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大鼠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黄薇;杨巧;刘霞;张莉;夏丽;肖谦

关键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糖尿病脑病, 胆碱乙酰转移酶, 认知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糖尿病(DM)大鼠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DM+DMSO组、DM+CNTF组和DM+CNTF+AG490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建立链脲佐菌素( STZ) DM大鼠模型,Open-field实验排除抑郁DM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逃避潜伏期和穿越目标区域次数,Western印迹以及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 ChAT蛋白水平,RT-PCR检测ChAT 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DM+DMSO组及 DM+CNTF+AG490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目标区域次数减少(P<0.05),海马部位ChA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DM组相比,DM组+CNTF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及穿越目标区域次数的成绩明显改善( P<0.05),海马部位ChA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结论 CNTF对 DM 大鼠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JAK2/STAT3途径上调ChA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内皮微粒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浆内皮微粒( EM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76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10 mg 组(低剂量组)、20 mg 组(高剂量组)各38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外周血CD31+/CD42b-EMP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结果治疗2 w后,两组血浆CD31+/CD42b-EM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血浆CD31+/CD42b-EMP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高剂量脂蛋白胆固醇( HDL)-C较治疗前升高,高剂量组TC、TG、LDL-C水平下降幅度较低剂量组明显增大,高剂量组HDL-C上升幅度较低剂量组更明显(均P<0.05)。血浆EMP与 TG、LDL-C呈线性相关(r=0.541、0.538,P<0.05)。与 HDL-C 呈负相关(r=-0.303,P<0.05)。结论每日1次20 mg瑞舒伐他汀对老年ACS患者是安全的,能迅速调节血脂水平,降低血浆EMP水平,减轻内皮功能障碍,从而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尽早获益。

    作者:黄宇理;李妙男;徐玮;王洪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社区老年体检慢性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体检慢性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该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老年人(≥60岁)500例,按照发病情况分为患病组和未患病组,分析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慢性病发病种类、发病率及影响慢性病的发病因素。结果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影响老年人慢性病的影响因素中,婚姻、离退休、负性事件导致的心理因素及年龄、性别、饮酒、吸烟是老年慢性病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145,22.144,3.369,6.069,4.023,2.047,均 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能更好地促进老年人的健康,为推动老年公共卫生事业提供科学指导。

    作者:宋瑛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胫骨干骨折中内植钢板的辅助复位作用

    间接闭合复位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 MIPPO)中一直是手术操作的关键和难点。然而,借助内植钢板可实现胫骨干骨折的快速及精确的闭合复位。我院采用MIPPO技术治疗老年胫骨干骨折中,借助加压锁定接骨版( LCP )或动力加压接骨版(DCP)内植钢板进行骨折的闭合复位,均取得了比较满意复位效果。其复位原理是在骨折远、近端植入内固定钢板作为支点,再利用复位操作器进行复位,纠正骨折断端移位,实现骨折的准确复位。复位操作通常可使用多种工具来进行,通过内植钢板建立支点并应用复位操作器进行闭合复位是一种技术与技巧的结合,能实现骨折的三维复位。

    作者:于瀛;吴丹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医学生参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的可行性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提供社区志愿服务的行为和态度、社区老年慢性病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态度,分析医学生参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在校大学生800名,随机抽样抽取蚌埠市禹会区和淮上区老年慢性病人160名,使用自编志愿服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中603人(75.38%)曾参加过志愿活动,271人(33.87%)正在提供志愿服务,692人(86.50%)未来2个月打算参加志愿服务,567人(70.88%)认为未来2个月肯定会参加社区志愿活动。118名(73.75%)老年慢性病人希望社区系统开展志愿服务。在志愿场所、志愿频率、志愿时间、志愿服务内容的选择方面二者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医学生参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具有知识、技能等的优势,可行性高。建立政府、社区、医学院校的志愿服务联动机制是提升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绩效的有效策略之一。

    作者:杨秀木;齐玉龙;申正付;韩布新;孟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心力衰竭合并慢性房颤的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而危害着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心衰和房颤密切相关,两者在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上有很多共同之处,既互为因果,又互相促进,形成恶性循环〔1〕。循证医学证据〔2〕证明,心衰合并房颤的致死率、致残率更高,危害更大,所以,房颤的治疗有赖于心衰的有效控制,控制房颤也是有效治疗心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针对老年心衰合并慢性房颤的流行病学现状、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刘蕾;张煜;董丽露;申彬如;崔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输血与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G)患者围术期输血对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该院心外科择期行常温非停跳OPCABG的患者345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者围术期输血情况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效果进行观察,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围术期输血与近期临床结果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生存分析围术期输血量与远期临床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输血组患者二次手术率和术后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未输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输血组患者院内死亡、围术期心肌梗死、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和卒中发生率较输血组患者有降低趋势,但是在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2)围术期未输血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包括心源性死亡率)、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因心脏病再次入院率均显著低于围术期输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3)输血与OPCABG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相关,输血组患者近期院内主要事件发生的风险是未输血组患者的4.297倍,其中输血组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的风险是未输血组的6.306倍;(4)输血与OPCABG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相关,全因死亡、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以及因心脏病再次入院的风险分别为未输血患者的4.900、4.386、6.937和3.958倍。结论围术期输血显著降低 OPCABG 患者近期与远期临床疗效,OP-CABG患者围术期应严格规范围术期的输血指证,减少不必要的围术期输血。

    作者:高长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3种营养支持方案对老年鼻饲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供给营养物质对老年鼻饲患者尤为重要。本文拟探讨3种营养方案何种更适合老年长期鼻饲患者。

    作者:姬长珍;王慧媛;毛显春;高茂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常规MRI结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老年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 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老年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该院行常规 MRI结合DWI检查的60例老年脑膜瘤患者,其中Ⅰ级(良性)47例,Ⅱ级(非典型)9例,Ⅲ级(间变性脑膜瘤)4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周围水肿、脑膜尾征、肿瘤囊变坏死、肿瘤强化不均匀及边缘不规整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分级、分型的脑瘤膜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常规MRI检查能够有效鉴别诊断良恶性脑膜瘤的某些特征性征象,同时与 ADC值的变化相结合能显著提高对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耀强;沈长青;黄犀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经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的58例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中血栓栓塞和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和临床预后。结果58例患者的58个动脉瘤全部行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术中2例(3.4%)发生血栓栓塞,1例(1.7%)动脉瘤破裂。术后即时造影显示46个动脉瘤(79.3%)完全栓塞,7个动脉瘤(12.1%)次全栓塞,5个动脉瘤(8.6%)不全栓塞。术后1例(1.7%)患者死亡,2例(3.4%)患者重残。32例患者术后0.5~2.0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分(死亡)6例(18.6%),2分(植物生存)0例(0%),3分(重度残疾)2例(6.3%),4分(中度残疾)3例(9.3%),5分(恢复良好)21例(65.8%)。结论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老年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尤其适合不宜应用球囊辅助或者支架辅助栓塞的老年患者。

    作者:徐翔;张志勇;郑宇;王大永;刘东;姜立先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血压节律与记忆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血压节律与记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1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MBP)分为杓型组(n=30)、非杓型组(n=30)、超杓型组(n=25)和反杓型组(n=30);并以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Rivermead行为记忆功能测验第2版( RBMT-Ⅱ)中文版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记忆功能调查,比较各组间 RBMT-Ⅱ评分的差异。结果高血压各组RBMT-Ⅱ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杓型10.0±0.8,非杓型9.4±1.1,反杓型8.6±1.5,超杓型8.9±1.1,正常对照组10.5±0.9,P均<0.05)。高血压亚组中非杓型、超杓型和反杓型组的RBMT-Ⅱ得分均低于杓型组(P均<0.05),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又低于非杓型组(P均<0.05),反杓型组与超杓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改变是影响记忆功能的重要因素。

    作者:申巧丽;王义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红藻氨酸致痫大鼠海马Cav-1、EphrinA2蛋白的变化及肉桂醛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肉桂醛对红藻氨酸( KA)致痫大鼠海马Cav-1和EphrinA2蛋白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aCl组、癫痫组、肉桂醛低剂量(25 mg/kg)组、肉桂醛中剂量(37.5 mg/kg)组及肉桂醛高剂量(50 mg/kg)组。癫痫组和肉桂醛治疗组均采用大鼠脑右侧海马CA3区一次性注射1μg/μl KA 1μl诱发癫痫发作,NaCl对照组注射等量NaCl溶液,观察其行为学表现,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av-1和EphrinA2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性癫痫大鼠模型制作成功,肉桂醛各剂量组和癫痫组实验动物全部达到点燃标准,肉桂醛治疗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发作时间明显缩短,发作级别降低。海马区Cav-1和EphrinA2蛋白的表达在正常组与NaCl组无差异( P>0.05);与 NaCl组比较,癫痫组大鼠海马Cav-1和EphrinA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 P<0.01);肉桂醛各治疗组大鼠海马 Cav-1和 EphrinA2蛋白的表达低于癫痫组( P<0.05),且与肉桂醛浓度有关。结论 KA海马区注射可获得稳定的癫痫大鼠模型,肉桂醛通过降低大鼠海马 Cav-1和 EphrinA2蛋白的表达,起到抗癫痫作用。

    作者:金玉玲;臧兆平;罗海龙;李欣;李玲;董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抗结核病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目的:观察抗结核病药物引发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60岁以上肺结核病患者,统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有356例(29.54%)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损害等,药物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多的药物集中在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和链霉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治疗类型、诊断类型和肝病史在发生不良反应患者间差异显著( P<0.05);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和肝病史是抗结核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结核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高龄和(或)肝病史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将会增加。

    作者:陈羽;刘映;王静;王功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评分)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5、10 d,观察组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保护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作者:郭晓明;刘文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通气指标变化特征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学组指出〔1〕:肺功能检查对COPD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估、疾病进展、预后和治疗反应等均有重要意义。 COPD患者病程中有易反复急性加重住院治疗的特点,本研究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通气指标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呼吸困难、活动耐力等病情变化的关系。

    作者:符琴;王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骨肉瘤患者术后组织中微管不稳定蛋白1、生存素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老年骨肉瘤患者术后组织中微管不稳定蛋白(STMN)1、生存素(Survivin)和组织蛋白酶(Cath)-D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56例老年骨肉瘤患者术后组织作为观察组,54例外伤后切除的正常骨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二组中 ST-MN1、Survivin和Cath-D的表达。结果二组中STMN1、Survivin和Cath-D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显著。观察组中STMN1、Survivin和 Cath-D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直径、TNM分期、脉管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STMN1、Survivin和 Cath-D的表达均未见相关性。结论骨肉瘤术后组织中STMN1、Survivin和Cath-D高表达,三者不仅能促进肿瘤的形成过程,还可以促进肿瘤的进展。

    作者:安贵峰;刘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CIMT)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运动疗法,实验组则采用改良 CIMT,连续治疗8 w。在治疗前、治疗4 w和8 w,采用FMA评定运动功能,BBS评定平衡功能,10 m步行评定步行能力,以及测量髋关节屈曲、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屈曲以及踝关节背伸的角度评定ROM。结果 FMA、BBS与ROM在数值上依次增高,10 m步行依次减少。组间在8 w时,FMA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0.05),BBS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膝关节屈曲有显著差异(P<0.05)。组内比较,除FMA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8 w与治疗前、8 w与4 w之间以及BBS的实验组8 w与治疗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指标组内均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采用改良CIMT疗效显著,能改善脑卒中下肢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对步态的改进和ROM的增加具有良好治疗趋势。

    作者:窦娜;李丹;马素慧;赵雅宁;陈长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金水宝胶囊联合麻黄桂枝汤加减辨治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

    目的:探讨金水宝胶囊联合麻黄桂枝汤加减辨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金水宝胶囊联合麻黄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服用金水宝胶囊诊治,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改善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0.0%,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流速峰值(PEFR)变化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5.0%,P<0.05)。结论金水宝胶囊联合麻黄桂枝汤加减辨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肺功能状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平丽红;曾令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Keller手术治疗老年人拇趾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采用Keller手术治疗老年人拇趾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采用 Keller手术治疗老年人拇趾外翻畸形共26例35足;其中女19例26足,男7例9足,年龄60~79岁,平均64.9岁。术后软敷料包扎,使拇趾处于矫正位,钢针固定4 w,拔除钢针后开始关节功能练习。结果本组26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26例(35足)随访6个月~4年(平均2年3个月),优良率88.6%。术后患足X线摄片与术前片比较:拇趾外翻角平均改善15.7°;I跖骨间角平均改善2.9°。结论采用Keller手术治疗老年人拇趾外翻的疗效令人满意,保守治疗无效应当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且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闫行超;刘彬;刘鉴峰;张亚楠;刘凯;邵江波;刘泽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竹节参总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竹节参总皂苷( tPJ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MIRI组及tPJS低、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MIRI模型,观察急性MIRI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细胞能源 Na+,K+-ATP及 Ca2+-ATP 酶活性,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及丙二醛( MDA)的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I组心脏舒缩功能减退, SOD、CAT、GSH-Px、Na+,K+-ATP及Ca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大量释放,MDA含量增高(P<0.01)。与MIRI组比较,tPJS低、高剂量组能不同程度的恢复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增强SOD、CAT、GSH-Px、Na+,K+-ATP及Ca2+-ATP酶活性,抑制MDA、LDH、CK升高(P<0.01,P<0.05)。结论 tPJS对M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振富;文德鉴;杨付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支持研究进展

    老年性脑卒中病情发展快,重者可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将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机体对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利用,使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力不断降低,影响了患者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疗效及疾病预后〔1〕。脑卒中后营养障碍发生率约为15%,1 w后上升30%〔2〕。因此,对老年性脑卒中患者应及时合理地给予营养支持,对改善老年性脑卒中疾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慎伍;王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