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论眼科护理质量的提高

卢静华

关键词:眼科护理, 工作质量, 提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眼科护理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在眼科护理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眼科护理工作人员面临着更高要求的考验.笔者在研究我国眼科护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提高眼科护理质量的方法,下面将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论述,以期促进自身工作的进步.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甘露醇注射液中甘露醇的含量测定(HPLC)

    目的 建立甘露醇注射液中甘露醇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检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用磺化交联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为填充剂的强阳离子钙型交换柱,以水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保留时间为23~24 min,柱温为80℃,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温度为55%.结果 甘露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是100.0%.结论 此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本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顾艳杰;王丽波;刘念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新进展

    慢性胃炎是临床消化内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西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并不确切,常常导致病情的反复.近年来,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上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步.目前临床上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很多,并且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笔者对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作者:李冬明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医院管理中的执行力与人性化管理探讨

    通过总结多年来对临床医院进行管理的经验,探讨对医院进行管理中,各个环节制度化同人性化结合管理的相关问题.

    作者:伍国典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急诊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下急诊套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该院2008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7例患者行急诊套扎,观察术后并发症及近期治疗效果.结果 34例(91.9%)患者急诊止血成功,3例(8.1%)止血失败,1例患者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后再次套扎止血成功,2例(5.4%)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有18例(48.6%)患者出现胸骨后隐痛,7例(18.1%)患者出现发热,3例(8.1%)患者出现肝性脑病.结论 急诊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及负担.

    作者:熊艳艳;吴细明;祝志太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组织缺损的护理

    本文以探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组织缺损的护理为研究目的.对28例采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组织缺损手术的患者首先进行术前的心理安慰护理和准备护理工作,手术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从患肢安置、皮瓣观察、术后锻炼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护理.结果 28例患者皮瓣成活率比较高,伤口愈合良好,活动正常.因此,积极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对游离皮瓣移植的成功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孟来萍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在高龄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在高龄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的高龄患者(≥60岁)68例,把患者按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围术期高龄患者采用传统的一般手术室护理模式,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术前访视,术中支持,术后护理等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从满意度、医患纠纷发生率、手术的成功率及住院时间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医患纠纷发生率、患者的住院时间等分别为2.94%和平均6.7 d,对比组值分别为14.7%和平均8.9 d.患者的满意度、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干预组值为97.06%和10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和91.18%,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提高了高龄围术期患者的满意度配合度及手术成功率,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秀玲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分析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5月-2012年4月到该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预后、颅内压高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恢复良好11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对照组恢复良好6例,中残4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3例.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骨瓣治疗术.

    作者:江云辉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脑梗死发病危险性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和研究脑梗死发病危险性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摘取该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摘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等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为独立致病因素,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和脑梗死病情程度呈正性相关.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提示患者脑梗死危险性的增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欧阳庆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益肝乐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益肝乐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院治疗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酒精性脂肪肝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益肝乐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护肝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1.11% (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讨论 益肝乐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志伟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高血压疾病的社区管理和预防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140/90 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器质性改变.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现患病人数1.6亿,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24.7%、和6.1%,这些数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面临着心血管疾病大流行的公共卫生问题,管理和预防高血压疾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作者:宋云华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急诊护理在外伤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在外伤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总计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8月来该院就诊的45例外伤性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结合大量文献资料,与医师及责任护士总结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结果 45例外伤性昏迷患经治疗与急诊护理后,抢救成功40例,成功抢救率为88.89%;死亡5例,死亡率为11.11%.病死患者多因病情严重、器官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不仅能提高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抢救率,还可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杜玉华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及早给予调控血糖护理,观察血糖调控后患者预后、存活率,及血糖峰值与颅脑外伤病情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有11例患者血糖一直升高,终伤势过重或并发其他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占17.0%.其余47例患者血糖在10~40 d内逐步控制在8.3~10.1 mmol/L,并通过有效护理,病情好转,存活率81.0%.血糖峰值与颅脑外伤病情变化与预后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常并发应激性高血糖,为此在临床护理中,应在加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调控血糖护理,降低血糖浓度,减少继发性脑损害,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梅盘琴;周伟益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探讨重度高血压伴心肌缺血行腹部急救策略

    目的 探讨重度高血压伴心肌缺血行腹部急救的策略.方法 分别在患者术毕拔管前和诱导插管前进行艾司洛尔及佩尔地平的静注,术中观察静滴硝基甘油及停药后三者的变化.观察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术毕拔管前:静注药物后20 min内,三项指标显著下降.诱导插管前:静注药物2 min后,三项指标即已经显著下降,SBP、HR随后相继后回升至原水平.术中静滴硝酸甘油:SBP、DBP显著下降直至停药后30 min,而整个过程中HR无显著变化.结论 在高血压伴心肌缺血行腹部急救手术时,可以应用艾司洛尔、佩尔地平及硝基甘油来降低高血压,减缓心率增快.

    作者:梁茜茜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微量镇痛泵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微量镇痛泵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2009-2011年间入住该院等待分娩的77例产妇,年龄在22~34岁之间.将77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用微量的镇痛泵进行镇痛,对照组产妇不采用任何镇痛药,进行正常分娩.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微量镇痛泵进行镇痛分娩的产妇,其疼痛程度大大减轻,对于产妇的效果要显著优于未采用镇痛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产妇的痛苦,对于其顺利生产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结论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微量的镇痛泵对产妇进行辅助分娩,可以大大减轻产妇的痛苦,而且对于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学武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替硝唑口腔贴片对于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该院治疗的牙周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分别给予替硝唑口腔贴片贴敷治疗和替硝唑片口服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各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焦中林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0年11月在该院就诊的80例被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运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溶栓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心绞痛、心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无1例患者发生死亡,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死亡,在不良反应中患者发生心机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心绞痛.结论 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都很好.

    作者:尹桂红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强化护理实训教学的若干思考

    目的 分析并探讨强化护理实训教学对于提升护生临床综合能力尤其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实际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0名护生,并将其平均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名;对照组依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实训的相关教学,研究组则了采用了多种灵活方法进行护理实训的强化教学.结果 ①研究组护生的批判思维的认知成熟度、求知欲、自信心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生(P< 0.05);②强化教学之后的研究组护生的批判思维的认知成熟度、求知欲、自信心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结果显著优于强化教学之前(P<0.05).结论 通过强化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时对于护生临床综合能力尤其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裨益良多.

    作者:郭丽琴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该科自2009年9月-2012年5月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患者98例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灶109个,肿瘤大小为1.1~13 cm,平均(5.6±1.1)cm,其中≤3 cm的结节131,3~5cm结节32个,≥5.0 cm巨大肿块47个.经病理检查证实病灶有119个,检出率为96.5%.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的检出率分别为90.8%、78.9%、85.7%.结论 MSCT可准确判断到癌灶的位置、大小,与癌灶与邻近肝动脉、门静脉和其他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和多期增强扫描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及病变特征,为临床治疗、预测手术风险和评估预后起到重要的诊断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曲洪波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临床预防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原因,以期找出佳的预防手术并发症的手段.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该院进行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的48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其中8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通过术前和术后的CT检查、X线片以及术后的跟踪随访情况,分析探讨出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类型、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 8例并发症患者中1例为腹膜后乳糜液漏,切口疝并发症1例,气胸1例,2例为深静脉血栓栓塞,肺炎合并胸腔积液1例.6例并发症经过积极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 明确探寻出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或及时找出佳的治疗手段,将损伤降低到小.

    作者:彭传华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浅析超声造影技术在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检查已出现很多年,具体可根据影像来分析病情.本文利用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等超声造影技术来分析有关于脾脏疾病,深化分析超声造影技术在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从而更有效的治疗脾脏疾病.

    作者:吴丹华 刊期: 2012年第29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