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来会;张爱玲;臧文举;温丽君
目的:探讨竹节参总皂苷( tPJ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MIRI组及tPJS低、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MIRI模型,观察急性MIRI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细胞能源 Na+,K+-ATP及 Ca2+-ATP 酶活性,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及丙二醛( MDA)的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I组心脏舒缩功能减退, SOD、CAT、GSH-Px、Na+,K+-ATP及Ca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大量释放,MDA含量增高(P<0.01)。与MIRI组比较,tPJS低、高剂量组能不同程度的恢复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增强SOD、CAT、GSH-Px、Na+,K+-ATP及Ca2+-ATP酶活性,抑制MDA、LDH、CK升高(P<0.01,P<0.05)。结论 tPJS对M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振富;文德鉴;杨付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体检慢性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该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老年人(≥60岁)500例,按照发病情况分为患病组和未患病组,分析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慢性病发病种类、发病率及影响慢性病的发病因素。结果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影响老年人慢性病的影响因素中,婚姻、离退休、负性事件导致的心理因素及年龄、性别、饮酒、吸烟是老年慢性病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145,22.144,3.369,6.069,4.023,2.047,均 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能更好地促进老年人的健康,为推动老年公共卫生事业提供科学指导。
作者:宋瑛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期脑梗死( AMI)患者血压变异性( BPV)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AMI患者122例。以收缩压标准差(SBP SD)和舒张压标准差(DBP SD)中位值为界,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MI患者BPV的影响因素;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mRS)评价患者出院后90 d预后,Pearson分析BPV与老年AMI患者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男性患者、70岁以上老年患者、高血压病史超过20年、伴随患有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吸烟是影响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 BPV 的主要因素( P<0.05)。而且老年AMI患者BPV大与患者预后不良存在正相关性(r=0.637,P<0.01)。结论老年AMI患者BPV与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异常BPV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蔡奕秋;周少珑;周辉;邢爱群;张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麦冬多糖对衰老小鼠皮肤组织衰老程度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低剂量(分别为10、5 g/kg)给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他组均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 D-半乳糖(剂量为5 g/kg)建立衰老模型,连续40 d。造模的同时皮肤给药,40 d后取各组小鼠背部皮肤检测羟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结果麦冬多糖可明显提高亚急性衰老小鼠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羟脯氨酸含量,并使丙二醛含量降低。结论麦冬多糖具有抗皮肤衰老的作用。
作者:陆洪军;宋丽娜;付天佐;李晓涛;宋琳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14个国家15个地区的25916例在基层医疗就诊的病人中27%有睡眠问题。2002年全球10个国家流行病学研究〔1〕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曾经有过不同程度的失眠。2006年中国6座城市普通人群失眠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成年人在过去12个月中失眠患病率为57%,主要的失眠症状为睡眠维持困难(44%),其次为入睡困难(33%),39%的患者日间功能受损,仅13%就诊〔2〕。近年研究显示,失眠不仅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是精神心理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防治失眠尤为重要〔3〕。在临床上失眠的干预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本文重点介绍第三代睡眠药,即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朱兰;邓丽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在我国,长期以来,单纯尿激酶溶栓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方法;但随着对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深入,尿激酶的禁忌证及其并发症导致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对老年人群。在美国,尿激酶已不再作为深静脉血栓的常用药物〔1〕。而在国内,作为抗凝药物的低分子肝素已成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标准治疗手段。本文拟对比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
作者:王晓玲;洪星禹;曹忠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提供社区志愿服务的行为和态度、社区老年慢性病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态度,分析医学生参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在校大学生800名,随机抽样抽取蚌埠市禹会区和淮上区老年慢性病人160名,使用自编志愿服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中603人(75.38%)曾参加过志愿活动,271人(33.87%)正在提供志愿服务,692人(86.50%)未来2个月打算参加志愿服务,567人(70.88%)认为未来2个月肯定会参加社区志愿活动。118名(73.75%)老年慢性病人希望社区系统开展志愿服务。在志愿场所、志愿频率、志愿时间、志愿服务内容的选择方面二者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医学生参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志愿服务具有知识、技能等的优势,可行性高。建立政府、社区、医学院校的志愿服务联动机制是提升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绩效的有效策略之一。
作者:杨秀木;齐玉龙;申正付;韩布新;孟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基因511C/T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102例,健康对照12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DNA测序法检测 LCAT 511C/T基因多态性。采用氧化酶法检测受试者血脂水平。结果脑出血组 CT 基因型频率为6.87%,对照组为1.67%,脑出血组 T 等位基因频率为3.43%,对照组为0.8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11CC组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低于511CT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t=2.524,P=0.013;t=1.871,P=0.049)。在脑出血组中,511CC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511CT亚组(t=1.954,P=0.047)。结论 LCAT基因511C/T多态性与脑出血无关,而T等位基因与HDL-C代谢有关。
作者:戴缤;李海燕;胡志强;黄辉;朱广通;孟国路;万伟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车祸致伤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白细胞介素( IL)-1β、-2、-8和皮质醇( F)水平的表达。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车祸在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140例为研究组。依据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分中的N评分将患者分为情绪稳定组(<43.3分)38例,情绪不稳定组(>56.7分)28例以及中间状态组(43.3~56.7分)74例;另选取于该院同期住院治疗的老年非车祸意外伤害患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心理状况及IL-1β、-2、-8和F水平的表达。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CL-90总分、躯体化症状得分、人际关系敏感症状得分、抑郁症状得分、焦虑症状得分及恐怖症状得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SCL-90各症状得分与EPQ评分中的N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6~0.681,相关度高;P评分次之,亦属于正相关;与E评分及L评分均呈负相关,其中与L评分的相关度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IL-1β、-2、-8均明显降低,F明显升高;稳定组患者的IL-1β、-2、-8含量均明显低于不稳定组(P<0.05)。结论车祸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躯体应激及心理应激,患者的F水平明显升高,IL-1β、-2、-8水平明显降低,且情绪稳定的患者IL-1β、-2、-8水平更低。
作者:吴英;蒋弟;任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评分)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5、10 d,观察组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保护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作者:郭晓明;刘文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肉桂醛对红藻氨酸( KA)致痫大鼠海马Cav-1和EphrinA2蛋白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aCl组、癫痫组、肉桂醛低剂量(25 mg/kg)组、肉桂醛中剂量(37.5 mg/kg)组及肉桂醛高剂量(50 mg/kg)组。癫痫组和肉桂醛治疗组均采用大鼠脑右侧海马CA3区一次性注射1μg/μl KA 1μl诱发癫痫发作,NaCl对照组注射等量NaCl溶液,观察其行为学表现,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av-1和EphrinA2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性癫痫大鼠模型制作成功,肉桂醛各剂量组和癫痫组实验动物全部达到点燃标准,肉桂醛治疗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发作时间明显缩短,发作级别降低。海马区Cav-1和EphrinA2蛋白的表达在正常组与NaCl组无差异( P>0.05);与 NaCl组比较,癫痫组大鼠海马Cav-1和EphrinA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 P<0.01);肉桂醛各治疗组大鼠海马 Cav-1和 EphrinA2蛋白的表达低于癫痫组( P<0.05),且与肉桂醛浓度有关。结论 KA海马区注射可获得稳定的癫痫大鼠模型,肉桂醛通过降低大鼠海马 Cav-1和 EphrinA2蛋白的表达,起到抗癫痫作用。
作者:金玉玲;臧兆平;罗海龙;李欣;李玲;董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颌骨囊肿是指颌骨内出现的含有液体的肿物,其发病隐蔽,多数患者初期并无自觉症状,多发于年轻患者;但是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中老年患者也在不断增加〔1〕。多数患者发现时,往往囊肿已较大,并形成严重骨破坏,不及时诊断治疗,肿物逐渐增大,骨质向周围膨胀,则会造成面部畸形,出现相应局部症状〔2〕。常规手术方法为完整刮治术,但这种方法改变了颌骨结构,使牙齿掉落,终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尤其是中老年人自身修复能力低而且并发全身其他系统疾病,影响了中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3〕。因此,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创伤程度、缩小手术范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就开窗减压术以及完整刮治术治疗颌骨囊肿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种方法的疗效及预后。
作者:刘英;李连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低氧诱导因子( HIF)-1α及脑红蛋白( Ngb)的浓度,揭示 HIF-1α、Ngb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3月80例首次发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浆 HIF-1α和Ngb的浓度,然后在患者接受治疗的第1天及第14天分别进行NIHSS评分。结果血浆低HIF-1α组与高HIF-1α组患者相比,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轻、预后好(P<0.05);血浆低Ngb组比高Ngb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轻、预后好(P<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浆 HIF-1α和Ngb水平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独立于年龄、血压、性别、血脂和血糖等危险因素(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IF-1α与 Ngb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HIF-1α及Ngb可通过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监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IF-1α和Ngb的含量,可作为判断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疾病预后的新的重要参考指标;HIF-1α与Ngb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作者:王媛媛;窦志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浆 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及瑞舒伐他汀,随访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 LAD )情况,测定血浆中CRP、TNF-α及IL-6水平。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后,实验组心室率由(133.3±14.2)次/min 降至(78.7±11.8)次/min,常规治疗组心室率由(130.8±15.1)次/min降至(80.9±10.6)次/min,两组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LAD由(120.3±1.8)mm缩小到(80.7±1.9)mm(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LAA改善无统计学意义( P>0.05)。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后,实验组血浆中CRP、TNF-α及 IL-6较治疗前水平明显降低( P <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血浆CRP、TNF-α及IL-6水平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具有减少老年永久性房颤复发及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左心肌重构及抗炎作用有关。
作者:桑建;隋利军;高长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瘤不同部位组织基因序列与肺癌脑转移发生机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提取该患者的肺癌原发灶、癌旁组织及肺癌脑转移瘤组织RNA并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序列聚类分析,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分析三个组织的差异,寻找肺癌脑转移发生中的关键基因。结果原发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脑转移癌组织基因表达差异显著,这些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及转移相关;α-辅基蛋白-4(ACTN4)与肺癌脑转移发生相关。结论原发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脑转移癌组织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明显;ACTN4与肺癌脑转移发生相关。
作者:高汝健;时景伟;尚冬梅;贺宜春;高宇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microRNA( miRNA)是一类由20~25个核苷酸组成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内源性小分子单链非编码RNA。主要通过与靶mRNA的3′-非编码区(3′-UTR)的特异性序列碱基互补配对结合,产生转录后抑制,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1〕。 miRNA在高等生物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参与生物细胞增殖、分化、免疫、应激、凋亡、癌变等多种生命过程,并在肿瘤发生及心血管病等各种疾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耽;李骊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前全球约3600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AD),在欧美主要城市人群中 AD 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忧患,而在我国1984~2004年60岁以上人口发病率为1.6%〔1〕,我国AD患者总数已超过500万〔2〕。目前对于AD仍然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研究重点仍是针对AD的各相关症状的药物。
作者:张倩;李建涛;宋春霞;王凤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及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例中高危MDS 及难治性白血病患者应用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 方案治疗1个疗程〔地西他滨15 mg· m-2· d-1,静脉滴注第1~3天,Ara-C 10 mg/m2,静脉滴注,1次/12 h;ACR 5 mg· m-2· d-1,静脉滴注,第1~7天;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 m-2· d-1,皮下注射,第1~12天〕,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例获完全缓解,1例获血液学进步,总有效率为85畅7%。1例疾病进展,后因急性腹膜炎死亡。结论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 方案治疗MDS 及难治性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梁亮;吴国才;聂丽容;熊丹;林斌;杨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G)患者围术期输血对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该院心外科择期行常温非停跳OPCABG的患者345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者围术期输血情况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效果进行观察,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围术期输血与近期临床结果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生存分析围术期输血量与远期临床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输血组患者二次手术率和术后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未输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输血组患者院内死亡、围术期心肌梗死、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和卒中发生率较输血组患者有降低趋势,但是在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2)围术期未输血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包括心源性死亡率)、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因心脏病再次入院率均显著低于围术期输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3)输血与OPCABG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相关,输血组患者近期院内主要事件发生的风险是未输血组患者的4.297倍,其中输血组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的风险是未输血组的6.306倍;(4)输血与OPCABG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相关,全因死亡、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以及因心脏病再次入院的风险分别为未输血患者的4.900、4.386、6.937和3.958倍。结论围术期输血显著降低 OPCABG 患者近期与远期临床疗效,OP-CABG患者围术期应严格规范围术期的输血指证,减少不必要的围术期输血。
作者:高长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或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首次诊断为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127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63例)和B组(64例),在氨氯地平5 mg/d口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瑞舒伐他汀钙或阿托伐他汀钙(均为10 mg/d口服),分析8 w后的血压和血脂控制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 w后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降低值)、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生化指标〔一氧化氮(NO)、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压及血脂控制总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血压(23.44% vs.41.27%)和血脂(37.50% vs.55.56%)的显效率均较低(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压、血脂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后的以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 A组治疗后的血压、TC、TG、LDL-C、hsCRP水平均低于B组,且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幅度、HDL-C、NO及SOD均高于B组( P<0.05);两组用药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微恶心、便秘及腹胀,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显著改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和高血脂状态,优于阿托伐他汀钙,同时对内皮损伤有保护作用,且使用过程中安全性好。
作者:陈涛;倪美玲;朱立场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