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宁;柴云;刘巧艳;刘冰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14个国家15个地区的25916例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中27%有睡眠问题。2002年全球10个国家流行病学研究〔1〕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曾经有过不同程度的失眠。2006年中国6座城市普通人群失眠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成年人在过去12个月中失眠患病率为57%,主要的失眠症状为睡眠维持困难(44%),其次为入睡困难(33%),39%的患者日间功能受损,仅13%就诊〔2〕。近年研究显示,失眠不仅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是精神心理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防治失眠尤为重要〔3〕。在临床上失眠的干预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本文重点介绍第三代睡眠药,即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朱兰;邓丽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STZ)评价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室扭转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心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EH 100例为病例组(高血压组),根据Ganau分型法分为左心室构型正常(LVN)组68例和左心室重构(LVR)组32例。正常对照组30例,各组均应用普通二维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Ds)、室间隔舒张末期内径( 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2D-STI测量左室扭转参数:左心室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PAR)、基底部旋转角度峰值(PBR)及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TW)。不同组别、分级间各测量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2D-STI 检查左室扭转参数PAR、PBR、PT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VN组PAR、PBR、PTW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VR各组中离心性心肌肥厚(ECH)组PAR与向心性重构(CCR)组、向心性肥厚(CCH)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扭转运动异常较构型改变提前出现,为早期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了指标。2D-STI通过定量评价不同分级、不同构型高血压患者左室旋转及扭转特征,可敏感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
作者:汪雨;杨欣;孙鹏;贾琳琳;李丹;杨军;范蕾;金梅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浆 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及瑞舒伐他汀,随访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 LAD )情况,测定血浆中CRP、TNF-α及IL-6水平。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后,实验组心室率由(133.3±14.2)次/min 降至(78.7±11.8)次/min,常规治疗组心室率由(130.8±15.1)次/min降至(80.9±10.6)次/min,两组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LAD由(120.3±1.8)mm缩小到(80.7±1.9)mm(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LAA改善无统计学意义( P>0.05)。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后,实验组血浆中CRP、TNF-α及 IL-6较治疗前水平明显降低( P <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血浆CRP、TNF-α及IL-6水平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具有减少老年永久性房颤复发及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左心肌重构及抗炎作用有关。
作者:桑建;隋利军;高长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肉桂醛对红藻氨酸( KA)致痫大鼠海马Cav-1和EphrinA2蛋白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aCl组、癫痫组、肉桂醛低剂量(25 mg/kg)组、肉桂醛中剂量(37.5 mg/kg)组及肉桂醛高剂量(50 mg/kg)组。癫痫组和肉桂醛治疗组均采用大鼠脑右侧海马CA3区一次性注射1μg/μl KA 1μl诱发癫痫发作,NaCl对照组注射等量NaCl溶液,观察其行为学表现,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av-1和EphrinA2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性癫痫大鼠模型制作成功,肉桂醛各剂量组和癫痫组实验动物全部达到点燃标准,肉桂醛治疗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发作时间明显缩短,发作级别降低。海马区Cav-1和EphrinA2蛋白的表达在正常组与NaCl组无差异( P>0.05);与 NaCl组比较,癫痫组大鼠海马Cav-1和EphrinA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 P<0.01);肉桂醛各治疗组大鼠海马 Cav-1和 EphrinA2蛋白的表达低于癫痫组( P<0.05),且与肉桂醛浓度有关。结论 KA海马区注射可获得稳定的癫痫大鼠模型,肉桂醛通过降低大鼠海马 Cav-1和 EphrinA2蛋白的表达,起到抗癫痫作用。
作者:金玉玲;臧兆平;罗海龙;李欣;李玲;董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老年骨肉瘤患者术后组织中微管不稳定蛋白(STMN)1、生存素(Survivin)和组织蛋白酶(Cath)-D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56例老年骨肉瘤患者术后组织作为观察组,54例外伤后切除的正常骨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二组中 ST-MN1、Survivin和Cath-D的表达。结果二组中STMN1、Survivin和Cath-D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显著。观察组中STMN1、Survivin和 Cath-D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直径、TNM分期、脉管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STMN1、Survivin和 Cath-D的表达均未见相关性。结论骨肉瘤术后组织中STMN1、Survivin和Cath-D高表达,三者不仅能促进肿瘤的形成过程,还可以促进肿瘤的进展。
作者:安贵峰;刘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综合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科收治的118例老年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组(观察组)以及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脑脊液检查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随访1年,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氯化物、葡萄糖、蛋白质、白细胞数以及压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氯化物、葡萄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蛋白质、白细胞数以及压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 总分以及精神性因子、躯体性因子的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均无失访现象,两组比较,随访6、12个月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可有效治疗老年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其机制可能与可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指标有关,同时,还可有效改善老年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春晓;张崇;曹建玺;来中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血压节律与记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1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MBP)分为杓型组(n=30)、非杓型组(n=30)、超杓型组(n=25)和反杓型组(n=30);并以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Rivermead行为记忆功能测验第2版( RBMT-Ⅱ)中文版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记忆功能调查,比较各组间 RBMT-Ⅱ评分的差异。结果高血压各组RBMT-Ⅱ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杓型10.0±0.8,非杓型9.4±1.1,反杓型8.6±1.5,超杓型8.9±1.1,正常对照组10.5±0.9,P均<0.05)。高血压亚组中非杓型、超杓型和反杓型组的RBMT-Ⅱ得分均低于杓型组(P均<0.05),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又低于非杓型组(P均<0.05),反杓型组与超杓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改变是影响记忆功能的重要因素。
作者:申巧丽;王义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采用序贯放化疗治疗和同期放化疗治疗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对比。方法选取老年局部NSCLC 80例,随机分为序贯放化疗(A组,n=40)与同期放化疗(B组,n=40),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均成功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 A组对近期疗效评估,总有效率为85%,B组为82.5%,A组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B组为13个月;A组1年生存率为65%,2年生存率为37.5%,3年生存率为22.5%;B组分别为52.5%,25%,15%,两组无明显差异( P>0.05)。 A 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0%,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2.5%,B组分别为5%,22.5%。两组为明显的均为骨髓抑制,均有白细胞减少情况,而相较A组,B组3~4级反应更为显著( P<0.05)。白细胞下降者给予升白类药物,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无退出者。放射性食管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老年局部晚期NSCLC者,同步放疗近期疗效尚可,但有较大不良反应,序贯放化疗安全性好,副反应相对轻,患者耐受情况理想,可改善生存质量。但因样本选取少,患者远期疗效评估,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许梅;潘国智;马晓平;胡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采用Keller手术治疗老年人拇趾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采用 Keller手术治疗老年人拇趾外翻畸形共26例35足;其中女19例26足,男7例9足,年龄60~79岁,平均64.9岁。术后软敷料包扎,使拇趾处于矫正位,钢针固定4 w,拔除钢针后开始关节功能练习。结果本组26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26例(35足)随访6个月~4年(平均2年3个月),优良率88.6%。术后患足X线摄片与术前片比较:拇趾外翻角平均改善15.7°;I跖骨间角平均改善2.9°。结论采用Keller手术治疗老年人拇趾外翻的疗效令人满意,保守治疗无效应当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且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闫行超;刘彬;刘鉴峰;张亚楠;刘凯;邵江波;刘泽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食管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相关机制。方法利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技术建立具有不同侵袭转移潜能的人食管鳞癌Eca109和 Eca109-T4细胞株;分别提取Eca109和Eca109-T4的总RNA,用转录Cy5和Cy3荧光标记成cDNA探针,再与Affymetrix基因芯片杂交,杂交信号用 Genechip? Scanner 3000扫描,SAM 3.0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技术对 CXCR7、SDC2、HSP90α1、TNFRSF10D基因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Eca109和Eca109-T4差异基因有80个:与母系比较,在Eca109-T4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34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46个。经qRT-PCR验证:CXCR7在Eca109-T4中的mRNA表达量(9.86±1.38)显著高于Eca109(6.04±1.88,P<0.05),SDC2在Eca109-T4中的mRNA表达量(0.07±0.0067)显著高于 Eca109(0.04±0.0037,P<0.05),HSP90α1在 Eca109-T4中的 mRNA 表达量(0.18±0.0460)显著高于Eca109(0.05±0.0098,P<0.05),TNFRSF10D在Eca109-T4中的mRNA表达量(0.009±0.0006)与 Eca109(0.005±0.0040,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高效筛选食管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方法,CXCR7、SDC2、HSP90α1等基因可能与食管癌侵袭转移机制相关。
作者:张琪琪;张志强;温浩;李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麦冬多糖对衰老小鼠皮肤组织衰老程度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低剂量(分别为10、5 g/kg)给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他组均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 D-半乳糖(剂量为5 g/kg)建立衰老模型,连续40 d。造模的同时皮肤给药,40 d后取各组小鼠背部皮肤检测羟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结果麦冬多糖可明显提高亚急性衰老小鼠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羟脯氨酸含量,并使丙二醛含量降低。结论麦冬多糖具有抗皮肤衰老的作用。
作者:陆洪军;宋丽娜;付天佐;李晓涛;宋琳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车祸致伤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白细胞介素( IL)-1β、-2、-8和皮质醇( F)水平的表达。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车祸在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140例为研究组。依据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分中的N评分将患者分为情绪稳定组(<43.3分)38例,情绪不稳定组(>56.7分)28例以及中间状态组(43.3~56.7分)74例;另选取于该院同期住院治疗的老年非车祸意外伤害患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心理状况及IL-1β、-2、-8和F水平的表达。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CL-90总分、躯体化症状得分、人际关系敏感症状得分、抑郁症状得分、焦虑症状得分及恐怖症状得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SCL-90各症状得分与EPQ评分中的N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6~0.681,相关度高;P评分次之,亦属于正相关;与E评分及L评分均呈负相关,其中与L评分的相关度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IL-1β、-2、-8均明显降低,F明显升高;稳定组患者的IL-1β、-2、-8含量均明显低于不稳定组(P<0.05)。结论车祸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躯体应激及心理应激,患者的F水平明显升高,IL-1β、-2、-8水平明显降低,且情绪稳定的患者IL-1β、-2、-8水平更低。
作者:吴英;蒋弟;任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PM2.5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403例,其中男282例,女121例,平均年龄(61.57±5.72)岁。气象资料和PM2.5、SO2、NO2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来源于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及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及HRV分析软件,监测窦性搏动的HRV指标时域参数NN间期标准(SDN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5)和全程 NN间期之差的平方根( RMSSD)。结果通过对天津市环境监测部门对外公布的 PM2.5等数据分析,发现随着 PM2.5浓度升高,AMI患者 HRV 指标SDNN、SDANN5、RMSSD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PM2.5通过气象因素加大大气污染物浓度,从而能够下调心肌梗死患者HRV指标。
作者:臧希文;孙中华;王戬萌;商克勇;齐向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1例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投给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给予血塞通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 w。然后观测两组患者的头晕、恶心、呕吐、上肢麻木等症状的改善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洪英杰;杨雪芹;张二力;高霞;许丹;李有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颌骨囊肿是指颌骨内出现的含有液体的肿物,其发病隐蔽,多数患者初期并无自觉症状,多发于年轻患者;但是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中老年患者也在不断增加〔1〕。多数患者发现时,往往囊肿已较大,并形成严重骨破坏,不及时诊断治疗,肿物逐渐增大,骨质向周围膨胀,则会造成面部畸形,出现相应局部症状〔2〕。常规手术方法为完整刮治术,但这种方法改变了颌骨结构,使牙齿掉落,终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尤其是中老年人自身修复能力低而且并发全身其他系统疾病,影响了中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3〕。因此,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创伤程度、缩小手术范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就开窗减压术以及完整刮治术治疗颌骨囊肿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种方法的疗效及预后。
作者:刘英;李连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桩核冠修复前后龈沟内致龋菌定植数量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口腔修复科进行单侧下颌第一磨牙桩核冠修复的老年患者36例。将患者一侧桩核冠修复的牙齿作为受试组,对侧健康的下颌第一磨牙为对照组。受试牙预备前,预备后72 h、1 w,冠修复后1个月,分别收集牙根面菌斑,之后进行厌氧菌培养,对其中的变异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内氏放线菌进行鉴定和计数。结果预备后1 w受试组菌落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备后72 h和1 w受试组菌落计数均明显高于预备前(P<0.05)。受试组内氏放线菌菌落计数在预备前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备后1 w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受试组黏性放线菌菌落计数在预备后72 h和1 w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组内氏放线菌及黏性放线菌在预备后1 w、修复后1个月均明显高于预备前(P<0.05)。结论变异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及黏性放线菌在预备1w菌落计数明显增加,修复后1个月菌落计数降低。在牙体预备后初期,应注意患者菌斑的控制。
作者:徐仰龙;邹雪;辛秉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糖尿病(DM)大鼠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DM+DMSO组、DM+CNTF组和DM+CNTF+AG490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建立链脲佐菌素( STZ) DM大鼠模型,Open-field实验排除抑郁DM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逃避潜伏期和穿越目标区域次数,Western印迹以及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 ChAT蛋白水平,RT-PCR检测ChAT 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DM+DMSO组及 DM+CNTF+AG490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目标区域次数减少(P<0.05),海马部位ChA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DM组相比,DM组+CNTF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及穿越目标区域次数的成绩明显改善( P<0.05),海马部位ChA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结论 CNTF对 DM 大鼠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JAK2/STAT3途径上调ChA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黄薇;杨巧;刘霞;张莉;夏丽;肖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牙隐裂临床症状不明显,不易被诊断,往往在引起患者牙髓炎时被发现。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牙齿易出现劈裂,影响牙齿的咀嚼功能〔1〕,故而一定程度上影响隐裂性牙髓炎的治疗,早期发现与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方式〔2〕。目前临床上常用根管治疗术对隐裂性牙髓炎患者进行治疗〔3〕。但传统的多次性根管治疗术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总结多次根管治疗术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姬春华;郭凯茜;付秀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存档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和Smac蛋白在癌细胞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比较Survivin和Smac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Survivin和Smac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7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3.3%( P<0.05);而Smac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6.7%,低于周围正常组织88.3%(P<0.05)。 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浸润程度呈明显相关性,在Ⅲ期及深层浸润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及浅层浸润组织(P<0.05);Smac蛋白表达与患者TNM分期呈明显相关性,其在Ⅲ期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Ⅰ期(P<0.0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的表达明显高于Smac蛋白表达,两者呈明显负相关性(r =-0.397,P=0.009)。结论 Survivin 和 Smac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治疗及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新宇;张海云;何荣琦;张万飞;许荣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前全球约3600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AD),在欧美主要城市人群中 AD 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忧患,而在我国1984~2004年60岁以上人口发病率为1.6%〔1〕,我国AD患者总数已超过500万〔2〕。目前对于AD仍然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研究重点仍是针对AD的各相关症状的药物。
作者:张倩;李建涛;宋春霞;王凤山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