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丽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水平及血气分析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对照组(PASP<40 mmHg)、轻度 PH 组(40 mmHg≤PASP≤60 mmHg)及中重度PH组( PASP>60 mmHg)患者血清NT-proBNP、D-D、动脉血气分析。依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分为: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比较各组血清NT-proBNP,动脉氧分压( PaO2),动脉CO2分压( PaCO2)。结果中重度 PH组患者 NT-proBNP,PaCO2,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轻度PH组,PaO2低于对照组和轻度PH组(P<0.01)。轻度PH组NT-proBNP,D-D高于对照组,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NT-proBNP, D-D与PASP呈正相关(r=0.719,r=0.503,P<0.01)。 COPD中度组 NT-proBNP明显低于极重度组和重度组,PaO2显著高于重度和极重度组(P<0.01)。重度组NT-proBNP, PaO2均低于极重度组。 NT-proBNP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97,P<0.01)。结论血清 NT-proBNP与老年AE-COPD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NT-proBNP、D-D水平可作为估测老年AECOPD患者合并PH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吴艳;汪家坤;范晓东;惠复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加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肛肠科接受治疗的60例UC患者。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及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8 w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对比两组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 CRP)、血沉及血小板计数。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的 CRP、血沉、血小板计数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8 w 后,观察组的CRP、血沉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加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UC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症状,增大疗效,改善其血小板功能,值得推荐。
作者:高英杰;王英南;赵佛军;姚芳;刘卫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胸痛就诊患者45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370例,冠心病组按年龄(男≤55岁,女≤65岁)分为早发冠心病组267例,晚发冠心病组103例。早发冠心病组按年龄分为3个亚组,1亚组(男≤35岁,女≤45岁)56例,2亚组(35<男≤45岁,45<女≤55岁)84例,3亚组(45<男性≤55岁,55<女性≤65岁)127例;冠脉造影正常者85例为对照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水平,经统计分析血清骨保护素和早发冠心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相关性。结果①对照组与冠心病组在年龄、性别等各个危险因素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骨保护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与早发冠心病亦呈正相关。②早发冠心病组在性别、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等方面与晚发冠心病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发冠心病组在高敏C-反应蛋白、体重指数、饮酒、骨保护素等方面与晚发冠心病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晚发冠心病组在危险因素个数、血脂异常、尿酸等方面与早发冠心病组存在显著差异( P<0.05)。③早发冠心病组中3亚组各个危险因素较晚发冠心病组各危险因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1亚组在性别、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与晚发冠心病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可预示冠脉病变进展;性别、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为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年龄界限应该提前。
作者:韩全乐;毛瑞英;王金艳;刘晓明;张庆华;刘晓堃;张琦;于佳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加钽棒对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4年9月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进入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髓芯减压作为治疗方式。在疗程结束后,对所有患者主要临床指标、髓关节功能状况、塌陷状况进行安全性预测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优24例,良16例,优良率高达100.00%,对照组患者优13例,良15例,可12例,优良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研究组仅出现1例塌陷,对照组出现12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采用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治疗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疗效确切,手术创伤较小、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状况较好,可推广应用。
作者:韦标方;孙丙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中老年脑动静脉畸形( CAM)病变内血管内皮生成因子( VEGF)-A与血管组织生成关系。方法手术治疗的CAM患者40例为观察组,非CAM开颅手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灶内高表达VEGF-A及血管生成素(Ang)-2(P<0.001);而低表达Ang-1(P<0.001)。观察组病灶内VEGF-A水平与Ang-1呈现显著负相关(t=-0.676,P<0.001);病灶内VEGF-A水平与Ang-2呈现显著正相关(t=0.331,P=0.037)。观察组病灶高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15.200,P<0.001)。结论中老年 CAM 患者病灶内VEGF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是潜在的干预靶点。
作者:田甜;孙雅菲;于淼;张继伟;呼铁民;王维兴;王广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 CHD)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高龄(年龄>70岁) CHD且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氟伐他汀钠胶囊,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疗程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及治疗前、术后48h和治疗1个月后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介素(IL)-18、C-反应蛋白(CRP)、肌酐(Cr)含量及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及治疗1个月后血清中TC、LDL-C、TG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HDL-C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血清中 IL-18、CRP、Cr浓度及eGF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8、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血清中Cr浓度及eGFR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均具有降低血脂、抗感染及保护肾脏的功能,瑞舒伐他汀治疗高龄管性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优于氟伐他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震;马宝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肝纤维化是由各种原因引起慢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它的特点是肝脏中细胞外基质( ECM)的过度积累,影响肝脏功能。肝纤维化的病因十分复杂,多种类型的慢性肝病均可以发展为肝纤维化。有关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肝脏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肝细胞的生长和凋亡,以及肝星状细胞( HSC)的激活方面。硫氧还蛋白( Trx)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体内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量蛋白质,它和Trx还原酶及NADPH组成硫氧还蛋白系统,具有抗氧化、促细胞生长、抗细胞凋亡和调节转录因子的活性作用。本文综述了Trx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的相关研究。
作者:郑沣;周小爽;白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核心力量练习对老年人身体核心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运用实验、数理统计、比较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实验组的20名健康且有运动习惯的老年人进行12 w的身体核心力量练习,对照组20名健康且有运动习惯的老年人进行日常正常的锻炼。结果12 w核心力量练习对提高老年人身体核心稳定性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结论核心力量练习能有效提高受试者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募集速度、支配的准确度,增强老年人身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性以及力量链动态传递的有效性。
作者:张健;张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入院时心率和住院期间全因死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集 ACS患者628例临床基线资料、住院期间的治疗及住院期间的全因死亡。按入院时心率五分位值将患者分为5组,分别是 HRQ1(<60次/min)、HRQ2(60~75次/min)、HRQ3(76~85次/min)、HRQ4(86~100次/min)、HRQ5(>100次/min)。分析各组患者基线资料、住院期间治疗及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差异。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变量,计算OR值及95%CI。结果入院心率较高者女性比例较高,年龄较大,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病史的比例较高。入院时平均血压较高,Killip分级>Ⅰ级的比例高于其他组。心率较高组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使用率均较其他组低。入院时心率与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呈“U”型曲线,过低或过高的心率全因死亡率均较高。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影响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后,入院时心率仍然是影响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独立因素。以HRQ2(60~75次/min)为参考,心率较高组(HRQ4和 HRQ5)和心率较低组(HRQ1)住院期间死亡风险均增加,尤其是心率增加组死亡风险增加更明显。结论入院心率是ACS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住院期间全因死亡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入院时心率与住院期间全因死亡之间呈“U”型曲线,过高或过低的心率均增加住院期间的死亡风险。
作者:马丽娜;莫鹏;党晓红;马纪琳;张魄;张彦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喉罩不同充气法与罩囊压力、术后咽痛的关系。方法93例患者在喉罩全麻下行择期下肢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31):大充气量组(Z组)、手感充气量组(S组)和渐进充气量组(J组)。麻醉诱导后将Proseal双管喉罩置入, J组先连接麻醉机行机械正压通气(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10次/min,吸呼比为1∶2),同时快速给喉罩罩囊充气,每次充气2 ml,直至气道不漏气后再充气2 ml; Z组喉罩罩囊充入推荐大充其量30 ml,S组用拇指和食指捏压充气指示囊凭手感行气囊充气,Z组和S组喉罩充气后各连接麻醉机,呼吸参数同J组。观察喉罩放置情况;记录套囊充气容量及气囊测压表测量记录喉罩囊内压( ICP)值;记录拔除喉罩后咽喉部并发症及持续时间。结果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漏气及患者喉罩放置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J组比较,Z组和 S 组喉罩充气量增加(P<0.05),罩囊充气压也明显升高(P<0.05);咽喉部并发症总例数增多(P<0.05),Z组咽喉痛和吞咽不适增多(P<0.05),Z组咽喉部并发症持续时间延长(P<0.05)。结论渐进充气法能达到有效密封所需要的小充气容量和罩囊压力,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减少且持续时间短。
作者:张同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随着增龄睡眠障碍发病率增高〔1,2〕。睡眠障碍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3〕。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对睡眠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2年9~11月唐山市路北区乔屯办事处下属的各居委会所属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疾病或言语障碍不能配合者)1581例,回收有效问卷1500份(94.88%)。其中男760例,女740例,年龄60~98〔平均(70.24±8.436)〕岁。
作者:刘桂阳;陈长香;张燕;李叶娟;高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超声及甲状腺功能在老年患者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行甲状腺手术的131例老年患者的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及术后病理。结果①131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良性组111例,恶性组20例。良性组男20例,女91例;恶性组男4例,女16例。良性组平均年龄(66.36±5.99)岁,恶性组平均年龄(67.55±4.78)岁,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14.3%的甲状腺结节老年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良性组促甲状腺素(TSH)为(2.23±3.27)mIU/L,恶性组为(1.99±0.89)mIU/L(P>0.05)。③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低回声、微钙化以及Ⅲ型血流等超声特征多见于恶性结节(P<0.05)。结论①老年患者甲状腺结节以良性为主,多发于女性。②老年患者甲状腺恶性结节患病率并不随TSH水平的升高而升高。③老年患者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低回声、微钙化及Ⅲ型血流提示恶性可能性大。
作者:李娟娟轼;时照明;张超;郭冰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内在该院住院的348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8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9%。尿毒症医院感染患者的住院天数、送检次数及治疗费用均高于未感染患者( P<0.01)。共检出12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6株(45.9%),革兰阳性菌42株(34.4%),真菌24株(19.7%);前三位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好,而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即耐药率较高;而革兰阳性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耐药,而对其他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程度耐药性。结论尿毒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较高,同时分离的病原菌耐药性较高,临床上应积极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治疗。
作者:侯静;刘进;陈昕;曹灵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干预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认知功能症状的改善与安全。方法全面搜集单纯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对比西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 RCT)文献,采用计算机综合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与PubMed,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止于2014年8月1日;同时在大学图书馆以手工方式检索期刊资料库,对纳入研究的试验则依据 Co-chrane Handbook 5.1评估偏倚性风险及文献质量;采用软件RevMan5.2.6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合软件 GRADE profiler对本研究的证据质量进行标化测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个RCT临床干预文献,受试者2583例;Meta分析提示:在有效率评测层面,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结合西药)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OR=3.35,95%CI(2.17,5.17)〕,单纯中医药与西药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0,95%CI(0.95,1.51)〕;在痊愈率评测层面,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结合西药)效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OR=1.86,95%CI(1.31,2.63)〕,单纯中医药和西药的痊愈率(临床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7,95%CI(0.94,1.46)〕;在 MMSE 评分层面对单纯中医药与西药进行亚组分析,即干预4 w〔WMD=0.31,95%CI(-0.38,0.99)〕、6 w〔WMD=0.18,95%CI(-0.52,0.89)〕、8 w〔WMD=0.75,95%CI(-0.32,1.83)〕及12 w〔WMD=0.06,95%CI (-0.76,0.88)〕组间评分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药(中医药结合西药)治疗老年痴呆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18%)显著低于西药干预(9.61%)。结论中医药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相对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少,与西药干预效应相当。
作者:曾令烽;王宁生;王奇;宓穗卿;梁兆晖;蔡浩斌;孔令朔;赵路光;张越;陈云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应用仙灵骨葆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76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行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术前常规探访与术后定期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生长情况、骨代谢生化、骨密度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5.51±6.58) d、(53.31±6.49)d、(4.09±1.19)个月,均短于对照组(t=16.426,P<0.01;t=14.983,P<0.01;t=4.611,P<0.01);观察组骨痂生长为Ⅳ级6例(15.79%),明显高于对照组2.63%(χ2=3.851,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钙、血磷、血清磷酸酶、骨密度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治疗后血钙、血磷、血清磷酸酶、骨密度相比治疗前、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χ2=4.547,P<0.05)。结论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应用仙灵骨葆胶囊不仅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还能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建军;叶湛;杜一鑫;陈枫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老年骨巨细胞瘤(GCTB)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GCTB老年(年龄≥60岁)患者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理标本中 E-cadherin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E-cadherin在Ⅰ级GCTB中的阳性表达率要显著高于Ⅱ级和Ⅲ级(P<0.05),VEGF在Ⅰ级GCTB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Ⅱ级和Ⅲ级(P<0.05);E-cadherin和VEGF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有关(P<0.05);E-cadherin与 VEGF在GCTB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93,P<0.05)。结论 E-cadherin和VEGF在GCTB中的表达会发生变化,这与GCTB的转移密切相关,有助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
作者:于德军;刘丽晶;张阿新;田少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新膳食结构形势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危险因素和营养状况。方法根据称量法结合询问法调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食物种类及摄入量,研究其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糖尿病患者热能、糖类、维生素 B2、维生素C、铁、锌摄入量明显低于各自对照人群的推荐摄入量(RNI),脂类摄入量明显高于各自对照人群的 RNI(P均<0.05)。同时,三大产能营养素的比例和三餐分配也不够合理。结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并存,应该进一步合理地调配该人群的膳食结构。
作者:陶丽丽;瞿颖;蒋相兵;徐天姿;李欣;王慧铭;孙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 CAD)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 GA)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内科住院患者124例,分为CAD与非CAD组,检测并比较两组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等指标。 CAD的诊断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GA的独立危险性。结果检出CAD患者82例(66.13%),其GA、2 h PG、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正常糖耐量组CAD患者GA明显较高(P=0.006);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者GA水平均高于无CAD者(P=0.028,0.043);高血糖组亚组分析结果同正常糖耐量组。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所有对象和不同亚组分析中,GA均是CAD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 GA在高血糖或者正常糖耐量水平的CAD患者中均明显升高,是C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郑喜胜;刘志远;王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检测分析西妥昔单抗识别的靶抗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食管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术后食管癌患者原发病灶中EGFR的表达情况,并分为有靶点组和无靶点组。每组又随机分为实验组(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和对照组(常规化疗)。随访3年,统计3年生存率、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在有靶点组,实验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无靶点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GFR是食管癌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是食管癌靶向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卉;索智敏;白玉;马许辉;杨德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的变化及通心络的稳定斑块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6例,正常对照组24例,比较各组间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治疗组,治疗4 w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ACS患者 TLR4、NF-κB、TNF-α的表达较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0.01)。治疗后两组TLR4、NF-κB和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通心络治疗组TLR4、NF-κB和TNF-α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通心络可减轻动脉的炎症反应,干预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有望成为新的稳定斑块药物。
作者:李玉红;谢萍;李远;谢辉;袁跃龙;洪有勤;徐光旭;侯明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