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脑转移瘤的肿瘤基因序列研究

高汝健;时景伟;尚冬梅;贺宜春;高宇飞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瘤, 病例分析, 基因测序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瘤不同部位组织基因序列与肺癌脑转移发生机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提取该患者的肺癌原发灶、癌旁组织及肺癌脑转移瘤组织RNA并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序列聚类分析,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分析三个组织的差异,寻找肺癌脑转移发生中的关键基因。结果原发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脑转移癌组织基因表达差异显著,这些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及转移相关;α-辅基蛋白-4(ACTN4)与肺癌脑转移发生相关。结论原发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脑转移癌组织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明显;ACTN4与肺癌脑转移发生相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生参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的可行性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提供社区志愿服务的行为和态度、社区老年慢性病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态度,分析医学生参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在校大学生800名,随机抽样抽取蚌埠市禹会区和淮上区老年慢性病人160名,使用自编志愿服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中603人(75.38%)曾参加过志愿活动,271人(33.87%)正在提供志愿服务,692人(86.50%)未来2个月打算参加志愿服务,567人(70.88%)认为未来2个月肯定会参加社区志愿活动。118名(73.75%)老年慢性病人希望社区系统开展志愿服务。在志愿场所、志愿频率、志愿时间、志愿服务内容的选择方面二者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医学生参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具有知识、技能等的优势,可行性高。建立政府、社区、医学院校的志愿服务联动机制是提升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绩效的有效策略之一。

    作者:杨秀木;齐玉龙;申正付;韩布新;孟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衰老对冷引起体温调节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体温调节不依赖于某一个器官或系统〔1~4〕。临床和动物研究均证明,当机体在热中性温度区以下和热应激条件下,维持体温恒定几乎涉及全身所有系统〔1,3,4〕。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会自然衰退,包括体温调节功能〔1,5〕。例如,骨骼肌的衰老不仅会出现力量和功能减退,也会出现战栗产热减少,可导致体温降低;外周动脉硬化不仅危害心脑功能,同时由于其收缩力降低可引起体内的热量散发过多而致体温降低;尤其是当体温低于35℃时,患者意识模糊,思维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呼吸和心跳减慢,此时若不及时采取升温保暖等措施,极易造成心跳骤停而猝死〔6~9〕。本文综述了衰老对冷引起正常体温调节功能的影响以及某些生理功能的变化。

    作者:杨永录;赖雁;李博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城乡社区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调查及对策

    目的:探讨城乡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与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的相关性差异。方法应用老年健康状况( MDS)和相关因素调查量表对1000例≥60岁以上的社区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支持与老年负性生活事件之间的联系。结果城乡社区老年人在健康恶化、经济困难、难过事件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是否与子女同住、是否担心子女、离近亲人的距离、健在兄弟姐妹居住距离、与亲人和朋友联系情况、是否获得帮助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城市社区影响老年人负性生活发生的因素有:担心子女、每月与朋友联系1次、与亲人居住距离、获得帮助(均P<0.05);农村社区是:担心子女、每天与邻居联系、不经常与亲人联系、获得帮助( P<0.05)。结论农村社区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多于城市;农村社区老人与亲人、邻居的联系较城市老人频繁;影响城乡社区老人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的共同因素是担心子女和获得帮助。结合研究结果,提出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的社区服务。

    作者:付文宁;柴云;刘巧艳;刘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内皮微粒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浆内皮微粒( EM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76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10 mg 组(低剂量组)、20 mg 组(高剂量组)各38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外周血CD31+/CD42b-EMP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结果治疗2 w后,两组血浆CD31+/CD42b-EM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血浆CD31+/CD42b-EMP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高剂量脂蛋白胆固醇( HDL)-C较治疗前升高,高剂量组TC、TG、LDL-C水平下降幅度较低剂量组明显增大,高剂量组HDL-C上升幅度较低剂量组更明显(均P<0.05)。血浆EMP与 TG、LDL-C呈线性相关(r=0.541、0.538,P<0.05)。与 HDL-C 呈负相关(r=-0.303,P<0.05)。结论每日1次20 mg瑞舒伐他汀对老年ACS患者是安全的,能迅速调节血脂水平,降低血浆EMP水平,减轻内皮功能障碍,从而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尽早获益。

    作者:黄宇理;李妙男;徐玮;王洪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1例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投给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给予血塞通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 w。然后观测两组患者的头晕、恶心、呕吐、上肢麻木等症状的改善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洪英杰;杨雪芹;张二力;高霞;许丹;李有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选择性心理干预对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究选择性心理干预对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化疗期女性乳腺癌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选择性心理干预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方式结合常规化疗。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焦虑情绪,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 APAAP)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状况。结果两组干预前 HAMA 和 HAMD 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改善明显,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D3+、CD4+、CD8+以及CD4+/CD8+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在干预后,研究组显著增加,CD8+明显下降,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 CD3+、CD4+、CD8+以及 CD4+/CD8+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CD3+、CD4+以及CD4+/CD8+增加,CD8+下降,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选择性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外周血T 细胞亚群状况。

    作者:武杰;秦淑萍;王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扭转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STZ)评价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室扭转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心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EH 100例为病例组(高血压组),根据Ganau分型法分为左心室构型正常(LVN)组68例和左心室重构(LVR)组32例。正常对照组30例,各组均应用普通二维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Ds)、室间隔舒张末期内径( 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2D-STI测量左室扭转参数:左心室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PAR)、基底部旋转角度峰值(PBR)及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TW)。不同组别、分级间各测量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2D-STI 检查左室扭转参数PAR、PBR、PT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VN组PAR、PBR、PTW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VR各组中离心性心肌肥厚(ECH)组PAR与向心性重构(CCR)组、向心性肥厚(CC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扭转运动异常较构型改变提前出现,为早期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了指标。2D-STI通过定量评价不同分级、不同构型高血压患者左室旋转及扭转特征,可敏感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

    作者:汪雨;杨欣;孙鹏;贾琳琳;李丹;杨军;范蕾;金梅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金水宝胶囊联合麻黄桂枝汤加减辨治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

    目的:探讨金水宝胶囊联合麻黄桂枝汤加减辨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金水宝胶囊联合麻黄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服用金水宝胶囊诊治,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改善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0.0%,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流速峰值(PEFR)变化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5.0%,P<0.05)。结论金水宝胶囊联合麻黄桂枝汤加减辨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肺功能状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平丽红;曾令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红藻氨酸致痫大鼠海马Cav-1、EphrinA2蛋白的变化及肉桂醛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肉桂醛对红藻氨酸( KA)致痫大鼠海马Cav-1和EphrinA2蛋白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aCl组、癫痫组、肉桂醛低剂量(25 mg/kg)组、肉桂醛中剂量(37.5 mg/kg)组及肉桂醛高剂量(50 mg/kg)组。癫痫组和肉桂醛治疗组均采用大鼠脑右侧海马CA3区一次性注射1μg/μl KA 1μl诱发癫痫发作,NaCl对照组注射等量NaCl溶液,观察其行为学表现,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av-1和EphrinA2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性癫痫大鼠模型制作成功,肉桂醛各剂量组和癫痫组实验动物全部达到点燃标准,肉桂醛治疗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发作时间明显缩短,发作级别降低。海马区Cav-1和EphrinA2蛋白的表达在正常组与NaCl组无差异( P>0.05);与 NaCl组比较,癫痫组大鼠海马Cav-1和EphrinA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 P<0.01);肉桂醛各治疗组大鼠海马 Cav-1和 EphrinA2蛋白的表达低于癫痫组( P<0.05),且与肉桂醛浓度有关。结论 KA海马区注射可获得稳定的癫痫大鼠模型,肉桂醛通过降低大鼠海马 Cav-1和 EphrinA2蛋白的表达,起到抗癫痫作用。

    作者:金玉玲;臧兆平;罗海龙;李欣;李玲;董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不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对老年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心内科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9例老年STEMI患者分为冠脉组(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PCI)(n=50)和静脉组(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PCI)(n=49)。两组在急诊确诊后均给予替罗非班静脉应用。行急诊PCI时,治疗组在前向血流恢复后给予冠脉内注射负荷量替罗非班并行PCI术,静脉组直接行PCI术。比较患者手术后梗死相关血管( IRA)的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分级( TIMI)、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术后2 h 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的差异。结果两组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分布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PCI术后,冠脉组TIMI血流分级3级高于静脉组,TIMI血流分级分布显著优于静脉组(P<0.05)。两组PCI前后的TMPG级分布差异均不显著(P>0.05),冠脉组术后2 h ST段完全回落率(CR)高于静脉组,ST段回落分布显著优于静脉组(P<0.05);PCI术前两组的CTFC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PCI术后冠脉组比静脉组下降显著(P<0.05)。 PCI术后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血小板(PLT)减少情况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PCI术后冠脉组的LVEF值显著优于静脉组(P<0.05)。结论老年性STEMI患者急诊PCI冠脉应用替罗非班对于改善心肌微循环、心功能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作者:马震;阳海红;张雷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通气指标变化特征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学组指出〔1〕:肺功能检查对COPD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估、疾病进展、预后和治疗反应等均有重要意义。 COPD患者病程中有易反复急性加重住院治疗的特点,本研究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通气指标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呼吸困难、活动耐力等病情变化的关系。

    作者:符琴;王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嗅觉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出现精神紊乱、记忆逐步遗失、认知能力下降和行为功能减退的症状。该病的病理现象有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的神经纤维原缠结、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 SP)及神经元大量凋亡。目前尚未开发出可以终止或逆转AD进程的药物〔1〕。如何尽早发现并确诊病例以便减缓病情的发展并对症治疗,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2~4〕。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嗅觉系统与AD存在极大相关性。患者嗅觉中枢区域出现了AD典型的病理现象,这些病理现象在AD患者表现出临床症状之前就已存在。本文针对嗅觉障碍与AD的病理特征及与AD临床关系等研究进展作相关综述。

    作者:路书彦;黄汉昌;姜招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 CDDP)化疗方案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NSCLC 患者64例,给予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治疗治疗两个周期。另以同期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16+56+及 CD19+细胞百分率和 CD4+/CD8+比值。结果老年NSCLC患者化疗前CD4+、CD16+56+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P<0.05),CD3+、CD8+及CD19+细胞百分率变化与对照组比差异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D4+、CD16+56+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CD3+、CD8+及 CD19+细胞百分率较化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可改善老年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胡伟华;陈振平;王磊;肖卫;许菊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

    目的:观察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及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例中高危MDS 及难治性白血病患者应用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 方案治疗1个疗程〔地西他滨15 mg· m-2· d-1,静脉滴注第1~3天,Ara-C 10 mg/m2,静脉滴注,1次/12 h;ACR 5 mg· m-2· d-1,静脉滴注,第1~7天;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 m-2· d-1,皮下注射,第1~12天〕,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例获完全缓解,1例获血液学进步,总有效率为85畅7%。1例疾病进展,后因急性腹膜炎死亡。结论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 方案治疗MDS 及难治性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梁亮;吴国才;聂丽容;熊丹;林斌;杨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PM2.5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PM2.5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403例,其中男282例,女121例,平均年龄(61.57±5.72)岁。气象资料和PM2.5、SO2、NO2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来源于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及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及HRV分析软件,监测窦性搏动的HRV指标时域参数NN间期标准(SDN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5)和全程 NN间期之差的平方根( RMSSD)。结果通过对天津市环境监测部门对外公布的 PM2.5等数据分析,发现随着 PM2.5浓度升高,AMI患者 HRV 指标SDNN、SDANN5、RMSSD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PM2.5通过气象因素加大大气污染物浓度,从而能够下调心肌梗死患者HRV指标。

    作者:臧希文;孙中华;王戬萌;商克勇;齐向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烟台市退休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现状调查

    目的:探讨烟台市退休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现状。方法抽取烟台市1280名退休人员,对其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式了解情况,观察退休人群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结果1280名均患有不同慢性疾病,患病率为100%,其中患4种疾病的人群比患1种疾病的人群比例高( P<0.05)。男性患病率前5位的包括:前列腺增生、高血压、冠心病、白内障和慢性支气管炎;女性患病率前5位的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白内障、骨关节疾病、糖尿病。结论退休人群发生慢性疾病的概率较高,高血压、冠心病、白内障在慢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除了对症治疗外,应该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宣传,从自身做起,控制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控制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包景泊;高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围术期实施心理干预对术后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20例AAC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术后两组第1、4、7天的24 h眼压波动差值和术后3个月随访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4天的24 h眼压波动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24 h眼压波动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ACG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围术期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术后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禹永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河北省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人口学调查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河北省3个城市共6173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具有心理症状者共1411人(22.9%),其中轻度心理症状者占20.4%,中重度心理症状者占2.5%。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水平的社会支持及自我管理的老年人在九项因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越好。子女对老年人的关心与交流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子女较关心、与子女交流较多的老年人心理状况较好(P<0.05)。结论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实现我国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

    作者:程显英;田苗苗;陈长香;李淑杏;马素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变异性高血压的应对策略

    正常血压波动呈现昼夜生物节律性,大致呈双峰一谷的长柄杓形曲线,称杓型血压。研究表明非杓型和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左室肥厚、微量蛋白尿,血管重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的患者,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是独立于血压水平之外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正常血压节律并不少见,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于理想范围,不仅需要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更应该恢复和保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这对预防靶器官损害,改善高血压预后十分重要。时间治疗学是指根据人体生理变化的昼夜节律和药物作用的时间变化规律,研究给药时间和方法,以获得佳疗效和小不良反应的学说。研究抗高血压药物的时间治疗学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药物作用,同时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血压节律,使其恢复正常的杓型血压模式,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死亡率。

    作者:郭玉双;邵明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人口老龄化社区护理教学改革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护理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不断拓展。社区护理作为我国老年人口健康保健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方便老年人的日常卫生保健、心理咨询并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1〕。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社区护理人才,使其可承担社区个人、家庭、群体,提供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康复指导、营养指导、人群健康管理等多元化角色于一身已成为社区护理教学改革的重点。

    作者:张慧欣;郑源强;韩新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