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及对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的影响

周炜;陈玲;周逸;陈曼华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 心肌梗死, 凋亡, 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融合素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肌梗死组(MI),瑞舒伐他汀1组(Statin 1)和瑞舒伐他汀2组(Statin 2),每组12只。 Statin 1组术前7 d开始每日给予瑞舒伐他汀5 mg/kg灌胃,Statin 2组药物剂量为每日20 mg/kg,MI组以蒸馏水灌胃,随后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 h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线粒体融合素2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I组及Statin 1组、2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Akt表达显著下降,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 MI组相比,Statin 1组、2组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p-Akt表达显著增高(P<0.05),且Statin 2组较1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的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河北省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人口学调查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河北省3个城市共6173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具有心理症状者共1411人(22.9%),其中轻度心理症状者占20.4%,中重度心理症状者占2.5%。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水平的社会支持及自我管理的老年人在九项因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越好。子女对老年人的关心与交流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子女较关心、与子女交流较多的老年人心理状况较好(P<0.05)。结论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实现我国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

    作者:程显英;田苗苗;陈长香;李淑杏;马素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城乡社区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调查及对策

    目的:探讨城乡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与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的相关性差异。方法应用老年健康状况( MDS)和相关因素调查量表对1000例≥60岁以上的社区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支持与老年负性生活事件之间的联系。结果城乡社区老年人在健康恶化、经济困难、难过事件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是否与子女同住、是否担心子女、离近亲人的距离、健在兄弟姐妹居住距离、与亲人和朋友联系情况、是否获得帮助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城市社区影响老年人负性生活发生的因素有:担心子女、每月与朋友联系1次、与亲人居住距离、获得帮助(均P<0.05);农村社区是:担心子女、每天与邻居联系、不经常与亲人联系、获得帮助( P<0.05)。结论农村社区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多于城市;农村社区老人与亲人、邻居的联系较城市老人频繁;影响城乡社区老人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的共同因素是担心子女和获得帮助。结合研究结果,提出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的社区服务。

    作者:付文宁;柴云;刘巧艳;刘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孢子丝菌病及影响申克孢子丝菌毒力因素的研究进展

    孢子丝菌病是一种由双相病原真菌申克孢子丝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其不同临床表现取决于申克孢子丝菌菌株的不同毒力因素以及宿主的不同免疫状态。黑色素在真菌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黑色素与真菌致病毒力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真菌发病机制和真菌耐药性等的重要工具。

    作者:毕云斐;齐琳;李福秋;王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冠脉杂交血运重建术对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随着高血压发病率增高及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率逐年上升〔1〕。在该疾病发病过程中,脂质在冠状动脉内膜沉积导致的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由于该类患者多存在多支血管病变且狭窄程度不完全相同,因而对于病变较轻患者可以采用支架植入缓解冠脉狭窄程度并促进术后恢复〔2〕。杂交手术是在进行左乳内动脉( LIMA)吻合于左前降支( LAD)的LIMA-LAD旁路移植手术的同时植入药物涂层支架处理非前降支病变,具有较高的远期通。率〔3〕,且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了患者冠脉的通。率,近年来在国内逐渐获得应用。

    作者:周朝元;韩培立;张杰;牛珊珊;付庆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喉癌患者术后焦虑程度与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喉癌患者术后焦虑程度与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喉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于术后24~48 h进行焦虑调查,根据SAS得分筛选出焦虑患者105例,并根据SAS评分分为三组:轻度焦虑组18例、中度焦虑组36例和重度焦虑组51例。分别对三组患者于术前1 d、术后14 d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进行营养指标的测量,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采集患者空腹外周的静脉血进行免疫指标的检测。比较术前及术后不同焦虑程度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水平,同时对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各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三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D4+、CD8+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轻度焦虑组BMI、ALB、IgG、IgM、IgA、CD8+以及 NK水平术前与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外,轻度焦虑组的CD4+水平、中度焦虑组和重度焦虑组术后14 d的BMI、ALB、IgG、IgM、IgA、CD4+、CD8+以及NK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结论老年喉癌患者术后焦虑程度与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关系密切,焦虑程度越高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水平越差。

    作者:李素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交锁髓内钉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肿瘤致股骨大范围缺损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肿瘤致股骨大范围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肿瘤致股骨大范围缺损的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15例)和单纯组(15例),联合组病灶刮除后给予交锁髓内钉加骨水泥内固定治疗,单纯组病灶刮除后给予植骨或者截肢加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单纯组(均P<0.05);对两组进行18个月的随访,两组在6个月内生存率相同;但在12个月和18个月的生存率比较中,联合组明显高于单纯组( P<0.05);两组生存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 P<0.05)。两组在手术前VAS和Karnofsky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的 VAS评分显著低于及术前及单纯组(均 P<0.05);联合组术后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及单纯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加骨水泥内固定是治疗肿瘤致股骨大范围缺损有效的方法,效果明显,并且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陈文革;杨朝晖;刘清高;黄高;鄢含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及对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融合素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肌梗死组(MI),瑞舒伐他汀1组(Statin 1)和瑞舒伐他汀2组(Statin 2),每组12只。 Statin 1组术前7 d开始每日给予瑞舒伐他汀5 mg/kg灌胃,Statin 2组药物剂量为每日20 mg/kg,MI组以蒸馏水灌胃,随后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 h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线粒体融合素2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I组及Statin 1组、2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Akt表达显著下降,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 MI组相比,Statin 1组、2组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p-Akt表达显著增高(P<0.05),且Statin 2组较1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的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有关。

    作者:周炜;陈玲;周逸;陈曼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清胃泌素17、胸苷激酶1、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12-5、72-4联合检测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胃泌素(G)-17、胸苷激酶(TK)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12-5、72-4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6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42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 G-17、TK1、CEA、CA19-9、12-5、72-4的水平。结果胃癌组血清 G-17、TK1、CEA、CA19-9、12-5、72-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17、TK1、CEA、CA19-9、12-5、72-4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5%,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的灵敏度(χ2=32.602,P<0.05);而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与单项检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84,P=0.425)。结论 G-17、TK1、CEA、CA19-9、12-5、72-4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作者:胡召锁;徐元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经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的58例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中血栓栓塞和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和临床预后。结果58例患者的58个动脉瘤全部行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术中2例(3.4%)发生血栓栓塞,1例(1.7%)动脉瘤破裂。术后即时造影显示46个动脉瘤(79.3%)完全栓塞,7个动脉瘤(12.1%)次全栓塞,5个动脉瘤(8.6%)不全栓塞。术后1例(1.7%)患者死亡,2例(3.4%)患者重残。32例患者术后0.5~2.0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分(死亡)6例(18.6%),2分(植物生存)0例(0%),3分(重度残疾)2例(6.3%),4分(中度残疾)3例(9.3%),5分(恢复良好)21例(65.8%)。结论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老年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尤其适合不宜应用球囊辅助或者支架辅助栓塞的老年患者。

    作者:徐翔;张志勇;郑宇;王大永;刘东;姜立先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 h 及治疗后6~8 w进行测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积分法( FMA)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 Barthel 指数评分。结果经6~8 w治疗后,Barthel 指数及FMA 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康复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FMA 平均值转化为运动大程度百分比,治疗前后下肢均较上肢高,但治疗后FMA 的提高程度上下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彭立伟;谢仁明;曹红桂;蒋毅;刘银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序贯放化疗和同期放化疗对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采用序贯放化疗治疗和同期放化疗治疗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对比。方法选取老年局部NSCLC 80例,随机分为序贯放化疗(A组,n=40)与同期放化疗(B组,n=40),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均成功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 A组对近期疗效评估,总有效率为85%,B组为82.5%,A组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B组为13个月;A组1年生存率为65%,2年生存率为37.5%,3年生存率为22.5%;B组分别为52.5%,25%,15%,两组无明显差异( P>0.05)。 A 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0%,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2.5%,B组分别为5%,22.5%。两组为明显的均为骨髓抑制,均有白细胞减少情况,而相较A组,B组3~4级反应更为显著( P<0.05)。白细胞下降者给予升白类药物,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无退出者。放射性食管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老年局部晚期NSCLC者,同步放疗近期疗效尚可,但有较大不良反应,序贯放化疗安全性好,副反应相对轻,患者耐受情况理想,可改善生存质量。但因样本选取少,患者远期疗效评估,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许梅;潘国智;马晓平;胡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车祸致伤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白细胞介素-1β、-2、-8和皮质醇水平的表达

    目的:探讨老年车祸致伤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白细胞介素( IL)-1β、-2、-8和皮质醇( F)水平的表达。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车祸在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140例为研究组。依据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分中的N评分将患者分为情绪稳定组(<43.3分)38例,情绪不稳定组(>56.7分)28例以及中间状态组(43.3~56.7分)74例;另选取于该院同期住院治疗的老年非车祸意外伤害患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心理状况及IL-1β、-2、-8和F水平的表达。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CL-90总分、躯体化症状得分、人际关系敏感症状得分、抑郁症状得分、焦虑症状得分及恐怖症状得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SCL-90各症状得分与EPQ评分中的N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6~0.681,相关度高;P评分次之,亦属于正相关;与E评分及L评分均呈负相关,其中与L评分的相关度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IL-1β、-2、-8均明显降低,F明显升高;稳定组患者的IL-1β、-2、-8含量均明显低于不稳定组(P<0.05)。结论车祸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躯体应激及心理应激,患者的F水平明显升高,IL-1β、-2、-8水平明显降低,且情绪稳定的患者IL-1β、-2、-8水平更低。

    作者:吴英;蒋弟;任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1例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投给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给予血塞通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 w。然后观测两组患者的头晕、恶心、呕吐、上肢麻木等症状的改善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洪英杰;杨雪芹;张二力;高霞;许丹;李有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医学生参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的可行性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提供社区志愿服务的行为和态度、社区老年慢性病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态度,分析医学生参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在校大学生800名,随机抽样抽取蚌埠市禹会区和淮上区老年慢性病人160名,使用自编志愿服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中603人(75.38%)曾参加过志愿活动,271人(33.87%)正在提供志愿服务,692人(86.50%)未来2个月打算参加志愿服务,567人(70.88%)认为未来2个月肯定会参加社区志愿活动。118名(73.75%)老年慢性病人希望社区系统开展志愿服务。在志愿场所、志愿频率、志愿时间、志愿服务内容的选择方面二者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医学生参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具有知识、技能等的优势,可行性高。建立政府、社区、医学院校的志愿服务联动机制是提升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绩效的有效策略之一。

    作者:杨秀木;齐玉龙;申正付;韩布新;孟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

    目的:探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基因511C/T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102例,健康对照12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DNA测序法检测 LCAT 511C/T基因多态性。采用氧化酶法检测受试者血脂水平。结果脑出血组 CT 基因型频率为6.87%,对照组为1.67%,脑出血组 T 等位基因频率为3.43%,对照组为0.8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11CC组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低于511CT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t=2.524,P=0.013;t=1.871,P=0.049)。在脑出血组中,511CC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511CT亚组(t=1.954,P=0.047)。结论 LCAT基因511C/T多态性与脑出血无关,而T等位基因与HDL-C代谢有关。

    作者:戴缤;李海燕;胡志强;黄辉;朱广通;孟国路;万伟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S-100B 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和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S-100B蛋白(S-100B)在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诊断及评估病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评分)对ACI患者进行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90例ACI患者(发病24 h内)及6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FABP和S-100B水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H-FABP和 S-100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FABP和S-100B水平随梗死体积增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血清H-FABP、S-100B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FABP和S-100B 水平能早期有效地反映ACI患者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以作为ACI早期诊断及评估病情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冯来会;张爱玲;臧文举;温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评分)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5、10 d,观察组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保护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作者:郭晓明;刘文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竹节参总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竹节参总皂苷( tPJ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MIRI组及tPJS低、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MIRI模型,观察急性MIRI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细胞能源 Na+,K+-ATP及 Ca2+-ATP 酶活性,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及丙二醛( MDA)的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I组心脏舒缩功能减退, SOD、CAT、GSH-Px、Na+,K+-ATP及Ca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大量释放,MDA含量增高(P<0.01)。与MIRI组比较,tPJS低、高剂量组能不同程度的恢复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增强SOD、CAT、GSH-Px、Na+,K+-ATP及Ca2+-ATP酶活性,抑制MDA、LDH、CK升高(P<0.01,P<0.05)。结论 tPJS对M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振富;文德鉴;杨付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玉屏风散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8例老年(年龄≥60岁)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丙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免疫细胞(CD3+、CD4+、CD4+/CD8+)、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8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P<0.05)。观察组鼻塞、流鼻涕、头痛、打喷嚏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治疗后 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玉屏风散能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其可能作用机制为玉屏风散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汪普;赵俐菁;张志利;付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有氧运动对焦虑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焦虑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基础对照组、有氧运动组;将基础对照组与有氧运动组大鼠建立焦虑模型;正常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常规饲养,有氧运动组大鼠每周一、三、五进行持续1h的动物跑台跑步训练,实验周期为6w。结果有氧运动组大鼠与基础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组ACTH、T4、反T3(rT3)含量下降(P<0.01),T3含量明显降低(P<0.01);有氧运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TH、T4、rT3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3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基础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TH、T4、rT3含量显著增高(P<0.05), T3含量显著降低( 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焦虑大鼠的焦虑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璐;陈媛媛;阮彩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