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淑佳
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一类由多种病因侵犯肺小动脉,致小血管增厚、闭塞及重构,导致肺血管床阻力增加,终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张,甚至右心功能衰竭的恶性心血管疾病. 骨形成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是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超家族中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 骨形成蛋白受体(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BMPR)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丝氨酸/苏氨酸受体,由2个亚型组成( BMPR1 和BMPR2 ) , BMPR被激活后,通过磷酸化激活胞质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或 Smad ( small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Smad)蛋白,调节下游基因的转录与表达.
作者:杜永胜;周思静;周学欣;周璐茜;徐爱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6例(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Bcl-2 mRNA和蛋白、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水平.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Bcl-2 mRNA相对表达量、EOS计数和IL-5分别为(0.64±0.12)、0.46(0.37,0.75)×109/L和(19.41±3.4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和FEV1%分别为(21.45±6.40)pg/mL和(72.06±5.4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cl-2 mRNA与EOS计数和IL-5呈正相关(rs=0.404,r=0.354,P<0.05),而与FEV1%呈负相关(r=-0.340,P<0.05);治疗后外周血Bcl-2 mRNA相对表达量、EOS计数和IL-5分别为(0.40±0.10)、0.31(0.15,0.27)×109/L和(15.50±3.06)pg/mL,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而FEV1%分别为(80.16±5.12)%,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Bcl-2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患者EOS计数、IL-5及FEV1%有一定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古力鲜·马合木提;努尔阿米娜·铁力瓦尔地;黎静;任莉莉;穆清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肺鳞状细胞癌是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每年都在升高.本次研究识别的重要基因能够预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阐释肺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机理.方法 本研究用4对肺鳞状细胞癌以及匹配的正常组织实施转录组测序(RNA-Seq),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实施基因功能分析和预后评估.结果 共识别了821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发现12个有显著富集的功能类型,包括Cell adhesion、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Biological adhesion等.结合肺癌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发现了两个重要基因(FBXO5和ANLN),ANLN低表达或FBXO5高表达时能够显著降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并且在独立的20对样本中通过PCR证实两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结论 此次研究识别的重要基因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肺鳞状细胞癌的发展机理,也许能作为预后诊断的生物学标记.
作者:刘卫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肺部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其分为合并肺部感染组(n=200)、无肺部感染组(n=60),另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淋巴细胞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对比AECOPD患者治疗前后及AECOPD合并肺部感染者中不同预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并分析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与CPIS评分相关性.结果 合并肺部感染组外周血CD3+(51.22±5.15)%、CD4+(25.45±2.62)%及CD4+/CD8+(1.08±0.12)明显低于无肺部感染组、对照组,而CD8+(23.57±2.41)%、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无肺部感染组、对照组高,无肺部感染组、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组、无肺部感染组经正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均升高,而CD8+、CPIS评分均下降(P<0.05);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存活组入院时CD3+、CD4+及CD4+/CD8+高于死亡组,而CD8+、CPIS评分较死亡组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与CPIS评分呈负相关,而CD8+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AECOPD患者肺部感染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免疫异常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S.M8].
作者:徐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及开胸手术对治疗肺脓肿患者的血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20例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60例开胸手术治疗,60例胸腔镜手术治疗,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气分析结果 ,术前及术后第三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和NK细胞.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3天均出现PaO2、BE的下降,第7天接近术前水平.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胸腔镜组PaO2明显高于开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PaCO2及SB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下降(P<0.05),CD8+细胞上升(P<0.05);但开胸组手术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的下降比胸腔镜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 胸腔镜及开胸手术治疗肺脓肿术后均出现PaO2的下降,且以开胸手术下降更为显著.胸腔镜组比开胸组对血气分析及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作者:王晓强;郑玄;赵鑫鑫;郑晶晶;杨斌;张红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Ⅱ型呼吸衰竭(FEV1≥50%Pred)中的应用.方法 比较AECOPDⅡ型呼吸衰竭(FEV1≥50%Pred)患者经HFNC与NIPPV治疗后的28天内气管插管率、90天病死率.结果 28天气管插管率HFNC组为45%,NIPPV组气管插管率为43%,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908).90天病死率HFNC组为15%,NIPPV组为17%,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834).结论 相比无创正压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在降低AECOPDⅡ型呼吸衰竭(FEV1≥50%Pred)患者的28天插管率及90天病死率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作者:胡昆;赵卉;陆友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严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42例严重OSAHS随机分为高压氧组(n=70)和nCPAP组(n=72).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症状的变化、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6周,两组各睡眠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nCPAP组AHI明显低于高压氧组,SpO2、长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2周,高压氧组各睡眠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nCPAP组(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打鼾、夜间憋醒、晨起口干及白天嗜睡的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压氧组明显低于nCPAP组(P<0.05);高压氧组的依从性为90.0%,显著优于nCPAP组56.9%(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严重OSAHS应用高压氧和nCPAP均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纠正夜间缺氧,提高睡眠质量,但高压氧在患者依从性方面更有优势,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高华;周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孤立性肺结节( SPN)定义为影像学上被正常肺组织包绕,直径小于3厘米的类圆形不透明病变,并且不伴有肺不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和高分辨率 CT 在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 SPN的发现率明显增高,其受人们重视的程度也越来越高. 有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 LDCT)筛查在高危患者中降低了肺癌死亡率,但是假阳性率较高,因此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和战略 CT 筛查咨询委员会,呼吁更多的使用血液生物标志物来增加LDCT筛查的诊断准确性[1]. 在潜在的恶性肿瘤可能和晚期肺癌预后不良的背景下,快速鉴别恶性SPN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现对目前SPN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卢兴时;王小雷;马金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在溃疡坏死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2015年10月于我院诊断为溃疡坏死型气管支气管结核1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为经支气管镜下冷冻+活检钳清理及局部注药患者50例,实验组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患者50例,比较两组经气管镜介入治疗一月后疗效.同时记录至支气管结核病变稳定时,镜下介入治疗总次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临床症状、镜下病灶、影像学改变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气管支气管结核病灶稳定时,实验组总治疗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早期干预,可提高溃疡坏死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疗效,减少气管镜介入治疗次数,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超;吕莉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白介素33(IL-33)/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的表达水平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73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1例,中重度组32例,同期选取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外周血IL-33、sST2 mR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33、sST2蛋白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测各研究对象肺功能;分析IL-33、sST2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慢阻肺患者外周血IL-33、sST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患者外周血IL-33、sST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患者(P<0.05).与对照组比较,慢阻肺患者FEV1、PEF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显著下降(P<0.05);中重度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轻度组患者(P<0.05).IL-33、sST2表达呈正相关(r=0.660,P<0.05).慢阻肺患者外周血IL-33、sST2表达与FEV1、PEF、FEV1/FVC等均呈负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BMI和吸烟指数无明显相关.结论 IL-33、sST2在慢阻肺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与各项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推测IL-33、sST2能作为评估慢阻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邱淑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造影剂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诊断肺栓塞(P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集的高度怀疑为PE的患者84例,收集时间2013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造影剂行CTPA检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高渗对比剂进行CTPA检测,对比两组各肺动脉段的CT值、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碘摄入剂量等参数.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对肺动脉主干、肺动脉叶、肺动脉段、肺亚段动脉检测的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D、SNR、CN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CTDIvol、DLP、ED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剂量、等渗低浓度造影剂在CTPA诊断肺栓塞具有与常规剂量、高渗对比剂进行CTPA检查相当的效果,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作者:李立;钱伟军;王亚军;于敏;吴铁成;孟成立;赵文;刘江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增长,严重威胁人群健康及生命安全,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临床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 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是一种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 HDL)相结合的急性相蛋白,主要来源于脂肪细胞、肝脏细胞及肿瘤细胞[1]. SAA 被认为是与机体炎症反应相关的蛋白. 近研究表明, SAA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肿瘤的侵袭或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 研究发现,SAA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及血管再生,并与基质蛋白结合诱导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阻止肿瘤细胞的浸润及转移[3]. 临床上关于SAA与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多. 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的水平变化及对肺癌病理分型、临床分期、远端转移等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君;张玉凤;姜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接诊的8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均行无创通气治疗,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HFNC组(n=40)和NPPV组(n=40),比较两组血气分析、循环情况、口腔干燥度、舒适度、疾病转归情况、治疗期间合并症及90d内生存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6h后pH值、平均动脉压(MA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h后,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HFNC组SpO2、SpO2/FiO2明显高于NPPV组(P<0.05);治疗6h后,两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HFNC组RR、HR明显低于NPPV组(P<0.05);HFNC组口腔干燥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明显高于NPPV组(P<0.05);NFNC组ICU住院时间明显比NPPV组短(P<0.05),两组再次插管、气管切开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HFNC组胃肠障碍、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NPPV组(P<0.05);两组30d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FNC组90 d生存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HPPV组的62.50%(25/40)(P<0.05);两组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肺膨胀不全、误吸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中使用HFNC、NPPV的再次插管、气管切开率均较低,但HFNC在改善氧合、循环效果效果更显著,且舒适度、耐受性更佳、不良反应少,远期生存率更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晓;张卫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陕西省89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VNTR)的基因多态性及近期传播情况.方法 选取陕西省10个地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89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反应(PCR)对15个VNTR位点进行检测分析,基因分型聚类分析采用Bio-Numerics5.0软件.结果 经基因聚类分析.可分4个基因群(I群、Ⅱ群、Ⅲ群和Ⅳ群),为4种基因群分别占7.87%(7/89)、3.37%(3/89)、87.64%(78/89)、1.12%(1/89).成簇率为4.49%(4/89);近期感染率小估计为2.25%(2/89).15个VNTR位点中有4个位点的多态性较好(h>0.60),5个位点的多态性尚可(0.3≤h≤0.6),6个位点的多态性较差(h<0.3).结论 初步证实陕西省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其主要流行型为Ⅲ群.
作者:李妍;刘海灿;杨健;王蕊;鲜小萍;张天华;范秀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9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同期另给予特布他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气道炎症相关因子及肺功能指标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P<0.05).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EOS、IL-2低于对照组,IL-4、FEV1、PEF、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布他林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安全性高.
作者:侯小瑞;靳瑞霞;谢意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超声显像膈肌功能联合心电监测CO2评估及预测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65例已诊断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无创通气,监护仪监测呼气末CO2等,超声诊断仪测膈肌厚度计算膈肌增厚率.结果 成功组52例及失败组13例,两组治疗前及成功组治疗后呼气末CO2与PaCO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失败组治疗后无相关性.成功组及失败组的膈肌增厚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显像膈肌功能联合心电监测CO2,对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具有评估及预测价值.
作者:霍寅萍;胡莎莎;黎克秀;刘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7年5月之间,在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各期患者157例,健康者40例,肺炎患者40例,活动期肺结核患者40例,分为健康者40例(A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Ⅰ期56例(B组),临床Ⅱ期37例(C组),临床Ⅲ期34例(D组),临床Ⅳ期30例(E组),肺炎患者40例(F组),活动期肺结核患者40例(G组),分析各组患者的血清HMGB1数据.结果 七组患者的血清HMGB1浓度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62.974,P<0.05),q检验结果显示,除了B组与F组之间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任意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HMGB1浓度之间呈正相关(r=0.940,P<0.05),相同临床分期下,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血清HMGB1浓度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138,1.829,0.524,0.725,P>0.05),七组研究对象的HMGB1,CEA,CYFRA21-1进行Fisher判别函数计算,交叉验证判别正确率为87.00%.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之中,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血清HMBG1浓度逐渐增加,但是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其血清HMBG1浓度不具有差异,利用血清HMBG1浓度及其他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期的判定准确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峰;刘占祥;刘艳红;何文举;周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Ⅱ型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等多种慢性气道疾病晚期的常见并发症,炎症影响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尚缺乏简单而有效的预后评估手段.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贫血的常见评估指标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RDW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病情或预后相关.血尿酸(UA)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也有资料显示其与全身炎性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RDW及血UA在此类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152例因急性加重而住院的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析其基本人口学资料、肺功能及RDW、UA、CRP和相关的生化指标,并进行1年的随访分析.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组的年龄、PaCO2、hs-CRP、RDW及UA均明显高于存活组,而pH及PaO2明显低于存活组.以RDW 13.61%为节点分析,高RDW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pH值、PaO2均明显低于低RDW组,而高RDW组患者的PaCO2、hs-CRP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低RDW组.以血UA平均值395.82μmol/L为节点,高UA组患者的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低UA组.生存曲线结果显示,高RDW组患者随访1年的总死亡率显著高于低RDW组,高UA组的患者随访1年的总死亡率也显著高于低UA组.将RDW及UA联合分析后发现,同时合并高RDW及高UA的患者,其1年的总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 本研究显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高RDW、高UA水平均与近期及远期预后相关.联合检测RDW及UA进行评估,有可能作为Ⅱ型呼吸衰竭预后评估的较好指标之一.
作者:蔡锦洪;周思静;周学欣;周璐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对开胸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炎性反应和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开胸手术老年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36)::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麻醉诱导前和手术后6 h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其余麻醉诱导与维持同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于麻醉诱导前和术后24 h测定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大通气量(MVV),并计算其变化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和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时的FEV1、FVC、MVV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24 h FEV1、FVC、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变化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能抑制开胸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的炎性反应,并且对术后早期的肺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吕帅国;卢锡华;李廷坤;汪蕾;孙亚林;王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量对重症肺炎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RICU及ICU明确诊断为重症肺炎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分别采用60 mL灌洗液和120 mL灌洗液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分析不同灌洗液量对重症肺炎患者病原学检查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13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6株,占77.94%,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主要致病菌.革兰氏阳性菌22株,占16.18%,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真菌11株,占8.09%,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抗酸菌2株(抗酸染色),占1.47%.实验组检测阳性者56例,阳性率为68.29%;对照组检测阳性者42例,阳性率为51.22%,两组的检测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970,P=0.026).结论 采用60mL灌洗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获取病原学检出率更高,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可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志伟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