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徐琦;盛磊;刘涛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加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肛肠科接受治疗的60例UC患者。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及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8 w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对比两组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 CRP)、血沉及血小板计数。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的 CRP、血沉、血小板计数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8 w 后,观察组的CRP、血沉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加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UC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症状,增大疗效,改善其血小板功能,值得推荐。
作者:高英杰;王英南;赵佛军;姚芳;刘卫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因脑血管供血障碍而引发缺血性级联反应,造成神经功能缺损。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针对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因严格的时间窗而限制了获益患者。传统药物治疗虽然使疾病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多数患者仍残存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自干细胞移植理论的兴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研究中发现移植BMSCs可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改善〔1〕和组织修复〔2〕,并有望成为临床脑梗死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王万松;屈新辉;吴晓牧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苦碟子联合磷酸肌酸钠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 APN)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水平、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N水平、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苦碟子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APN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衰症状。
作者:王波;欧阳艳红;方小丽;李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破骨样细胞中骨保护素( OPG)和 NF-κB配体受体( RANKL)表达情况。方法单独培养骨髓单核细胞前体,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和维生素D诱导其转化为破骨样细胞,在0、5、10、15 d用光镜观察和TRAP染色(抗酒石酸染色)评估破骨样细胞的转化程度,用RT-PCR检测OPG和RANKL的表达情况;然后构建主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 SMC)与骨髓单核细胞前体共培养的模型,用维生素 C 和β-磷酸甘油诱导SMC转化为成骨样细胞,并在0、5、10、15 d用同样方法再次检测共培养中破骨样细胞转化的情况,以及两种细胞中OPG和 RANKL的表达情况。结果不管是单独培养、还是共培养,破骨样细胞中始终没有OPG和RANKL的表达。结论破骨样细胞的转化可能主要受成骨样细胞分泌的OPG和RANKL调控,本身并没有分泌OPG和RANKL进行自身调节的机制存在。
作者:聂斌;管思明;张韶英;方欣;周韶琼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 AD)并精神异常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 AD并精神行为异常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研究组患者多奈哌齐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氢溴酸加兰他敏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研究组患者的 MMSE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BPRS、AD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5.0%(30/40)、72.5%(29/4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7.5%(3/40)、7.5%(3/4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多奈哌齐能够有效提升AD并精神行为异常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马学森;李凌;曾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中老年脑动静脉畸形( CAM)病变内血管内皮生成因子( VEGF)-A与血管组织生成关系。方法手术治疗的CAM患者40例为观察组,非CAM开颅手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灶内高表达VEGF-A及血管生成素(Ang)-2(P<0.001);而低表达Ang-1(P<0.001)。观察组病灶内VEGF-A水平与Ang-1呈现显著负相关(t=-0.676,P<0.001);病灶内VEGF-A水平与Ang-2呈现显著正相关(t=0.331,P=0.037)。观察组病灶高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15.200,P<0.001)。结论中老年 CAM 患者病灶内VEGF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是潜在的干预靶点。
作者:田甜;孙雅菲;于淼;张继伟;呼铁民;王维兴;王广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监测脑钠肽(BNP)浓度,为临床找出早期诊断冠脉综合征(ACS)的可靠标志物。方法在患者发作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0.5、1、2、3、6、24、48 h,检测其血浆中BNP水平,并以正常人群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浆BNP含量作为对照,探究 BNP在ACS发作后的浓度变化。结果 AMI组的BNP浓度与发病后时间呈正相关(P<0.05),UA组的BNP浓度与发病后时间呈正相关(P<0.01),UA组、SAP组和正常组的BNP浓度与AMI组的BNP浓度差异显著(P<0.05),SAP组和正常组的BNP 浓度与前两组的 BNP浓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监测BNP浓度可以成为临床早期诊断ACS的有效辅助指标。
作者:梁伟东;曾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A型( GABAA)受体的亚基基因GABRG2和GABRB2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与癫痫( E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GABAA受体亚基基因GABRB2(rs12653921、rs2964773)、GABRG2(rs2268581)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 SNP)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测定分析。结果 EP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比较,SNP(rs12653921)位点(基因型χ2=8.651,等位基因χ2=8.649)有统计学意义;SNP(rs2268581)、SNP(rs2964773)位点(rs2268581:基因型χ2=0.354,等位基因χ2=0.294;rs2964773:基因型χ2=1.397,等位基因χ2=0.64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NP(rs12653921)可能与 EP易感性相关,SNP(rs2268581)、SNP(rs2964773)可能与EP易感性不相关。
作者:张虎;杜欣娜;徐敏;张淑红;王菊莉;张金波;朱金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超声及甲状腺功能在老年患者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行甲状腺手术的131例老年患者的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及术后病理。结果①131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良性组111例,恶性组20例。良性组男20例,女91例;恶性组男4例,女16例。良性组平均年龄(66.36±5.99)岁,恶性组平均年龄(67.55±4.78)岁,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14.3%的甲状腺结节老年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良性组促甲状腺素(TSH)为(2.23±3.27)mIU/L,恶性组为(1.99±0.89)mIU/L(P>0.05)。③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低回声、微钙化以及Ⅲ型血流等超声特征多见于恶性结节(P<0.05)。结论①老年患者甲状腺结节以良性为主,多发于女性。②老年患者甲状腺恶性结节患病率并不随TSH水平的升高而升高。③老年患者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低回声、微钙化及Ⅲ型血流提示恶性可能性大。
作者:李娟娟轼;时照明;张超;郭冰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鹿茸对离体蟾蜍心肌收缩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蟾蜍随机分为低钙组和高钙组,每一组又分为鹿茸前加维拉帕米组和鹿茸后加维拉帕米组。采用斯氏法制备离体蛙心灌流标本,应用B-420 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离体蟾蜍心肌收缩曲线,并进行心肌收缩力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低钙条件下,灌流鹿茸冻干粉溶液后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加( P<0.05);在高钙条件下,灌流鹿茸冻干粉溶液后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P<0.05),且鹿茸的这种作用在低钙和高钙条件下可部分被维拉帕米(7.27 mg/L)阻断(P<0.01)。结论鹿茸对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有双向调节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部分与心肌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有关。
作者:王珂萌;傅雷;孙艺平;张冬梅;赵心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腹针对老年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腹针组,每组各60例。西药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和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腹针组给予腹针疗法(引气归元、腹四关、调脾气、天枢)针刺,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 w,并在治疗后1、3个月进行随访。治疗前后采用西医症状积分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 w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腹针组优于西药组(P<0.05);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患者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腹针组BP、GH、VT 3个维度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在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腹针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老年性便秘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李湘力;蔡敬宙;林泳;王升旭;符文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大鼠脑白质髓鞘碱性蛋白(MBP)和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OLI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老年 Wistar 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8 mg/kg 组)和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2 mg/kg组),每组20只。采用新鲜豚鼠50%全脊髓匀浆液和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制备EAE模型,免疫后第2天开始,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灌胃,持续灌胃21 d,于第22天处死,取脑干和脊髓待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脑干、脊髓中MBP和OLIG1的mRNA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强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 MBP mRNA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升高、OLIG1明显降低(P<0.01);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MBP mRNA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升高、OLIG1降低(P<0.01);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 MBP mRNA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强度略升高、OLIG1略降低,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阿托伐他汀大、小剂量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下调MBP、上调OLIG1 mRNA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对EAE大鼠的脑白质髓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大剂量作用优于小剂量。
作者:杨挺嘉;楚洪波;于慧玲;殷旭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CT)在老年开角型青光眼( POAG)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初诊30例老年POAG患者为观察组,并根据病情的早期、进展期、晚期分为观察1组,2组,3组,另取3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予以所有研究对象常规眼科检查以及OCT检查,观察组进行视野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2、3组的 RNFL厚度测量中上方、下方、颞侧、鼻侧以及均值均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组间比较,与观察1组比较,观察2、3组的各项指标均降低明显(P<0.05)。就OCT图像而言,对照组可见上、下极厚,其次为颞侧,鼻侧薄,图像曲线表现为双峰形;POAG患者RNFL的早期可表现局限性的变薄或缺损,进展期则表现弥漫性变薄,晚期则表现为弥漫性变薄,且混合局限性缺损,视野检测的缺损均值与RNFL厚度呈负相关,尤以RNFL平均厚度相关性大。结论 OCT以其可较好地区分RNFL厚度而用于老年POAG的诊断之中,且随着病程的发展,RNFL厚度逐渐变薄,视野的平均缺损范围则渐趋增加。
作者:罗毅;熊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尿失禁(UI)会对患者心理和身体造成严重影响〔1,2〕。本研究旨在了解中老年居民UI的患病情况、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邵阳市某社区常住居民2856人,其中男1395人,女1461人,年龄40~70岁,按年龄进行5层随机抽样,入选765人。共发出问卷765份,回收问卷752份(98.3%)。其中,女439例,男313例。
作者:谢亮球;孟共林;彭亚林;吕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加钽棒对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4年9月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进入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髓芯减压作为治疗方式。在疗程结束后,对所有患者主要临床指标、髓关节功能状况、塌陷状况进行安全性预测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优24例,良16例,优良率高达100.00%,对照组患者优13例,良15例,可12例,优良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研究组仅出现1例塌陷,对照组出现12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采用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治疗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疗效确切,手术创伤较小、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状况较好,可推广应用。
作者:韦标方;孙丙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干预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认知功能症状的改善与安全。方法全面搜集单纯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对比西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 RCT)文献,采用计算机综合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与PubMed,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止于2014年8月1日;同时在大学图书馆以手工方式检索期刊资料库,对纳入研究的试验则依据 Co-chrane Handbook 5.1评估偏倚性风险及文献质量;采用软件RevMan5.2.6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合软件 GRADE profiler对本研究的证据质量进行标化测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个RCT临床干预文献,受试者2583例;Meta分析提示:在有效率评测层面,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结合西药)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OR=3.35,95%CI(2.17,5.17)〕,单纯中医药与西药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0,95%CI(0.95,1.51)〕;在痊愈率评测层面,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结合西药)效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OR=1.86,95%CI(1.31,2.63)〕,单纯中医药和西药的痊愈率(临床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7,95%CI(0.94,1.46)〕;在 MMSE 评分层面对单纯中医药与西药进行亚组分析,即干预4 w〔WMD=0.31,95%CI(-0.38,0.99)〕、6 w〔WMD=0.18,95%CI(-0.52,0.89)〕、8 w〔WMD=0.75,95%CI(-0.32,1.83)〕及12 w〔WMD=0.06,95%CI (-0.76,0.88)〕组间评分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药(中医药结合西药)治疗老年痴呆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18%)显著低于西药干预(9.61%)。结论中医药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相对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少,与西药干预效应相当。
作者:曾令烽;王宁生;王奇;宓穗卿;梁兆晖;蔡浩斌;孔令朔;赵路光;张越;陈云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无痛纤维肠镜息肉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拟行择期无痛纤维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5~80岁)6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组(D组)30例,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F组)30例,比较两组术前10 min 基础值(T0)、术前5 min(T1)、进镜时(T2)、开始切息肉时(T3)、退镜时(T4)各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两组各自所用丙泊酚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后视觉模拟评分( VAS )及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 组丙泊酚使用总量、苏醒时间明显少于 F 组( P<0.05),手术时间、苏醒后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T2~T4时 D 组心率(HR)、收缩压(SBP)显著低于 F 组,两组 HR、SBP 显著低于 T0(P<0.05);T1、T2、T3 F组SpO2显著低于D组。体动、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及丙泊酚追加次数D组显著低于F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纤维肠镜息肉切除术,术中呼吸循环稳定,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于麻醉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李爽;高明;潘奇正;冷亚书;张伟;王云芸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对变异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疗效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行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异性鼻炎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同期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的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异性鼻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应的手术治疗且术后均计划随访1年。于治疗结束时统计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T0)及术后1 d(T1)、1 w(T2)、1个月(T3)、3个月(T4)、6个月(T5)和1年(T6)时检测患者自觉鼻塞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同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4、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者比例高于对照组,治疗无效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和血清 TNF-α、IL-4和IL-6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均于T1达到高点,并于T6达到低点。对照组VAS评分和血清TNF-α、IL-4和IL-6水平亦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于T2达到高点,并于T6达到低点。观察组T2、T3、T4、T5、T6的VAS评分和血清TNF-α、IL-4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鼻梁塌陷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异性鼻炎疗效显著,在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控制患者炎症的基础上并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姜双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 SD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组,余42只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其中造模成功的36只随机分为6组:艾灸Ⅰ、Ⅱ、Ⅲ组,模型Ⅰ、Ⅱ、Ⅲ组,每组6只。艾灸组选取双侧“足三里”、“肾俞”穴治疗,Ⅰ、Ⅱ、Ⅲ组分别干预1、2、3w。模型组不治疗。7组大鼠分别收集滑膜组织标本,双向电泳。软件分析比对各时间点艾灸组、模型组以及正常组。选取各时间点模型组与艾灸组共同差异蛋白点,应用MALDI-TOF MS鉴定,IPA软件分析差异蛋白的生物功能、信号通路及信号网络。结果①成功建立了各组关节滑膜双向凝胶电泳图谱。②发现并鉴定各时间点艾灸组与模型组共同差异蛋白质9个,PRDXⅠ,EH-HADH,MLC3,HPX等蛋白主要通过自身变化调节脂肪酸β-氧化通路Ⅲ、NRF2-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通路、急性期反应通路、细胞骨架肌动蛋白通路、上皮细胞黏附通路等,从而参与功能涉及DNA复制、重组和修复、细胞集结和炎性反应的信号网络,终调控本研究中 RA的发生与发展。结论PRDXⅠ,EHHADH,MLC3,HPX等蛋白具有潜在的作为艾灸治疗RA靶点或疗效标志物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艾灸作用机制提供蛋白质组学依据。
作者:江星;孙志岭;周丹萍;徐骁;王苗苗;王富强;许志洋;纪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乳岩内消霜外用给药对SD大鼠是否有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4组,采用乳岩内消霜基质和大、中、小剂量乳岩内消霜作用于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背部皮肤,观察其对SD大鼠的生理活动、精神状态、皮肤、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各组大鼠处理后,毛发、生理活动、精神状态等一般指标正常;各组大鼠体重差异不显著( P>0.05);各组大鼠血液学一般检查、血液生化学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质组比较,乳岩内消霜组大鼠给药区皮肤角质层轻度变薄,无炎细胞浸润,毛囊结构和真皮层未见病变。结论乳岩内消霜对动物无明显急性毒性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的外用中药制剂。
作者:陈瑞雪;马民;廖锐;别凤杰;颜显欣;吕燕红;黄茂杰;徐骞;李狄非 刊期: 2015年第19期