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桩核冠修复前后龈沟内致龋菌定植数量变化

徐仰龙;邹雪;辛秉昌

关键词:桩核冠, 变异链球菌, 放线菌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桩核冠修复前后龈沟内致龋菌定植数量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口腔修复科进行单侧下颌第一磨牙桩核冠修复的老年患者36例。将患者一侧桩核冠修复的牙齿作为受试组,对侧健康的下颌第一磨牙为对照组。受试牙预备前,预备后72 h、1 w,冠修复后1个月,分别收集牙根面菌斑,之后进行厌氧菌培养,对其中的变异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内氏放线菌进行鉴定和计数。结果预备后1 w受试组菌落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备后72 h和1 w受试组菌落计数均明显高于预备前(P<0.05)。受试组内氏放线菌菌落计数在预备前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备后1 w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受试组黏性放线菌菌落计数在预备后72 h和1 w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组内氏放线菌及黏性放线菌在预备后1 w、修复后1个月均明显高于预备前(P<0.05)。结论变异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及黏性放线菌在预备1w菌落计数明显增加,修复后1个月菌落计数降低。在牙体预备后初期,应注意患者菌斑的控制。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规MRI结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老年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 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老年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该院行常规 MRI结合DWI检查的60例老年脑膜瘤患者,其中Ⅰ级(良性)47例,Ⅱ级(非典型)9例,Ⅲ级(间变性脑膜瘤)4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周围水肿、脑膜尾征、肿瘤囊变坏死、肿瘤强化不均匀及边缘不规整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分级、分型的脑瘤膜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常规MRI检查能够有效鉴别诊断良恶性脑膜瘤的某些特征性征象,同时与 ADC值的变化相结合能显著提高对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耀强;沈长青;黄犀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PM2.5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PM2.5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403例,其中男282例,女121例,平均年龄(61.57±5.72)岁。气象资料和PM2.5、SO2、NO2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来源于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及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及HRV分析软件,监测窦性搏动的HRV指标时域参数NN间期标准(SDN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5)和全程 NN间期之差的平方根( RMSSD)。结果通过对天津市环境监测部门对外公布的 PM2.5等数据分析,发现随着 PM2.5浓度升高,AMI患者 HRV 指标SDNN、SDANN5、RMSSD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PM2.5通过气象因素加大大气污染物浓度,从而能够下调心肌梗死患者HRV指标。

    作者:臧希文;孙中华;王戬萌;商克勇;齐向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紫杉醇脂质体单药与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老年中晚期肺鳞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单药与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对老年中晚期肺鳞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选择年龄≥60岁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Ⅳ期肺鳞癌患者74例,随机分成紫杉醇脂质体单药组(单药组,36例)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组(联合组,38例)。单药组给予紫杉醇脂质体135 mg/m2治疗,联合组给予以紫杉醇脂质体135 mg/m2+顺铂30 mg/m2治疗,21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系统评价其近期疗效。结果单药组和联合组比较,治疗有效率(36.11% vs.36.84%)和临床控制率(80.56% vs.84.21%)无显著差异( P>0.05)。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单药组与联合组肺癌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差异显著(P=0.006)。毒副反应方面,血液系统毒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系统毒性中皮疹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联合组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用于治疗老年中晚期肺鳞癌疗效优于紫杉醇脂质体单药,可显著延长患者的PFS,更能使患者获益。

    作者:田文;高敬华;李永生;张菁华;李际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嗅觉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出现精神紊乱、记忆逐步遗失、认知能力下降和行为功能减退的症状。该病的病理现象有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的神经纤维原缠结、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 SP)及神经元大量凋亡。目前尚未开发出可以终止或逆转AD进程的药物〔1〕。如何尽早发现并确诊病例以便减缓病情的发展并对症治疗,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2~4〕。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嗅觉系统与AD存在极大相关性。患者嗅觉中枢区域出现了AD典型的病理现象,这些病理现象在AD患者表现出临床症状之前就已存在。本文针对嗅觉障碍与AD的病理特征及与AD临床关系等研究进展作相关综述。

    作者:路书彦;黄汉昌;姜招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输血与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G)患者围术期输血对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该院心外科择期行常温非停跳OPCABG的患者345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者围术期输血情况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效果进行观察,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围术期输血与近期临床结果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生存分析围术期输血量与远期临床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输血组患者二次手术率和术后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未输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输血组患者院内死亡、围术期心肌梗死、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和卒中发生率较输血组患者有降低趋势,但是在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2)围术期未输血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包括心源性死亡率)、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因心脏病再次入院率均显著低于围术期输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3)输血与OPCABG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相关,输血组患者近期院内主要事件发生的风险是未输血组患者的4.297倍,其中输血组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的风险是未输血组的6.306倍;(4)输血与OPCABG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相关,全因死亡、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以及因心脏病再次入院的风险分别为未输血患者的4.900、4.386、6.937和3.958倍。结论围术期输血显著降低 OPCABG 患者近期与远期临床疗效,OP-CABG患者围术期应严格规范围术期的输血指证,减少不必要的围术期输血。

    作者:高长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及对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融合素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肌梗死组(MI),瑞舒伐他汀1组(Statin 1)和瑞舒伐他汀2组(Statin 2),每组12只。 Statin 1组术前7 d开始每日给予瑞舒伐他汀5 mg/kg灌胃,Statin 2组药物剂量为每日20 mg/kg,MI组以蒸馏水灌胃,随后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 h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线粒体融合素2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I组及Statin 1组、2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Akt表达显著下降,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 MI组相比,Statin 1组、2组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p-Akt表达显著增高(P<0.05),且Statin 2组较1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的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有关。

    作者:周炜;陈玲;周逸;陈曼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

    目的:探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基因511C/T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102例,健康对照12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DNA测序法检测 LCAT 511C/T基因多态性。采用氧化酶法检测受试者血脂水平。结果脑出血组 CT 基因型频率为6.87%,对照组为1.67%,脑出血组 T 等位基因频率为3.43%,对照组为0.8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11CC组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低于511CT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t=2.524,P=0.013;t=1.871,P=0.049)。在脑出血组中,511CC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511CT亚组(t=1.954,P=0.047)。结论 LCAT基因511C/T多态性与脑出血无关,而T等位基因与HDL-C代谢有关。

    作者:戴缤;李海燕;胡志强;黄辉;朱广通;孟国路;万伟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血压节律与记忆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血压节律与记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1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MBP)分为杓型组(n=30)、非杓型组(n=30)、超杓型组(n=25)和反杓型组(n=30);并以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Rivermead行为记忆功能测验第2版( RBMT-Ⅱ)中文版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记忆功能调查,比较各组间 RBMT-Ⅱ评分的差异。结果高血压各组RBMT-Ⅱ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杓型10.0±0.8,非杓型9.4±1.1,反杓型8.6±1.5,超杓型8.9±1.1,正常对照组10.5±0.9,P均<0.05)。高血压亚组中非杓型、超杓型和反杓型组的RBMT-Ⅱ得分均低于杓型组(P均<0.05),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又低于非杓型组(P均<0.05),反杓型组与超杓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改变是影响记忆功能的重要因素。

    作者:申巧丽;王义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预后对比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与单一放疗及放疗后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 LA-NPC)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16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LA-NPC患者分为三组,其中70例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同步联合顺铂及多西他赛化疗,42例仅接受常规放疗,48例接受放疗后再结合顺铂及多西他赛进行辅助化疗,所有患者的TNM分期均为Ⅲ期或Ⅳa、Ⅳb期,治疗后连续随访5年。以治疗后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肿瘤远处转移率及复发率评估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三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5年远处转移生存率、5年复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较单一放疗及放疗后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有效阻止疾病的进展及复发,有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作者:陈华林;杨东红;王永存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清胃泌素17、胸苷激酶1、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12-5、72-4联合检测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胃泌素(G)-17、胸苷激酶(TK)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12-5、72-4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6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42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 G-17、TK1、CEA、CA19-9、12-5、72-4的水平。结果胃癌组血清 G-17、TK1、CEA、CA19-9、12-5、72-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17、TK1、CEA、CA19-9、12-5、72-4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5%,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的灵敏度(χ2=32.602,P<0.05);而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与单项检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84,P=0.425)。结论 G-17、TK1、CEA、CA19-9、12-5、72-4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作者:胡召锁;徐元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综合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综合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科收治的118例老年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组(观察组)以及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脑脊液检查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随访1年,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氯化物、葡萄糖、蛋白质、白细胞数以及压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氯化物、葡萄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蛋白质、白细胞数以及压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 总分以及精神性因子、躯体性因子的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均无失访现象,两组比较,随访6、12个月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可有效治疗老年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其机制可能与可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指标有关,同时,还可有效改善老年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春晓;张崇;曹建玺;来中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车祸致伤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白细胞介素-1β、-2、-8和皮质醇水平的表达

    目的:探讨老年车祸致伤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白细胞介素( IL)-1β、-2、-8和皮质醇( F)水平的表达。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车祸在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140例为研究组。依据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分中的N评分将患者分为情绪稳定组(<43.3分)38例,情绪不稳定组(>56.7分)28例以及中间状态组(43.3~56.7分)74例;另选取于该院同期住院治疗的老年非车祸意外伤害患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心理状况及IL-1β、-2、-8和F水平的表达。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CL-90总分、躯体化症状得分、人际关系敏感症状得分、抑郁症状得分、焦虑症状得分及恐怖症状得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SCL-90各症状得分与EPQ评分中的N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6~0.681,相关度高;P评分次之,亦属于正相关;与E评分及L评分均呈负相关,其中与L评分的相关度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IL-1β、-2、-8均明显降低,F明显升高;稳定组患者的IL-1β、-2、-8含量均明显低于不稳定组(P<0.05)。结论车祸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躯体应激及心理应激,患者的F水平明显升高,IL-1β、-2、-8水平明显降低,且情绪稳定的患者IL-1β、-2、-8水平更低。

    作者:吴英;蒋弟;任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竹节参总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竹节参总皂苷( tPJ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MIRI组及tPJS低、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MIRI模型,观察急性MIRI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细胞能源 Na+,K+-ATP及 Ca2+-ATP 酶活性,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及丙二醛( MDA)的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I组心脏舒缩功能减退, SOD、CAT、GSH-Px、Na+,K+-ATP及Ca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大量释放,MDA含量增高(P<0.01)。与MIRI组比较,tPJS低、高剂量组能不同程度的恢复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增强SOD、CAT、GSH-Px、Na+,K+-ATP及Ca2+-ATP酶活性,抑制MDA、LDH、CK升高(P<0.01,P<0.05)。结论 tPJS对M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振富;文德鉴;杨付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经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的58例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中血栓栓塞和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和临床预后。结果58例患者的58个动脉瘤全部行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术中2例(3.4%)发生血栓栓塞,1例(1.7%)动脉瘤破裂。术后即时造影显示46个动脉瘤(79.3%)完全栓塞,7个动脉瘤(12.1%)次全栓塞,5个动脉瘤(8.6%)不全栓塞。术后1例(1.7%)患者死亡,2例(3.4%)患者重残。32例患者术后0.5~2.0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分(死亡)6例(18.6%),2分(植物生存)0例(0%),3分(重度残疾)2例(6.3%),4分(中度残疾)3例(9.3%),5分(恢复良好)21例(65.8%)。结论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老年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尤其适合不宜应用球囊辅助或者支架辅助栓塞的老年患者。

    作者:徐翔;张志勇;郑宇;王大永;刘东;姜立先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胫骨干骨折中内植钢板的辅助复位作用

    间接闭合复位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 MIPPO)中一直是手术操作的关键和难点。然而,借助内植钢板可实现胫骨干骨折的快速及精确的闭合复位。我院采用MIPPO技术治疗老年胫骨干骨折中,借助加压锁定接骨版( LCP )或动力加压接骨版(DCP)内植钢板进行骨折的闭合复位,均取得了比较满意复位效果。其复位原理是在骨折远、近端植入内固定钢板作为支点,再利用复位操作器进行复位,纠正骨折断端移位,实现骨折的准确复位。复位操作通常可使用多种工具来进行,通过内植钢板建立支点并应用复位操作器进行闭合复位是一种技术与技巧的结合,能实现骨折的三维复位。

    作者:于瀛;吴丹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炎性因子及凋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 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加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加瑞舒伐他汀治疗。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C-myc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NF-α、IL-18、hs-CRP、C-myc和Bcl-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炎性因子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myc表达均较治疗前下降,而Bcl-2表达水平上升,但观察组C-myc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cl-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治疗ACS 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时,较洛伐他汀更能有效抑制炎性因子增殖,并发挥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

    作者:刁树玲;李宗清;马宝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股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等生理性改变,易发生股骨骨折。常见股骨粗隆、股骨颈、股骨干骨折,均需行复位固定手术。老年下肢手术宜采用椎管内麻醉。然而,股骨骨折病人在搬运及椎管麻醉前摆放体位可引起剧痛,从而影响椎管内麻醉的应用。如在椎管内麻醉前,行患侧股神经阻滞,则能减轻在搬运及体位改变过程中的剧痛,且能更好地配合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减少麻醉操作时间。本文就股神经阻滞在老年病人股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临床评价。

    作者:耿光星;李欣;周娟;潘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和BI-RADS分级在老年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讨论联合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和BI-RADS分级在老年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来该院乳腺病科就诊的乳腺占位患者127例,平均年龄(68.46±11.51)岁,所有患者均有终手术或穿刺而获得的病理结果。对所有患者联合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和BI-RADS分级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作为对照,比较诊断效果。结果二者联合应用评价诊断分级在乳腺占位判定良恶性分级诊断的灵敏度为84.44%,特异度为89.02%,采用χ2检验分析差异显著(χ2=67.274,P=0.000);同时,二者联合应用评价恶性肿瘤诊断分级图像与二维图像面积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5.694,P=0.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但也有其应用局限性,在检查过程中,可以将弹性成像与BI-RADS评分联合运用,能够有助于老年乳腺肿块患者良恶性的判定,提高乳腺肿块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丁延华;游向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城乡社区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调查及对策

    目的:探讨城乡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与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的相关性差异。方法应用老年健康状况( MDS)和相关因素调查量表对1000例≥60岁以上的社区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支持与老年负性生活事件之间的联系。结果城乡社区老年人在健康恶化、经济困难、难过事件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是否与子女同住、是否担心子女、离近亲人的距离、健在兄弟姐妹居住距离、与亲人和朋友联系情况、是否获得帮助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城市社区影响老年人负性生活发生的因素有:担心子女、每月与朋友联系1次、与亲人居住距离、获得帮助(均P<0.05);农村社区是:担心子女、每天与邻居联系、不经常与亲人联系、获得帮助( P<0.05)。结论农村社区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多于城市;农村社区老人与亲人、邻居的联系较城市老人频繁;影响城乡社区老人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的共同因素是担心子女和获得帮助。结合研究结果,提出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的社区服务。

    作者:付文宁;柴云;刘巧艳;刘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食管癌细胞侵袭转移的相关分子靶标

    目的:探讨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食管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相关机制。方法利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技术建立具有不同侵袭转移潜能的人食管鳞癌Eca109和 Eca109-T4细胞株;分别提取Eca109和Eca109-T4的总RNA,用转录Cy5和Cy3荧光标记成cDNA探针,再与Affymetrix基因芯片杂交,杂交信号用 Genechip? Scanner 3000扫描,SAM 3.0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技术对 CXCR7、SDC2、HSP90α1、TNFRSF10D基因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Eca109和Eca109-T4差异基因有80个:与母系比较,在Eca109-T4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34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46个。经qRT-PCR验证:CXCR7在Eca109-T4中的mRNA表达量(9.86±1.38)显著高于Eca109(6.04±1.88,P<0.05),SDC2在Eca109-T4中的mRNA表达量(0.07±0.0067)显著高于 Eca109(0.04±0.0037,P<0.05),HSP90α1在 Eca109-T4中的 mRNA 表达量(0.18±0.0460)显著高于Eca109(0.05±0.0098,P<0.05),TNFRSF10D在Eca109-T4中的mRNA表达量(0.009±0.0006)与 Eca109(0.005±0.0040,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高效筛选食管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方法,CXCR7、SDC2、HSP90α1等基因可能与食管癌侵袭转移机制相关。

    作者:张琪琪;张志强;温浩;李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