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山;张晨;张尉华
目的:探讨长期滴用抗青光眼药物对老年患者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48只眼)长期局部滴用抗青光眼药物的老年患者病史、问卷调查、眼部常规检查: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裂隙灯观察睑板腺情况。结果48只眼中有32只眼患有睑板腺功能障碍,用药时间的增长会增加对睑板腺功能的损害。经过分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6.87%。结论长期局部滴用抗青光眼药物可损害睑板腺功能,可能造成睑板腺功能障碍。
作者:杨立;晋秀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老年卵巢癌、癌旁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的磷脂酰肌醇3磷激酶催化亚基α基因( PIK3CA)、转化生长因子( TGF)-1诱导的早期反应基因(TIEG1)表达差异及其与卵巢癌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手术治疗的4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手术过程中均取适量卵巢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行石蜡切片。比较三种组织的PIK3CA、TIEG1表达差异及其与卵巢癌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种组织的 PIK3CA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50.76,P<0.01),卵巢癌阳性表达高,正常卵巢组织低;三种组织的 TIEG1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26.27,P<0.01),其中卵巢癌低,正常卵巢高。卵巢癌组织的PIK3CA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χ2=10.72,P=0.005)、淋巴结转移(χ2=4.191,P=0.041)均有显著的相关性;TIEG1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χ2=9.462,P=0.009)、淋巴结转移(χ2=9.724,P=0.002)也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PIK3CA、TIEG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正常卵巢组织有显著性差异,两者与卵巢癌的发展、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卢建军;宋建东;张林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鹿角霜单味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原则,选取放化疗时伴白细胞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鹿角霜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利血生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肝功血常规等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疗效。结果白细胞、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在不同疗程的治疗结束后,组间的差异及不同疗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红素(TBIL)及其他血液学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白细胞治疗的临床效果在不同分组间及不同治疗疗程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角霜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使白细胞数量增多,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肝功的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中医辨证治疗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恶性肿瘤患者时选择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的单味中药提供了临床依据。
作者:全天一;陈文裕;黄国虹;周颖芳;冯崇廉;李伟明;徐学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 WBC)计数水平与老年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心血管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STEMI急诊老年PCI老年患者,以入院即刻外周血 WBC计数(×109/L)分为<10组、10~12组、12~14组、14~16组、≥16组,分析各组30 d的心血管终点事件。结果外周血WBC≥12×109/L的所有患者中,随外周血WBC计数升高急诊PCI术中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增加,30 d联合终点事件及死亡率与外周血WBC计数呈正相关。外周血WBC≥10×109/L的所有患者中,随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各组间死亡率呈增加,外周血WBC水平与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及 N 端脑钠肽测定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负相关。结论入院时外周血WBC计数是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近期心血管事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大一;王智昊;潘震华;李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不同治疗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56例符合条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记录其相关病例资料;术后随访1年,进行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56%(人次发生率为35.90%),并发症发生率由高到低为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溃疡及伤口感染,且不同治疗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 P<0.05)。影响预后的因素中,不同的年龄、并发症数量、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其Harris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手术治疗,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并发症数量、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
作者:谢继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可能影响枸橼酸诱发豚鼠咳嗽模型的多种因素,减小外界因素对模型制作的影响,复制出稳定的豚鼠咳嗽模型。方法比较不同体重、性别、雾化容积和雾化时间条件对枸橼酸诱发豚鼠咳嗽的影响。结果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体重180~220 g豚鼠的咳嗽次数明显多于体重280~320 g;体重180~220 g豚鼠咳嗽潜伏期明显短于体重280~320 g;5 L雾化容积中豚鼠咳嗽的次数明显比3 L多;雌性豚鼠的咳嗽潜伏期长于雄性;性别和枸橼酸雾化时间对豚鼠咳嗽次数的影响不明显。结论体重和雾化容积对豚鼠咳嗽次数可产生明显影响,在运用枸橼酸制作豚鼠咳嗽模型时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有利于复制出稳定的咳嗽模型。
作者:卢素红;张超然;吴先林;徐拥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疑似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ACD)患者常见的过敏原及其特点。方法对98例老年疑似ACD患者进行斑贴试验检测,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63.27%,阳性率前五位的过敏原依次为硫酸镍、重铬酸钾、甲醛、布罗波尔、对羟基苯甲酸酯混合物。不同性别的疑似ACD患者的阳性率不同,女性患者对硫酸镍、甲醛的过敏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男性( P<0.05)。不同部位的疑似 ACD患者的阳性率不同,重铬酸钾、布罗波尔在手部较面部和躯干四肢有更高的阳性率(P<0.05);对羟基苯甲酸酯混合物、香料I在面部较手部和躯干四肢有更高的阳性率(P<0.05);甲醛在躯干四肢较手部和面部有更高的阳性率(P<0.05)。结论斑贴试验是诊断 ACD的重要手段,不同性别、不同发病部位常见过敏原不同。
作者:邹晴;周开华;康道现;康絮煦;王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髌下脂肪垫劳损又称髌下脂肪垫损伤、脂肪垫肥厚及脂肪垫炎。一般认为损伤或劳损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也可由关节内其他疾病继发引起,多发生于运动员及膝关节运动较多者,是膝痛症中多见的病种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受限,易被误诊,缠绵难愈。本文分别运用小针刀松解结合臭氧和针灸推拿治疗本病效果满意。
作者:周世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该院就诊的40例脑卒中患者,于住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出院后1个月,糖尿病对Barthel指数( BI)评分具有明显影响( P<0.05)。陪护者对BI指数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影响显著(P<0.05)。康复理疗对 BI指数评分、GOS评分影响明显(P<0.05)。脑卒中患者住院时、出院时各量表评分与出院后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GOS评分显著相关。随着恢复时间的递进,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预后情况均明显好转( 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预后评分都较低,生活质量不高,受入院和出院时的疾病情况、预后情况、陪护情况、康复理疗等方面的影响,应加强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视,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志萍;苏娅;陈秀红;肖丹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胱抑素 C(Cys-C)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接受治疗的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依据TOAST分型标准分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25例;小动脉性闭塞性脑卒中(SAO)28例;心源性栓塞(CE)7例;不明原因性脑卒中(SUE)18例;其他原因所致脑卒中(SOE)4例。此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受试者42例(排除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等〕和血清内 Cys-C、Hcy以及hs-CRP指标的水平及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的Cys-C、Hcy以及hs-CRP指标的水平。结果脑梗死和正常对照组性别、年龄、BMI、空腹血糖、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脑梗死组血清内Cys-C、Hcy以及 hs-CRP 指标的水平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 P<0.01)。不同TOAST分型患者Cys-C、Hcy以及hs-CRP水平各不相同,且为 LAA组水平高,CE 及 SOE 组水平较低。结论联合测定血清 Cys-C、Hcy以及 hs-CRP指标水平,对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机制以及评估其病因分类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朱衡亚;胡兴越;马红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CD64感染指数联合降钙素原( PCT)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 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AECOPD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38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各组外周血中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强度,获得CD64感染指数,并通过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PCT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和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后CD64感染指数和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D64感染指数和PC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64感染指数联合PCT可为老年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有助于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朱建俊;姚一楠;周建娅;周建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研究表明糖尿病( DM)病因和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病毒感染、肥胖、种族、营养物质代谢和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1,2〕。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是近年来抗氧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以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介导多种抗氧化基因和Ⅱ相解毒酶的转录,被认为是抗氧化机制中重要的通路。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减少活性氧( ROS)的产生,改善氧化应激( OS)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IR),以纠正DM高糖因素导致的组织细胞生化功能紊乱,发挥其抗OS、抗慢性炎症反应的细胞保护功能,在 DM 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与DM OS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宋媛;李虹;闫海震;赵仓焕;欧仕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高血压肾病( HN)是高血压的慢性并发症。如病情进展,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后果严重。研究发现,血清胱抑素( Cys) C与HN密切相关。血清CysC的含量能敏感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浓度增高提示早期肾损害的标志物〔1〕。HN治疗,目前西医主要以有效控制血压为主,本研究着重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辩证治疗,能有效改善HN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血清CysC。
作者:文辉;江伟;吴红斌;唐丽娟;何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加强老年人腹部手术全麻期间呼吸管理对围术期低氧血症防治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主要采取了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等一些针对性措施〔1〕,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老年人长时间手术围术期低氧血症发生率仍然较高。传统术前应用阿托品目的之一是减少腺体分泌,保持气道通畅,但单次使用阿托品作用时间有限,长时间手术难以持续发挥作用。本研究观察定时使用阿托品预防腹部手术老年人全身麻酸苏醒期低氧血症的效果。
作者:陆之辉;刘立新;李秀华;蔡翠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是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探讨老年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建议,有利于形成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长效机制,推动老年志愿者活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作者:夏辛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在诊断老年人颈性眩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72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老年受试者72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评估两组受试者的椎动脉,统计观察组患者椎动脉异常的情况,对比两组受试者椎动脉内径以及血流的参数。结果观察组72例患者中,64例(88.89%)发现血管存在狭窄,其中椎动脉发现狭窄常见,占56.94%(41例),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上动脉狭窄分别占19.44%(14例)和12.50%(9例)。观察组的左侧椎动脉内径为(3.28±0.31)mm,右侧椎动脉内径为(3.18±0.15)mm,左侧峰值流速为(39.62±4.85)cm/s,右侧峰值流速为(39.13±5.42)cm/s,左侧血流量为(131.63±17.95)ml/min,右侧血流量为(116.12±17.83)ml/min,总血流量为(245.73±17.36)ml/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评价椎动脉病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检查手段,可以为老年颈性眩晕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作者:王进生;郑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疑病倾向表现为明显的对健康过分担心、胆小、固执、刻板等个性特点〔1〕,出现不应有的恐惧心理,给家庭生活带来阴影。目前研究者都较为一致地认为家庭功能可以显著地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家庭功能发挥过程或结果越好,个体的抑郁和焦虑等问题就越少;而相应地问题行为也越少〔2〕。本研究探讨社区老年人疑病倾向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耿朝辉;宋伟;刘美玲;于瑞丽;王颖;钟玉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精氨酸( Arg)增强的肠外营养( PN)对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100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PN+Arg组及PN组各50例。 PN组给予肠外营养液治疗,PN+Arg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増用Arg,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以及两组肠黏膜免疫屏障情况。结果 PN组治疗后 CD3+、CD4+、CD4+/CD8+、IgG及 IgM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N+Arg组治疗后CD3+、CD4+、IgG及IgM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 PN+Arg组治疗后的CD3+、CD4+、IgG及IgM水平显著高于PN组,CD8+显著低于PN组(均P<0.05)。 PN+Arg组CD3+、CD4+及CD4+/CD8+单位面积的细胞数及平均灰度均显著大于 PN组,CD8+显著小于PN组(均P<0.05)。结论 Arg增强型PN可较好地改善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保护肠黏膜的免疫屏障,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竟长;倪秉强;蒋志雄;陈日新;张志红;卫青青;李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