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竹节参总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振富;文德鉴;杨付明

关键词:竹节参总皂苷, 缺血再灌注, 血流动力学, 心肌酶, 抗氧化酶
摘要:目的:探讨竹节参总皂苷( tPJ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MIRI组及tPJS低、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MIRI模型,观察急性MIRI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细胞能源 Na+,K+-ATP及 Ca2+-ATP 酶活性,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及丙二醛( MDA)的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I组心脏舒缩功能减退, SOD、CAT、GSH-Px、Na+,K+-ATP及Ca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大量释放,MDA含量增高(P<0.01)。与MIRI组比较,tPJS低、高剂量组能不同程度的恢复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增强SOD、CAT、GSH-Px、Na+,K+-ATP及Ca2+-ATP酶活性,抑制MDA、LDH、CK升高(P<0.01,P<0.05)。结论 tPJS对M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竹节参总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竹节参总皂苷( tPJ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MIRI组及tPJS低、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MIRI模型,观察急性MIRI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细胞能源 Na+,K+-ATP及 Ca2+-ATP 酶活性,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及丙二醛( MDA)的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I组心脏舒缩功能减退, SOD、CAT、GSH-Px、Na+,K+-ATP及Ca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大量释放,MDA含量增高(P<0.01)。与MIRI组比较,tPJS低、高剂量组能不同程度的恢复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增强SOD、CAT、GSH-Px、Na+,K+-ATP及Ca2+-ATP酶活性,抑制MDA、LDH、CK升高(P<0.01,P<0.05)。结论 tPJS对M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振富;文德鉴;杨付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在血管损伤后内膜增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及其受体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 SD大鼠正常及损伤颈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逆转录PCR(RT-PCR)及蛋白印迹(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生物学标记物 SM22α,Matrix Gla,Os-teopontin;TGF-β1,纤维连结蛋白(FN)及TGF-β1Ⅰ型和Ⅱ型受体(TGF-β1-RⅠ,TGF-β1-RⅡ)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①TGF-β1呈浓度依赖性刺激损伤颈动脉VSMCs增殖;但在0.2%血清条件下,TGF-β1浓度依赖性抑制正常颈动脉VSMCs增殖;②正常组 VSMCs SM22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损伤组VSMCs;而Matrix Gla及Osteopontin损伤组VSMCs的表达水平则显著升高;③损伤组VSMCs TGF-β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且FN的合成也较正常组显著增高;④损伤组TGF-β1-RⅠ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与正常组并无明显差别;但TGF-β1-RⅡ的表达水平损伤组却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血管损伤后,VSMCs表型发生改变,呈现异常增殖,合成和分泌TGF-β1及FN明显增多;TGF-β1对损伤后VSMCs有显著促增殖效应;同时血管损伤后VSMCs TGF-β1不同受体亚型的表达也发生了变化。

    作者:林志鸿;吴可贵;李庚山;谢良地;蔺佩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桩核冠修复前后龈沟内致龋菌定植数量变化

    目的:探讨老年人桩核冠修复前后龈沟内致龋菌定植数量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口腔修复科进行单侧下颌第一磨牙桩核冠修复的老年患者36例。将患者一侧桩核冠修复的牙齿作为受试组,对侧健康的下颌第一磨牙为对照组。受试牙预备前,预备后72 h、1 w,冠修复后1个月,分别收集牙根面菌斑,之后进行厌氧菌培养,对其中的变异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内氏放线菌进行鉴定和计数。结果预备后1 w受试组菌落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备后72 h和1 w受试组菌落计数均明显高于预备前(P<0.05)。受试组内氏放线菌菌落计数在预备前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备后1 w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受试组黏性放线菌菌落计数在预备后72 h和1 w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组内氏放线菌及黏性放线菌在预备后1 w、修复后1个月均明显高于预备前(P<0.05)。结论变异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及黏性放线菌在预备1w菌落计数明显增加,修复后1个月菌落计数降低。在牙体预备后初期,应注意患者菌斑的控制。

    作者:徐仰龙;邹雪;辛秉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清胃泌素17、胸苷激酶1、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12-5、72-4联合检测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胃泌素(G)-17、胸苷激酶(TK)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12-5、72-4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6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42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 G-17、TK1、CEA、CA19-9、12-5、72-4的水平。结果胃癌组血清 G-17、TK1、CEA、CA19-9、12-5、72-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17、TK1、CEA、CA19-9、12-5、72-4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5%,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的灵敏度(χ2=32.602,P<0.05);而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与单项检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84,P=0.425)。结论 G-17、TK1、CEA、CA19-9、12-5、72-4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作者:胡召锁;徐元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烟台市退休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现状调查

    目的:探讨烟台市退休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现状。方法抽取烟台市1280名退休人员,对其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式了解情况,观察退休人群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结果1280名均患有不同慢性疾病,患病率为100%,其中患4种疾病的人群比患1种疾病的人群比例高( P<0.05)。男性患病率前5位的包括:前列腺增生、高血压、冠心病、白内障和慢性支气管炎;女性患病率前5位的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白内障、骨关节疾病、糖尿病。结论退休人群发生慢性疾病的概率较高,高血压、冠心病、白内障在慢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除了对症治疗外,应该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宣传,从自身做起,控制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控制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包景泊;高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S-100B 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和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S-100B蛋白(S-100B)在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诊断及评估病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评分)对ACI患者进行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90例ACI患者(发病24 h内)及6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FABP和S-100B水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FABP和 S-100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FABP和S-100B水平随梗死体积增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血清H-FABP、S-100B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FABP和S-100B 水平能早期有效地反映ACI患者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以作为ACI早期诊断及评估病情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冯来会;张爱玲;臧文举;温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罗格列酮对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及对照组。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 FCM)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移植瘤细胞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P27 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结束时,罗格列酮组移植瘤体积与重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体积抑制率为52.13%,重量抑制率为65.63%。罗格列酮组移植瘤细胞G0/G1期比例及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移植瘤细胞PTEN及P27kip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Akt及Skp2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可引发移植瘤细胞G0/G1期阻滞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罗格列酮上调PTEN蛋白的表达,抑制 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Skp2蛋白,导致 P27kip1蛋白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张萌;彭利;乔治斌;何宏涛;周烨;徐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综合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综合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科收治的118例老年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组(观察组)以及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脑脊液检查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随访1年,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氯化物、葡萄糖、蛋白质、白细胞数以及压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氯化物、葡萄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蛋白质、白细胞数以及压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 总分以及精神性因子、躯体性因子的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均无失访现象,两组比较,随访6、12个月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可有效治疗老年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其机制可能与可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指标有关,同时,还可有效改善老年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春晓;张崇;曹建玺;来中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血压节律与记忆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血压节律与记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1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MBP)分为杓型组(n=30)、非杓型组(n=30)、超杓型组(n=25)和反杓型组(n=30);并以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Rivermead行为记忆功能测验第2版( RBMT-Ⅱ)中文版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记忆功能调查,比较各组间 RBMT-Ⅱ评分的差异。结果高血压各组RBMT-Ⅱ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杓型10.0±0.8,非杓型9.4±1.1,反杓型8.6±1.5,超杓型8.9±1.1,正常对照组10.5±0.9,P均<0.05)。高血压亚组中非杓型、超杓型和反杓型组的RBMT-Ⅱ得分均低于杓型组(P均<0.05),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又低于非杓型组(P均<0.05),反杓型组与超杓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改变是影响记忆功能的重要因素。

    作者:申巧丽;王义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健康老年人肺功能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

    肺功能检测是临床上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之一〔1〕。体质指数( 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营养状况的一个指标。本文旨在探讨60岁以上健康老人肺功能与BMI的相关性。

    作者:任爱红;闫君宝;胡咏梅;胡志红;王红伟;王晓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1例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投给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给予血塞通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 w。然后观测两组患者的头晕、恶心、呕吐、上肢麻木等症状的改善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洪英杰;杨雪芹;张二力;高霞;许丹;李有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武陵山贫困地区老年人体育锻炼与生命质量相关性

    目的:了解武陵山贫困地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状况并探讨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生命质量( QOL)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对武陵山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和QOL进行调查。结果武陵山区老年人锻炼的动机明确,但参加者的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没有得到技术指导。体育锻炼对老年人QOL的单因素分析显示:除躯体疼痛外,常锻炼组其他各项指标均优于不常锻炼组。常锻炼组QOL总分高于不常锻炼组(P<0.05)。结论武陵山区老年人并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参与时间、锻炼场地等离体育人口标准差距较大,武陵山区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需要国家和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扶持,促进体育活动发展。

    作者:陈正英;刘泽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有氧运动对焦虑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焦虑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基础对照组、有氧运动组;将基础对照组与有氧运动组大鼠建立焦虑模型;正常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常规饲养,有氧运动组大鼠每周一、三、五进行持续1h的动物跑台跑步训练,实验周期为6w。结果有氧运动组大鼠与基础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组ACTH、T4、反T3(rT3)含量下降(P<0.01),T3含量明显降低(P<0.01);有氧运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TH、T4、rT3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3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基础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TH、T4、rT3含量显著增高(P<0.05), T3含量显著降低( 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焦虑大鼠的焦虑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璐;陈媛媛;阮彩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诊抢救老年危重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目的:讨论老年危重病死亡患者在急诊抢救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随机在该院中选择进行急诊抢救的老年危重病死亡患者60例,患者死亡时间在实施手术后48 h以内,回顾性分析所有死亡患者,做相应回归分析,并明确患者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在确定危险因素情况下制定相应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结果半数以上急诊患者为外伤前来抢救,采用COX 回归分析可知,单因素中有心率、pH 值、乳酸等为导致患者死亡的因素,在三种因素中心率为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除此之外,损伤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患者抢救成功与否。结论心率、pH值、乳酸等3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老年危重病患者的死亡,三者改变主要是由于血液灌注不足、组织供氧缺乏,因此,在危重病抢救中应尽量保证患者的心率、pH值、乳酸保持在正常水平。

    作者:王瑞烈;吴思翼;黄发贵;梁昌强;陆元兰;周满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致冠脉急性血栓形成1例

    患者,男,64岁,因间断胸骨后疼痛5年,加重3 d入院。该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间断出现胸骨后疼痛,呈烧灼感,持续约3~5 min,休息后缓解,未行任何治疗。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3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性质同前,伴乏力、恶心,疼痛程度逐渐加重,持续时间较之前长。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饮酒史,吸烟史30余年,约20支/d,未戒。常规心电图检查:V1~V4导联T波低平。心脏彩超未见异常。根据症状、心电图、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Ⅰ级。于2014年5月16日行冠脉造影检查,穿刺右侧桡动脉,置入6 F动脉鞘,给肝素3000单位。

    作者:石磊;赵学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肾病风湿科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80例,分为透析组(45例)和非透析组(35例),同时选择在该院体检正常、具有可比性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查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比较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及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基本指标,分析FGF2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血红蛋白(HBG)、白蛋白(ALB)、甲状旁腺激素、C反应蛋白(CRP)以及FGF23在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检查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42例(52.5%),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有38例(47.5%),其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平均年龄、收缩压、吸烟史比例、糖尿病比例、CRP水平、FGF23水平均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 P<0.05),其他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FGF23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间有正相关趋势( r=0.679, P=0.000)。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年龄、收缩压、糖尿病以及 FGF23是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血清FGF23水平与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合并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把血清FGF23水平变化作为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张瑾;王少亭;杨宏;胡晓舟;张燕;安旭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大鼠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糖尿病(DM)大鼠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DM+DMSO组、DM+CNTF组和DM+CNTF+AG490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建立链脲佐菌素( STZ) DM大鼠模型,Open-field实验排除抑郁DM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逃避潜伏期和穿越目标区域次数,Western印迹以及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 ChAT蛋白水平,RT-PCR检测ChAT 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DM+DMSO组及 DM+CNTF+AG490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目标区域次数减少(P<0.05),海马部位ChA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DM组相比,DM组+CNTF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及穿越目标区域次数的成绩明显改善( P<0.05),海马部位ChA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结论 CNTF对 DM 大鼠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JAK2/STAT3途径上调ChA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黄薇;杨巧;刘霞;张莉;夏丽;肖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抗结核病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目的:观察抗结核病药物引发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60岁以上肺结核病患者,统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有356例(29.54%)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损害等,药物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多的药物集中在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和链霉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治疗类型、诊断类型和肝病史在发生不良反应患者间差异显著( P<0.05);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和肝病史是抗结核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结核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高龄和(或)肝病史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将会增加。

    作者:陈羽;刘映;王静;王功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玉屏风散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8例老年(年龄≥60岁)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丙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免疫细胞(CD3+、CD4+、CD4+/CD8+)、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8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P<0.05)。观察组鼻塞、流鼻涕、头痛、打喷嚏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治疗后 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玉屏风散能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其可能作用机制为玉屏风散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汪普;赵俐菁;张志利;付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基于“标本根结”理论的针刺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缺血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基于“标本根结”理论的针刺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缺血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缺血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42例,依据中医经络理论中的“标本根结”理论指导取穴进行针刺,并结合太阳穴穴位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结果42例患者中,治愈26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患者治疗前后睑裂大小、瞳孔大小变化明显,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基于“标本根结”理论的针刺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缺血性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聂红梅;张欣;栾瑛;袁春华;刘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