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东;姚上华;张广林;孙恋恋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成年患者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成人患者186例。采集患者痰标本检测致病菌;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例CAP患者中,60例患者检测出92株细菌,占32.26%;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9株(14例),革兰氏阴性菌73株(46例),分别占20.65%和79.35%。46革兰氏阴性菌CAP患者与186例CAP患者在年龄、入院前应用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营养不良、总胆红素、CD4+和CD4+/CD8+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分析显示,入院前应用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营养不良、总胆红素和CD4+/CD8+比值为CAP成年患者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或P<0.01)。结论入院前应用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营养不良、总胆红素和 CD4+/CD8+比值为CAP成年患者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边喜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γ与泼尼松联用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进行重组人干扰素-γ与泼尼松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泼尼松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干咳好转38例(63.3%),呼吸困难好转34例(56.7%),活动能力好转36例(60.0%),肺弥散功能好转34例(56.7%);对照组患者刺激性干咳好转20例(33.3%),呼吸困难好转16例(26.7%),活动能力好转12例(20.0%),肺弥散功能好转12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患者Ⅲ型胶原蛋白为(51.0±11.5) ng/L,Ⅳ型胶原蛋白为(63.1±21.6) ng/L,透明质酸为(78.6±31.6) ng/L;对照组患者Ⅲ型胶原蛋白为(80.5±17.2) ng/L,Ⅳ型胶原蛋白为(70.3±24.5) ng/L,透明质酸为(87.8±26.7) n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时,重组人干扰素-γ与泼尼松治疗联用的方法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病症,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田牛;王晓静;王伟;黄鹤;舒冬冬;王月明;宋乃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异常的气道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慢阻肺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高,防治形势日益严峻。在我国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中,慢阻肺的总体发生率约为8.2%。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并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慢阻肺的特点是慢性炎症,肺泡破坏,以及气道和血管重塑。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炎症细胞、细胞因子、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应激和烟草烟雾等与慢阻肺发病密切相关,研究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对其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丁宁;王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联合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在诊断肺癌组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疑似肺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TBNA)采集标本,分别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与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以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64例疑似肺癌患者中,鳞癌33例,腺癌21例,小细胞癌5例,其它2例;细胞块免疫组化灵敏度(91.80%)、准确率(90.63%)、阴性预测值(28.57%)明显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7~32.916, P <0.05,P <0.01);联合检测灵敏度(98.36%)、准确度(98.44%)、阴性预测值(75.00%)明显高于液基细胞学、细胞块免疫组化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5~46.964, P<0.05, P<0.01);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在腺癌中阳性表达(91.80%)明显高于鳞癌,细胞角蛋白5/6(CK5/6)、P63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9.84%、3.28%)明显低于鳞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84~62.694, P<0.01)。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细胞块免疫组化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有灵敏度、准确度,完全可以满足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陈坚平;康凯夫;吴国标;李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肺癌是肺系常见恶性肿瘤,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其毒副反应较多,中西医对其认识及防治各有不同,尤其实践已证明中医药防治化疗毒副反应凸显特色和优势,所以中医药疗法辅助肺癌化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星星;童佳兵;杨程;王传博;李泽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辛伐他汀联合运动训练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84例稳定期慢阻肺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及运动训练治疗,均持续治疗半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CAT得分、外周血炎症水平及治疗后胰岛素抵抗及6 min步行距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AT得分(23.7±1.3分)、胰岛素抵抗指数(2.5±0.7)、6min步行距离(361.4±38.7m)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AT得分(24.8±1.6分)、胰岛素抵抗指数(4.2±0.8)、6min步行距离(279.9±56.3m)具有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6、IL-8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运动训练治疗稳定期慢阻肺合并代谢综合征虽不能改善患者肺功能,但其可有效降低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运动能力和CAT评分,降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曾玮;李进勇;付维洋;张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 CEA)和乳酸脱氢酶( LDH)对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s)靶向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45例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TKIs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分析CEA、LDH与EGFR-TKI治疗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 PFS)的关系。结果以正常值为截点,治疗前血清CEA值正常9例,升高36例,两组控制率分别为44.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治疗前血清LDH是否升高与治疗疗效无显著影响(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EA值升高、EGFR突变患者的中位PFS显著延长(P=0.010、0.005),EGFR突变状态、治疗前LDH水平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0.009、0.017)。结论治疗前血清CEA、LDH水平对肺腺癌TKIs靶向治疗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唐伟娜;杨瑞青;刘斌;郑法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肺癌目前是全球具威胁性肿瘤疾病之一,发病率或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随着人们生活环境逐渐恶化,每年新增肺癌患病数及新增死亡数都居高不下。近几年来,关于肺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无论是患者生存期还是生活质量均有提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的认识已从传统的组织学水平逐渐深入到分子水平。因传统的标准化疗周期长、毒副反应大,为克服这一难题,国内外肿瘤专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肿瘤驱动基因,有效的抗肿瘤靶点已逐渐浮出水面。然而,几乎所有的靶向药物在初始治疗后的9-12个月都会出现耐药问题[1,2]。现如今临床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的耐药性是其存在普遍也是大的障碍,更是如何延长晚期NSCLC患者生存时间关键问题。本文将对近些年来关于肺癌相关驱动基因以及TKIs的耐药问题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靶向治疗做出展望。
作者:蔡浩;李国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 OH)-D3水平、尿LTE4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维生素D3干预对尿LTE4的影响。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患儿76例作为毛细支气管炎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进入恢复期后,随机分为维生素D3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各38例,干预组予维生素D3滴剂400IU/天口服,未干预组不予处理,随访6个月。分别于入院次日(急性期)、维生素D3干预前一日(恢复期)检测各组患儿血清25-( OH)-D3和尿LTE4水平,并干预6个月后检测干预组及未干预组尿LTE4水平。结果毛细支气管炎重型及轻型患儿血清25-( OH)-D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尿LTE4则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患儿血清25-( OH)-D3水平明显低于轻型患儿,尿LTE4水平明显高于轻型(P<0.05);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尿LTE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期25-( OH)-D3水平明显低于恢复期;尿LTE4水平则明显高于恢复期(P均<0.01)。血清25-(OH)-D3与毛细支气管炎病情轻重呈负相关(r=-0.68,P<0.01),尿LTE4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r=0.76,P<0.01);血清25-(OH)-D3与尿LTE4呈负相关(r=-0.63,P<0.05)。干预后,干预组及未干预组尿LTE4水平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维生素D3干预对尿LTE4无下调作用。
作者:刘玉慧;代运磊;相恒杰;陈文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及肺血管重构相关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中的表达,分析HIF-1α与慢阻肺及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慢阻肺模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健康大鼠,采集大鼠静脉血,取肺组织,检测两组气道阻力、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重构相关指标WA%、WV%、血液及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气道阻力、平均肺动脉压( mPAP)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血管重构相关指标WT%、WA%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IF-1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组织中HIF-1α表达阳性率高达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病程中,气道阻力、平均肺动脉压增加,肺血管重构相关指标WT%、WA%明显增高,血液及肺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水平均升高,表明HIF-1α可能参与了慢阻肺的发生过程,并与肺血管重构密切相关。
作者:赵涛;李嘉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青年肺癌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4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青年组及中老年肺癌患者吸烟指数、性别、临床表现、心理反应、诊断、病理学特征、TNM分期、治疗与预后等情况分别作比较和分析。结果480例肺癌中,青年组患者40例(8.33%),中老年肺癌患者440例(91.67%)。青年组患者男性75.00%、吸烟超过400支年82.50%、胸闷气促45.00%、误诊20.00%、抑郁症状37.50%、病理为腺癌55.00%、TNM 分期Ⅲ~Ⅳ期87.50%高于中老年组中的54.55%、63.64%、20.90%、6.14%、17.05%、29.09%、62.50%(P<0.05);进行根治手术22.50%、1年生存50.00%、2年生存25.00%低于中老年组中的36.59%、61.82%、38.64%(P<0.05)。结论青年肺癌病理恶性程度高,TNM分期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要做好预防工作。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相关死亡率中居首位,其中80%是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尽管近年来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NSCLC的5年生存率仍然只有10%~15%[1]。自上个世纪90年代,肺癌分子分型及靶向治疗研究不断发展,尤其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18号、19号以及21号外显子敏感突变)及相应靶向抑制剂的出现与应用,使NSCLC的靶向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目前,NSCLC基因突变及相应靶向治疗正不断深入,本文将近来NSCLC融合基因及基因扩增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磊;梅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结节性脂膜炎,即复发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Weber. Christian disease)是原发于脂肪小叶的非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复杂,影像学表现各异,以肺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病例报道较少,容易漏诊[1]。本病好发于女性,约占75%,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30-50岁为多见[2]。
作者:陈林桂;姚国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急性肺栓塞( APTE )为肺栓塞的常见类型,在国外APTE 发生率很高,而我国APTE 的流行病学国内尚缺乏大量统计资料,但并非少见病,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对于APTE缺乏特异性的的预测指标,往往需要综合临床症状、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1]。乳腺癌术后出现APTE比较罕见,发病急,病死率高。2007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58例,并发APTE 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山;毛哲玉;周俊伟;饶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气管动脉瘤(bronchial artery aneurysm,BAA)是一种罕见疾病,多偶然发现,仅1%左右的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可显示[1]。我院呼吸内科收治1例咯血患者,反复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主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诊断为支气管新生物,行高频电圈套治疗后咯血无好转。支气管动脉造影提示为右侧支气管动脉分支动脉瘤,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咯血停止。现报道其诊治经过,同时复习国内外文献20例,讨论BAA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旨在提高对这一罕见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作者:青刚;黄万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近年来肺栓塞患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1],部分患者可出现胸主动脉血栓合并症,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2,3]。因此及时给予有效诊断,积极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文结合1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黄庭汉;保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 PICCO)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撤机中的指导价值。方法5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根据撤机结果分为撤机成功组( n=27例)和撤机失败组(n=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撤机前15 min,撤机后15 min,撤机后30 min,撤机后2d或呼吸机撤除失败再插管时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ITBV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PVPI)等PICCO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白细胞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而血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撤机后30 min、撤机后48 h时GEDVI、ITB-VI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撤机后48h时EVLWI、PVPI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结论PICCO在ARDS患者撤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经伟;刘君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一、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缺乏锻炼,摄入热量大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消耗的热量,许多人慢慢的就会出现脂肪堆积,长期下去不可避免的就会发展为肥胖。我国以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作为常用的来判定超重与肥胖的简易指标, BMI在24.0~27.9 kg/m2之间为超重, BMI≥28.0 kg/m2为肥胖。肥胖正逐渐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由于上呼吸道解剖学狭窄与阻塞引起的夜间睡眠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足,临床主要表现为打鼾、可见的呼吸暂停、窒息、睡眠的觉醒和过度嗜睡等。其常用的检测方法为整夜的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PSG),根据PSG监测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pnea hypopnea index,AHI)的不同,可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在对150例OSAHS患者进行研究[1],根据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 Epworth sleeping scale, ESS )评分分为嗜睡组( ESS≥10分)和非嗜睡组( ESS≤6分),并行PSG监测,结果提示嗜睡组氧减指数显著高于非嗜睡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日间嗜睡程度与氧减指数相关,而OSAHS患者引起的夜间低氧血症是日间嗜睡的主要原因,而日间嗜睡又可导致车祸发生等一系列后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OSAHS的患病率正在逐渐增高,已成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其中肥胖人群较正常人群OSAHS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在一项对29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2]中发现,OSAHS与超重( OR=1.72,95% Cl 1.04~1.85)、肥胖( OR=24.23,95%Cl 15.20~38.61)明显相关,而患有OSAHS比没有患有OSAHS具有更高的发生腹部肥胖的风险( OR=2.09,95% Cl 1.19~3.67),可以看出OSAHS可能与腹部肥胖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相关研究也显示[3],肥胖人群中,OSAHS与腹部脂肪含量关系密切,OSAHS患者比没有OSAHS患者具有更多的腹部脂肪组织沉积,其将直接影响胸廓的扩张与运动,从而影响肺的收缩和舒张。而肥胖患者颈围的增加与OSAHS 的发生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4],颈部、腹部脂肪的堆积可增加吸气阻力,影响气道通畅,导致夜间反复慢性缺氧,睡眠质量下降,长期下去可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唐庆;杨宁;王刚;张彩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技术对诊断疑难纵隔疾病或胸部病变累及纵隔淋巴结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科行纵隔镜检查术的50例患者,本组病例术前均行胸部CT、细胞学相关检查,其中9例行PET/CT检查,5例行EBUS-TBNA检查,将纵隔镜检查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相关检查中恶性24例,良性26例,所有病例均成功取得或切除目标组织,终病理结果恶性19例,良性31例,经对比分析,影像学及细胞学等检查确诊率为61.53%,误诊率38.47%。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出血1例,成功压迫止血,术后颈部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后愈合良好。结论影像学及细胞学等检查在纵隔疾病的诊断中,存在一定的误诊率,纵隔镜检查是获得病理诊断的佳途径,确诊率较高,该技术安全有效。
作者:徐宁;汤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支气管哮喘是急诊常见病,但由重症哮喘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例并不多见,能够救治成功者更少。笔者近抢救一例重症哮喘致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并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从中总结经验,以飨同行。
作者:毕俏杰;程秀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