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巧丽;王义围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提供社区志愿服务的行为和态度、社区老年慢性病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态度,分析医学生参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在校大学生800名,随机抽样抽取蚌埠市禹会区和淮上区老年慢性病人160名,使用自编志愿服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中603人(75.38%)曾参加过志愿活动,271人(33.87%)正在提供志愿服务,692人(86.50%)未来2个月打算参加志愿服务,567人(70.88%)认为未来2个月肯定会参加社区志愿活动。118名(73.75%)老年慢性病人希望社区系统开展志愿服务。在志愿场所、志愿频率、志愿时间、志愿服务内容的选择方面二者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医学生参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具有知识、技能等的优势,可行性高。建立政府、社区、医学院校的志愿服务联动机制是提升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绩效的有效策略之一。
作者:杨秀木;齐玉龙;申正付;韩布新;孟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或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首次诊断为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127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63例)和B组(64例),在氨氯地平5 mg/d口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瑞舒伐他汀钙或阿托伐他汀钙(均为10 mg/d口服),分析8 w后的血压和血脂控制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 w后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降低值)、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生化指标〔一氧化氮(NO)、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压及血脂控制总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血压(23.44% vs.41.27%)和血脂(37.50% vs.55.56%)的显效率均较低(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压、血脂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后的以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 A组治疗后的血压、TC、TG、LDL-C、hsCRP水平均低于B组,且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幅度、HDL-C、NO及SOD均高于B组( P<0.05);两组用药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微恶心、便秘及腹胀,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显著改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和高血脂状态,优于阿托伐他汀钙,同时对内皮损伤有保护作用,且使用过程中安全性好。
作者:陈涛;倪美玲;朱立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牙隐裂临床症状不明显,不易被诊断,往往在引起患者牙髓炎时被发现。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牙齿易出现劈裂,影响牙齿的咀嚼功能〔1〕,故而一定程度上影响隐裂性牙髓炎的治疗,早期发现与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方式〔2〕。目前临床上常用根管治疗术对隐裂性牙髓炎患者进行治疗〔3〕。但传统的多次性根管治疗术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总结多次根管治疗术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姬春华;郭凯茜;付秀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浆 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及瑞舒伐他汀,随访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 LAD )情况,测定血浆中CRP、TNF-α及IL-6水平。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后,实验组心室率由(133.3±14.2)次/min 降至(78.7±11.8)次/min,常规治疗组心室率由(130.8±15.1)次/min降至(80.9±10.6)次/min,两组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LAD由(120.3±1.8)mm缩小到(80.7±1.9)mm(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LAA改善无统计学意义( P>0.05)。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后,实验组血浆中CRP、TNF-α及 IL-6较治疗前水平明显降低( P <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血浆CRP、TNF-α及IL-6水平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具有减少老年永久性房颤复发及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左心肌重构及抗炎作用有关。
作者:桑建;隋利军;高长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8例老年(年龄≥60岁)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丙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免疫细胞(CD3+、CD4+、CD4+/CD8+)、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8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P<0.05)。观察组鼻塞、流鼻涕、头痛、打喷嚏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治疗后 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玉屏风散能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其可能作用机制为玉屏风散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汪普;赵俐菁;张志利;付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1例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投给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给予血塞通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 w。然后观测两组患者的头晕、恶心、呕吐、上肢麻木等症状的改善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洪英杰;杨雪芹;张二力;高霞;许丹;李有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竹节参总皂苷( tPJ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MIRI组及tPJS低、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MIRI模型,观察急性MIRI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细胞能源 Na+,K+-ATP及 Ca2+-ATP 酶活性,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及丙二醛( MDA)的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I组心脏舒缩功能减退, SOD、CAT、GSH-Px、Na+,K+-ATP及Ca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大量释放,MDA含量增高(P<0.01)。与MIRI组比较,tPJS低、高剂量组能不同程度的恢复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增强SOD、CAT、GSH-Px、Na+,K+-ATP及Ca2+-ATP酶活性,抑制MDA、LDH、CK升高(P<0.01,P<0.05)。结论 tPJS对M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振富;文德鉴;杨付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对老年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心内科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9例老年STEMI患者分为冠脉组(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PCI)(n=50)和静脉组(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PCI)(n=49)。两组在急诊确诊后均给予替罗非班静脉应用。行急诊PCI时,治疗组在前向血流恢复后给予冠脉内注射负荷量替罗非班并行PCI术,静脉组直接行PCI术。比较患者手术后梗死相关血管( IRA)的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分级( TIMI)、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术后2 h 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的差异。结果两组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分布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PCI术后,冠脉组TIMI血流分级3级高于静脉组,TIMI血流分级分布显著优于静脉组(P<0.05)。两组PCI前后的TMPG级分布差异均不显著(P>0.05),冠脉组术后2 h ST段完全回落率(CR)高于静脉组,ST段回落分布显著优于静脉组(P<0.05);PCI术前两组的CTFC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PCI术后冠脉组比静脉组下降显著(P<0.05)。 PCI术后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血小板(PLT)减少情况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PCI术后冠脉组的LVEF值显著优于静脉组(P<0.05)。结论老年性STEMI患者急诊PCI冠脉应用替罗非班对于改善心肌微循环、心功能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作者:马震;阳海红;张雷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行心脏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心脏介入治疗老年患者1176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将其分为未发生组(A组)和发生组(B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将患者分为未发生组(C组)和发生组( D组)。比较患者一般因素和手术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心脏介入治疗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给予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和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急救,分析临床急救效果。结果心脏介入治疗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2.21%。吸烟、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PTCA)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术前焦虑、围术期疼痛、术中出血量>80 ml、鞘管置留>4 h、禁食>6 h、尿潴留和术后首次排尿量>500 ml是行心脏介入治疗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危险因素。心脏介入治疗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02%,左冠状动脉行介入治疗、RFCA、术前焦虑、围术期疼痛、术中出血量>80 ml、鞘管置留>4 h是行心脏介入治疗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行心脏介入治疗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和严重心律失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对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和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急救可以降低临床死亡率。
作者:苏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肺功能检测是临床上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之一〔1〕。体质指数( 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营养状况的一个指标。本文旨在探讨60岁以上健康老人肺功能与BMI的相关性。
作者:任爱红;闫君宝;胡咏梅;胡志红;王红伟;王晓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综合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科收治的118例老年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组(观察组)以及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脑脊液检查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随访1年,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氯化物、葡萄糖、蛋白质、白细胞数以及压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氯化物、葡萄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蛋白质、白细胞数以及压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 总分以及精神性因子、躯体性因子的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均无失访现象,两组比较,随访6、12个月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可有效治疗老年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其机制可能与可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指标有关,同时,还可有效改善老年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春晓;张崇;曹建玺;来中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金水宝胶囊联合麻黄桂枝汤加减辨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金水宝胶囊联合麻黄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服用金水宝胶囊诊治,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改善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0.0%,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流速峰值(PEFR)变化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5.0%,P<0.05)。结论金水宝胶囊联合麻黄桂枝汤加减辨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肺功能状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平丽红;曾令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食管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相关机制。方法利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技术建立具有不同侵袭转移潜能的人食管鳞癌Eca109和 Eca109-T4细胞株;分别提取Eca109和Eca109-T4的总RNA,用转录Cy5和Cy3荧光标记成cDNA探针,再与Affymetrix基因芯片杂交,杂交信号用 Genechip? Scanner 3000扫描,SAM 3.0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技术对 CXCR7、SDC2、HSP90α1、TNFRSF10D基因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Eca109和Eca109-T4差异基因有80个:与母系比较,在Eca109-T4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34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46个。经qRT-PCR验证:CXCR7在Eca109-T4中的mRNA表达量(9.86±1.38)显著高于Eca109(6.04±1.88,P<0.05),SDC2在Eca109-T4中的mRNA表达量(0.07±0.0067)显著高于 Eca109(0.04±0.0037,P<0.05),HSP90α1在 Eca109-T4中的 mRNA 表达量(0.18±0.0460)显著高于Eca109(0.05±0.0098,P<0.05),TNFRSF10D在Eca109-T4中的mRNA表达量(0.009±0.0006)与 Eca109(0.005±0.0040,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高效筛选食管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方法,CXCR7、SDC2、HSP90α1等基因可能与食管癌侵袭转移机制相关。
作者:张琪琪;张志强;温浩;李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武陵山贫困地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状况并探讨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生命质量( QOL)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对武陵山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和QOL进行调查。结果武陵山区老年人锻炼的动机明确,但参加者的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没有得到技术指导。体育锻炼对老年人QOL的单因素分析显示:除躯体疼痛外,常锻炼组其他各项指标均优于不常锻炼组。常锻炼组QOL总分高于不常锻炼组(P<0.05)。结论武陵山区老年人并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参与时间、锻炼场地等离体育人口标准差距较大,武陵山区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需要国家和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扶持,促进体育活动发展。
作者:陈正英;刘泽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胸部损伤并发ARDS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予以吸氧和预防感染,针对肺水肿行对症治疗,确诊ARDS后采用呼吸机为患者行支持呼吸。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36例接受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 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为SIMV+PEEP组,36例接受连续性气道通气(CPAP)+压力支持(PSV)模式为CPAP+PSV组,另36例患者接受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为PCV组。对比各组疗效,呼吸模式参数,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CPAP+PSV组的 MV、SaO2及 PaO2水平均显著高于 SIMV+PEEP组及 PCV组,但PIP及PaCO2的水平均显著低于SIMV+PEEP 组及 PCV 组(均 P<0.05)。各组治疗后的 PaO2、PaCO2、SaO2及 PaO2/FiO2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CPAP+PSV组的PaO2/FiO2显著高于SIMV+PEEP组及PCV组(均P<0.05)。各组治疗后的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并发ARDS的疗效均较好。
作者:罗毅;王健屹;李熙;王华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113眼)确诊患有干眼症的老年T2DM患者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4 w,通过干眼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地形图检查评估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的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59眼)患者在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前干眼症状评分、SIt值、BUT值、SAI和 SRI 值分别为(2.60±0.94)分,(5.44±1.45)mm,(6.16±1.64)s,0.84±0.38,0.96±0.36;用药4 w 后,分别为(1.99±0.99)分,(5.90±1.45)mm,(7.98±2.46)s,0.68±0.31,0.81±0.28,干眼症状评分、BUT值、SAI 和SRI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SIt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非用药对照组27例(54眼)患者,同期观察检查结果无差异。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T2DM患者泪膜的规则性和稳定性,但对改善泪液分泌作用不明显。
作者:张天资;于海娟;韩立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抗结核病药物引发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60岁以上肺结核病患者,统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有356例(29.54%)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损害等,药物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多的药物集中在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和链霉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治疗类型、诊断类型和肝病史在发生不良反应患者间差异显著( P<0.05);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和肝病史是抗结核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结核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高龄和(或)肝病史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将会增加。
作者:陈羽;刘映;王静;王功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焦虑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基础对照组、有氧运动组;将基础对照组与有氧运动组大鼠建立焦虑模型;正常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常规饲养,有氧运动组大鼠每周一、三、五进行持续1h的动物跑台跑步训练,实验周期为6w。结果有氧运动组大鼠与基础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组ACTH、T4、反T3(rT3)含量下降(P<0.01),T3含量明显降低(P<0.01);有氧运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TH、T4、rT3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3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基础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TH、T4、rT3含量显著增高(P<0.05), T3含量显著降低( 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焦虑大鼠的焦虑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璐;陈媛媛;阮彩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G)患者围术期输血对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该院心外科择期行常温非停跳OPCABG的患者345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者围术期输血情况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效果进行观察,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围术期输血与近期临床结果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生存分析围术期输血量与远期临床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输血组患者二次手术率和术后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未输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输血组患者院内死亡、围术期心肌梗死、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和卒中发生率较输血组患者有降低趋势,但是在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2)围术期未输血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包括心源性死亡率)、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因心脏病再次入院率均显著低于围术期输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3)输血与OPCABG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相关,输血组患者近期院内主要事件发生的风险是未输血组患者的4.297倍,其中输血组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的风险是未输血组的6.306倍;(4)输血与OPCABG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相关,全因死亡、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以及因心脏病再次入院的风险分别为未输血患者的4.900、4.386、6.937和3.958倍。结论围术期输血显著降低 OPCABG 患者近期与远期临床疗效,OP-CABG患者围术期应严格规范围术期的输血指证,减少不必要的围术期输血。
作者:高长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肿瘤致股骨大范围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肿瘤致股骨大范围缺损的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15例)和单纯组(15例),联合组病灶刮除后给予交锁髓内钉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单纯组病灶刮除后给予植骨或者截肢加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单纯组(均P<0.05);对两组进行18个月的随访,两组在6个月内生存率相同;但在12个月和18个月的生存率比较中,联合组明显高于单纯组( P<0.05);两组生存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 P<0.05)。两组在手术前VAS和Karnofsky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的 VAS评分显著低于及术前及单纯组(均 P<0.05);联合组术后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及单纯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加骨水泥内固定是治疗肿瘤致股骨大范围缺损有效的方法,效果明显,并且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陈文革;杨朝晖;刘清高;黄高;鄢含坤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