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炎患者胰蛋白酶和降钙素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吴翠翠;张雪琦;宋伶俐;李彬先

关键词:胰蛋白酶, 胰腺炎, 实验室诊断指标, 降钙素原
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胰腺炎患者外周血中胰蛋白酶(TryR)和降钙素原(PCT)的活性在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胰腺炎( AP)患者,40例慢性胰腺炎( CP)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ryR和PCT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AP患者组外周血中 TryR和 PCT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中 TryR和 PCT的活性的测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P患者组外周血中TryR和PCT对AP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测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适用于老年人群的准确、方便的肾功能评估方法。方法234例患者以99m Tc-DTPA 动态显像法测定的肾小球滤过率为标准,比较Cockcroft-Gault( CG)公式、简化MDRD公式、基于胱抑素C的Levey 1和Levey 2公式的相关性,准确性,诊断效能。结果15%和30%的相对准确性排序均为Levey 1公式>Levey 2公式>Cokecroft-Gault公式>MDRD公式。结论在老年人群中,Levey1和 Levey2公式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孟瑚;罗惠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 WBC)计数水平与老年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心血管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STEMI急诊老年PCI老年患者,以入院即刻外周血 WBC计数(×109/L)分为<10组、10~12组、12~14组、14~16组、≥16组,分析各组30 d的心血管终点事件。结果外周血WBC≥12×109/L的所有患者中,随外周血WBC计数升高急诊PCI术中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增加,30 d联合终点事件及死亡率与外周血WBC计数呈正相关。外周血WBC≥10×109/L的所有患者中,随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各组间死亡率呈增加,外周血WBC水平与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及 N 端脑钠肽测定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负相关。结论入院时外周血WBC计数是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近期心血管事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大一;王智昊;潘震华;李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XELOX方案与SOX方案治疗老年Ⅳ期肠型胃癌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 XELOX )方案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 SOX)方案治疗Ⅳ期肠型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65例Ⅳ期肠型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XELOX 方案与SOX方案,至少规律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XELOX组与SOX组总有效率(RR)及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神经病变等毒副反应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肝脏毒性、手足综合征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案治疗Ⅳ期胃癌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较高,疗效相当。毒副反应方面SOX肝毒性较XELOX 组明显。

    作者:姬颖华;杨晓煜;陈美玲;王荦楠;张敏;靳彩玲;苗战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并发不同程度肾病患者血清APN和VEGF表达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不同程度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并发不同程度肾病患者90例,按肾损害程度不同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各3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和比较4组血清APN、VEGF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水平,并分析其指标相关性。结果3个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4组患者腰臀比(WHR)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观察3组患者24 h蛋白排泄量(UAER)水平较观察1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1、观察2、观察3组患者血清APN及SOD、GSH-Px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观察3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P<0.05);血清VEGF和MDA较对照组明显上升,且观察3组上升程度明显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P<0.05)。相关性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与SOD、GSH-Px呈明显正相关,与MDA呈明显负相关(P<0.05);VEGF水平与SOD、GSH-Px呈明显负相关,与MDA呈明显正相关(P<0.05)。观察1、观察2、观察3组患者血清 APN与VEGF均表现为明显负相关(r=-0.72,P<0.05)。结论 T2DM并发不同程度肾病患者血清APN和VEGF表达与氧化应激反应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临床T2DM并发不同程度肾病患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指标。

    作者:黎清现;熊祖员;许锦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髋部骨折不同治疗方式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索不同治疗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56例符合条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记录其相关病例资料;术后随访1年,进行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56%(人次发生率为35.90%),并发症发生率由高到低为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溃疡及伤口感染,且不同治疗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 P<0.05)。影响预后的因素中,不同的年龄、并发症数量、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其Harris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手术治疗,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并发症数量、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

    作者:谢继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昆明市中老年人骨密度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昆明市中老年人骨密度( BMD)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 BMI)的相关性。方法双能 X 线吸收法( DXA) BMD检测仪检测202例40岁以上昆明市常住人口BMD,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并分别进行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与男性和女性BMD T值呈负相关,身高、体重、BMI与男性BMD T值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与女性BMD T值呈正相关,且相关性体重﹥身高﹥年龄﹥BMI。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应重视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对于低体重、低身高女性,更应加强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及时检测BMD。

    作者:罗文东;赵刚;舒钧;杨建义;林丰;向东;魏炜;张毅;马晶晶;谢华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在该院就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单用依达拉奉,治疗组采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脑卒中量表( ESS)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ESS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升高(P<0.05);且治疗4 d及14 d后治疗组的E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的ADL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出现2例皮疹,未处理患者自行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发热、颅内出血或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依达拉奉相比,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用于治疗老年人脑梗死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黎彬如;龙佳佳;韦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 TUPKP)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188例TUPKP术老年患者,记录术后感染情况,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itc多因素分析TUPK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并发尿路感染38例(20.21%)。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年龄>80岁、备皮至手术时间>6 h、住院时间>14 d,合并糖尿病、术前行导尿术、导尿管留置时间>5 d,导尿次数>3次,手术操作不规范、术前未应用抗生素、肥胖等患者TUPK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率较高( 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年龄>80岁( OR:3.066,95%CI:1.021~7.298)、术前行导尿术(OR:2.984,95%CI:1.021~5.201)、导尿次数(OR:2.451,95%CI:1.042~3.552)、导尿管留置时间(OR:2.328,95%CI:1.066~3.452)、合并糖尿病(OR:2.587,95%CI:1.085~3.412)是老年TUPKP术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前应用抗生素则是保护因子。结论针对TUPK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要对超高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加以重视,提升操作技能,提高医务工作者医院感染意识,术前合理利用抗生素,有效降低老年TUPK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涛;沈洪;冷国雄;章久武;胡尚武;王海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丹参注射液对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方法120 mg· kg-1· d-1 D-半乳糖注射6 w建立衰老小鼠模型,第15天随机分组后,丹参组注射丹参注射液0.1 ml/d连续28 d,空白对照和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试剂盒测定血清和脑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单胺氧化酶( MAO)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血清和海马组织 SOD、GSH-Px 活性下降,MDA 含量增加 MAO 活性升高(P<0.05);腹腔注射丹参后小鼠认知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血清和海马组织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而MDA含量减少(P<0.05),海马中MAO活性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和脑组织中 SOD、GSH-Px活力,降低血液和脑组织中MAO活性、 MDA含量有关。

    作者:刘品月;晋贞超;邓小兰;袁莉;郑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运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室心肌力学变化

    目的:运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肺动脉高压( PH)患者左室扭转的变化。方法 PH组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入的PH患者45例,健康对照组为45例健康体检者,所有受试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得到左室心肌力学参数。结果 PH组均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PASP)为(98.4±27.7)mmHg,肺血管阻力(PVR)为(1325.9±697.8)dyn.s/cm2。 STI分析显示左心室心底部、心尖部和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均较小(P<0.05),心底部的扭转速率较低(P<0.05)、解旋率达峰时间延迟P<0.05),左心室的扭转速率较低(P<0.05)。 PH组的心尖-心底达峰时间差绝对值和用收缩期标化后的百分数均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心底部的扭转速率值和达峰时间与肺动脉收缩压负相关(r=-0.610,P=0.018)。结论早期轻度PH时,左心室心底部的扭转幅度降低,重度PH会影响心底部、心尖部和左心室整体的扭转功能,提示STI可用于早期评估PH患者的左心室扭转功能。

    作者:张文兰;李建;朱述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TOAST分型老年脑梗死患者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胱抑素 C(Cys-C)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接受治疗的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依据TOAST分型标准分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25例;小动脉性闭塞性脑卒中(SAO)28例;心源性栓塞(CE)7例;不明原因性脑卒中(SUE)18例;其他原因所致脑卒中(SOE)4例。此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受试者42例(排除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等〕和血清内 Cys-C、Hcy以及hs-CRP指标的水平及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的Cys-C、Hcy以及hs-CRP指标的水平。结果脑梗死和正常对照组性别、年龄、BMI、空腹血糖、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脑梗死组血清内Cys-C、Hcy以及 hs-CRP 指标的水平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 P<0.01)。不同TOAST分型患者Cys-C、Hcy以及hs-CRP水平各不相同,且为 LAA组水平高,CE 及 SOE 组水平较低。结论联合测定血清 Cys-C、Hcy以及 hs-CRP指标水平,对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机制以及评估其病因分类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朱衡亚;胡兴越;马红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D64感染指数和降钙素原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索CD64感染指数联合降钙素原( PCT)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 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AECOPD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38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各组外周血中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强度,获得CD64感染指数,并通过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PCT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和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后CD64感染指数和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D64感染指数和PC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64感染指数联合PCT可为老年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有助于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朱建俊;姚一楠;周建娅;周建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卒中后2w抑郁障碍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2 w抑郁障碍( PSD)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神经内科诊断的脑卒中患者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信息完整者60例(83.33%),其中发生PSD患者38例(63.33%),未发生PSD患者22例(36.67%);发生 PSD 患者中出现脑卒中复发者7例(18.42%),明显高于未发生 PSD 患者中出现脑卒中复发者2例(9.09%)(χ2=5.536,P=0.019)。与未发生PSD患者比较,PSD患者中女性、心脏病史、抗抑郁药比例更高,年龄更大,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OR=1.667,P=0.007)、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OR=0.981,P=0.022)、心脏病史(OR=1.071,P=0.014)均是PSD患者发生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2 w发生PSD会明显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其中年龄、心脏病史、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是脑卒中2 w PSD患者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纠正这些危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将有助于预防脑卒中复发。

    作者:段广军;万周;张君;黄文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睡眠结构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睡眠结构和听觉事件的相关电位以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部分性癫痫患者60例(研究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入选者的睡眠脑电图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分析两组的睡眠参数和听觉相关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对照组睡眠总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潜伏期、清醒期以及睡眠效率均显著优于研究组( P<0.05);研究组听觉事件的P300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潜伏期 P300和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呈负相关( r=-2.016,-3.022;P=0.016,0.023),和其他睡眠参数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老年部分性癫痫患者存在异常的睡眠结构,听觉事件潜伏期P300延长,且和睡眠参数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符惠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62例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RIND),即小卒中,指脑缺血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持续超过24 h,可在3 w内完全或近于完全消失。 RIND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是 RIND 的主要危险因素。现总结我院明确诊断RIND的患者62例临床资料。

    作者:宋亚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医药调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59.2%~85%〔1〕。缺血性脑损伤包括缺血期原发性损伤和再灌注期继发性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I)可发生于多种脑血管疾病中,其病理生理过程是多因素、多环节、多途径损伤的酶促级联反应,发病机制复杂〔2〕。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发育、生长、成熟及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3〕显示,CIRI本身可诱导缺血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DNF,参与内源性神经保护过程,而GDNF也可促进CIRI后脑组织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医药可通过调节CIRI后GDNF的表达发挥抗CIRI、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任非非;刘敬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病情反复发作,在呼吸道急性感染等诱因的作用下,可导致COPD急性发作,发生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无创通气是通过无创呼吸机加压通气,改善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状态,以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1〕。呼吸道黏膜炎症因子浸润是导致COPD患者气道痉挛的主要原因,因此减轻患者呼吸道的炎症反应,改善支气管的痉挛状态也是缓解呼吸衰竭病情的关键〔2〕。舒利迭为沙美特罗和氟替卡松的混合制剂,具有抑制呼吸道非特异性炎症及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本研究探讨舒利迭无创通气对老年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丁晓英;李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与心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 PBEF)是新发现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广泛表达于人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在炎症相关性疾病、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炎性损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BEF与心血管病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作者:严闹;杨威;周建良;龚艺;董啸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常用的辅助检查结果判断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APTE)的患病风险。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疑诊APTE患者425例,以 CT肺动脉造影( CTPA)结果分为 APTE组确诊组(161例)及 APTE 排除组(264例),分析疑诊APTE患者的临床易患因素以及心电图异常( V1~V4导联T波倒置或SIQIIITIII)和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内径增大或三尖瓣中度以上的返流或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升高)异常的发生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异常患者的APTE患病风险。结果对于疑诊APTE的患者,与排除组比较,确诊组中存在APTE或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病史的比例明显增加,近期手术或制动病史比例明显增加,咯血比例明显增加,下肢DVT征象比例明显增加,心电图异常比例明显增加,心脏彩超异常比例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对于疑诊APTE 的患者,提示右心室负荷增加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异常具有较高的APTE患病风险。

    作者:刘山;张晨;张尉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β射线近距离外照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疗效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病情较重者肩关节活动受限,影响工作及生活,目前治疗该病主要是理疗、局部封闭,多数患者疗效欠佳。本文采用β射线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见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少,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郝海涛;崔亚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