新文献报道和指南,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作者:付成凤;唐春兰;罗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40例(实验组),良性病变组20例(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HE4和CYFRA21-1,酶联免疫法测定CEA,并观察三项指标单独及联合对于肺癌辅助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与良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HE4、CEA、CYFRA21-1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当HE4的浓度为103.7pmol/l时,其对于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0.675,特异度为0.95.当CEA浓度为1.87ng/mL时,其对于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0.875,特异度为0.6.当CYFRA21-1浓度为2.725ng/mL时,其对于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0.825,特异度为0.9.在此浓度下,HE4与CEA联合,HE4与CYFAR21-1联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和0.936.结论 HE4,CEA,CYFRA21-1水平升高对于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HE4与CEA联合检测可更好的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作者:叶静;刘辉;秦厚应;赵卉;陆友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7年5月之间,在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各期患者157例,健康者40例,肺炎患者40例,活动期肺结核患者40例,分为健康者40例(A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Ⅰ期56例(B组),临床Ⅱ期37例(C组),临床Ⅲ期34例(D组),临床Ⅳ期30例(E组),肺炎患者40例(F组),活动期肺结核患者40例(G组),分析各组患者的血清HMGB1数据.结果 七组患者的血清HMGB1浓度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62.974,P<0.05),q检验结果显示,除了B组与F组之间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任意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HMGB1浓度之间呈正相关(r=0.940,P<0.05),相同临床分期下,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血清HMGB1浓度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138,1.829,0.524,0.725,P>0.05),七组研究对象的HMGB1,CEA,CYFRA21-1进行Fisher判别函数计算,交叉验证判别正确率为87.00%.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之中,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血清HMBG1浓度逐渐增加,但是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其血清HMBG1浓度不具有差异,利用血清HMBG1浓度及其他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期的判定准确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峰;刘占祥;刘艳红;何文举;周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489(tumor necrosis factor-α+489,TNF-α+489)GA基因型的异质性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AECOPD)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呼吸科收住院的198例AECOPD患者作为AECOPD组,其中男160例,女38例,年龄57-94岁,平均(79.76±8.56)岁.同期纳入19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159例,女36例,年龄52-89岁,平均(81.26±9.29)岁.采用测序法检测两组外周血中TNF-α+489基因型分布情况,进而比较不同基因型在AECOPD人群中临床表型、急性加重表型及影像学表型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对象外周血中TNF-α+489可检出GG型、GA型及AA型3种基因型,AE-COPD组3种基因型发生率分别为70.71%、23.23%和6.06%,而对照组分别为75.90%、20.00%和4.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等位基因G/A出现频率比较,AECOPD组中G%为82.32%,A%为17.68%;而健康人群组中G%为85.90%,A%为14.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中AA型和GA型的患者与单纯GG型的患者比较,前者频繁急性加重的比例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A/AA型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而GG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GA/AA型患者的吸烟指数明显高于GG型.影像学方面,GA/AA型的患者支气管壁的厚度增加更明显(0.26±0.13)cm,GG型为(0.21±0.09)cm;支气管壁的厚度与相邻肺动脉的比值相比,GA/AA型的人群为(0.32±0.13),而GG型人群为(0.28±0.12,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组患者中TNF-α+489 GA基因型与AECOPD的易感性无关,但与AECOPD的频繁急性加重相关,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为主,吸烟指数更高,影像学上表现为支气管壁的厚度增加明显.
作者:余苏云;高习文;颜志军;李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院外使用吸入制剂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至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患者出院后2周使用吸入制剂的依从性情况,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用药方案与依从性的关系,以及影响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830例患者入组,实际有效例数790例,其中依从性好者360例,依从性差者43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居住地、经济负担、病程、生活质量、抑郁状态组的依从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相关影响因素中,经济负担、病程、抑郁状态这三个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院外使用吸入制剂依从性差者居多.经济负担重、病程长、抑郁状态重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院外使用吸入制剂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院外吸入用药的依从性.
作者:李材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NRDS纳入标准的患儿52例,根据首选通气方式分为高频震荡通气组和常频通气(CMV)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氧合指数(OI)以及肺气漏(PAL)、Ⅲ-Ⅳ级颅内出血(IVH)、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并发症.结果 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治疗后6、12、24小时OI值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L、IVH、PPHN、VAP、BPD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MV相比,首选HFOV治疗NRDS能更迅速改善患儿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病程.
作者:黄向阳;马进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