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度烧伤患者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

刘桂霞

关键词:烧伤, 功能锻炼, 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深度烧伤功能锻炼的整个过程.方法 对20例深度烧伤的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心理护理,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 20例患者疤痕挛缩减轻,功能活动恢复良好,生活质量相应提高.结论 使病人身心处于佳状态来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及前瞻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前瞻性研究.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9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药灌肠治疗,2组均以10 d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实验结果.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4.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84%);实验组引发皮疹以及呕吐腹泻数人数均比对照组少7例,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术后治愈总有效率高,引起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瑜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2011年邹平县肿瘤监测资料分析

    恶性肿瘤是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不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健康,而且也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也是居民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重要原因.开展肿瘤登记报告能了解人群肿瘤发病、患病、诊断、生存与死亡,分析人群肿瘤发病地域及时间分布,为肿瘤防治提供重要决策依据的常规性监测工作.

    作者:郝素新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强化护理实训教学的若干思考

    目的 分析并探讨强化护理实训教学对于提升护生临床综合能力尤其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实际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0名护生,并将其平均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名;对照组依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实训的相关教学,研究组则了采用了多种灵活方法进行护理实训的强化教学.结果 ①研究组护生的批判思维的认知成熟度、求知欲、自信心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生(P< 0.05);②强化教学之后的研究组护生的批判思维的认知成熟度、求知欲、自信心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结果显著优于强化教学之前(P<0.05).结论 通过强化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时对于护生临床综合能力尤其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裨益良多.

    作者:郭丽琴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及预防

    总结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又详细论述了酮症酸中毒急性期的治疗及注意事项;后又论述了该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作者:邢迪;张小伟;葛玉梅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206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1],以及具体作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对206例患有多发肋骨骨折的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方法.结果 在对患者观察随诊3-12个月后,经过拍片复查后,所有的患者的骨折线基本消失,没有出现不愈合,或者是胸廓畸形的现象.结论 内固定治疗方法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作者:黄祖军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在高龄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在高龄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的高龄患者(≥60岁)68例,把患者按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围术期高龄患者采用传统的一般手术室护理模式,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术前访视,术中支持,术后护理等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从满意度、医患纠纷发生率、手术的成功率及住院时间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医患纠纷发生率、患者的住院时间等分别为2.94%和平均6.7 d,对比组值分别为14.7%和平均8.9 d.患者的满意度、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干预组值为97.06%和10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和91.18%,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提高了高龄围术期患者的满意度配合度及手术成功率,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秀玲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0年11月在该院就诊的80例被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运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溶栓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心绞痛、心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无1例患者发生死亡,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死亡,在不良反应中患者发生心机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心绞痛.结论 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都很好.

    作者:尹桂红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HPLC法测定阿仑膦酸钠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仑膦酸钠片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Hamilton PRP-1 250mm×4.6mm10μm以乙腈-甲醇-缓冲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6mm,流速1.0ml/min.结果 阿仑膦酸钠在0.0261μg~0.52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 本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阿仑膦酸钠的含量.

    作者:任德娟;王丽波;丁爱英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预后观察

    目的 分析择期介入与药物治疗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100例该病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择期介入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病死率低、并发症少.结论 择期介入疗法治疗该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比较好,具有药物疗法所无可比拟的优点,而且所产生的并发症非常少,是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程佩富;刘玉梅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孟鲁司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08年12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5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孟鲁司特联合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支气管扩张剂的基础治疗法,比较组内与组间治疗前后疗效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再次住院率、哮喘发作次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孟鲁司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乐维旭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3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的17例患者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的17例患者使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 通过一定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的17例患者的康复例数为15例,见效例数为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而对照组的17例患者中,康复例数为14例,见效例数为1例,无效例数为2例,总有效率为:88%.结论 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过程中,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在缩短治疗时间的同时,还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平如涛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该院2000年4月一2008年3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微创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脑外科开颅手术,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CT扫描结果及患者脑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CT扫描结果显示微创术在治疗前后得到明显好转,患者的脑部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较普通脑外科的开颅清除术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可行的,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自平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治疗后早期护理干预在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早期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术后1个月DVT发生1例,发生率为1.79%,对照组术后1个月DVT发生11例,发生率为19.64%,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于骨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何俊玲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时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护理成效,作出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该院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份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含39例.向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向实验组提供全面性护理.分析在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不同.结果 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在并发症的出现率上,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致残率与致死率上,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共21例患者预后效果良好,对照组共14例预后效果良好,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时,辅以全面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率,减小致残与致死的风险,促进良好预后效果的出现,有着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适于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刘艳凤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病例导入与问题设置相结合教学法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护理实验教学中病例导入联合问题设置的教学法所带来的教学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该校09级护理专业的2个班级,以1个班为研究组52人,另1个班为对照组49人,研究组班上的学生采用病例导入和问题设置相结合的教学法进行较为灵活的护理教学,对照组班则采取较常见的理论知识加操作训练等规范化教学.理论及实践上的教学内容完成后,对2个班的学生进行考核,包括理论和操作,并通过问卷形式来调查2组对此次教学方法的评价情况.结果 研究组综合成绩优良例数占50例(96.15%)多于对照组39例(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后的教学满意度比较,较满意的人中研究组45例(86.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例(6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上研究组和对照组所占例数分别为49例(94.23%)和22例(4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际的护理实验教学中病理导入和问题设置相结合的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作者:李丽萍;王炳林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先天性无胆囊的病例报道一例

    目的 观察探讨先天性无胆囊的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该院2008年4月1例先天性无胆囊的病例,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初诊为胆结石和幽门梗阻,入院后行胆囊切除术和胃大部份切除术,术中未发现胆囊,进行再次B超检查仍未发现胆囊,确诊为先天性无胆囊,后给予行胃大部份切除术,后治愈住院,随访3个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先天性无胆囊较为罕见,容易在临床上造成误漏诊,通常需要通过手术确诊,对B超检查提示胆囊小、胆囊萎缩,充满型胆囊结石的患者,临床需要警惕先天性无胆囊的可能,建议应在术前常规进行腹部CT检查,必要时可采取胃肠钡餐检查排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殷福扬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亚低温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8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亚低温治疗.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死亡率为5.26%,对照组的死亡率为5.26%,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可以有效保护脑组织,降低颅内压,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建光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应用腰丛神经阻滞与浅全麻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2种方式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在术前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抽取94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平均47例.实验组患者在术前采用腰丛神经阻滞与浅全麻复合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在术前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进行麻醉.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和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腰丛神经阻滞与浅全麻复合麻醉方式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在术前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进非常明显.

    作者:陈翔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急诊科分诊及预见性护理

    目的 探讨急诊科分诊和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急诊科2011年6-12月实施传统护理的368例患者和2012年1-6月急诊科护理实施预见性护理的412例患者,分别是定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分诊准确率,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分诊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和提高,两者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 急诊科患者实行急诊分诊和预见性护理,有效地降低了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作者:董玉会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干预.方法 该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这一年的时间里,共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70岁)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18例,分析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干预.结果 进行腹部手术的65例老年患者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7.7%,其中主要的并发症是感染、出血、肠梗阻、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经过对症治疗,均治愈.结论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出现常见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的特点及各个器官的功能状态不良等,因此,在患者的围手术期间内,应该给予老年患者更多的关心与护理.

    作者:杨春光 刊期: 2012年第29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