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兰
目的 探讨左旋卡尼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01年10月至2009年1月住院的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左旋卡尼汀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12,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l、3个月,心功能分级、LVEF及心胸比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有极其里著性(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可减轻患者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亚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贫血原因,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贫血患者268例,对所有患者行血常规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 本组268例贫血患者中,以血液系统疾病引起为主,其中有186例(占69.4%);非血液系统引起的贫血82例(占30.6%).结论诊治病因,及早、及时发现原发病,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大部分贫血患者均呈良性预后.
作者:高淑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春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入院前溶栓组)50例和对照组(院内溶栓组)38例.结果 观察组溶栓时间、LVEF值、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溶栓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康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分别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和甘油三酯片,用法相同.结果 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改善和心电图疗效改善方面增多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
作者:贾秀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观察智齿冠周炎炎症急性期与缓解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给予急性期即刻拔牙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消炎后拔牙,观察2组治疗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病人拔牙时间无差异(P>0.05),而炎症控制期行拔牙术用药时间短于炎症期即刻拔牙(P<0.001).结论 智齿冠周炎炎症急性期即刻拔牙疗效优于炎症缓解期拔牙.
作者:周道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3倒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31例,采用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1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丰为79.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可降脂、抗凝、防止血栓形成、扩张血管、保护内皮等作用,安全、有效、方便,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少,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徐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思路,以提高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结果 150例患者总治愈率90.0%(135/ 150).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率73.3%(11/ 15).结论应全面而有系统地治疗急性胰腺炎,并根据病程进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
作者:李北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在BPH合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我院收治BPH合并混合痔患者106例,随机分成2组,坦索罗辛组53例,对照组53例,均在骶麻下行混合痔剥外扎术.对照组按术前常规准备,坦索罗辛组术前2d及术后3d,每日服用盐酸坦索罗辛胶囊0.2mg,1d2次,观察2组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坦索罗辛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22.6%,对照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54.7%,坦索罗辛组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1.86,P<0.01).结论围手术期服用坦索罗辛可以明显减少BPH合并混合痔志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林尔将;张弦;蔡丽群;林国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现代管理的核心和着眼点是对人的管理,医院管理也不例外.本文主要是笔者对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作者:孟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药材一旦变质,就会影响药性,吃了不但起不到药效,还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平时要注意对中药的保存.
作者:何刚;杨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丹参联合凯西莱在药物性肝损害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凯西莱组)30例和观察组(丹参联合凯西莱组)30例,后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联合凯西莱在药物性肝损害中的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现代医学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和言语功能性障碍,生活自理能力退减,并出现抑郁烦躁等心理变化.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性疾病.
作者:马文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探讨骨转移癌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思路.中医内治为以辨证论治为指导的经方运用及自拟专方,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敷,穴位治疗、中药灌肠等.通过这些综合治疗,扶正祛邪、活血通络、散寒除湿,终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中医药在治疗骨转移疼痛方面的优势不可忽视,然而,在作用机理、药物成分、大样本量临床观察等方面仍有许多探索空间.
作者:高音;何生奇;王芳;芦殿荣;冯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消化道出血出血干预后的焦虑情况进行再评估,以探讨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焦虑情况的影响,从而建立有效的行为干预方案.方法 8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消化内科常规护理,护理组40例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干预后,护理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0.0%,护理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患者焦虑得分有了明显降低,表明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健康指导、心理护理与家庭支持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惠者、改善其焦虑症状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花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甲减在临床上较少见,孕妇由于妊娠后代谢的变化,合并甲减后症状不典型,经常被医护人员忽视,进而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
作者:郭海芸;周迎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深静脉置管术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90例深静脉置管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结果 90例置管均获成功,在5~10min内建立静脉通道,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抢救和监测技术.
作者:贝越;谢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性烫伤皮肤综合症曾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其症状为起病急,全身广泛性红斑或弥漫性发红,皮肤触痛,出现松弛型大疤或大片表皮剥脱,皮肤轻轻一推即出现大片剥脱,形如大面积烫伤.常伴有嗜睡、腹胀、厌食、发热、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多见于儿童.大多见于出生后1~5周的婴儿,成人罕见.如病情严重或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死亡率为0~5%.
作者:陈吉兰;马立群;邹海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文论述了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表现,在分析了病因及病理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一般疗法、西医疗法、中医疗法.
作者:李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股骨头坏死(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髋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1].ONFH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终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不得不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股骨头坏死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如果过早置换关节,往往将要面临2次或多次翻修的可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上负担和肉体上的痛苦.因此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采取确实有效的保髋治疗来缓解或治愈疾病,终达到保留患者股骨头或延缓行人工关节置换时间.本文就中西医结合保髋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恒;黄桂成;杜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