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英杰;杨雪芹;张二力;高霞;许丹;李有田
体温调节不依赖于某一个器官或系统〔1~4〕。临床和动物研究均证明,当机体在热中性温度区以下和热应激条件下,维持体温恒定几乎涉及全身所有系统〔1,3,4〕。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会自然衰退,包括体温调节功能〔1,5〕。例如,骨骼肌的衰老不仅会出现力量和功能减退,也会出现战栗产热减少,可导致体温降低;外周动脉硬化不仅危害心脑功能,同时由于其收缩力降低可引起体内的热量散发过多而致体温降低;尤其是当体温低于35℃时,患者意识模糊,思维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呼吸和心跳减慢,此时若不及时采取升温保暖等措施,极易造成心跳骤停而猝死〔6~9〕。本文综述了衰老对冷引起正常体温调节功能的影响以及某些生理功能的变化。
作者:杨永录;赖雁;李博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评分)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5、10 d,观察组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保护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作者:郭晓明;刘文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 CDDP)化疗方案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NSCLC 患者64例,给予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治疗治疗两个周期。另以同期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16+56+及 CD19+细胞百分率和 CD4+/CD8+比值。结果老年NSCLC患者化疗前CD4+、CD16+56+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P<0.05),CD3+、CD8+及CD19+细胞百分率变化与对照组比差异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D4+、CD16+56+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CD3+、CD8+及 CD19+细胞百分率较化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可改善老年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胡伟华;陈振平;王磊;肖卫;许菊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牙隐裂临床症状不明显,不易被诊断,往往在引起患者牙髓炎时被发现。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牙齿易出现劈裂,影响牙齿的咀嚼功能〔1〕,故而一定程度上影响隐裂性牙髓炎的治疗,早期发现与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方式〔2〕。目前临床上常用根管治疗术对隐裂性牙髓炎患者进行治疗〔3〕。但传统的多次性根管治疗术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总结多次根管治疗术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姬春华;郭凯茜;付秀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人口学调查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河北省3个城市共6173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具有心理症状者共1411人(22.9%),其中轻度心理症状者占20.4%,中重度心理症状者占2.5%。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水平的社会支持及自我管理的老年人在九项因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越好。子女对老年人的关心与交流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子女较关心、与子女交流较多的老年人心理状况较好(P<0.05)。结论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实现我国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
作者:程显英;田苗苗;陈长香;李淑杏;马素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检测胃低分化腺癌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基因(TIAM)-1、趋化生长因子受体(CXCR)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关注其临床意义。方法103例胃低分化腺癌作为观察组,选择5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1,选择5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2,选择50例距肿瘤边缘>5 cm的胃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均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TIAM-1、CXCR4和 VEGF 的表达。结果四组中TIAM-1、CXCR4和VEGF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TIAM-1、CXCR4和VEGF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肌层浸润深度、网膜累犯、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TIAM-1和VEGF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胃低分化腺癌中 TIAM-1、CXCR4和VEGF高表达对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过程有重要意义,TIAM-1和VEGF可能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作者:张大伟;姜文清;李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老年骨肉瘤患者术后组织中微管不稳定蛋白(STMN)1、生存素(Survivin)和组织蛋白酶(Cath)-D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56例老年骨肉瘤患者术后组织作为观察组,54例外伤后切除的正常骨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二组中 ST-MN1、Survivin和Cath-D的表达。结果二组中STMN1、Survivin和Cath-D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显著。观察组中STMN1、Survivin和 Cath-D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直径、TNM分期、脉管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STMN1、Survivin和 Cath-D的表达均未见相关性。结论骨肉瘤术后组织中STMN1、Survivin和Cath-D高表达,三者不仅能促进肿瘤的形成过程,还可以促进肿瘤的进展。
作者:安贵峰;刘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喉癌患者术后焦虑程度与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喉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于术后24~48 h进行焦虑调查,根据SAS得分筛选出焦虑患者105例,并根据SAS评分分为三组:轻度焦虑组18例、中度焦虑组36例和重度焦虑组51例。分别对三组患者于术前1 d、术后14 d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进行营养指标的测量,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采集患者空腹外周的静脉血进行免疫指标的检测。比较术前及术后不同焦虑程度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水平,同时对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各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三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D4+、CD8+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轻度焦虑组BMI、ALB、IgG、IgM、IgA、CD8+以及 NK水平术前与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外,轻度焦虑组的CD4+水平、中度焦虑组和重度焦虑组术后14 d的BMI、ALB、IgG、IgM、IgA、CD4+、CD8+以及NK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结论老年喉癌患者术后焦虑程度与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关系密切,焦虑程度越高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水平越差。
作者:李素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瘤不同部位组织基因序列与肺癌脑转移发生机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提取该患者的肺癌原发灶、癌旁组织及肺癌脑转移瘤组织RNA并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序列聚类分析,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分析三个组织的差异,寻找肺癌脑转移发生中的关键基因。结果原发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脑转移癌组织基因表达差异显著,这些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及转移相关;α-辅基蛋白-4(ACTN4)与肺癌脑转移发生相关。结论原发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脑转移癌组织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明显;ACTN4与肺癌脑转移发生相关。
作者:高汝健;时景伟;尚冬梅;贺宜春;高宇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择期行腹部手术的14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评价患者麻醉前、术后3、6、12 h认知功能,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听从指令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听从指令时间(10.5±2.4)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11.7±2.7)min明显比对照组(13.4±2.9)min、(15.3±3.0)min短(t=6.537,7.568,均P<0.001)。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 h和6 h认知功能评分(26.7±1.0)分和(27.8±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1.3)分、(26.1±1.3)分(t=8.795和8.471,均P<0.001)。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16.7%,明显比对照组31.9%低(χ2=4.567,P=0.033)。结论老年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行腹部手术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小于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另外,麻醉恢复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东晓;郑铁成;杜建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长期规律性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长度。但传统低通量血液透析仅对小分子毒素作用明显。现代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中、大分子毒素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肾性骨病、透析相关淀粉样变、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远期并发症的重要因素。高通量透析因其透析膜的透水性、孔径及反超滤等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对中分子毒素,主要为β2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1〕,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透析远期并发症的目的。
作者:陈曦;臧丛生;于大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科学合理的供给营养物质对老年鼻饲患者尤为重要。本文拟探讨3种营养方案何种更适合老年长期鼻饲患者。
作者:姬长珍;王慧媛;毛显春;高茂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14个国家15个地区的25916例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中27%有睡眠问题。2002年全球10个国家流行病学研究〔1〕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曾经有过不同程度的失眠。2006年中国6座城市普通人群失眠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成年人在过去12个月中失眠患病率为57%,主要的失眠症状为睡眠维持困难(44%),其次为入睡困难(33%),39%的患者日间功能受损,仅13%就诊〔2〕。近年研究显示,失眠不仅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是精神心理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防治失眠尤为重要〔3〕。在临床上失眠的干预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本文重点介绍第三代睡眠药,即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朱兰;邓丽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或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首次诊断为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127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63例)和B组(64例),在氨氯地平5 mg/d口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瑞舒伐他汀钙或阿托伐他汀钙(均为10 mg/d口服),分析8 w后的血压和血脂控制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 w后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降低值)、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生化指标〔一氧化氮(NO)、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压及血脂控制总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血压(23.44% vs.41.27%)和血脂(37.50% vs.55.56%)的显效率均较低(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压、血脂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后的以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 A组治疗后的血压、TC、TG、LDL-C、hsCRP水平均低于B组,且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幅度、HDL-C、NO及SOD均高于B组( P<0.05);两组用药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微恶心、便秘及腹胀,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显著改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和高血脂状态,优于阿托伐他汀钙,同时对内皮损伤有保护作用,且使用过程中安全性好。
作者:陈涛;倪美玲;朱立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浆 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及瑞舒伐他汀,随访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 LAD )情况,测定血浆中CRP、TNF-α及IL-6水平。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后,实验组心室率由(133.3±14.2)次/min 降至(78.7±11.8)次/min,常规治疗组心室率由(130.8±15.1)次/min降至(80.9±10.6)次/min,两组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LAD由(120.3±1.8)mm缩小到(80.7±1.9)mm(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LAA改善无统计学意义( P>0.05)。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后,实验组血浆中CRP、TNF-α及 IL-6较治疗前水平明显降低( P <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血浆CRP、TNF-α及IL-6水平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具有减少老年永久性房颤复发及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左心肌重构及抗炎作用有关。
作者:桑建;隋利军;高长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单药与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对老年中晚期肺鳞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选择年龄≥60岁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Ⅳ期肺鳞癌患者74例,随机分成紫杉醇脂质体单药组(单药组,36例)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组(联合组,38例)。单药组给予紫杉醇脂质体135 mg/m2治疗,联合组给予以紫杉醇脂质体135 mg/m2+顺铂30 mg/m2治疗,21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系统评价其近期疗效。结果单药组和联合组比较,治疗有效率(36.11% vs.36.84%)和临床控制率(80.56% vs.84.21%)无显著差异( P>0.05)。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单药组与联合组肺癌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差异显著(P=0.006)。毒副反应方面,血液系统毒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系统毒性中皮疹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联合组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用于治疗老年中晚期肺鳞癌疗效优于紫杉醇脂质体单药,可显著延长患者的PFS,更能使患者获益。
作者:田文;高敬华;李永生;张菁华;李际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前全球约3600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AD),在欧美主要城市人群中 AD 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忧患,而在我国1984~2004年60岁以上人口发病率为1.6%〔1〕,我国AD患者总数已超过500万〔2〕。目前对于AD仍然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研究重点仍是针对AD的各相关症状的药物。
作者:张倩;李建涛;宋春霞;王凤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经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的58例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中血栓栓塞和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和临床预后。结果58例患者的58个动脉瘤全部行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术中2例(3.4%)发生血栓栓塞,1例(1.7%)动脉瘤破裂。术后即时造影显示46个动脉瘤(79.3%)完全栓塞,7个动脉瘤(12.1%)次全栓塞,5个动脉瘤(8.6%)不全栓塞。术后1例(1.7%)患者死亡,2例(3.4%)患者重残。32例患者术后0.5~2.0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分(死亡)6例(18.6%),2分(植物生存)0例(0%),3分(重度残疾)2例(6.3%),4分(中度残疾)3例(9.3%),5分(恢复良好)21例(65.8%)。结论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老年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尤其适合不宜应用球囊辅助或者支架辅助栓塞的老年患者。
作者:徐翔;张志勇;郑宇;王大永;刘东;姜立先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浆内皮微粒( EM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76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10 mg 组(低剂量组)、20 mg 组(高剂量组)各38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外周血CD31+/CD42b-EMP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结果治疗2 w后,两组血浆CD31+/CD42b-EM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血浆CD31+/CD42b-EMP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高剂量脂蛋白胆固醇( HDL)-C较治疗前升高,高剂量组TC、TG、LDL-C水平下降幅度较低剂量组明显增大,高剂量组HDL-C上升幅度较低剂量组更明显(均P<0.05)。血浆EMP与 TG、LDL-C呈线性相关(r=0.541、0.538,P<0.05)。与 HDL-C 呈负相关(r=-0.303,P<0.05)。结论每日1次20 mg瑞舒伐他汀对老年ACS患者是安全的,能迅速调节血脂水平,降低血浆EMP水平,减轻内皮功能障碍,从而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尽早获益。
作者:黄宇理;李妙男;徐玮;王洪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及对照组。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 FCM)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移植瘤细胞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P27 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结束时,罗格列酮组移植瘤体积与重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体积抑制率为52.13%,重量抑制率为65.63%。罗格列酮组移植瘤细胞G0/G1期比例及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移植瘤细胞PTEN及P27kip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Akt及Skp2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可引发移植瘤细胞G0/G1期阻滞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罗格列酮上调PTEN蛋白的表达,抑制 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Skp2蛋白,导致 P27kip1蛋白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张萌;彭利;乔治斌;何宏涛;周烨;徐卓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