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汪家坤;范晓东;惠复新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贝那普利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100例,分为丙泊酚组和丙泊酚贝那普利联合组,丙泊酚组患者及在术中使用丙泊酚持续泵入麻醉,联合组患者在术前1 w 服用贝那普利,术中持续泵入丙泊酚麻醉,监测麻醉前、术后6 h、12 h、24 h、72 h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活性和心肌肌钙蛋白浓度。观察并记录术后12、24、48 h正性肌力药使用情况,术前、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心肌缺血发生情况、自动复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浓度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各观察时间点联合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浓度比丙泊酚组低,正性肌力药使用少,自动复跳率及左室射血分数高。结论术前服用贝那普利、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比只在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更能减轻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的心肌炎性反应,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
作者:侯少科;郝丽娜;李建辉;曲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无心血管疾病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血压变异性( BPV)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相关性及自主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围术期新发房颤患者和正常患者BPV指标(24 h SBP、24 h DBP、24 h SSD、24 h DSD)、心率变异性( HRV)指标( TP、HF、LF、VLF、LF/HF)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组术前BPV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的血压均有所升高,随着血压的升高HRV也增高,房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房颤组HRV频域均低于对照组,其中LF、VLF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两组HRV频域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房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受麻醉、手术创伤等应激后,老年患者易发生房颤,房颤患者BPV明显上升,而HRV明显降低,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彭威;纪焕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不同级别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含量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86例结直肠癌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游离肿瘤标志物 CEA、CA19-9、CA125、CA153含量表达。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125、CA153等糖链类抗原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1),且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r=0.762)。结论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游离肿瘤标志物含量表达有助于结直肠癌的筛查,并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惠玲;孙鹏达;张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DCE-MRI相关参数及其与肝癌缺失基因(DLC)-1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耳鼻喉科鼻咽癌患者89例均给予DCE-MRI检查,获取时间-信号曲线和大上升斜率图,检查后经鼻咽纤维镜活检采集鼻咽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LC-1表达。结果鼻咽癌活检部位 DCE-MRI 相关参数〔大上升斜率平均值( MMS )、大线性斜率( LMS )与强化峰值( PV)〕、DLC-1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临床分期越高,合并淋巴结转移者MMS、LMS与 PV越高,而 DLC-1阳性表达率越低(P<0.05),DLC-1阳性组MMS、LMS与PV值明显低于DLC-1阴性组(P<0.05),经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MMS、LMS、PV与DLC-1表达呈负相关(r=-0.514,-0.497,-0.494,P<0.05)。结论鼻咽癌DCE-MRI相关参数与DLC-1表达呈负相关,两者均可作为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重要评估方法。
作者:周敬淳;刘明;张伟;鄢敏;袁家琳;张菁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随着增龄睡眠障碍发病率增高〔1,2〕。睡眠障碍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3〕。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对睡眠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2年9~11月唐山市路北区乔屯办事处下属的各居委会所属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疾病或言语障碍不能配合者)1581例,回收有效问卷1500份(94.88%)。其中男760例,女740例,年龄60~98〔平均(70.24±8.436)〕岁。
作者:刘桂阳;陈长香;张燕;李叶娟;高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支持(PN)联合肠内营养支持(EN)对老年胃癌(GC)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功能的恢复价值。方法选择老年GC患者40例,将患者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PN联合EN支持,而对照组术后仅给予PN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手术10 d后的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IgA、IgG、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24 h尿素氮(24 h UP)〕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CD4+、CD4+/CD8+、IgA、IgG、ALB、TF 和24 h U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免疫指标CD4+、CD4+/CD8+、IgA、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ALB、TF和24 h UP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对照组(25.0%,P<0.05)。结论对老年GC患者术后给予EN联合PN支持有利于GC患者免疫力提升和营养的改善,并能降低并发症。
作者:郑云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在老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桥本甲状腺炎患者41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原(TGA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8.760,P<0.001);观察组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2.040,P<0.001)。观察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8.103,P<0.001)。观察组 MCP-1与TPOAb(t=0.526,P<0.001)及TGAb(t=0.559,P<0.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MCP-1检测有助于辅助桥本甲状腺炎诊断及评估病情。
作者:汤佳珍;杨治芳;刘峰;甘华侠;黄海华;刘建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障碍老年患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特点。方法选取该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患者40例作为试验组,40例健康老龄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词汇流.作业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的词汇流.性以及脑激活强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词汇流.性低于对照组,平均脑激活强度小于对照组,患者右侧额叶激活体积大于对照组,但其余脑区均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健康老年人的脑功能明显优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功能,左前额叶与两组脑功能的差异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姜晓蕊;贺丹;郭耀强;范建江;王朝刚;程巧玫;张慧萍;张晓曼;刘江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前认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一种脊髓局灶性炎性病变导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征〔1〕。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主要相关类型。包括急性完全性的横贯性脊髓炎、急性部分性的横贯性脊髓炎、长节段性广泛的横贯性脊髓炎。Scott等〔2〕提出可以根据脊髓功能障碍对急性完全性的横贯性脊髓炎和急性部分性的横贯性脊髓炎进行鉴别。研究〔2〕表明,表现为急性部分性的横贯性脊髓炎的患者比表现为急性完全性的横贯性脊髓炎患者转化为多发性硬化的风险更高。脊髓炎病灶在磁共振成像( MRI )矢状位上长度超过3个脊髓节段的定义为长节段性广泛的横贯性脊髓炎。
作者:董琦;王利平;高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入院时心率和住院期间全因死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集 ACS患者628例临床基线资料、住院期间的治疗及住院期间的全因死亡。按入院时心率五分位值将患者分为5组,分别是 HRQ1(<60次/min)、HRQ2(60~75次/min)、HRQ3(76~85次/min)、HRQ4(86~100次/min)、HRQ5(>100次/min)。分析各组患者基线资料、住院期间治疗及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差异。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变量,计算OR值及95%CI。结果入院心率较高者女性比例较高,年龄较大,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病史的比例较高。入院时平均血压较高,Killip分级>Ⅰ级的比例高于其他组。心率较高组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使用率均较其他组低。入院时心率与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呈“U”型曲线,过低或过高的心率全因死亡率均较高。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影响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后,入院时心率仍然是影响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独立因素。以HRQ2(60~75次/min)为参考,心率较高组(HRQ4和 HRQ5)和心率较低组(HRQ1)住院期间死亡风险均增加,尤其是心率增加组死亡风险增加更明显。结论入院心率是ACS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住院期间全因死亡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入院时心率与住院期间全因死亡之间呈“U”型曲线,过高或过低的心率均增加住院期间的死亡风险。
作者:马丽娜;莫鹏;党晓红;马纪琳;张魄;张彦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病率为43.8%,城市是53.2%,农村是38.9%〔1〕。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位居前3位依次是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身体活动对社区老年人预防慢性病具有积极作用〔2〕,老年人主要的身体活动是步行〔3〕,本文观察社区中老年人步行、骑自行车等身体活动对高血压、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的影响。
作者:胡万亮;高红英;刘丹;刘攀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活血生骨汤治疗中老年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活血生骨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健骨生丸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 Harris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情况,评价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治疗后Harris积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积分、功能积分和Harris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在短期临床观察期间,活血生骨汤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有关。
作者:赵宝祥;孙丙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TLR4在细菌内毒素( LPS)致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中对气道炎症损伤与黏液分泌的调控作用。方法 SPF 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S组)、慢性支气管炎组( LPS组)、多粘菌素 B 干预组( LPS+PMB组)、多粘菌素 B自身对照组( PMB 组),每组10只。用气管内注入LPS 200μg/200μl及每日 LPS 溶液雾化吸入1 h 的方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3 w 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进行细胞学计数和白细胞分类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测定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含量,对大鼠肺脏进行病理学检查,肺组织阿先蓝过碘酸雪夫(AB-PAS)阳染面积,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黏蛋白 Muc5AC、TLR4在支气管肺内的表达及荧光定量 RT-PCR Muc5AC mRNA、TLR4 mRNA在肺内的表达。结果 LPS组大鼠BALF细胞总计数、中性粒细胞个数、TNF-α水平。 AB-PAS阳染面积、Muc5AC、TLR4蛋白表达量及Muc5AC mRNA、TLR4 mRNA水平与LPS+PM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NS组和PMB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LR4介导LPS诱发的慢性呼吸道炎症反应可能导致Muc5AC 蛋白与mRNA高表达。多粘菌素B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TLR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而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
作者:万宁;张建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内在该院住院的348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8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9%。尿毒症医院感染患者的住院天数、送检次数及治疗费用均高于未感染患者( P<0.01)。共检出12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6株(45.9%),革兰阳性菌42株(34.4%),真菌24株(19.7%);前三位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好,而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即耐药率较高;而革兰阳性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耐药,而对其他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程度耐药性。结论尿毒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较高,同时分离的病原菌耐药性较高,临床上应积极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治疗。
作者:侯静;刘进;陈昕;曹灵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腹针对老年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腹针组,每组各60例。西药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和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腹针组给予腹针疗法(引气归元、腹四关、调脾气、天枢)针刺,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 w,并在治疗后1、3个月进行随访。治疗前后采用西医症状积分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 w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腹针组优于西药组(P<0.05);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患者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腹针组BP、GH、VT 3个维度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在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腹针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老年性便秘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李湘力;蔡敬宙;林泳;王升旭;符文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临床上巩膜炎是眼科较为少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眼部疾病的0.5%,其发生与外源性、内源性感染及结缔组织病等多种因素有关〔1〕。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机体本身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巩膜炎。根据炎症累及部位可以分为表层巩膜炎与深层巩膜炎,但除特殊说明外巩膜炎多指深层巩膜炎。其中表层巩膜炎多发生于巩膜表层结缔组织,而巩膜炎的炎性反应多发生于深层巩膜基质组织〔2〕。由于发病部位等不同,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本研究探讨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
作者:周华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老年 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UAP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心绞痛发作时间和次数、硝酸甘油使用量及血脂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等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都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间、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都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都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斑块厚度、斑块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都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UAP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
作者:夏惠丽;王怀生;刘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和IL-6对肝癌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的调节。方法采用由 IL-2或IL-6分别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BEL-7402进行刺激,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RT-PCR)观察其 VEGF-D 基因表达。结果 IL-2使细胞株 SMMC-7721和BEL-7402产生VEGF-D mRNA减少;IL-6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 VEGF-D mRNA表达存在促进效果,但是无法从作用时间上来显著判断。IL-6对肝癌细胞株SMML-7721 VEGF-D mRNA表达存在促进效果,当浓度条件满足情况下,促进作用和作用时间存在正相关。结论抑制肝癌细胞VEGF-D mRNA的表达方面,IL-2作用比较明显,对肝癌淋巴转移能够形成一定作用;肝癌细胞BEL-7402和SMML-7721 VEGF-D mRNA的表达方面, IL-6带来的促进效果明显,但是对肝癌作用需更多研究。
作者:孙超;唐瑞峰;白建国;田贵金;苑建磊;齐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老年尿失禁( UI)患病率为15%~33.38%。因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正常的人际交往,又称为“社交癌”。目前其分类方法尚未完全统一。临床常见的是压力性、急迫性和混合性UI。治疗方法有手术、药物和非药物疗法3大类。其中非药物疗法是老年UI的基础治疗措施,它能改善多数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也是手术和药物治疗必要的辅助措施。本文就老年UI非药物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跃华;何桂香;李艳群;刘幼硕;蹇在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高龄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预混门冬胰岛素30达标剂量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80例新诊断老年 T2DM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80例患者按年龄段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60~69岁组)、B组(70~79岁组)、C组(≥80岁),同时询问病史,并发症,检查体重、身高、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G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三组予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12 w,观察三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分析高龄 T2DM患者预混门冬胰岛素30达标剂量及相关因素。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体重指数(BMI)、TC、TG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与B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低于A组(P<0.05),C组治疗前 FBG、2 h PG、HbA1c水平均高于A组、B组(P<0.05)。 C 组患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例数较 A组、B组增多(P<0.05)。经12 w治疗后,三组FBG、2 h PG、HbA1c均有下降(P<0.05),C组FBG、2 h PG、HbA1c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5);C组血糖治疗达标率更低( P<0.05)。治疗后C组胰岛素达标剂量高于A、B组两组,单位体重胰岛素达标剂量大于A 组( P<0.05),但与 B 组患者无差异(P>0.05);血糖达标时间较A组、B组长,低血糖发作次数较高于A组、B组(P<0.05)。经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12 w后,三组患者达标时早餐前胰岛素用量比例均较起始剂量小,晚餐前胰岛素用量比例较起始剂量增加( P<0.05),其中 C 组较 A 组、B 组明显。 C 组胰岛素达标剂量与 FPG (r=0.428,P=0.042)、HbA1c(r=0.415,P=0.049)、低血糖发生次数(r=0.574,P=0.007)、糖尿病并发症例数(r=0.568,P=0.007)正相关,而与HOMA-β(r=-0.674,P=0.002)水平呈负相关。影响C 组胰岛素达标剂量的主要因素为低血糖发生次数、HbA1c。结论高龄新诊断 T2DM患者血糖水平、HbA1c 水平高,血糖不易达标,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伴有糖尿病并发症例数较多,高龄新诊断 T2DM 患者达标胰岛素日用量为(40.37±8.53)U/d,单位体重胰岛素达标剂量为(0.62±0.12)U? kg-1? d-1,早餐前为日总量的(54.70±2.84)%,晚餐前为日总量的(45.29±2.84)%。高龄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达标剂量与FBG、HbA1c、低血糖发生次数、糖尿病并发症例数正相关,与HOMA-β水平负相关。 HbA1c、低血糖发生次数是影响高龄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达标剂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林李壮;刘幼硕;王艳姣;李丽萍;陈鼎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