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CEA和LDH对肺腺癌靶向治疗疗效和预后的评价作用

唐伟娜;杨瑞青;刘斌;郑法德

关键词:癌胚抗原, 乳酸脱氢酶,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摘要:目的:分析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 CEA)和乳酸脱氢酶( LDH)对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s)靶向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45例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TKIs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分析CEA、LDH与EGFR-TKI治疗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 PFS)的关系。结果以正常值为截点,治疗前血清CEA值正常9例,升高36例,两组控制率分别为44.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治疗前血清LDH是否升高与治疗疗效无显著影响(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EA值升高、EGFR突变患者的中位PFS显著延长(P=0.010、0.005),EGFR突变状态、治疗前LDH水平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0.009、0.017)。结论治疗前血清CEA、LDH水平对肺腺癌TKIs靶向治疗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过敏致危重哮喘综合征心肺复苏成功救治1例

    支气管哮喘是急诊常见病,但由重症哮喘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例并不多见,能够救治成功者更少。笔者近抢救一例重症哮喘致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并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从中总结经验,以飨同行。

    作者:毕俏杰;程秀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组人干扰素-γ与泼尼松联用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探究2712

    目的: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γ与泼尼松联用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进行重组人干扰素-γ与泼尼松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泼尼松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干咳好转38例(63.3%),呼吸困难好转34例(56.7%),活动能力好转36例(60.0%),肺弥散功能好转34例(56.7%);对照组患者刺激性干咳好转20例(33.3%),呼吸困难好转16例(26.7%),活动能力好转12例(20.0%),肺弥散功能好转12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患者Ⅲ型胶原蛋白为(51.0±11.5) ng/L,Ⅳ型胶原蛋白为(63.1±21.6) ng/L,透明质酸为(78.6±31.6) ng/L;对照组患者Ⅲ型胶原蛋白为(80.5±17.2) ng/L,Ⅳ型胶原蛋白为(70.3±24.5) ng/L,透明质酸为(87.8±26.7) n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时,重组人干扰素-γ与泼尼松治疗联用的方法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病症,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田牛;王晓静;王伟;黄鹤;舒冬冬;王月明;宋乃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肺结核诊断的研究进展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1]。全球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口大约300万,而我国肺结核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目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主要通过对临床表现的观察、痰查结核菌、胸部影像学、支气管镜检查等作出判断,一旦确诊后有相对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且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一些非典型的肺结核诊断存在难度,尤其是老年患者以及合并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其临床表现高度可变,如无症状、非特异性症状、轻微呼吸道症状以及呼吸衰竭[3],可能会导致误诊、漏诊,从而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文旨在总结肺结核有效的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大川(综述);王在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及逆转耐药新研究进展

    肺癌目前是全球具威胁性肿瘤疾病之一,发病率或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随着人们生活环境逐渐恶化,每年新增肺癌患病数及新增死亡数都居高不下。近几年来,关于肺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无论是患者生存期还是生活质量均有提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的认识已从传统的组织学水平逐渐深入到分子水平。因传统的标准化疗周期长、毒副反应大,为克服这一难题,国内外肿瘤专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肿瘤驱动基因,有效的抗肿瘤靶点已逐渐浮出水面。然而,几乎所有的靶向药物在初始治疗后的9-12个月都会出现耐药问题[1,2]。现如今临床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的耐药性是其存在普遍也是大的障碍,更是如何延长晚期NSCLC患者生存时间关键问题。本文将对近些年来关于肺癌相关驱动基因以及TKIs的耐药问题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靶向治疗做出展望。

    作者:蔡浩;李国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肺栓塞合并胸主动脉血栓1例

    近年来肺栓塞患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1],部分患者可出现胸主动脉血栓合并症,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2,3]。因此及时给予有效诊断,积极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文结合1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黄庭汉;保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IgG4相关性肺疾病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IgG4相关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胸部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的认识。方法对1例经病理证实的IgG4相关性肺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患者男,62岁,以胸腔积液起病,在外院先后行胸膜活检、胸腔镜肺活检等均未能明确诊断,后至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示活检组织内纤维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大量浆细胞(+),IgG4阳性,浆细胞密集计数约为40个/高倍视野,血清IgG4浓度示4.07 g/L(0.03 g/L~2 g/L)。诊断IgG4相关性肺疾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后复查胸部CT示肺部病灶较前局部吸收、好转。结论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累及多器官、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组织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特点的淋巴浆细胞病。目前国内IgG4相关性肺疾病的报道很少,报道这一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有助于提高对IgG4相关性肺疾病的认识。

    作者:李燕;黄妹;蔡后荣;孙琦;苗立云;孟凡青;肖永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脾多肽预防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观察脾多肽注射液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在预防急性加重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4年4月期间于我科住院治疗且符合入排标准的慢阻肺患者60例,治疗组予以脾多肽及慢阻肺的治疗,对照组仅予以慢阻肺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后1年内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 AECOPD)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予以脾多肽治疗后CD4+T细胞的比例及CD4+/CD8+的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增高,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治疗组予以脾多肽治疗后1年内发生AECOPD的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脾多肽注射液可有效调节重度慢阻肺患者的免疫功能并预防急性加重的发生。

    作者:欧阳海峰;方圆;张芳;李志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ICCO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撤机中的指导价值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 PICCO)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撤机中的指导价值。方法5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根据撤机结果分为撤机成功组( n=27例)和撤机失败组(n=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撤机前15 min,撤机后15 min,撤机后30 min,撤机后2d或呼吸机撤除失败再插管时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ITBV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PVPI)等PICCO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白细胞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而血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撤机后30 min、撤机后48 h时GEDVI、ITB-VI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撤机后48h时EVLWI、PVPI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结论PICCO在ARDS患者撤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经伟;刘君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阻肺住院患者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调查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住院患者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的患病率、及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间在我院住院的患者病案数据库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入选慢阻肺组530人,年龄为70.95±12.94岁;对照组426人,年龄为69.34±12.34岁;两组的年龄符合正态分布。(2)慢阻肺住院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发病率是:38.1%、30.2%,高于对照组(23.0%,2.38%,P<0.001)。(3)在年龄分层的贫血率比较:60~79岁慢阻肺组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的贫血的发病率(P=0.001)。(4)在贫血程度分级(P=0.531)、贫血类型构成(P=0.241)与正常人群无差异。(5)低蛋白血症在年龄分层比较,0~59岁年龄段(P=0.000),有差异,对照组主要是中度营养不良,慢阻肺组主要是轻度营养不良。60~79岁年龄段、80岁以上年龄段无差异(P=0.497,0.228)。(6)蛋白质营养不良程度构成比比较无差异(P=0.192)。(7)慢阻肺组内不同性别的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689)。(7)男性慢阻肺患者贫血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0)。结论慢阻肺住院患者有较高的贫血、低蛋白血症患病率,且与年龄呈正相关;贫血严重程度、贫血的类型构成比与正常对照人群贫血构成比相同;低蛋白质血症严重程度构成比与正常对照人群低蛋白严重程度构成比相同;男性慢阻肺患者贫血患病率高于女性。

    作者:梁世廉;李颖莉;李迅维;黄献欢;陈妤;龙何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新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异常的气道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慢阻肺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高,防治形势日益严峻。在我国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中,慢阻肺的总体发生率约为8.2%。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并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慢阻肺的特点是慢性炎症,肺泡破坏,以及气道和血管重塑。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炎症细胞、细胞因子、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应激和烟草烟雾等与慢阻肺发病密切相关,研究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对其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丁宁;王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南京地区近年耐药结核病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我院检验科近十余年来结核菌培养的药敏试验结果,了解本地区结核菌耐药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方法2002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改良罗氏培养阳性的标本共计12515份,采用SPSS17.0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多数常用药物的年耐药发生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异烟肼耐药有下降趋势,耐多药的发生率在下降,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在明显上升,从初10.93%上升至至24.36%,而且单耐左氧氟沙星的病例数也在增多。结论随着国家对结核病管理的加强和规范,结核病的耐药情况有所改善,但仍应加强对抗结核药物使用的管理,减少耐药的发生。

    作者:王生伟;施旭东;王相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结节病与肺结核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病理难以鉴别的结节病与肺结核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综合表现的差异性,以提高临床对结节病与肺结核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难以鉴别的结节病与肺结核的5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归纳分析结节病和肺结核两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检验相关值的变化。结果结节病组22例,肺结核组28例,结节病与肺结核两组临床症状对比,咳嗽、气促症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胸部CT检查纵隔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双肺门淋巴结肿大, PPD皮试和γ-干扰素释放的T细胞斑点试验(T-SPOT. TB)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难以鉴别的结节病与肺结核,通过临床症状、胸部CT影像及T-SPOT. TB检查进行分析可以提高两者的鉴别率。

    作者:赵军;林心情;胡婷;黎书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广州地区5年间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总结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制定耐多药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过去5年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其中痰液培养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耐多药的菌株共605株,按年度和除异烟肼和利福平外的其他抗结核药物的种类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分析各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以及对比五年间耐药率的变化情况。结果阿米卡星的耐药率16.86%,克拉霉素的耐药率12.89%,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的耐药率25.29%。乙胺丁醇的耐药率63.64%,链霉素的耐药率87.27%和利福布汀的耐药率73.06%。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41.15%,莫西沙星的耐药率40.49%,丙硫异烟胺的耐药率42.81%。结论在广州地区中,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的耐药率比较低。

    作者:邝小佳;邝浩斌;蔡杏珊;蔡晓婷;张院良;冯治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化疗前后CEA、NSE、SCC-Ag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EA、NSE和SCC-Ag在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评估近期疗效的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实验组)和良性胸腔积液患者(对照组)血清及胸水中CEA、NSE和SCC-Ag水平,及实验组化疗后血清上述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实验组血及胸水中CEA、NSE、SCC-A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化疗有效组血中CEA、NSE、SCC-Ag水平均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失败组血中CEA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NSE、SCC-Ag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EA、NSE、SCC-Ag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有指导意义,CEA能判断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化疗的近期疗效。

    作者:宋珊;陈绍平;冷政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以及纵隔淋巴结采样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以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胸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P<0.05);实验组经过病理诊断6例浸润性鳞癌,20例浸润性腺癌,8例微浸润性腺癌,6例浸润前病变。2例确诊纵隔淋巴结转移,给予放疗和化疗治疗。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以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肺康复治疗及凝血指标观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实施早期肺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凝血四项活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A组:病史5年以下;B组:病史5年及5年以上;C组:对照组)。 A、B两组采取肺康复治疗,C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及凝血四项活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率(FEV1/FVC)、焦虑抑郁值以及TT、PT、APTT及Fib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B组、C组;且A组患者15d出院率明显高于B组、C组。结论早期肺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肺功能,同时凝血四项活化指标变化可能成为该病的诊断依据,对保障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洪浩;钟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无创通气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究影响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ECOPD)通气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10例AECOPD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又按照APACHEⅡ评分分为三组,分别是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每组再分为有效亚组和无效亚组。结果治疗后实验组PaO2升为(71.32±12.81) mmHg, PaCO2降为(47.25±8.41) mmHg,呼吸频率和心率更接近正常值;实验组在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轻症组、中症组有效亚组患者的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水平低于无效亚组,中症组有效亚组患者血PH和血磷水平高于无效亚组,重症组有效亚组患者的PCT、血糖、和血乳酸( Blood lactate, LAC)水平低于无效亚组,血PH高于无效亚组。以上几种影响因素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创通气对AECOPD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血PH、血磷、血糖、PCT、LAC是影响无创通气治疗不同患病程度AECOPD患者有效性的因素。

    作者:徐秀君;付会文;李英;崔利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肺癌化疗毒副反应中西医探讨

    肺癌是肺系常见恶性肿瘤,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其毒副反应较多,中西医对其认识及防治各有不同,尤其实践已证明中医药防治化疗毒副反应凸显特色和优势,所以中医药疗法辅助肺癌化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星星;童佳兵;杨程;王传博;李泽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清CEA和LDH对肺腺癌靶向治疗疗效和预后的评价作用

    目的:分析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 CEA)和乳酸脱氢酶( LDH)对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s)靶向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45例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TKIs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分析CEA、LDH与EGFR-TKI治疗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 PFS)的关系。结果以正常值为截点,治疗前血清CEA值正常9例,升高36例,两组控制率分别为44.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治疗前血清LDH是否升高与治疗疗效无显著影响(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EA值升高、EGFR突变患者的中位PFS显著延长(P=0.010、0.005),EGFR突变状态、治疗前LDH水平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0.009、0.017)。结论治疗前血清CEA、LDH水平对肺腺癌TKIs靶向治疗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唐伟娜;杨瑞青;刘斌;郑法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布洛伪麻那敏胶囊治疗成人普通感冒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布洛伪麻那敏胶囊治疗成人普通感冒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对照药为通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氨酚伪麻那敏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布洛伪麻那敏胶囊和氨酚伪麻那敏片,每次1粒(片),每日3次,疗程均为3~5 d。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纳入全分析集( FAS)分别为119和119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8.32%和97.48%,控制率分别为86.55%和93.28%;符合方案集( PPS)分别为117和115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8.29%和98.26%,控制率分别为86.32%和93.91%;两组以上疗效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项症状(发热、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终点有效率及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45%和1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为轻度嗜睡、头晕、乏力、口干,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布洛伪麻那敏胶囊治疗成人普通感冒安全、有效;其疗效和安全性与氨酚伪麻那敏片相近。

    作者:邓俊;王宋平;张睢扬;孙圣华;肖贞良;崔社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